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輔導_第1頁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輔導_第2頁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輔導_第3頁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輔導_第4頁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輔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輔導內容一、前言:了解考試及備考、復習建議二、教材重點知識略覽三、根據備考要求講解重點知識四、具體應試技巧第一部分:前言:了解考試及備考、復習建議第一部分:前言:了解考試及備考、復習建議考試成功的因素對考試內容(基礎知識)的把握考試技巧備考指引了解考試本身把握知識重點掌握考試技巧聽課備考建議(1)黨和政府的要求2006年,十六大六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一、了解考試本身1、社會工作者水平考試制度的設置背景(2)人才的缺口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20萬4.1萬初級1.3萬中級201250萬2015145萬20萬中級3萬高級20205萬中級1萬高級1、社會工作者水平考試制度的設置背景(3)全國社會工作師持證人數圖(2008~2014年)(4)全國報考人數圖(2008~2014年)一、了解考試本身2、考試對象大學社工專業學生從事社工服務的機構人員類社工的機構人員其它人員一、了解考試本身3、題型結構中級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實務》全部為主觀題。2008-2015年的考試中,每年均考5道題,大多數情況是4道案例分析,1道方案策劃,每道均值20分。考試題型(201501)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婦女不僅要承擔農活,而且要照顧孩子和老人。留守婦女中,有些缺乏科學種植養殖技術,難以增產增收;農忙時,有些能夠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而大多數人只能獨自承擔;有些整日勞作,無暇顧及孩子教育;個別婦女遇到性騷擾時,倍感無助。村里也沒有多少娛樂活動。繁重的勞作加上情感孤獨,嚴重影響到一些婦女的身心健康。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計劃針對上述情況開展服務。問題: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婦女的服務需求;2列出社會工作者可以為本案例中的婦女提供的具體服務。二、把握考試重點(一)社會工作實務(中級)結構體系1、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1-2章)理論與實務步驟考綱:統攬全書,重點把握各個知識點2、五大群體服務的實務內容(3-7章)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殘疾人(與綜合能力的四大弱勢群體權益保障法對應)考綱:需求及特點、內容、方法3、八大領域服務的實務內容(8-15章)矯正、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家庭、學校、社區、醫務、企業考綱:對象、特點、內容、方法(二)基本要點1、基本體系價值觀價值觀、價值原則、價值內容、倫理守則理論理論假設、理論觀念、操作步驟、理論述評方法(個案、小組、社區、行政)基本概念、模式、操作步驟、具體技巧技巧基本概念、具體運作(二)基本要點2、通用過程模式含義理論依據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優勢視角和增能理論特點四個基本系統改變媒介、服務對象、目標系統、行動系統(二)基本要點3、通用過程接案重要性、任務、步驟、技巧、影響因素、注意事項預估目的、任務、特點、原則、步驟、方法計劃構成、原則、方法、協議介入特點、分類、原則、行動及策略評估含義與目的、作用、類型、方法與技巧結案類型、任務、對反應的處理(二)基本要點4、按服務性質來分發展預防補救(矯正性)(二)基本要點5、按三個層面分微觀:個案中觀:小組、團體宏觀:社區、政策(二)基本要點6、按服務對象分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殘疾人編排內容一致:對象特點、需要、問題服務內容主要方法注意:每個服務對象都有其特殊性,如兒童有被保護需要;親職行為;游戲輔導等特殊知識。(二)基本要點7、按服務內容分矯正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家庭學校社區醫務企業編排內容一致:對象及其特點、需求主要工作內容主要工作方法注意:每個領域都有其特殊性,對象的特殊、內容、方法上的特殊要牢記。(一)基本要點8、關鍵詞價值觀系統、生態系統家庭結構、家庭生態支持網絡潛能專業關系資源……9、社會工作方法類型具體方法模式直接方法個案工作方法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危機介入模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人本治療模式、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任務中心模式小組工作方法社會目標模式、治療模式、互動模式、發展模式社區工作方法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社區照顧)間接方法社會工作行政將社會政策轉化為社會服務社會工作督導通過專業訓練和督導來實現服務目標社會工作研究獲取知識和發現事實的過程綜合方法個案管理應對需求復雜的服務對象其他資源連接資源整合、資源共享、資源流通構建支持網絡正式支持與非正式支持社會倡導政策倡導、社區宣傳注重把握共通性的知識點(尤其是實務板塊)1、基本價值理念:助人、助人自助2、基本分析視角:(人在情境中)人的階段性成長和三維屬性(生理、心理&社會)優勢視角、增能視角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具體結合與分析3、實務通用過程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結案三、掌握考試技巧(一)從考題基本題型中掌握解題基本技巧1、基本題型案例分析題、方案策劃題答題重點:1、運用理論進行實務的處遇與分析2、通用過程模式、通用過程與具體服務對象的問題的結合注意:無論是案例分析還是方案設計,找準服務對象的問題是提出介入策略或者設計方案的關鍵。找問題要把服務對象放在環境系統中。(二)從注意事項中掌握解題的基本要求1.要審清題目要求,按照要求作答;2.字跡要清楚,不要潦草;3.回答要有條理性,要分條闡述,按照(一)1.(1)的順序標號進行。4.內容要完整,有可操作性,可以將案例的情景進行想象,對照你提出的策略或者方案,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作為完成題目的標準。(實在無從下手就先從身邊的事情著手)(二)從注意事項中掌握解題的基本要求5、文字表達要盡量簡潔,注意語言的專業性。作為社會工作師考試,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術語,如同理心、人在情境中、生態系統等,在論述問題時,使用專業術語一方面體現你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你的專業認同。6、要注意把握和分配好時間(拿到卷子的時候要將全部題目看一遍,從簡單的入手。)7、要戴手表。四、備考要求與復習建議(一)備考要求1、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2、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3、熟悉社會工作的十三個實務領域的具體服務對象需要、問題、工作特點、工作內容和方法4、掌握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技巧5、要以能力為本位,全面把握考試大綱。熟悉了解社會工作綜合能力、政策法規的相關知識,掌握基本的概念6、要認真做好練習題。根據所掌握的理論和操作步驟,對不同類型的案例進行多角度的介入設計。方案設計的內容沒有完全標準的答案四、備考要求與復習建議(二)聽課與復習建議記筆記,劃重點將書本讀薄,將書本讀厚靈活掌握,全面把握綜合能力、實務、法規知識準備真題,輔以模擬題總結答題套路與模版(三)教材復習建議粗讀與精讀相結合有基礎的考生:略讀一遍教材,直接做真題+模擬缺乏基礎的:精讀-做模擬題-真題有實務經驗但沒時間復習的:粗讀-上課-模擬題+真題教材和真題相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學習和工作相結合(四)學習使用記憶術(1).遺忘曲線(記憶曲線)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并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重點知識略覽主講第1-2章其他內容劃重點社會工作實務(中級)目錄第一章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模式第二章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第三章兒童社會工作第四章青少年社會工作第五章老年社會工作第六章婦女社會工作第七章殘疾人社會工作第八章矯正社會工作第九章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第十章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第十一章家庭社會工作第十二章學校社會工作第十三章社區社會工作第十四章醫務社會工作第十五章企業社會工作第一章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模式第一節通用過程模式的理論依據一、通用社會工作過程模式的含義(一)概念定義“模式”是對現象所做的概括和總結,體現結構性、廣泛性、一般性1、是對社會工作實務活動共性的概括2、涵蓋了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系統(二)模式強調整合視角的社會工作實務1、強調全人服務觀答題指引:多角度分析和介入

個體身、心、(社)靈的整合

個體和環境的和諧

2、強調社會工作實務是結構化的規范性實務活動答題指引:強調整合方法的應用

個人、家庭、社區(社會)微觀、中觀、宏觀

知識、情感、(態度)行動生理、心理、社區個體、群體、系統

典型、一般、普遍過去、現在、將來二、通用過程模式的理論依據(重點)(一)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人在情境中要與服務對象的家庭、社區、朋友、鄰里等社會網絡一起工作。人在情境中、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視角是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理論基礎“人在情境中”,從情境來理解人的問題與改變人的問題

(二)系統理論1、系統的含義“系統”,是指社會系統內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鄰居、醫患關系、小組、機構、照顧系統等。2、系統視角下的社會工作實務的著重點注重個人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強調社會系統、特別是家庭系統在塑造和影響人的行為及生活狀態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運用社會資源3、系統視角下社會工作實務的特點(1)對問題的歸因不是一種個人歸因;(2)對問題的評估更為宏觀(3)動態實務(4)縱橫相交的實務取向人處于系統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社會工作的目的就是改變服務對象與其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形態與性質。(三)生態系統理論1、實務分析框架棲息地人生活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生存空間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2、核心概念生命周期、人際關系、能力、角色、地位與棲息地、適應力從縱向時間維度與橫向空間維度來理解3、生態系統理論的工作切入點人生來就有與環境和其他人互動的能力,人與環境的關系是互惠的,并且個人能夠與環境形成良好的調適關系;個人的行為是有目的,人類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個人的問題是生活過程中的問題,對個人問題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須在其生存的環境中進行。4、生態系統理論的實務指引社會工作實務活動涉及三個系統四個層次:微觀系統:個人系統,包括影響個人的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子系統。中觀系統:對個人有影響的小群體,包括家庭、工作群體和其它社會群體。宏觀系統:比家庭更大的群體和系統。影響個人的四個重要的宏觀系統是組織、機構、社區和社會文化。(四)優勢視角和增能理論1、特點非疾病假設強調社會工作的任何過程都要重視服務對象的優勢強調整全性干預服務2、重點1.個人、小組、家庭和社區都有優點,強調內在和外在的資源。2.貧窮、歧視、疾病和困難既是傷害,也會成為挑戰和機遇。3.認真地對待個人、群體、和社區的理想和抱負,人的成長和轉變的能力巨大,常常超出人們的預期。4.工作者只有通過與服務對象的協作才能最好地為他們服務。5.每一種環境都充滿資源。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人在情境中社會支持認知優勢理論人本主義人———環境互動個體精神分析增權理論存在主義第二節通用過程模式的特點一、助人過程是一個結構化的實務過程1、社會工作助人關系的建立是一個過程2、改變是一種過程3、改變必須是一種主動與自發的過程二、過程模式的特點1、運用綜合方法2、工作過程階段化3、工作任務階段化4、整合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三、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應考慮的因素1、助人過程各階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彈性的2、工作過程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為實務過程的參考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改變媒介系統服務對象系統目標系統行動系統直接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士直接接受服務的個人、群體間接接受服務的個人或群體間接提供服務的個人、群體、機構第三節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一、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四個基本系統(一)改變媒介系統“改變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營利機構、組織、社區中的社會工作者,他是“有計劃變遷”的具體操作者,是促使服務對象發生改變的媒介。他的任務在于促進個人完成生命任務及系統應對問題能力的提高,促進服務對象與資源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達到計劃變遷的目標。在很多情況下,擔任改變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會工作者,通常由與服務對象有關的、具有不同專長的助人者組成一個“改變媒介系統”,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工作,達到助人改變的目標。(二)服務對象系統服務對象系統是指社會工作服務的對象,也是社會工作服務的直接受益人。可以是個人、家庭、團體、組織或社區(三)目標系統為了達到改變服務對象系統的目的所需要改變和影響的系統即是“目標系統”。由于服務對象系統需要的滿足與問題的解決經常與其所處的環境系統有關在實際工作中,在確認了服務對象系統后,社會工作者的任務通常是要與服務對象系統一起確定目標系統,也即為達到改變服務對象和其社會環境所要被改變與被影響的系統。(四)行動系統行動系統是指那些與社會工作者一起努力,實現改變目標的人,他們是為實現改變目標而與社會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會工作者的合作者。為了實現與服務對象的協議,幫助服務對象達到改變的目標,社會工作者要進行各種努力,調動各種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是孤立地進行這些改變的努力,而是同與服務對象有關的人和系統一道,形成一個行動系統。可以說,這些人是社會工作者的同盟軍,是與社會工作者一起進行改變努力的行動系統。二、四個基本系統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1、四個基本系統幫助社會工作者識別出改變服務對象系統所必須完成的一般任務2、四個基本系統使社會工作者懂得,需要改變的不只是服務對象系統3、行動系統的規模或組成只有在確定了改變的目標系統之后才能確定4、社會工作者必須與不同的系統建立關系,需要專門化知識5、組織作為一個系統,在改變過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6、因為行動系統在整個改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者需要不斷診斷行動系統的情況第二章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第一節接案一、接案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一)接案的重要性1、含義:P122、接案工作的目的(1)澄清雙方期望和義務(2)激勵服務對象(3)促進和誘導服務對象的癌變(4)促進服務對象積極參與改變的過程(5)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二)接案階段的主要任務1、了解服務對象的來源主動求助、他人轉介、社工主動接觸的2、認定服務對象的類型自愿性、非自愿性、被強制的3、了解服務對象的求助過程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數人的最后選擇4、使潛在服務對象成為現有服務對象5、與服務對象初步建立專業關系二、接案的步驟及核心技巧(一)做好會談的準備并擬定初次會談提綱★1、資料準備(1)事先研讀服務對象資料(2)了解其是否接受過服務(3)是否有特殊事項需要謹慎處理(4)走訪社區2、擬定會談提綱①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專長;②簡要說明本次會談的目的、內容、雙方的角色和責任;③介紹機構的功能和服務、相關政策和服務過程;④征求服務對象對會談安排的意見,了解對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期望;⑤詢問服務對象是否有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時的協助。(二)會談◆1、會談時間場所的安排2、會談的主要任務(1)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原因、看法、期望目標)(2)澄清角色期望和義務(3)激勵并促進服務對象進入角色(4)促進和誘導服務對象態度和行為的改變3、會談技巧(1)主動介紹自己(2)溝通溝通內容:P17(3)傾聽語言與非語言不僅為了了解情況,也為了建立專業關系不僅要聽,還有參與(二)會談◆4、會談中回應服務對象的方法對服務對象的想法與反應有透徹了解將自己與服務對象融合敏銳地感覺服務對象的各種情緒態度和反應向服務對象表達愿意協助的態度5、會談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留意服務對象對接受社會工作協助的看法并適當處理正確理解服務對象表現的“自我強度”時刻保持對服務對象的敏感性重在引導挖掘潛能,體現助人自助(三)收集資料1、資料收集的內容和范圍(1)個人資料(2)身體情況(3)服務對象的特點和能力(4)服務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三)收集資料2、收集資料的方法(1)詢問(口頭與書面)(2)咨詢(3)觀察(4)利用已有資料(5)問卷調查3、記錄資料的方式(1)管理式服務記錄(2)臨床式服務記錄摘要式記錄;過程記錄問題取向記錄;觀察敘述性記錄(四)初步預估(五)建立專業關系1、社會工作的專業關系2、專業關系對實務的意義3、專業關系的特點(1)有一個雙方共識的目標(2)有一定的時間限制(3)社會工作者以服務對象的利益為中心(4)社會工作者是握有專門知識、具有專業倫理和專門技巧的權威(5)具有“控制性”4、建立專業關系的五要素準確溝通想法與感受;溝通相互之間的資料;親切與關懷;角色互補、建立信任5、建立專業關系的技巧同感、誠懇、溫暖與尊重、積極主動(六)決定工作進程1、終結服務缺乏專業工作人員問題不在機構服務范圍之內其他機構有處理特權對象不愿意接受看法與期望不相符2、轉介3、進入下一個助人階段(七)簽訂初步的服務協議1、與服務對象協議內容(1)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初步界定(2)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務(3)雙方角色期望和暫定時間進度2、與服務對象以外的其他系統訂立服務協議(1)與改變媒介系統(2)與行動系統(3)與目標系統三、影響接案成功的因素(一)不能建立關系的原因1、期望不一致2、工作者能力不足3、臨時事件和外部障礙4、服務對象不愿接受幫助5、社會文化因素6、不同專業間的配合出問題(二)避免過早終止關系的策略1、增進彼此關系2、訂立明確的接案工作指引3、訂立初步協議4、回應服務對象的迫切需要5、運用網絡資源6、不斷給予鼓勵四、接案應注意的事項(一)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二)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三)決定解決問題的先后次序(四)保證服務對象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機構的工作范圍第二節預估一、預估的目的、任務、特點及原則(一)什么是預估:(二)預估的目的:制訂出正確的計劃1、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客觀因素2、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觀因素3、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及使問題延續的因素4、識別服務對象及環境的積極因素5、決定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三)預估的任務1、了解服務對象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性質、成因、程度及其對服務對象的影響;2、了解服務對象個人的生活經歷及行為特征,包括服務對象的人格特征、能力、優勢和弱點;3、了解服務對象與環境的互動狀況,及其對自身問題的認識和改變的動力與能力;4、了解服務對象所處的環境系統的狀況,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單位、鄰里及社區等(四)預估的特點1、持續性2、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共同參與3、行動取向4、有可識別的步驟5、廣泛深入6、運用知識7、滲透了專業判斷8、有局限性(五)預估的原則1、個別化原則2、合作原則3、避免片面4、避免簡單歸因5、兼顧服務對象的弱點與長處6、不斷循環往復二、預估的基本步驟(一)收集資料1、個人資料的收集基本資料、主觀經驗、動機、各方面功能2、環境資料的收集家庭狀況、社會環境3、收集資料的方法(1)詢問:會談、角色扮演、問卷(2)咨詢(3)觀察(4)家訪(5)利用已有資料(二)分析和解釋服務對象的資料和問題1、排列次序2、發現問題3、識別原因4、對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作出解釋(三)認定問題1、描述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2、描述服務問題是如何發生的3、描述服務對象的處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系統的情況4、探究服務對象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5、描述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6、描述并鑒定服務對象的資源狀況常見的問題

人際沖突

社會關系不滿意

與正式組織互動發生的問題

角色扮演困難

社會性變遷帶來的問題

心理的和行為的問題

資源不足

決策中的問題

文化沖突(四)撰寫預估報告1、撰寫預估報告應注意的事項確定目的與讀者確定使用的資料組織資料將事實與判斷分開語言簡潔精煉2、預估報告的結構資料和事實專業判斷(P34)

精神狀態的預估張,是一個瘦瘦的,穿著整潔的男性,他看起來要自己所說的39歲顯得更年輕一些。在訪談過程中,他比較僵硬的坐在那里,只有一次目光對視。他的右手不停的在敲打著椅子。

他說話比較快而高。他主要的心境是焦慮。他說“我睡不著,整晚我都在想啊想。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怎么辦?”他主要的情緒是害怕但是在訪談過程中有所變化,不是很明顯的易變或者不合適宜。他描述他的思維是“最近一直在運轉,就如賽跑一樣”但是沒有證據說明思維失調。他的思維主要是被害怕占據,他害怕失去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否認有自殺或殺人的想法,也沒有證據說明有幻覺。他的智力水平中或以上。他說,“我健忘,就想著魔一樣。我以前從來沒有健忘過

”。根據他的害怕,他的判斷力有些損傷。“上周,我不讓我的孩子去上學,我認為如果他們去了,我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他有洞察的能力,他說“我父親失去工作以后,我媽媽就帶我們離開他了

。我想這次也要發生類似的事情了

”。他把面談看做是自己不認同的事情,他說了幾次“我不愿意討論這些事情,或許你不能想幫助別人那樣來幫助我”。三、預估的主要方法(一)社會歷史報告P35(二)家庭結構圖P36-37(三)社會生態系統圖P39(四)社會網絡分析社會網絡評估表社會網絡格社會網絡圖2013(2)小美是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時在學校較少與班上同學說話,經常獨來獨往,放學后也不跟社區里的同齡人玩耍,小美的母親是從外地農村嫁到城里的“外來媳”,與親戚、鄰居交往少,因為身體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補貼家用,小美的父親是一線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較低,父母對小美比較嚴厲,父母之間交流很少,因為工作的時間關系,父母之間很少溝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親說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參加任何社區活動,社會工作者在一次“外來媳”家庭走訪中遇到了小美,決定對其開展個案服務,在預估階段,社工只收集了小美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就認定小美的問題源于自信不足。問題:1.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該從小美家庭收集哪些資料?2.在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從小美與環境的互動層面收集哪些資料?P30第三節計劃一、服務計劃的構成:(一)目的(總體方向)與目標(工作指標)1、制定目標的要求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可測量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有時限符合機構目標和社會工作倫理(二)關注的問題與對象1、關注的問題2、關注的對象:個人、家庭、小組/群體、組織、社區(三)多層次介入策略(四)計劃一起協同工作的合作者(五)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各自的角色(六)計劃具體的行動、工作程序及工作時間表二、制定服務計劃的原則(一)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二)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三)詳細和具體(四)計劃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五)能夠總結與度量,為評估打好基礎三、制訂服務計劃的方法(一)設定目的與目標1、制定社會工作介入的目的:總體工作方向2、設定工作目標(1)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2)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3)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①篩選目標②定義目標(4)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5)確定目標并決定目標的先后次序(二)構建行動計劃1、選擇介入系統即關注對象及其他社會系統2、選擇介入行動(1)危機干預(2)資源整合(3)經濟援助(4)安置服務(5)專業咨詢(三)簽訂服務協議1、服務協議的含義2、簽訂協議的目的3、服務協議的內容(1)計劃目的與目標(2)雙方各自的角色與任務(3)為達目的與目標所采取的步驟、方法與技巧(4)期望達到的結果,以及進行總結、測量和評估的方法4、協議的特點與制定原則(1)明確性(2)得到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認可(3)具有彈性(4)具有實用性四、服務協議的形式五、服務協議的簽訂過程及技巧(一)簽訂服務協議的過程1、會談協議2、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3、協議介入目的和目標4、協議介入策略和行動(二)簽訂服務協議的技巧1、認定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2、與服務對象分享對問題的看法3、描述為之工作的問題4、確定目的和目標并說明行動的具體策略5、總結和強調協議的主要內容第四節介入一、介入的特點(一)含義:實施、干預、行動、執行和改變(二)社會工作介入的性質和特點1、介入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行動2、“干預”是介入的核心3、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2015(1)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婦女不僅要承擔農活,而且要照顧孩子和老人。留守婦女中,有些缺乏科學種植養殖技術,難以增產增收;農忙時,有些能夠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而大多數人只能獨自承擔;有些整日勞作,無暇顧及孩子教育;個別婦女遇到性騷擾時,倍感無助。村里也沒有多少娛樂活動。繁重的勞作加上情感孤獨,嚴重影響到一些婦女的身心健康。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計劃針對上述情況開展服務。問題: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婦女的服務需求。2.列出社會工作者可以為本案例中的留守婦女提供的具體服務。二、介入的分類1、直接介入

改變個體2、間接介入

改變環境的工作3、綜合介入三、選擇介入行動的原則(一)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如目標次序)(二)個別化(三)考慮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四)與服務對象相互依賴(五)瞄準服務目標(六)考慮經濟效益四、直接介入的行動及策略(一)促使服務對象運用現有資源1、策略:內在資源和外部資源2、工作者需要具備的能力了解現有資源、進行轉介、資源倡導、增能(二)進行危機介入(三)運用活動作為介入策略(四)調解行動(五)運用影響力五、間接介入的行動及策略(一)運用和發掘社區人力資源(二)協調各種服務資源與系統以達到服務的目標(三)制訂計劃創新資源(四)改變環境(五)改變組織與機構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第五節評估一、評估的含義與目的(一)什么是評估(二)評估的目的1、考查社會工作介入效果、服務對象進步情況及介入目標的實現程度2、總結工作經驗,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務水平3、驗證社會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進行社會工作研究(三)評估的內容:1、評估目標是否有效達到;2、評估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運用得當3、評估工作者運用的角色是否有效二、評估的作用1、監督介入工作進度2、發展本土社會工作知識和方法,促進專業成長3、鞏固改變成果4、社會問責(1)向服務對象作出交代(2)進行社會交代(3)進行專業問責三、評估的類型1、過程評估:回答服務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發生2、結果評估:檢視介入的結果、結果實現的程度及其影響四、評估的方法與技巧(一)基線測量1、什么是基線測量2、應用范圍3、操作程序(1)建立基線(2)進入介入期測量(比喻:稱體重)(3)分析和比較社區矯正對象大勇,男,20歲。大勇10歲時父母離異,他一直隨母親生活。母親一直忙于生計,無暇管教他。大勇對很多事情都看不慣,易沖動,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初中時大勇在學校里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后來上職校時因打群架被學校勸退,一直閑散在社區。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負,大勇伙同一幫“兄弟”前往報仇,將人砍傷后被捕獲刑,成為社區矯正對象。社會工作者在與大勇交往中發現他情緒不穩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經歷、家庭背景、社會交往等情況時常常伴隨著憤怒情緒出現,包括看不慣鄰居的霸道,惱火母親的嘮叨,抱怨父親不管他,厭惡民警的管教,不滿昔日哥們的炫耀等。在與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專業關系及充分預估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決定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法幫助大勇改變其情緒和行為。在情緒問題處理方面,社會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設定一些測量憤怒的指標,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東西、控制不住地發火、想打人等。在為大勇進行情緒控制訓練前,社會工作者要求大勇記錄每周憤怒情緒出現的次數、發生的原因、當時的情境、自己的反應等,以此作為評估依據。從第四周開始,社會工作者為大勇進行情緒控制訓練,并繼續記錄大勇每周憤怒情緒出現的次數。10周內記錄大勇每周憤怒情緒出現的次數分別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問題】1.以上案例中社會工作者運用了基線測量法,請說明什么是基線測量法,并結合案例說明基線測量評估的操作程序。

(二)介入影響測量方法與技巧1、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2、差別影響評分

首先由服務對象對介入影響進行自我陳述,報告有哪些變化,哪些是因介入而產生了變化。四、評估的方法與技巧四、評估的方法與技巧(三)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方法與技巧P671、測量等級:012342、計算方式:得分總和除以最高分總和*100%(五)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方法與技巧

1、目標核對表2、個人目標尺度測量第六節結案一、結案階段的主要任務(一)總結工作(二)鞏固已有的改變回顧工作過程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給服務對象積極支持(三)解除專業關系(四)撰寫結案記錄(五)跟進服務電話、個別會面、集體會面、跟進服務對象的社會支持網絡第五節評估二、結案時服務對象的反應及處理方法(一)結案的類型1、目標達成的結案:成功2、因服務對象不愿意繼續接受服務而必須終止專業關系的結案:退出3、存在不能實現目標的客觀和實際原因的結案:不成功4、社會工作者或服務對象身份發生變化時的結案:未能繼續第五節評估(二)服務對象的正面反應欣喜、肯定、滿意、感激、信心(三)服務對象的負面反應:否認、倒退、依賴、抱怨、憤怒、討價還價、憂郁第五節評估(四)結案反應的處理方法回顧介入工作的過程提前告知結案時間逐漸減少與服務對象的接觸估計一些可能改變成果的因素安排正式的結案活動第三章兒童社會工作(一)兒童的需要及問題特點P75;需要P76;問題P78-80(二)兒童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81(親職行為)(三)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促進兒童健康成長P83-85補充和改善家庭狀況P85-86救助和保護兒童P86-88(四)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評估方法與工具P89-90游戲輔導P94兒童友好社區P101-103第四章青少年社會工作(一)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需要P106(二)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107(三)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理論基礎P109-114基本內容P114-119(四)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直接方法P119項目成效評估P121自我探索服務P123就業輔導服務P125歷奇輔導服務P127第五章老年社會工作(一)老年人的需要及問題老年期特點P132;需要及問題P135(二)老年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137(三)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內容全部:P138-144(四)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144-155第六章婦女社會工作(一)婦女的需要及問題需要及問題P159(二)婦女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162;目標與原則P163(三)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針對具體需要和發展的工作P164-170(四)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173-184第七章殘疾人社會工作(一)殘疾人的需要及問題需要及問題P186-189(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189-192(三)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P193-197(四)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197-206第八章矯正社會工作(一)服務對象的需要及問題需要及問題P208-210(二)矯正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210-211(三)矯正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內容全部P213-221(四)矯正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221-230第九章優撫安置社會工作(一)服務對象的需要及問題概念界定P231;需要及問題P234-236(二)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232-233(三)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優撫醫院內容P237;光榮院P238;復員退伍軍人安置P240(四)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243-2255第十章社會救助社會工作(一)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260(二)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低保P261-263;特困人員P263;受災救助P267(三)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269-276第十一章家庭社會工作(一)家庭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279;基本假設P281-282(二)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理論與概念P283-286主要內容P286-288(三)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原則P289;常用方法P292-294第十二章學校社會工作(一)學校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297(二)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特殊需要學生P305-308(三)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抗逆力P309-313個案管理P314第十三章社區社會工作(一)社區社會工作的特點目標與特點P320-322(二)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內容全部P322-332(三)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內容全部P332-343第十四章醫務社會工作(一)醫務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347(二)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醫療機構與疾病治療領域P347-352(三)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簡單了解即可第十五章企業社會工作(一)企業社會工作的特點特點P364;功能P365(二)企業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工作對象P367-368;內容P368-370(三)企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簡單了解即可第三部分:根據備考要求講解重點知識1、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2、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3、熟悉社會工作的十三個實務領域的具體服務對象需要、問題、工作特點、工作內容和方法4、掌握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一、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一)主要理論依據:分析問題的基本視角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優勢視角和增能理論要與服務對象的家庭、社區、朋友、鄰里等社會網絡一起工作。人在情景中、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視角是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理論基礎要掌握:人、群體、社會和經濟系統的交互人類生命歷程中各階段的發展知識各類資源和需要不同環境下的認定和動力、阻力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系統”,是指社會系統內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鄰居、醫患關系、小組、機構、照顧系統等。系統視角的社會工作實務強調:(1)注重個人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強調整體環境中完整的人。(2)強調社會系統、特別是家庭系統在塑造和影響人的行為及生活狀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了解個人與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互動的型態和互動規則,包括文化習俗等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提供適合人們需要的幫助。(3)注重運用社會資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網絡資源系統理論系統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實務對服務對象問題的觀點:問題的成因不再簡單個人歸因問題的評估更宏觀多元問題不斷發展變化問題的處理要采取周延觀點和連續的整合生態系統理論的核心概念:生命周期人際關聯能力角色地位與棲息地適應力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社會工作實務活動涉及三個系統四個層次:微觀系統:個人系統,包括影響個人的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子系統。中觀系統:對個人有影響的小群體,包括家庭、工作群體和其它社會群體。宏觀系統:比家庭更大的群體和系統。影響個人的四個重要的宏觀系統是組織、機構、社區和社會文化。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實務的雙向目標:

--使個人能適應環境要求

--環境能夠提供滿足個人需要的資源或條件。實務焦點:1.促進人們的成長和發展;

2.增強人適應環境的能力;

3.移除環境對人和群體阻礙;

4.增加社會和物理環境對人們需求的適應和營養成分的提供。要關注:人與環境的調和度環境中的品質生活中的問題“環境中的人”的理論視角:個人原因論和社會處境論的結合,強調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環境中的人”的實務視角:對個人問題的產生,從社會背景分析入手,找到與整個宏觀社會制度安排之間的關聯性,立足于倡導社會政策變革;個人具有能動性,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在環境中幫助服務對象提升社會功能,通過進行矯正與服務,幫助改變認知,適應社會。“環境中的人”的視角并沒有否認個人對自己行為、問題和社會處境所應負的責任。“環境中的人”的實務視角優勢視角:發掘和運用自身優點和自身資源,看到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優勢視角尋求識別、利用、建立和強化人們已有的優點和能力。它強調人的能力、價值、興趣、資源、成就和抱負在滿足自己需要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優勢視角和增能理論優勢視角強調;1.個人、小組、家庭和社區都有優點,強調內在和外在的資源。2.貧窮、歧視、疾病和困難既是傷害,也會成為挑戰和機遇。3.認真地對待個人、群體、和社區的理想和抱負,人的成長和轉變的能力巨大,常常超出人們的預期。4.工作者只有通過與服務對象的協作才能最好地為他們服務。5.每一種環境都充滿資源。補充:理論視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P110角色理論、活動理論、延續理論P134女權主義P183殘疾人社區、社會、教育康復;職業康復P197-P205理性情緒治療P224,244個案管理P228,314危機干預P59,P249家庭系統理論P283家庭(個人)抗逆力P285

P309注意:以上理論是社會工作實務分析的理論基礎和介入視角,重點在于強調分析問題的具體思路和實務介入方法,并將問題和資源進行聯結。(二)四個分析范式:介入的基本依據內外影響力范式社會功能發揮生命周期理論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個人各種力量的交互作用內部力量外部力量導致的行為1:內外影響力范式2、社會功能的發揮3、生命周期理論4、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完成生命任務的條件與資源人與資源系統的互動個人或系統的困難與社會問題的關系(09考題曾出現過有關社會支持的考點)(三)通用過程模式的特點1、強調助人是一個過程2、綜合的理論取向3、工作過程階段化4、工作任務階段化5、整合的價值觀(四)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應考慮的因素助人過程各階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彈性的工作過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為實務過程的參考(五)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四個基本系統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改變媒介系統服務對象系統目標系統行動系統直接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士直接接受服務的個人、群體間接接受服務的個人或群體間接提供服務的個人、群體、機構二、掌握社會工作通用過程基本步驟: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結案接案階段的核心任務,接案的核心技巧(09年考題中有關建立專業關系的技巧)預估的任務,預估方法(08年考題中預估的定義)計劃的構成,制定計劃應考慮的原則(08年考題設計社區服務計劃,10年考題修改矯正工作的小組計劃)介入的策略評估的主要內容,評估的四種方法1、基線測量方法與技巧2、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方法與技巧3、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方法與技巧4、介入影響的測量方法與技巧(08年考題的基線測量評估)結案的四個任務,結案時負面反應的處理方法預估結案接案計劃評估介入社會歷史報告信息表接案信息詳細說明社會工作者的思考妹妹張敏張父70患病張母65歲健康新女友張敏丈夫小梅15歲小玲13歲家庭結構圖

圖示說明:

——關系緊密

——關系中止男性女性關系疏離媒體中醫院專科醫院鄰居女友居委會孟健父親孟健母親孟健孟健姐姐

圖示說明:強關系——弱關系惡劣關系——男性女性社會生態系統圖社會網絡分析方法:1、由服務對象找出他們支持網絡的成員;2、將支持網絡成員和他們提供的支持按其所回應的具體問題進行分類;3、服務對象具體描述他們所獲得支持的看法。服務對象正式和非正式社會網絡評估圖基線測量法的定義、步驟、繪圖:時間發脾氣次數024681012......第一個月第二個月案例分析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方法:任務完成情況沒有進展極少實現部分實現大體上實現全部實現得分01234介入行動成功情況=每項任務的最后得分相加可能獲得的最高分數×100%案例分析(案例常常會描述實際情況需要判斷)社會工作者在對上網成癮的中學生小青進行介入工作,雙方經過討論后確定由5個任務要完成。僅過一段時間的介入后,對小青的社會工作介入進行評估,第一個任務部分實現,第二個任務沒有進展,第三個任務部分實現,第四個任務大體上實現,第五個任務沒有進展。請用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方法來評估介入的效果。可能獲得的最高得分是4×5=20每項任務的得分是2+0+2+3+0=7介入的成功情況:7/20*100%=35%三、熟悉社會工作的十三個實務領域的具體服務對象需要、問題、工作特點、工作內容和方法。注意:某一案例可能屬于多個服務領域的交叉:例如既是青少年社會工作,又屬于學校社會工作;既屬于殘疾人社會工作,又屬于老年社會工作等。08年考題實務領域:殘疾人、家庭社會工作(結構家庭治療)、社區矯正(基線測量)、青少年(社區計劃書)09年考題:精神病人的出院計劃、家庭暴力、社區老人的建立志愿者團體的技巧、社區工作的目標、矯正對象的需要和服務理念、學校社工的危機介入10年考題:貧困單親婦女的社會救助;老人的機構照顧與社區照顧;家庭社會工作的家庭成員關系;矯正社會工作的小組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的抗逆力教育和理論11年考題:老人志愿者的推動;殘疾人教育康復;個案工作面談;小組與行為治療技術;社區矯正的服務方案12年考題:目標修正;正式與非正式資源;督導的內容;殘疾人小組工作;社區衛生健康方案的直接與間接介入;13年考題:老人需求與支持網絡、預估與資料收集;結案反應及處理;社區服務方案設計;14年考題:低保與相應服務;資料收集方法與虐老類型;親子并行小組設計;社區矯正對象需要及個案管理;社區骨干培養服務方案。需要服務內容

問題理論方法

對象思考的介入角度例如:兒童的需要愛的需要學習的需要游戲的需要社會化的需要被保護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兒童的需要社會功能缺失嚴重邊緣地位社會較難同情矯正對象的問題矯正對象的問題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介入策略形式內容介入方法直接方法個案、小組、社區間接方法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督導社會工作研究介入系統微觀、中觀、宏觀個人、家庭、群體、組織、社區介入行動直接介入對服務對象直接提供的服務間接介入改變環境的工作四、掌握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的方法要點和具體的服務方案設計個案工作:基本工作程序和技巧接案報告結案記錄小組活動設計計劃書的基本格式:包括小組名稱、小組理念、小組目標、小組人數、活動時間地點,招募方式,小組性質,小組活動安排,財政預算,預期困難及應對措施,評估方法等小組活動的程序社區活動計劃書小組活動的設計階段設計重點常見活動初期促進相互熟悉\消除緊張情緒,打破僵局;形成集體感和凝聚力,建立溝通與互動自我介紹、相互介紹、找朋友、集體唱等游戲;共同畫、突圍中期鞏固共識,促進整合,促進信任、認同與歸屬,自我探索扶倒、自畫像、我是誰。。。。結束期鞏固學習成果:評估經歷,強化效果角色扮演、分享收獲與成長準備小組結束,安撫情緒回憶小組經歷,引導表達感受,聯歡會第三部分:具體應試技巧針對案例分析題的應對策略一、基本要求應試人員須對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二、基本題型綜述1、分析服務對象的問題/困境,提出介入策略2、分析某一實例中的四個基本系統及其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3、分析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提出某一案例的介入策略應考慮的因素4、根據某一理論框架設計介入策略如09年的第五題依據危機干預的原則設計危機干預的服務內容例題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學結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氣突變,驟降暴雨,引發山體滑坡。小軍、小勇和小麗被沖下山坡。同學們一邊報警,一邊積極下坡營救。警察、家長和老師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2小時后發現了三人的遺體。大家非常悲傷,不少同學抱頭痛哭。學校一邊緊急處理相關事宜,一邊積極安撫同學們的恐慌情緒。校長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與老師及社會工作者商量如何處理因此事引發的學生情緒困擾問題。問題:

1、危機處理的原則

2、根據危機干預原則,以學生為對象的危機干預內容。參考答案1、危機介入的原則:1)及時處理2)限定目標3)輸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復自尊6)培養自主能力

2、危機干預的內容

設計青少年危機干預的治療小組,結合上面內容即可。5、對案例中的服務對象進行某一階段的具體工作描述或者方法的應用,分析案例中社會工作服務屬于哪一階段,應做些什么工作?6、根據案例的工作記錄/描述,分析社會工作者完成了哪些階段的工作(如可否結案?)7、掌握預估的方法,如繪制家庭結構圖、生態系統圖等,分析服務對象的問題,家庭成員關系,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資源8、掌握評估的方法,學會運用基線測量、任務完成情況等方法對服務的過程和效果進行測評9、評估需求、風險、問題,提供方案10、分析服務對象問題產生的原因/特點/介入策略……等等案例分析題型一:根據案例情況,分析問題,提出介入策略解題步驟1、通讀案例,認真理解案例本身的事實,判斷屬于哪個實務領域的個案(兒童、老人、婦女、社區?);

2、根據服務對象的現狀,聯系該群體的需要,找出問題/困境,包括顯在問題和潛在問題;確定問題的優先次序3、分析問題的成因,選擇相關的理論依據,針對服務對象的問題提出介入策略要點或解決方法,注意要結合相關的政策、文化習慣、傳統的處理辦法,注意法與情的結合。4、提出介入策略(1)從服務方法入手個案、小組和社區(2)從服務內容入手:個案、小組和社區(個人、家庭和社區)(3)從服務形式入手:直接服務簡介服務5、實施行動——介入:執行服務計劃案例:單親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小麗的故事小麗是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父母在她五歲的時候因爸爸有婚外戀而離婚了,小麗和在企業人事部門工作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媽媽對小麗要求很嚴格,每天必須按時回家,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母親的責怪和批評。小學的時候小麗的成績不錯,上了初中后媽媽發現小麗開始不愛上學,不愛說話,性格內向,經常因作業和上課的紀律遭到老師的投訴。后來發展到逃學、上網、甚至徹夜不歸。現小麗的母親帶著小麗前來社工服務機構求助。小麗有哪些困境?提出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解題步驟第一步:這是屬于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第二步:針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八個需要,找出小麗存在的問題:父母親離婚后,母親失衡的心態,使得小麗缺少正常的家庭成長環境(獲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母親管教過嚴,缺少正常的同伴交往,缺乏應有的人際交往技巧,適應能力弱(擁有社會生活能力的需要;滿足休閑和娛樂的需要);母女關系緊張,學校的老師的批評,有嚴重的挫折感(獲得良好的心理發展的需要)徹夜不歸,可能存在著不安全因素,嚴重的越軌行為。解題步驟……第三步:將問題進行優先次序的排列:小麗上網徹夜未歸為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小麗的學習問題小麗的家庭關系問題小麗的人際關系問題小麗的情緒問題第四步:分析小麗問題的成因小麗的問題不是個人原因單獨造成的,而是個人、家庭、社會綜合原因所造成,根據多元因素決定論和人與環境的實務視角,對小麗進行綜合介入。解題步驟……第五步:提出介入策略:1、危機干預:解決小麗徹夜不歸的問題2、(微觀)個案工作方法:與小麗溝通,了解成長經歷感受,對自身的看法/問題,澄清父母親的婚姻關系、母親的教育方法,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問題,幫助建立正確的成長觀念(正確的認知方法)3、(中觀)家庭輔導:與小麗的媽媽和父親溝通,告訴他們小麗對家庭的看法,改變他們的溝通方式,提供必要的家長輔導,可以幫助小麗媽媽建立單親母親的支持網絡;參加家長培訓班,改變教育方法;協助小麗父母改變關系,共同為女兒的成長做出必要的努力;(建立正常的家庭交往關系)4、(宏觀):環境改善:與學校的老師溝通,改變對小麗的教育方法,鼓勵小麗參加集體活動、成長小組,建立健康的學習環境。案例分析麗芬是普通的農村婦女,其丈夫沒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習慣,而且酒后經常對麗芬施虐,甚至毒打。麗芬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有一女兒,正因為麗芬生下的是女兒,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認為是她的錯。麗芬經常和同村的好姐妹們訴苦,但是他們都認為要顧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揚,大都選擇忍氣吞聲。麗芬曾無奈之下向婦聯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卻拒絕了他們的實質幫助。有段時間,麗芬因為不堪苦惱,幾乎想自殺,她自己也越來越覺得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變,生女兒也是她的錯。

問題:

1、根據增能社會工作的假設,麗芬的無力感是怎樣形成的?

2、在優勢視角看來,麗芬的資源主要有哪些?

3、本案中,如何運用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

4、從個人、小組、社區等三個層面,分析解決麗芬問題的簡要策略。參考答案1、增能理論的假設:個人的無力感由于環境的排擠和壓迫產生,根源于受壓迫群體的自我負向評價和與外在的互動過程形成的負面經驗。在本案例中,麗芬的無力感是由一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傳統觀念的偏見

婦女主內,生女絕后,丈夫物理,婆婆惡語,這些是家庭環境給麗芬帶來的壓迫;家丑難外揚,家事怎外斷,這些是社會環境給麗芬帶來的壓迫,讓麗芬在社區里抬不起頭來。

2)社會支持的偏弱

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系統:家庭不給力,家里的丈夫和婆婆不僅自身角色不清晰、責任不明,而且還經常惡言相向,給麗芬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社區不給力。村民以及村里同樣遭遇的姐妹不能團結起來,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正式的社會支持系統。組織不給力。村里的婦聯、派出所、村委會等社區組織功能發揮不全,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3)性格內向的偏差

家事無靠、生女無后、離婚無臉、自嘆命不好

參考答案……2、從優勢視角看,麗芬有以下資源:1)生存能力強。種地、養豬、養牛,照顧女兒與婆婆,農活家務都可以,是家庭的經濟支柱。2)敢于做抗爭。在遭遇家庭暴力后,麗芬敢于向婦聯和派出所求助。3)苦命姐妹多。村里與麗芬有相同遭遇的婦女比較多,為建立支持小組,幫助其一起分享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困境提供了可能。4)專業服務將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進駐村莊,為解決麗芬的困境提供了強大的專業資源。3、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個人以為不是重點,完全沒看,證明只要是書上的就要復習)

一,承認女性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生活經驗

二,承認社會上的權力分配不均及資源不足的現象,使婦女處于不利地位

三,將婦女的困境提到社會改革的層面,使婦女問題為個人和社會運作失調的結構,而不應將問題個人化。4、個人層面:情緒疏導,改變認知,優勢視角重建自信,重新規劃人生,技能培訓,職業培訓,家庭治療

小組層面:婦女發展小組,支持小組,共同發展等

社區層面: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爭取資源和政策(要詳細設計介入策略)案例分析題型二:分析案例中的四個基本系統及其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案例:小麗的案例改變媒介系統: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系統:小麗、媽媽目標系統:媽媽、爸爸行動系統:學校老師、小麗的同學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四個基本系統”為社會工作者的助人活動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藍圖。在四個基本系統不斷地互動,從而實現助人的目標。作為改變媒介的社會工作者是幫助服務對象改變的重要人物,而對于各系統的分析與運用則是實現助人目標的重要工具。案例分析題型三題型三:分析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提出某一案例的介入策略應考慮的因素案例:文龍,男,36歲,曾因盜竊罪被判入獄兩年,刑滿釋放后,其妻提出離婚,文龍因沒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未獲得兒子的監護權。文龍入獄前向來視其子如寶貝,但其前妻卻常以各種理由拒絕文龍看望兒子,這使文龍非常沮喪。他心情懊惱時就去喝酒,喝醉后或神志不清或大發雷霆,起先只是偶爾打罵自己的老母親,但近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并虐待老母親。矯治社工小A接案后,逐步對此案采取了一系列干預。問題:1、試析社工小A在運用通用過程模式對文龍進行幫助時應考慮哪些因素?2、該如何介入?答案要點1、在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時,社會工作者應考慮到以下三大因素,即:助人過程各階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彈性的;工作過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為實務過程的參考。答案要點……2、上述案例中,在文龍母親遭受危機的情況下,社工小A首先應保護文龍母親的人身安全,將其帶離危險的環境,即進行直接介入;其次,由于整個助人過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線式的,對服務對象的理解又是一個隨時間不斷深入的過程,而且問題本身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就要求社工小A在與文龍交流時不斷發現新問題并不斷修正完善原來的計劃,在完成每一項工作后都要回過頭來看看上一個階段的工作是否需要進一步跟進;最后,社工小A要學會運用社會工作的知識和技巧來彌補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過程。案例分析題型四:根據某一理論框架設計介入策略社工緣緣近日接到一個案例:小文,女,27歲,幼年時的一場高燒使其雙耳失聰,而后其父母離異,小文由母親照顧至今。前段時間,母親發現小文出現了種種抑郁癥狀,并悄悄辭去了在印刷廠的工作。試運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此案例,并為社工緣緣設計簡單的工作介入目標。參考答案1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界定了社會工作實務活動涉及的三個系統: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和宏觀系統。上述案例中的微觀系統即小文的個人系統,包括小文的生理缺陷、心理障礙等子系統;中觀系統是對小文有影響的小群體,包括小文的母親、小文的工作伙伴和朋友;而宏觀系統即比家庭更大的群體和系統,包括小文的工作單位、所在社區等。參考答案……2依據社會生態系統的理論框架,社工緣緣可考慮將目標焦點設為:(1)通過促進小文個人的成長,增強她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逆力;(2)通過各種方法治愈小文的抑郁癥,消除其病理阻礙,鼓勵其重回工作崗位;(3)通過聯動各子系統,幫助小文及其家庭發掘各方資源,滿足生活需求,營造一個有利于小文家庭朝更明朗方向發展的外部環境。案例分析題型五:根據所列出的案例的具體情況,分析案例的實務過程方法步驟1:對照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的各階段的工作重點,確定所完成的階段及工作任務。方法步驟2:根據所列問題的需要,對照一、二章的理論重點。案例方明和方華是一對孤兒兄妹。方明17歲,方華15歲。父親原來在某市一童裝廠(集體性質)上班,父親身患精神病、糖尿病、心臟病,后從1984年開始在家吃勞保,每月勞保金74元,后來社區居委會為他們辦理了低保,(每月356元),直至2003年4月15日在醫院過世。母親在13年前就失蹤了,外婆年事已高,無法照顧兄妹倆。社區居委會為兄妹倆辦了低保,安裝了水電,學校免收兄妹倆的學費。案例根據社區居委會的情況介紹,社會工作者到方華的家庭中進行探訪,并與兄妹進行了面談,了解到了如下的情況:(1)一房一廳的家居凌亂不堪,妹妹蓬頭垢面,家里水電已年久失修;(2)兄妹輟學在家,無所事事:(3)妹妹的社會交往圈子很小,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哥哥幾乎沒有交談的對象,而寄托于網絡世界;(4)服務對象每月前半月花完低保金,后半月靠鄰居接濟和挨餓度日。(5)對于方氏兄妹的問題,新聞媒體已作報道,一些熱心的鄰居已經開始關注,對于方華來說最開心的日子就是父親生前好友陳爹爹每年過年來看望他們的時候。案例……社會工作者還跟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了解到了兄妹倆的整個成長史,初步判斷兄妹倆的問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正常的認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經濟生活拮據、社會交往貧乏等問題。主要是由于自幼生活在一個非正常的家庭環境中,缺少必要的社會化環境和教導。根據這些情況,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商議達成了初步協議:(1)服務對象的社會支持網絡需要引導并且恢復重建;(2)鼓勵服務對象認識現實世界并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問題:1、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2、根據上述案例中描述的情況分析社會工作者對方華做了哪一階段的工作?并針對方華的問題提出具體社會工作介入策略。參考答案1、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分為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和結案等六個階段。2、案例中的我們的社會工作者通過主動接觸方氏兄妹,是屬于非自愿性服務對象,了解了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使“潛在服務對象”成為“現有服務對象”,并通過訪談、家訪、與居委會工作人員面談、低保人員基本資料等收集了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并進行了專業的判斷,完成了社會工作通用過程的接案和預估階段的工作。案例分析題型六:分析問題的成因并提出對策服務對象小周隨父母到外地讀書。她在家鄉讀書時成績良好,也很活潑可愛。但到了新環境中成為插班生后,她因家境貧寒而屢屢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一些同學經常欺負她。小周越來越不喜歡上學,每次去學校都提心吊膽,上課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被老師批評。因此,她開始經常逃學。問題:1結合案例分析一下小周常見的逃學原因和特點?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決小周面臨的問題?參考答案1造成小周逃學的主要因素包括:(1)學生自身的因素。小周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中無法迅速調適,心理不夠成熟,抗挫折能力較低;(2)學校的因素。班里的同學不夠友善,給小周造成壓力。老師不了解情況,對小周批評有余關心不足,導致小周厭學逃學;(3)家庭的因素。小周家境貧寒;父母對小周缺乏照顧和關愛,且對小周在校情況不是很了解。參考答案……2、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個案輔導,與小周建立接納、尊重、關懷、溫暖的工作關系,探究其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幫助小周澄清角色、認知問題行為的后果,給她以情感支持;(2)建立團體,形成正向影響,開展興趣小組、交流小組等互助成長小組,幫助小周獲得成就,感受溫暖,提高自信;(3)關注家庭,凝聚力量。通過家訪,了解小周的家庭狀況,促使家長改善家庭環境,幫助家長識別并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方案設計題方案設計題方案可能是個案方案,也可以是小組方案或者社區方案,請根據問題的提示來運用通用模式。根據題目的要求,設計出環節完整、嚴密、可行性強的服務方案。針對方案設計題的答題要求一、問題的陳述和分析二、方案設計1、目的/目標2、實施策略(個案、小組、社區)3、方案執行4、方案評估注意:也有可能將一個實務介入過程完整呈現后分析其成功的策略、功能。或者只是考核其中的一個環節。方案設計題答題要點分析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1)問題工作列表問題主要是認識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哪一服務人群?問題是什么?在哪里發生?何時發生?服務對象的感受。潛在的問題和顯在問題。(2)分支法確定全面性問題,導致全面性問題的明確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方案設計題答題要點分析(3)需要的評估:本案例中的服務對象已滿足和未滿足的需要。(4)可利用資源:自身的資源、系統的資源、環境的資源。(5)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并確定先后次序。方案設計題答題要點分析2、服務方案設計(個案、小組、社區服務方案)(1)目的(介入總體要達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結果)(2)目標(每一階段要改變或實現的指標,并確定先后順序)(3)方案實施策略(做什么?)(從理論層面上提出介入的計劃)策略一:可以從服務內容入手:個人、家庭、社區等策略二:可以從服務方法入手:個案、小組、社區方法等策略三:可以從介入形式入手(1)直接介入(對服務對象直接提供的服務)(2)間接介入(由社會工作者代表服務對象的服務,改變環境的工作)方案設計題答題要點分析3、方案執行(介入行動)(如何做)答題要點:根據案例的具體情況從實務層面提出具體的行動,調動各方資源,在政策、制度的框架內連接問題和服務,回應計劃內容,確定具體的操作步驟,要兼顧解決問題的優先次序,充分利用各方優勢。一般常用的語言是:整合()()資源、提供服務、監督執行進度。方案設計題答題要點分析4、方案評估(1)評估的內容服務對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