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詳細課后答案及題庫-2_第1頁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詳細課后答案及題庫-2_第2頁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詳細課后答案及題庫-2_第3頁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詳細課后答案及題庫-2_第4頁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詳細課后答案及題庫-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九版題庫及課后習題詳解內容簡介本資料是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教材的配套題庫,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部分為名校考研真題。包括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浙江大學801經濟學綜合(西方經濟學部分)的考研真題,并對每一道考研真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所選歷年考研真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能幫助學員們打下扎實的基礎,也可以為學員們理解重難點題型,免費在線閱讀。第二部分為課后習題及詳解。對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19版教材每章的課后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并對個別知識點進行了擴展。課后習題答案多次修改,質量上乘,特別適合應試作答和臨考沖刺。第三部分為章節題庫及詳解。嚴格按照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19版教材內容進行編寫,共分18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選經典常見考題,并予以詳細解答。熟練掌握本書考題的解答,有助于學員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題能力。第四部分為模擬試題及詳解。參照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教材,根據各高校歷年考研真題的命題規律及熱門考點精心編寫了兩套考前模擬試題,并提供詳盡的解答。目錄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題

1.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

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

2014年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3年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2年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1年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3年浙江大學801經濟學綜合(西方經濟學部分)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2年浙江大學801經濟學綜合(西方經濟學部分)考研真題及詳解

第二部分課后習題

第一編基本概念

第1章經濟學核心概念

第1章附錄—如何讀圖

第2章現代混合經濟

第3章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編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

第4章供給和需求:彈性及其應用

第5章需求和消費者行為

第5章附錄—消費均衡的幾何分析

第6章生產和企業組織

第7章成本分析

第7章附錄—生產、成本理論和企業決策

第8章完全競爭市場分析

第9章不完全競爭和壟斷

第10章寡頭和壟斷競爭

第11章不確定性經濟學

第三編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

第12章市場如何決定收入

第13章勞動市場

第14章土地、自然資源和環境

第15章資本、利息和利潤

第四編應用微觀經濟學

第16章政府稅收和支出

第17章效率與公平:重大權衡

第18章國際貿易

第三部分章節題庫

第一編基本概念

第1章經濟學核心概念

第2章現代混合經濟

第3章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編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

第4章供給和需求:彈性及其應用

第5章需求和消費者行為

第6章生產和企業組織

第7章成本分析

第8章完全競爭市場分析

第9章不完全競爭和壟斷

第10章寡頭和壟斷競爭

第11章不確定性經濟學

第三編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

第12章市場如何決定收入

第13章勞動市場

第14章土地、自然資源和環境

第15章資本、利息和利潤

第四編應用微觀經濟學

第16章政府稅收和支出

第17章效率與公平:重大權衡

第18章國際貿易

第四部分模擬試題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19版)模擬試題及詳解(一)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19版)模擬試題及詳解(二)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題可上知擇學習網免費在線閱讀第二部分課后習題詳解第一編基本概念第一章經濟學核心概念一、概念題1.稀缺和效率(scarcityandefficiency)答:(1)稀缺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于人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而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物品卻是有限的。相對于人類的無限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生產這些經濟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地球上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欲望與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樣,就導致經濟學家們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缺性為前提的。從稀缺性出發,西方經濟學一般認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并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以供消費。”同時,對稀缺資源應從動態的觀點來認識。歷史上,許多資源曾經被視為自由取用的資源,如空氣、水,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口的增加,人類需要的不斷提高,這些資源也變得越來越稀缺。(2)效率指的是經濟效率,也即資源配置效率,是在經濟資源稀缺的條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資源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愿望,使資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一般地,在不會使其他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如果一項經濟活動不再有可能增進任何人的經濟福利,那么這項經濟活動就被認為是有效率的。2.免費品和經濟品(freegoodsvs.Economicgoods)答:(1)免費品也稱自由物品,是人們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的物品,如陽光和空氣等。經濟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給有限的物品,是人們不能自由取用的、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的物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學(macroeconomicsandmicroeconomics)答:(1)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主體(作為消費者的單個家庭或個人,作為生產者的單個企業或廠商,以及單個產品或生產要素市場)為研究對象,研究單個經濟主體面對既定的資源約束時如何進行選擇的科學。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是論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微觀經濟學采用個量分析法,個量是指與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相適應的經濟變量,如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利潤,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給量、效用和價格等。微觀經濟學在分析這些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假設總量固定不變,又被稱為個量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主要包括:消費理論或需求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理論、要素價格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理論等。由于這些理論均涉及市場經濟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因而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市場經濟學。(2)與“微觀經濟學”相對而言,宏觀經濟學是一種現代的經濟分析方法。它以國民經濟總體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生活中有關總的決定與變動,解釋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與波動、國際收支及匯率的決定與變動等濟中的宏觀整體問題,所以又稱之為總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和基礎是總供給總需求模型。具體來說,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總需求理論、總供給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等內容。對宏觀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的歷史十分悠久,但現代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發展起來。宏觀經濟學誕生的標志是凱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宏觀經濟學在20世紀30年代奠定基礎,二戰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60年代后的“滯脹”問題使凱恩斯主義的統治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并形成了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對立論的局面,9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的形成又使國家干預思想占據主流。宏觀經濟學是當代發最為迅猛,應用最為廣泛,因而也是最為重要的經濟學學科。規范經濟學和實證經濟學((normativevs.positiveeconomics)答:(1)實證經濟學是指那些企圖擺脫或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經濟行為效果的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用來描述經濟現象“是什么”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其方法旨在揭示有關經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和因果關系。規范經濟學是指那些依據一定的價判斷,提出某些分析和處理經濟問題的標準,并以此樹立起經濟理論的前提,作為經濟政策制定的依據的經濟學。規范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涉及倫理信條和價值判斷,它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么”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其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某些準則作為經濟理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據,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準則。5.合成謬誤和后此謬誤((fallacyofcomposition,posthocfallacy.)答:(1)合成謬誤是指把對局部是對的認識,僅僅因為對局部來說是對的,便錯誤地推斷該認識對總體而言也是對的后此謬誤是指在“其他條件相同”這一前提下,如果A事件發生在B事件之前,就想當然認為是A導致了B結果的出現,并且尋找各種理由來論證這種本不存在的“因果”關系。“保持其他條件不變”(allotherthingsheldconstant)答:與絕大多數科學一樣,經濟學中的模型也總試圖尋找相對簡單的關系。例如,在分析小麥價格的確定時,可以將對小麥定價的研究在一個簡化的環境中進行,從而可以了解每種因素如何發揮各自的影響。雖然許多“外”的因素(如小麥疾病的存在、肥料或拖拉機價格的變動,或消費者對面包態度的變化等)都會影響小麥的價格,但是在考慮模型本身時,其他因素都被認為是不變的,這就是其他條件不變假設的意義。經濟學家并非假設其他因素不影響價格,而是假設在研究價格時其他因素不變。通過這樣的處理,就可以在簡化的情形下僅僅研究一部分影響因素。但是,使用這一假設確實給用現實世界的數據對經濟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帶來了一些困難。因此,在經濟學中,“其他條件不變”這個假設的局限性和準確含義,比實驗室研究更容易引起爭論。7.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答: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是:生產什么,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1)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一個社會必須決,在諸多可能的物品和勞務之中,每一種應該生產多少以及何時生產。例如決定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更多的消費品,還是應當生產較少的消費品和較多的投資品,從而讓明天擁有更多的產出和消費。(2)如何生產?一個社會必須決定誰來生,使用何種資源,以及采用何種生產技術。(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用什么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所生產出的產品。8.指令經濟與市場經濟((commandeconomyvs.markete答:(1)指令經濟(或計劃經濟)是指由政府做出有關生產和分配的所有重大決策,即政府通過資源所有權和實施經濟政策的權力來解決基本經濟問題的經濟制度。(2)市場經濟指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來配社會資源的一種運行方式和調節手段。市場經濟的實質,是利用市場機制的作用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和生產力布局;以市場為中心環節來構建經濟流程;用價格信號調節社會生產的種類和數量、協調供求關系;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調節社會生產比例以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市場經濟有以下五個共同特征:市場經濟是貨幣經濟;市場經濟是自主經濟;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是開放性經濟。(注:在該教材中,市場經濟是一種由個人和私人企業決定生產和消費的經濟制度。)9.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答:自由放任是市場經濟的極端情況,是指完全沒有政府干預而由個人自主行動的市場經濟。這一制度的特征表現為:首先,從決策結構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是分散決策的;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每個人或者經濟單位被賦予追逐個人利益的動機;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的信息是通過價格漲落而傳遞的。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家庭或個人以自身的滿足為動機,以市場價格為信息,自主決定每種產品的購買量;生產者以利潤為動機,根據市場價格決定生產的方式以及購買投入的數量;家庭和生產者的相互作用決定商品的價格和生產數量。10.混合經濟(mixedeconom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