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_第1頁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_第2頁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68期)關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嚴重不良反應編者按: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制度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而建立的一項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以來,對推動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期通報為“關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嚴重不良反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此外還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癥、糖脂代謝異常。為使廣大醫務人員、藥品生產企業和公眾了解該類藥品的安全性問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降低用藥風險,本期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進行通報。關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嚴重不良反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癥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的治療。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更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更少的錐體外系反應,因此更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我國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哌唑、哌羅匹隆、帕利哌酮、氨磺必利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嗜睡、失眠、癲癇、錐體外系反應、激越、狂躁、譫妄等。此外還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癥、糖脂代謝異常。為充分了解此類藥品的安全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降低用藥風險,特發布本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

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御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當白細胞數量低于4×109/L時被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的免疫能力會下降。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占50%-70%,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降至0.5×109/升以下,被稱為粒細胞缺乏癥,會導致嚴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氯氮平是第一個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因其存在粒細胞缺乏癥的嚴重不良反應,國內外對該藥的使用進行了限制,如要求治療前6個月內每1-2周檢查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之后定期檢查。已上市的同類藥品中,如利培酮、喹硫平、奧氮平等也發現了此嚴重風險。相關報道還顯示,此類藥品引起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不良反應時,細胞計數下降較快,未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后果。

國內文獻中關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致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的報道較多,但不同藥品其風險程度不一致。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據庫中,自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的報告數量為4400余例次,占總體報告數量的5.9%,其中以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相對突出,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也均收到相關病例報告。

典型病例:患者女,41歲,因“精神分裂癥”入院。入院時WBC6.8×109/L,給予氯氮平片、舒必利片治療,每周監測WBC計數。用藥40天起患者咽部不適,查血WBC2.6×109/L,停用氯氮平片后給予鯊肝醇、輸液抗炎,2天后復查WBC降至0.4×109/L,10天后因敗血癥死亡。

鑒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潛在的致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風險,故提醒臨床醫師仔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有骨髓抑制或白細胞減少者禁用或慎用此類藥品。應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在用藥前、治療中及停藥后監測患者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確保用藥安全。提醒患者密切關注相關癥狀,如果出現發燒、虛弱、嗜睡、咽喉痛等,應及時就診。二、糖脂代謝異常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致患者血脂升高、體重增加、血糖升高或者糖尿病風險。血脂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血糖升高則可致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甚至死亡。

國內文獻關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患者血糖、血脂、體重的影響的報道較多,相關性明確。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庫中,自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致糖脂代謝異常的報告數量共計2529例次,占總體報告數量的3.5%,其中血脂升高462例次,血糖升高534例次,體重增加1533例次。

典型病例1:患者女,25歲,因“精神分裂癥”入院,既往無糖尿病史。給予富馬酸喹硫平片口服,0.3g/次,2次/日,用藥4天后,患者尿糖+1,血糖12.1mol/L,繼續服藥,2天后復查血糖仍高,給予糖尿病飲食,富馬酸喹硫平片減量,并給予二甲雙胍片、格列吡嗪片口服對癥治療,血糖逐漸平穩。

典型病例2:患者男,52歲,因“精神分裂癥”入院。入院時查空腹血糖4.71mmol/L,甘油三酯0.93mmol/L,給予口服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劑量逐漸加至4mg/bid,治療4個月20天后復查空腹血糖為12.16mmol/L,甘油三酯1.74mmol/L,考慮為利培酮副作用,停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改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5mg/bid,并給予二甲雙胍、格列齊特降糖治療,血糖、血脂逐漸恢復。

鑒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致糖脂代謝異常風險,提醒臨床醫生在處方此類藥品時,應了解患者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掌握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的風險因素,必要時監測患者血糖、血脂及體重指標,如出現相關異常,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用藥安全。提醒患者密切關注自身體重及高血糖癥狀(如煩渴、多尿、多食、乏力等),如有不適,及時就診。三、伴有老年癡呆癥的精神行為患者死亡率增高風險

美國和歐盟對臨床試驗的回顧性分析表明,伴有老年癡呆癥狀的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可導致死亡風險升高。對患有癡呆相關精神病老年患者的17項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平均治療時間10周)分析發現,藥物治療組患者死亡的風險是安慰劑對照組的1.6-1.7倍。目前研究尚無法確定此風險增加的原因,但是大多數死亡均源于心血管疾病(如心衰、猝死)或感染(如肺炎)。

檢索國內文獻,有關老年癡呆癥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導致死亡率增高的研究和病例報道較少,風險認知度較低。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據庫中,已收到老年癡呆癥患者使用奧氮平片、富馬酸奎硫平片引起死亡的報告。

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有關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說明書已經增加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引起伴有老年癡呆癥的精神行為患者死亡率增高的警示,國內部分企業的說明書也增加了此項警示。

在我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未被批準用于治療癡呆相關的精神病。提醒臨床醫師嚴格掌握適應癥,避免臨床不合理使用。四、建議

1.對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存在的嚴重不良反應及其風險因素,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并予以關注。醫生在處方藥品時,應仔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使用期間應加強用藥監護,進行必要的監測。應與患者及其家屬或監護人員充分溝通藥品存在的風險,指導患者正確、合理用藥。

2、患者應遵循處方醫生的建議,按照要求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應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品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對于醫生提出的定期監測血糖、血脂、血細胞計數等要求應充分理解并積極配合,服藥后出現不適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