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生命 單元作業設計_第1頁
認識生命 單元作業設計_第2頁
認識生命 單元作業設計_第3頁
認識生命 單元作業設計_第4頁
認識生命 單元作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 郎溪縣第二中學學科: 初中生物教材版本: 北師大版年級: 七年級單元: 第1單元《認識生命》參賽教師: 龔愛榮、 陳諍、郭玉福《認識生命》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課題名第1單元認識生命二、單元類別: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三、規劃單元說明本單元分為四個課題,教材內容包括1、形形色色的生物;2、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3、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4、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四、單元教學分析(一)單元教學內容分析1.課標分析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容標準,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干完整的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2.教學內容分析(1)單元內容分析響。其中包括生命的特征,生物的多樣性,生物適應環境同時生物也影響環境;及生物影響環境。說出實驗法的基本步驟并嘗試設計簡單實驗,控制實驗條件,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生命觀念:響尾蛇特殊身體結構與捕獵功能的統一性等。科學研究的過程。科學的追求。中學生認識思維發展初期的片面性、局限性所決定的。(2)課時內容分析第一課時:形形色色生物。重點:認識生命的特征和生物的多樣性。第二課時: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重點:生物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第三課時: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第四課時: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二)學情分析這單元的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在初中物理課程及其日常生活中,量的環節還有待提高。(三)單元學習目標1、掌握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概念和內在聯系;2、能區別生物與非生物,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3、熟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理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4、了解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貢獻;5、進一步了解探究學習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導實驗方案的實施。五、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作業目標1、了解生物圈范圍,理解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2、理解生命的特征包括生長、繁殖、應激性、新陳代謝、遺傳變異等;3、熟練運用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了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有競爭、互助、互斗、捕食、共棲、寄生等;4、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影響環境包括有利和有害兩個方面的影響,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5、掌握并熟練運用實驗法探究的一般過程。(二)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思路1.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生物作業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與考試方向一致。2.單元作業實施思路數據統計→結果分析→作業優化與形成。真正實現“教學-作業-評價”一體化。(三)單元作業內容設計第一課時 課題:形形色色的生物1、學習目標多樣性;舉例說明生命的基本特征,從而對生命有整體的認識。2、作業目標都具有共同的生命特征,但是又具有各自的獨特的特征3、作業內容作業1(單選題):下列物體中屬于生物的是( )B、枯木上生長的蘑菇C、電腦病毒 D、恐龍化石答案(B)作業分析:是生物,所以要引導學生從本質上去分析問題,做出準確判斷。答案解析:A枯木上生長的蘑菇,蘑菇能由小長大,C電腦病毒,是電腦程序。D恐龍化石,是石化的恐龍,已經失去了生命,故選B.設計意圖:據,也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準確把握。作業2(填空題):說出下列現象中體現的生物對應的生命特征。(1)苔花如小米,也學牡丹開()(2)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4)(離離原上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答案:繁殖;應激性;遺傳;生長作業3(單選題):海洋中的鯨魚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鯨魚每隔幾分鐘就要用“鼻孔”噴出一股水柱,再吸入新鮮空氣,體現了生物的()特征B、新陳代謝 C、遺傳變異 答案(B)作業4(單選題):新冠病毒屬于生物下列除哪項外都是它具有的生命特征()B、新陳代謝 C、遺傳變異 答案(A)作業分析:2、3、4題考察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應激性,生長繁殖,遺傳變23學生很4考察生物延伸到了課外。設計意圖:命的本質。作業5(單選題):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B、長江里所有的魚蝦C、長江里所有的生物 D、長江里的水和所有生物答案(A)作業分析:物對我們有影響,而且陽光,空氣,水,溫度等非生物因素也影響我們的生存。設計意圖:作業6(單選題):下列除哪項外都屬于生物多樣性范疇()各舉2例說明(不能重復課本上的例子)B、物種多樣性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生物數量多樣性答案(D)作業分析:本題答案很好選,難在舉例分析說明,設計意圖:觀點的能力。1、學習目標:

第二課時課題: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影響;能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2、作業目標:生物的具體影響,了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科學的、辯證的看待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3、作業內容:作業1(單選題):“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A.光B.水分C.溫度D.濕度作業2(單選題):春蘭秋菊。對此有影響的環境因素是()A.光照B.溫度C.空氣D.土壤作業3(單選題):仙人掌適宜生活在沙漠里,掌狀的莖貯存了大量水分,葉退化成刺狀。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空氣C、溫度D、土壤答案:1、(C)2、(A);3、(A)作業分析:白:把我們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最重要的,設計意圖:不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不同,學生應該注意區分辨別。作業4(單選題):下列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A、紅柳樹扎根深B、大樹底下好乘涼C、望斷南飛雁D、秋風掃落葉答案:(B)作業分析:去查閱相關資料,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答案解析:B,其他三項都是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設計意圖:快學習,更加熱愛大自然。作業年1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我國為什么要實施這項禁漁計劃,談談這樣做的目的。作業分析:考查環境對長江流域生物的影響答案解析:學生自主發言設計意圖:用,鞏固知識。第三課時課題: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1、學習目標:生命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及對人類的影響;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么是生物學;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意義;運用互聯網查找了解其他生物學家的貢獻。2、作業目標:息的能力。3、作業內容:作業1(單選題):最早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的科學家是()A.林奈B.拉馬克C.達爾文D.克里克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了解。答案:(B)設計意圖:物學科的重視。作業2(單選題):在生物學研究較早運用實驗方法并發現血液循環為標志的科學家是()A.達爾文B.哈維C.孟德爾D.林奈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哈維”的了解答案:(B)設計意圖:防止混淆;二是初步了解血液循環的發現歷程,鞏固對實驗法的理解。作業3(單選題):在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A.門B.綱C.科D.種作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林奈與生物分類”知識點。答案:(D)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林奈在生物分類上的貢獻。作業4:利用互聯網查找重大生物發現,課堂上交流。作業分析:本題主要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重大生物發現,了解更多生物學家。答案解析:學生自主展示重大的生物發現。設計意圖:提高學生互聯網搜索的水平,更能讓學生從生物學家的經歷及其成就中獲取營養。第四課時課題: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學習目標:法。2、作業目標:研究的基本步驟;能設計簡單的實驗和運用表格記錄分析數據。3、作業內容:作業1(單選題):響尾蛇靠什么追尋獵物?( )A.聽覺 B.視覺 C.嗅覺 D.體溫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響尾蛇感受器的了解,以此來判斷響尾蛇追尋獵物依據。答案解析:(C)設計意圖:對響尾蛇捕獲獵物的探究。作業2(單選題):在設計“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時,除哪項以外,其他條件的選擇都應相同且適宜?( )A.溫度 B.濕度 C.食物 D.光照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對照實驗”概念的理解。答案解析:因為本題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故變量為光照,答案選D設計意圖:件都應該相同。即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作業3(單選題):如果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土壤的干濕程度對蚯蚓生活的影響,下列設計中錯誤的是( )A.設計甲(濕潤土壤)、乙(干燥土壤)對照實驗B.在甲、乙兩容器中各放入1條蚯蚓C.甲、乙兩容器中放入蚯蚓的大小及生活狀況均相同D.甲、乙兩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環境中作業分析:考查學生對對照實驗概念的理解。答案解析:A正確,C和D1條蚯蚓做實驗,存在偶然因素。設計意圖:境的探究,來進一步提高對對照實驗的理解。(四)、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作業1(實驗題):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時,想知道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還是干燥的環境:⑴你們實驗小組提出的問題。⑵你們小組做出的假設是。⑶實驗中人為控制的條件是,即實驗變量是。⑷實驗實施后,應如何對實驗數據建立表格(完成下列表格)時間1min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干土濕土⑸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⑹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避免。統計10次,可以減少。作業分析:動進行了細化、分割,便于學生實驗法一系列步驟的理解。答案解析:潮濕的環境嗎?⑵根據鼠婦的生活環境做出假設: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⑶實驗中考慮到對照實驗,因此填:土壤的干濕度、水分⑷(略)⑸(根據實際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⑹鼠婦數量越多,結論越可靠,選10只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多次計數,求取平均值可以減少誤差。設計意圖:婦探究實驗步驟逐一分割、細化,對應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作業2(實驗題):下面是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