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20202021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考生號、縣區和科類填寫到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II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包括器物層面的趕超、制度體系的完善,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文化的主體是人,傳承的載體也是人。我國傳統思想文化根源在社會生活,是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落到實處,關鍵是要靠人。靠有擔當的文化人。正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化要發展,就需要一群有擔當的文化人,能夠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他們應該對文化熱愛而執著,最懂人民對文化的所需所盼,最會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智慧,用創意激活經典、融入時代,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礪前行中引領風尚,在潤物無聲中培根鑄魂。既不忘本來,又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就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從過去延伸到未來。靠有絕技的手藝人。活躍在民間的大批手藝人,正是文化的傳承者,讓風俗習慣、美食服飾、藝術表演、刺繡雕刻等代代相傳。無論是口頭文學創作的“吳歌”,還是有“寸錦寸金”之稱的南京云錦,無論是被譽為“古代的交響樂”的西安古樂,還是原生態、傳千載的民歌民謠,民間的文藝形式跳動著文化傳承的脈搏。不可忽視的是,隨著城鎮化、市場化、網絡化等的發展,不少老技藝因種種原因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全面落實“非遺”保護政策刻不容緩。靠有情懷的開拓者。推動文化發展繁榮,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要善于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不斷發展,把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讓文化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文化產品和服務。無論是文化產品的市場開發,還是文化服務的拓展,抑或是為經濟發展注入文化韻味,我們都需要善于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文化發展繁榮。靠有堅守的本地人。優秀傳統文化綿延不絕,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為當地文化保護傳承出力發聲的有識之士。他們有的甘守清貧,為手藝、絕技代代相傳殫精竭慮;有的頂住壓力,為文物遺存的當下命運奔走呼號;有的傾其所有,為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默默奉獻。能夠堅守的本地人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善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就能夠讓文化發展在每個地方找到現實落點,使文化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將激發“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助力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摘編自李廣春《文化傳承創新關鍵靠人》材料二:置身于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文化問題一直縈繞于國人的心頭。這根源于在經濟全球化這個舞臺,隨著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文化日益成為民族走向世界的突出標志。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一個民族如何將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給世界?又如何以海納百川的心胸接受他者文化?如何在文化的交互激蕩中既守護住自己的傳統又擁有創造的活力?這些問題歸結到一點,是如何處理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問題。文化傳承的意義實際上在于對“傳統”的認同。人作為一種目的性存在,正是通過文化劃定了人性的圓周,因此文化就是人實現自己目的的具體展開方式。不同族群的“文化展開方式”就構成了“傳統”。文化傳承之所以必要,就是因為只有在傳承中,文化成果才能積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實踐的結果上開始新的征程。文化傳承,態度尤為重要,這首先需要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心存敬畏,有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對待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國人感嘆我們的文化被經濟綁架了,文化被推向市場進行了過度的開發。今天,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我們需要克服對傳統文化的浮躁功利心態,以對民族歷史與未來負責的態度去繼承文化傳統,從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中開顯出所蘊藏的解決當代人類難題的重要啟示。文化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實踐的內在要求,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實質。唯有文化的不斷創新,才會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注入源頭活水,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各類創新不竭的精神動力。”文化創新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因為人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守住圓滿的結局只能意味著生命的停滯,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人人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會充滿活力。面向未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自覺反思:中華文明對于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可能貢獻是什么?中國可以向世界輸出的主流價值觀又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的有效回答,唯有在文化創新中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基于文化創新的使命感,我們既需要對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給予關注,又需要對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進行積極探索。文化創新成為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凝聚力得以延續并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傳承與創新是文化前行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人,其前行中都有“顯性”和“隱性”兩個標識性的文化維度:顯性的文化維度是“創新”,而隱性的文化維度則是“傳統”。“創新”為文化成長注入了不竭的動力,并表征著文化主體的存在價值,印證著主體的生命與自由。“傳統”則匡正著我們前行的腳步,讓我們對于“為什么上路”有一種自覺意識,不至于“離經叛道”。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建構人的文化世界需要“瞻前顧后”:“顧后”為的是守住“初心”,心系人的精神家園;“瞻前”為的是拓展人類文化“新世界”,增宏生活的意義。因此,置身于當代生活的每個人,面對已有的文化都是“一身兼二任”——既要“承傳”又需“創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從這一文化建設的使命要求來看,同樣需要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統一,需要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達成一種“必要的張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首先就需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要自覺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的文化沃土,我們需要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培育民族新文化,以展示時代風貌;其次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激蕩中,致力于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和諧共生,努力開創未來世界文化的新境界。(摘編自《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辯證統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包括器物層面的趕超、制度體系的完善,更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B.不少老技藝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城鎮化、市場化、網絡化等的發展是其中的原因。C.文化的不斷創新是為人類社會生活注入源頭活水、民族的傳統文化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的唯一條件。D.把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就能讓文化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化傳承必要的原因是只有在傳承中,文化成果才能積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實踐的結果上開始新的征程。B.隱性的文化維度匡正著我們前行的腳步,讓我們自覺意識“為什么上路”,不至于“離經叛道”。C.中國的文化人,能夠感國運之變化,對文化熱愛面執著,會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智慧,用創意激活經典、融入時代,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文化傳承創新”為話題,前者側重文化繼承與創新的方法,后者側重分析傳承創新的意義及其關系。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文化傳承與創新表現的一項是(3分)A.李子柒在社交平臺分享田園風光和美食制作的視頻,向世界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讓無數外國人愛上了中國。B.《國家寶藏》節目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用年輕人的語言和他們溝通,引起年輕人的共鳴。C.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為原型,融合現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現大唐盛世,獲得空前好評。D.近年不斷有人提議在原址重建圓明園,再現這一“萬園之園”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現昔日盛世繁華與榮光。4.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材料二第二段論證的嚴密性。(4分)5.面對傳統文化,怎樣做才能真正讓文化傳承創新?你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請結合材料,從國家角度提出措施。(6分)(二)現代文閱讀II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回望楊海蒂在遙遠的陜北之北,在蒼莽的黃土高原,在浩蕩的黃河岸邊,有一座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吳堡,吸引著我在一個月內連去了兩次。最初知道吳堡,因為作家柳青。吳堡是柳青的故鄉。對于中國當代文學,柳青和他的現實主義杰作《創業史》,具有引領價值和旗幟意義。懷著朝圣般的心情,前往榆林市吳堡縣張家山鄉寺溝村,那里是柳青故居所在。剛到村口,一幅用柳青說過的話制作的標牌映入眼簾:“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心頭一顫,駐足,凝眸,五味雜陳。青春年少時,我經常抄寫這段話于筆記本扉頁,那時候,何曾想過有朝一日竟能在先生故里拜謁先生。柳青祖輩,原是大戶人家,然而,柳青和兄長背叛了他們的家庭、階級,棄絕“維新”,追求革命,投奔延安。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陜西,神于天,圣于地;“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陜之北”。那是一片英豪輩出的土地,那是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邑枕黃河”的吳堡,是陜北通往華北的橋頭堡。現今的吳堡,有4座黃河大橋連接著秦晉兩省。曾幾何時,要東渡黃河,只能依靠渡船。半個世紀前,吳堡川口渡口,水浪滔天戰船列陣,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在勇敢智慧的吳堡人民齊心協力的支持下,從這兒乘木船東渡黃河、過境山西,前往西柏坡指揮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從此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毛主席轉戰陜北13個春秋留下的光輝足跡,在吳堡劃上一個偉大的句號。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東渡黃河,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閃光點,是中國共產黨命運的轉折點。延安,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再生之地;吳堡,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轉戰出發之地。這是陜北的光榮,是吳堡的榮光。在渡船上,毛主席一次次戀戀不舍地回望陜北,主席深情回望的照片深深地打動了我。距吳堡著名旅游景點、壯觀的“黃河二磧”不遠處,吳堡黃河古渡(川口渡口碼頭遺址)古舊石碑旁,矗立著吳堡的紅色地標“毛主席東渡紀念碑”。一簇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沿著黃河岸邊的崎嶇山道,汽車一路顛簸,盤旋而上,在縱橫溝壑間和棗樹掩映下不斷攀高。黃河西岸,吳山之巔,有一座石城環山抱水,蜿蜒盤曲,拔地通天:東以黃河為池,西以懸崖為塹,南為絕壁天險,北為咽喉狹道。懸崖峭壁下方,黃河滾滾奔騰而去。山上亂石穿空,山下驚濤拍岸。真乃雄奇而險峻、磅礴而壯麗。這就是黃河文明的璀璨名片、“華夏第一石城”——古吳堡石城。吳堡扼秦晉之交通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憑借石城這一雄關險隘,千余年來,吳堡雖飽經戰爭創傷,卻始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從未被破城。這座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寨,抗戰時期再立新功,它抵抗住了日寇的侵略,守住了陜甘寧邊區東大門,護衛了圣地延安,保衛了黨中央。在此之前,多少英雄豪杰曾在這片黃土地上大展雄才一抒偉略,但都以失敗告終。而紅軍在陜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古吳堡石城年代久遠,據成書于唐代的《元和郡縣志》記載,“赫連勃勃破劉裕子義真于長安,遂虜其部,筑城以居之,號曰吳兒城。”若此說不謬,其當始建于公元418年,距今1602年。石城不大,占地約10萬平方米,作為縣府所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設置了縣衙、捕署、官倉等官府機構,還建有觀音閣、魁星閣、文昌宮等眾多廟祠,也有南壇、北壇、校場、點將臺、興文書院等雜糅其中。石砌窯洞與磚木房屋,錯落有致遍布全城。廟堂文化與江湖文化,相融并生和諧共存。登山臨水,不禁發思古之幽情;登高望遠,進而懷激烈之壯志。元代詩人薩都剌的《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不由浮現腦海:“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只消換幾個名詞,何嘗不是眼前這座石頭城的寫照。城墻的里外墻面均為石砌,條石拉筋、中間土夯,最重的石塊一噸有余,普通筑石也多在300余斤,令我驚奇的是在生產力那么低下的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與天斗,與地斗”的?吳堡石城,就像古埃及金字塔,留給人們一個未解之謎。在石城南門外,有一座石頭甕城。甕城大門匾額為“石城”,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均建有門樓,城門洞頂上對應有“聞濤”“重巽”“明溪”“望澤”四塊石匾,皆為清乾隆年間知縣倪祥麟所題。從民居“義行可風”門匾可窺民風一斑。城南西側石壁上刻有“流觴池”,為明萬歷三十六年知縣杜邦泰題寫。流觴池位于石塔寺下,古時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城中文人墨客便聚會于此,在水池上放置酒杯,杯隨水流,停留在誰面前誰即取飲并作詩助興。風流云散。逝者如斯。想起孟浩然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歷史,就像懸崖下方的黃河水,不停地流淌,不斷地翻騰。夕陽西下,棗花飄香。下得山來,奔往高家塄村,去品嘗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力推的“天下第一掛面”——吳堡手工空心掛面。吳堡手工空心掛面,需經十二道工序成品,它綿細又筋道,色、香、味皆誘人。熱辣辣的陜北民歌從塬上響起,幾乎要將我的心融化。身旁當即有人唱起《趕牲靈》,真是好聽,掌聲四起。歌者大聲宣告:“《趕牲靈》作者張天恩,就是我們吳堡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驚喜交加。被譽為“中國陜北民歌之首”的《趕牲靈》,原來就源自我腳下這片雄渾而又多情的土地,而且,這位為民間音樂作出巨大貢獻的作者,竟然是一位時常趕著牲靈往返于秦晉的普通鄉民!雄厚遼闊的黃土地,就是陜北人的生命舞臺。俄羅斯作家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苦難的歷程》中寫道:歲月會消失,戰爭會停息……是的。革命,不就是為了人民過上安康幸福的生活?當戰爭的硝煙散盡,當歷史的塵埃落定,正是人性中對美和愛的向往和追求,讓天地間充滿生機,讓人世間充滿美好。(選自《延河》2016年第10期,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在遙遠的陜北之北,在蒼莽的黃土高原,在浩蕩的黃河岸邊”三個句子反復寫吳堡的地理方位,突出其“獨具魅力”及對我的吸引。B.文章引用《元和郡縣志》的記載,寫的是古吳堡石城年代的久遠、歷史的悠久。C.文章敘述石城時,詳細列舉了石城內的建筑物,主要是表現建筑的錯落有致。D.作者在對戰爭的感慨中收東全文,表現出吳堡山水人文使作者思想得到了升華。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用一種探尋者的心理,客觀而又充滿感情地表達出對吳堡的感受與思考。B.文章引用元代詩人薩都刺的《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中的詩句,照應上文“發思古之幽情”“懷激烈之壯志”。C.“一簇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此處的景物描寫,凸顯吳堡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據著的重要地位及后代人對它的敬仰。D.文章不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而是側重對吳堡文化、歷史的敘寫與情感抒發,使讀者受到了歷史與文化的精神洗禮。8.文章為什么要寫作家柳青?請結合文本分析。(4分)9.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文以氣為主”。請分析文本體現的“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劉知俊,字希賢,徐州沛人也。少事時溥,溥與粱相攻,知俊與其麾下二千人降梁,太祖以為左開道指揮使。知俊姿貌雄杰,能被甲上馬,輪劍入敵,勇出諸將。當是時,劉開道名重軍中。歷海、懷、鄭三州刺史,從破青州,以功表匡國軍節度使。邠州楊崇本以兵六萬攻雍州,屯于美原。是時,太祖方與諸將攻滄州,知俊不俟命,與康懷英等擊敗崇本,斬馘二萬,獲馬三千匹,執其偏裨百人。李思安為夾城攻潞州,久不下,太祖罷思安,拜知俊行營招討使,未至潞,夾城已破,徙西路行營招討使,敗邪、岐兵于幕谷。是時,延州高萬興叛楊崇本降梁,太祖遣知俊會萬興,攻下丹、延、鄜、坊四州,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知俊功益高,太祖性多猜忌,屢殺諸將,王重師無罪見殺,知俊益懼,不自安。太祖已下鄜坊,遣知俊復攻邠州,知俊以軍食不給未行。太祖幸河中,使宣徽使王殷召知俊。其弟知浣為親軍指揮使,間遣人告知俊以不宜來。知俊遂叛,臣于李茂貞,以兵攻雍、華,執劉捍送于鳳翔。太祖使人謂知俊曰:“朕待卿至矣,何相負邪?”知俊報曰:“王重師不負陛下而族滅,臣非背德,但畏死爾!”太祖復使語曰:“朕固知卿以此吾誅重師乃劉捍誤我致卿至此吾豈不恨之邪今捍已死,未能塞責。”知俊不報,以兵斷潼關。太祖遣劉鄩、牛存節攻知俊,知俊遂奔于茂貞,茂貞地狹,無以處之,使之西攻靈武。韓遜告急,太祖遣康懷英、寇彥卿等攻邠寧以牽之。知俊大敗懷英于升平,殺梁將許從實。茂貞大喜,以知俊為涇州節度使,使攻興元,取興、鳳,圍西縣。已而茂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間之,茂貞奪其軍。知俊乃奔于蜀,王建以為武信軍節度使,使返攻茂貞,取秦、鳳、階、成四州。建雖待知俊甚厚,然亦陰忌其材,嘗謂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爾輩所能制,不如早圖之!”而蜀人亦共嫉之。知俊為人色黑,而其生歲在丑。建之諸子,皆以“宗”、“承”為名,乃于里巷構為謠言曰:“黑牛出圈棕繩斷。”建益惡之,遂見殺。(選自《新五代史》卷第四十四,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另取一與本名意義相近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B.麾,旌旗之屬,是將帥用以指揮的旗幟。后麾下為將帥的部下或者是對將帥本人的敬稱。C指揮使,五代和宋朝時期的軍職。以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為一指揮,指揮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使。D.徙,指調動官職。在古代官職升降詞語中,改、轉、出等詞均有此意。文中也為此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劉知俊姿貌雄杰,驍勇善戰。本來是時溥手下,后來率部屬兩千人投降后梁。太祖曾任命他擔任左開道指揮使。B.追隨后梁太祖時,劉知俊惶恐不安,叛亂后投棄李茂貞。面對太祖的招攬,劉知俊最終沒有回復。C.投奔李茂貞后,劉知俊因為擊敗康懷英的軍隊立下戰功擔任經州節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貞的猜忌被剝奪了軍政大權。D.劉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雖然優待他,但對他也很猜忌,因擔心自己死后沒有人駕馭劉知俊,于是把他處死以絕后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建雖待知俊甚厚,然亦陰忌其材,嘗謂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爾輩所能制,不如早圖之!”。(4分)(2)建之諸子,皆以“宗”、“承”為名,乃于里巷構為謠言曰:“黑牛出圈棕繩斷。”建益惡之,遂見殺。(4分)14.為什么劉知俊軍事才能卓越.屢建軍功卻落得被殺身死的結局?(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登樓[注]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注]。【注】①這首詩是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上一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發生了吐番攻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逃陜州的事;不久郭子儀收復京師。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攻陷劍南、西山諸州。②梁父吟:古樂府中一首養歌。《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借以抒發空懷濟世之心,聊以吟詩以自遣。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提挈全篇,花傷客心,以哀景寫哀情。“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引發讀者作聯翩無窮的想象。C.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上句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D.全詩融自然景象、個人情思為一體,與《蜀相》一樣寄意深遠,體現了詩大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傷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8離騷)中詩人通過“,”兩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2)在中國古代詩歌文化中杜鵑鳥象征悲愁,《蜀道難》中描寫它凄楚哀婉的叫聲使人在空曠險峻的蜀山中惆悵哀愁的句子是:“,”。(3)《望海潮》中“,”兩句寫出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戶口的繁庶,表現了杭州繁華熱鬧的景象。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本題共5小題,20分)我愛楓葉,因為它紅得深濃,紅得艷麗。多少年來,一想到秋,我首先就會想到楓葉;想到楓葉,就會想到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會引發許多聯想和感慨。在蕭瑟的秋天,楓葉紅得那么動人,不能不使我心馳神往。在北京,重陽節過后到香山看楓葉,正是很好的時節。過去的文人騷客,在這樣的時候,往往騎一頭小毛驢兒,慢慢地出了西直門,一步一顛直往西邊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帶,就漸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樣,陶醉于楓葉那鮮艷的色彩,流連忘返。有時,他們還會即景遣興,吟詩作賦。我雖沒有這樣閑散的雅興,但我也愛楓葉。沒有別的,爽直一點兒說,就是因為她紅!秋冬之交,正是吃蘿卜的時候。夜晚的街頭,常常傳來“蘿卜賽梨”的清脆叫賣聲,引誘你不得不去買一個嘗嘗。蘿卜有“紅到心”的別稱,可是它的內心是不是紅的,還得等到剖開之后才見分曉。這哪里趕得上楓葉。楓葉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現自己的色彩。楓葉敢于紅,紅得有氣魄。楓葉之可愛,還在于當別的葉兒經秋枯落時,她偏偏紅得艷麗。她耐得住風霜交加,經得起秋之摧殘,戰西風而不怯,披嚴霜而愈麗,顯露出無畏無懼的神采。單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贊美。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3分)A.引用 對比 回環 B.擬人 對比 頂真C.引用 比喻 借代 D.擬人 借代 回環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形散而神不散”。所謂“神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廣泛自由……“足不出戶”的時代就能夠測算出,遙遠的星星體積有多大,溫度有多高……C.他們(指友邦人士)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獄,就撕掉了他們“文明”的面具。D.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她顯露出無畏無懼的神采,經受住了秋天西風、嚴霜及風霜只交加的摧殘”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4分)21.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不當,請填寫序號并作修改。(4分)①釋放基層改革創新活力,還要充分賦能,給予基層創新空間。②中國因為地域遼闊、區域發展情況千差萬別,③所以處于深水區的改革更少有先例可循。④這就需要基層更多以自身實際、所在區域稟賦差異性和綜合承受力出發,⑤讓風物各殊的園地開出萬紫千紅的花。⑥少點“站在20樓上穿針”的不切實際指揮,⑦少點會議來文件去的形式主義,⑧多讓基層有時間有空間思創新謀改革,⑨談活力迸發才不是一句空話。22.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個字。(6分)南京江北新區一座4層小樓屋頂上,3天時間就架起兩座5G基站。這是國內首次利用變電站集成三大運營商設備搭建的5G共享基站,4月29日正式投入運營。在這兩座業內戲稱為“最摳門的5G基站”上,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提供變電站和電桿資源,南京鐵塔公司整合三大運營商的設備,實現了電網與通信基礎設施的融合,把一座基站的建設周期從80天壓縮到3天,建設成本從30萬元壓縮到3萬元。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魚化石(節選)艾青動作多么活潑,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發,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進了灰塵;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即使死亡,能量也要發揮干凈。2021年,注定將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鮮明坐標。“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由此開啟。在這個重要節點上,讀了上面的詩歌,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讀后感,準備參加“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學校組織的征文活動。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C(A原文信息為并列關系;B原文為“隨著城鎮化、市場化、網絡化等的發展,不少老技藝因種種原因面臨著失傳的風險。”;D強加關系。原文為“把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讓文化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文化產品和服務。”2.C(范圍擴大,原文為“文化要發展,就需要一群有擔當的文化人”)3.D(在原址重建圓明園不是文化文化傳承與創新)4.①論證結構嚴謹。文段采用遞進式結構,先提出觀點“文化傳承的意義實際上在于對“傳統”的認同”,然后分析文化傳承必要的原因,最后論述文化傳承應持的態度方法。②論點與論據高度統一。引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及改革開放后的現實都恰切地論證觀點。③語言規范,用詞精煉準確。運用“之所以”“就是因為”等關聯詞語使表達恰切、貼切。(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5.①積極呼吁有擔當的文化人,發時代之先聲,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用創意激活經典,創作出文化精品,以文化人。②重視有絕技的手藝人并鼓勵青年人做好技藝傳承,全面落實“非遺”保護政策。③培養有情懷的開拓者,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善于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文化發展繁榮。④號召人人爭做當地文化保護傳承出力發聲的有識之士,讓文化發展在每個地方找到現實落點,使文化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⑤引導民眾克服對傳統文化的浮躁功利心態,以對民族歷史與未來負責的態度去繼承文化傳統。⑥積極倡導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激蕩中,致力于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和諧共生,努力開創未來世界文化的新境界。(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6.C(“建筑的錯落有致”錯)7.A(“客觀”錯,應為“主觀”)8.①作者知道吳堡是因為作家柳青;②表現了柳青在青春年少時反抗階級、追求革命的精神品質,表達了對他的贊美。③引出后文對吳堡英雄輩出及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性的敘述描寫。④豐富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文化氣息。(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9.①描寫吳堡歷史悠久的文化厚重之“氣”。②敘寫吳堡人民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勇敢之“氣”。③表現紅軍以德勝強的精神之“氣”。④彰顯吳堡勞動人民“與天斗,與地斗”的勤勞智慧之“氣”。⑤歌頌秦晉普通鄉民熱辣而又多情、對美和愛的向往追求之“氣”。(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D(原文標點為:朕固知卿以此,吾誅重師,乃劉捍誤我,致卿至此,吾豈不恨之邪?)11.A(字也可與名意義相反)12.C(劉知俊被剝奪了軍政大權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貞身邊的人的挑撥離間)13.(1)王建雖然待劉知俊很好,然而也暗中妒忌他的才能,曾對手下人說:“我老了,將要死了,劉知俊不是你們所能控制的,不如盡早對付他!”(4分。“陰”“且”“圖”各1分,語句通順1分)(2)王建的各個子孫,都用“宗”、“承”做名字,于是在里巷中誣陷編為歌謠說:“黑牛出圈棕繩斷。”王建更加討厭他,于是被殺。(4分。“以……為”“構”“見”各1分,語句通順1分)14.①統治階級如太祖的猜忌。②身邊小人的離間迫害。③自己的反復無常,立場不堅定。(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A(“哀景寫哀情”錯,應為“樂景寫哀情”)16.①因客居他鄉、漂泊在外而傷心。詩人登樓觀景,滿眼繁花反襯滿腹愁思;②為國家災難而傷心。吐蕃入侵,戰亂頻仍,國家多難的憂國憂民之愁;③為自身懷才不遇而傷心;為君主無道、任用奸佞而傷心。雖仰慕諸葛亮那樣的先賢,但難遇明主,自身理想抱負無法實現之痛。(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3)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6分。每句1分,有錯別字該句不給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B(無回環、借代)19.D(A項兩處引號均表示著重論述的內容;B項表示特定含義;C項兩處引號均表示否定或諷刺;D項引號與文中畫橫線處一致,均為直接引用的內容。)20.①句式整齊,具有音韻美;②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抒情性,表達了對楓葉的贊美之情;③先寫楓葉所處的環境,再歌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習協議合同章
- 解除保險代理合同協議
- 購房分期付款合同協議書
- 返利協議合同
- 快遞進村合同協議書
- 解除違法違約合同協議書
- 紋繡學徒合同協議書模板
- 合同同業競爭協議
- 種苗轉讓協議合同
- 家具美容合同協議
- 2024年寧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社會招錄政府專職消防員筆試真題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Reading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 神經導航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與經驗
- 外研版(2025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1~3+期中共4套測試卷(含答案)
- 網球場翻新施工方案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400題及答案
- 《主動脈夾層疾病》課件
- 課題申報書:鄉村振興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 中國妊娠期糖尿病母兒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建筑工程材料題庫+參考答案
- DB21T 2724-2017 遼寧省河湖(庫)健康評價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