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瀏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4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上學期高一期終考試試卷語文總分:150分時量:150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題卷共12頁,共五個大題,23個小題。總分150分,考試時量150分鐘。2.接到試卷后,請檢查是否有缺頁、缺題或字跡不清等問題。如有,請及時報告監考老師。3.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寫在答題卡和該試題卷的封面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的姓名、考號和科目。4.作答時,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天人合一”觀念在建筑思維層面,其實質在于深刻揭示了傳統營造把握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維模式。這一思維模式源于身體、環境與世界的動態關聯的體驗過程,它將天地空間結構及自然特征與人類意識、文化意義建立了內在關聯,從而使得人類塑造環境的營建行為也在其中得到特定的建筑解釋。“天人合一”觀念,在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整合,形成了儒道同構異質的兩大類型。以孟子、《中庸》為代表的儒家確立的盡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觀念、空間結構及其意義都源于人類普遍性的心性結構,《中庸》“天、地、山、水”四重結構即為儒家“天人合一”觀念的空間思維表征:天地孕育人類生命并使之綿延不息,山水滋養人類生命并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活資源,因而天地山水本身就有充滿道德生命意義的環境結構關系。正因為如此,儒家建筑思想的深刻之處在于它不僅要確立有尊嚴有秩序的社會組織關系,而且還要同時樹立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建筑空間創作原則。我們在都城規劃設計、禮制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地方聚落營造中能夠反復看到,儒家這類“天人合一”觀念在世俗與神圣、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協調博弈之間不斷顯露其建筑創作背后所承擔的文化使命,也不斷顯露其建筑創作過程中所表現的人居營造智慧。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確立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觀念,人與道之間必須經歷地與天的適應過程才能得到真正的聯系,也就是說,人類自身需要適應大地、天空這樣的事物環境及空間結構,才能獲得根本的意義。“道”是人自身生命活力面向自然、社會的自由呈現,這種呈現既有藝術的或多樣性的表達,也有對自然規律、社會規范、知識技術的洞察反思,因而這樣的過程提供了古典建筑創作更為寬廣的視域和深刻的洞察力,人與自然更容易形成自由平等的環境倫理關系,人在天地山水之間更容易形成靈動自由的建筑空間思維方式。儒道兩類“天人合一”觀念的思想進路不同,因而對于環境價值、空間意義及建構原則也有不同理解,但是它們對天地關系的敬重、對自然環境和山水結構的順應其實殊途同歸,而且在古典建筑創作實踐中實為互補。“天人合一”觀念在歷史長河及實際經驗生活中又表現為文化意識形態化的“天人合一”和世俗經驗的“天人合一”,在傳統建筑思想中,具體表現為環境感知、文化意義與建構邏輯相融貫的創作思維過程。從某種意義看,“天人合一”觀念作為建筑思維模式,對中國建筑傳統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雖然它在不同歷史時期具體表現為各類意識形態、文化學術及世俗經驗,但就其最為根本的建筑思維方式而言,它與當代關注場所、情境、身體、文化特性的建筑理論產生了積極深入的對話,對于中國建筑創作能夠提供源于傳統的有效建筑理論話語。(節選自吳國源《中國古典建筑思想的現代詮釋初探》,有刪改)材料二:古建筑作為歷史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記,在古建筑中,人們能夠設身處地感受到設計者的思想和居住者的足跡,古建筑的一磚一瓦都是連接古今的重要紐帶,在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同時,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將古建筑元素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環境中不僅是一種設計上的創新舉措,更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揚。古代建筑在文化方面追求極為豐富,有效利用好各類古建筑元素可以滿足人們對現代建筑實用性需求,同時又增添特有的視覺觀賞價值,將傳統文化重現在現代建筑的建造,贏得了當代人的喜愛。歷史與當下交匯,增強了新古建式建筑風格的影響力。我國古代建筑在設計時,追求“天人合一”,設計時將人與自然巧妙融合,建筑與環境的表達非常豐富,能夠達到使用者對建筑的各種需求,包括生活便利和審美追求。我國古建筑中重視細節設計,例如雕刻八仙、和合二仙等,通過這些設計表達對幸福生活、和諧家庭的美好愿景。現如今,在城市建設中更加重視人民幸福感,有的地區通過沿用古建筑的設計,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將水缸放置在天井下表達風調雨順的美好情感。有的古建筑元素是民族精神的宣揚媒介,古人經常在墻壁或者柱子上刻畫梅竹蘭等,借此表達淡泊名利、修身養性等美好品德。這些優良的設計元素融入現代建筑中,將使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地宣揚,富養人們的精神。在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我們受到了西方文化和建造方式的影響,建筑風格得以豐富,建造方式大力改進,提升了建筑物的各項性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城市的獨特性正逐漸消失,西方建筑模式逐漸吞噬了傳統建筑設計風格。雖然我們的建筑功能性和舒適性有所增強,但是千篇一律的建筑使我們產生了視覺疲勞,我們的建筑失去了延續歷史文化的獨特性,不利于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國古代建筑具有獨特的建筑特性和豐富的建筑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物帶來的精神需求越來越高,我國古建筑豐富的建筑風格能夠很好地改善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單調性問題,使建筑物更好地融入環境,豐富了設計體系,促進了建筑設計領域的健康發展。(節選自包彥安《古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的探索》,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B.C.D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與儒家建筑思想不同,道家思想更容易形成自由平等的環境倫理關系,所以道家思想更容易形成靈動自由的建筑空間思維方式。B.儒道兩類“天人合一”觀念在春秋戰國時期經歷思想整合,雖然思想進路不同,但最終殊途同歸,在建筑創作實踐中形成互補。C.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加入古建筑元素就能夠讓當代人了解先輩追求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增強歸屬感,引發對傳統文化的認同。D.古建筑在設計時通常要深入且全面考量使用者的生活便利和審美傾向,現代建筑在融入古建筑元素時同樣要遵循這個設計理念。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是()A.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班固《西都賦》B.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C.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D.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4.建筑大師梁思成在《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中說:“中國建筑之個性乃我民族之性格。”請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凸碧堂”“凹晶館”是《紅樓夢》大觀園中的經典建筑,它們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請根據材料一、二對其位置、命名、功能所體現的“天人合一”特點作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可憐的女子馮鏗猛烈的太陽,正高高掛在天上;射得四周的天空,連一些云霞都沒有。人們在屋里搖著扇子,還怨道沒有一點涼氣呢!那田里的禾,被這太陽的光線射著,都低了頭,彎了腰,表示它不能和這強權者宣戰的模樣!這時田里站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上面穿了領七空八洞的藍布衫,下面穿一條百結的黑麻布短褲;面上布滿了手甲的傷痕,和一塊塊的紅腫;額上的皺紋積得有成十來層,不知的或者想她是幾十歲的人呢!她臉上和手足,又好似戴上一層黑膜一般;這些都是她這十年來悲苦的成績。她手里拿了一枝鐮刀,曲著腰把成熟的禾稻一把把割下。通身的汗象菽米大一顆顆流出來,透得衫子都濕了。一會,她覺得熱不可耐,而且力竭神疲了。她舉起頭望著對面幾株大樹,綠葉滿布,樹下很是濃蔭,二三只狗兒在那里打瞌睡;那夏蟬也在樹上唱歌,表示它的得意。她看了這般情景,眼眶里的眼淚,不覺簌簌地滾下來!她咒詛太陽,她又怨恨她的身世,為什么連狗和蟬都不如呢?她一面拭淚,一面仍舊繼續她的工作。但是身體終于忍不住,竟和她起了反抗了!腦痛得要裂,口渴得要燒,偏偏那樹里的狗和蟬,和似乎透出來的涼翳,都好象引誘嘲笑她一般!她決然棄了工作,走到溪邊,捧些水飲下。又到樹蔭里,腳兒一伸直,倒下去。覺得腰脊好似鐵打般的酸痛,幾乎動彈不得。她再也起不得身,就閉眼略躺一躺。停了一會,撲的一聲,她被打了一個耳光!她嚇得跳起來看時:原來是她的婆婆站在面前。她覺得身體的溫度,驟降低了幾許,渾身打顫起來。還有她的小叔也站在一旁,她才知道婆婆命他在那里監督她的工作。那時婆婆把她的手一拉,狠命的牽向屋里去。鄰家的張嬸站在門口,聽見伊的慘呼聲,不覺嘆口氣道:“李婆又虐打媳婦了!貧家人無力養育女兒,寧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養媳,活受這磨難。”說完很覺傷感。太陽漸漸斜西了,她婆婆站在門口喊道:“阿香還不回來炊飯么?”她連忙丟了田具,走向灶邊去,婆婆口里還嘮叨的發話道:“平日天猶未黑,就趕快炊煮,快點充滿你的爛肚。今天卻和我斗氣,要我們受餓。今晚偏不給你吃,看你待怎地?哼!你這爛骨頭!自九歲到這里來,帶累公公也死掉了,丈夫也日見不成材,賺的錢都在外邊打混,卻要我養你,這都是你命硬克傷所致!哼!我有朝總要把你……”夜深了,小小的屋子里透出一線燈光。她獨自一個坐在房里,右手一轉一轉紡著紗,淚痕布得滿面都濕。可憐她自今天四點一骨碌起身,到此時——十一點——還沒得休息,目前積下的頭暈,肚痛,因上午受了一頓毒打,晚飯又不得吃,到了此時,忽然滿眼金黃,不省人事,連人帶椅都跌落地下!明凈的月兒高掛空中,伊的光亮從云中透過來,照得地平線上發出黑黯的色彩,仿佛現出凄涼景象來!這時她一步步悄走出屋外,到日間捧水吃的溪邊坐下。原來她暈醒后,已經懷了死志!恍惚聽著命運的神和她說道:“你的痛苦已受夠了。你丈夫既不成人,你父母又都死掉。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你的留戀了!死實在快樂……”可憐她竟信了這話!只聽得撲通一聲,浪花四濺,她已離開人間的地獄,到天堂去了。月亮又在云里鉆出來,但伊好似不忍見這慘劇,仍舊躲入云里。這樣,大地又現出慘淡的舊觀了!明天她婆婆找不見她。忽然鄰家的小童報道:香姑已死在溪里了!她婆婆也覺有點懊悔,說道:“此后沒人和我作工了。”唉!當這女權伸張,人道盛倡的二十世紀,尚有此等怪劇出現,我們應該快謀救護的法子呵!(選自《百部紅色經典系列叢書·馮鏗小說集?紅的日記》,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注釋】馮鏗,左聯五烈士之一,1931年遇害。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文章開頭說“太陽”是“強權者”,此處是有雙關意蘊的,它既可指向香姑的婆婆,也可指向以婆婆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制度。B.“可憐她竟信了這話!”中“可憐”二字,既表現了作者對香姑命運的同情,也表現了作者對香姑采取自殺這種逃避方式的理解和無奈。C.“寧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養媳,活受這磨難”,張嬸的話不僅點出香姑遭遇的原因,還暗示像香姑這樣的遭遇不是個別現象。D.婆婆因為香姑投河自殺而感到懊悔,表明她良心未泯,她為家里損失了勞動力感到傷心,同時也為自己對香姑犯下的罪過感到自責。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講述香姑人生最后一天的遭遇,時間節點清晰,不僅能使全文情節緊湊,也能凸顯香姑每天都像機器一樣忙碌的形象。B.小說的情節至倒數第二段已經完整了,結尾處又加上一段作者的呼告,主要起到了卒章顯志、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作用。C.小說在塑造香姑形象時,采用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手法,正面有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描寫,側面有環境烘托等手法。D.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進行敘述,不僅能夠客觀全面地表現香姑的可憐命運,而且有利于揭示香姑內心的巨大痛苦。8.本文中的香姑與《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被舊時代毀滅的婦女形象,但是她們悲劇的原因,以及面對悲劇命運的態度卻同中有異,請簡要分析。9.為了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策劃了“百部紅色經典系列叢書”,收錄了近百年來的百部文學經典力作。所有入選作品都經過了專家們從作品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等維度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分析與綜合評定。本文入選了這套叢書,請你談談入選理由。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答毛憲副書①〔明〕王守仁昨承遣人喻以禍福利害,且令勉赴大府請謝。此非道誼深情,決不至此。感激之至,言無所容!但差人至龍場凌侮,此自差人扶勢撞威,非大府使之也。龍場諸夷與之爭斗,此自諸夷憤愊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大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大府,何所得罪而遽請謝乎?跪拜之禮,亦小官常分,不足以為辱,然亦不當無故而行之。不當行而行,與當行而不行,其為取辱一也。廢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禮義而已,若棄此而不守,禍莫大焉!雖祿之萬鐘,爵以侯王之貴,君子猶謂之禍與害:如其忠信禮義之所在,雖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為福也,況于流離竄逐之微乎?某之居此,蓋瘴病蠱毒之與處,魑魅魍魎之與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嘗以動其中者誠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也。大府欲加害,而在我誠有以取之,則不可謂無憾;使吾無有以取之而橫罹焉,則亦瘴病而已爾,蠱毒而已爾,魑魅魍魎而已爾,吾豈以是動吾心哉!執事之喻,雖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勵,不敢茍有所隳墮。則某也受教多矣,敢不頓首以謝!(選自《王文成公全書》)文本二:先生曰:“……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便把為善的心變動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見得窮通壽夭有天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此便是初學立心之始。”(選自《傳習錄》②)【注釋】①毛憲副,即毛伯溫,時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察院在明代以前稱為御史臺,也稱憲臺,故稱毛伯溫為憲副。本文是作者在貴州龍場任驛丞時寫給毛伯溫的回信。②《傳習錄》,由王陽明的門人弟子對其語錄和信件進行整理編撰而成的哲學著作。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上填上相應的字母。然而A居之B泰然C未嘗以動D其中者E誠知生死之F有命G不以一朝之H患I而忘其終身之憂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府”古代為官府名,后來泛指上級官府,明清時期亦特指總督或巡撫。B.“其為取辱一也”與“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兩句中,“一”的意思不相同。C.“雖祿之萬鐘”與孟子《魚我所欲也》中“萬鐘于我何加焉!”的“萬鐘”意思相同。D.“夭壽不貳其心”與《燭之武退秦師》中“且貳于楚”的“貳”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守仁與巡撫發生矛盾之后,毛伯溫派人調和兩者的矛盾,作者寫了這封信作為回復,表明態度并申說原因。B.作者在信中強調,是巡撫先派人來凌辱自己,龍場的土著才出手援助,因此,自己并沒有對不起巡撫的地方。C.作者認為,對于一個被貶官的讀書人來說,禮義忠信重于官爵利祿,故自己絕不會無緣無故去向巡撫下跪。D.對可能來臨的報復作者的態度坦然:若自己犯錯被罰那是罪有應得;若巡撫無故陷害,則視之如遭蠱毒瘴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廢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禮義而已,若棄此而不守,禍莫大焉!(2)執事之喻,雖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勵,不敢茍有所隳墮。14.文本二談到了“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而動為善之心,這一觀點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的?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①張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②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注】①1169年,張孝祥在荊州安撫使任上辭官,本詩作于其歸隱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開頭以“倦游客”自稱,飽含仕宦不順而退歸的疲倦之情。“西風千里”兩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詞人經過漫長旅途,終于到達岳陽樓的感慨之情。B.上闋后部描繪詞人登樓所見:日落君山,云氣蒸騰,沅、湘兩岸的草木郁郁蔥蔥,一彎殘月如簾鉤般高掛于天。“日落”和“缺月”相映成趣,表現了詞人對眼前晚景的陶醉。C.下闋開頭“吞”突出岳陽樓視野開闊,“隘”點明岳陽樓位居險要。“人間好處”兩句,意為人世間的一切好處,都比不上此處的景色。詞人直抒胸臆,疑問中不掩贊譽之情。D.下闋后部抒發吊古傷今之懷,聯想屈原政治遭遇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質,表達了自己同樣不被重用的幽憤之情。“杜若滿芳洲”美景寫樂情,襯托出詞人對未來的美好暢想。16.作者在《念奴嬌·過洞庭》中也描寫了“月”這一意象。關于“月”兩首詞在運用手法、營造的意境、承載的情感上有何不同之處?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根據提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謙言自己對于“禮樂治國”心有余力不足。(2)關于“荊軻刺秦王”的影響,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把它高度濃縮為十一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燕滅亡的原因。(3)“澄江”,古人經常把它寫入詩詞,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這一意象,并且輔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優美山川圖。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沒有留意,富陽柳綠桃紅的三月天是從哪一根枝頭上開始的。驚蟄到來時,那些穿越秦時明月、唐時春水的山花野草,早已①地在淡煙微雨中做好生機盎然的準備。鵝黃的柳枝輕輕搖曳,玉蘭花素裝淡抹亭亭玉立于枝頭,繁花含俏的三月天便從炊煙裊繞的房前屋后、農人扛著農具行走的田埂地頭、雨潤煙濃的大源溪畔向我們走來。_____②_____的江南三月天里,循著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聲,隨意走在曠野上,那燦然地迎面撲來的一簇簇、一朵朵桃花、杏花、油菜花,你的心緒遠離喧囂繁雜,在古樸的田園中漲潮的芳心。春風成為信使,將游子的鄉愁傳遞,甘坑水庫下百花園枝頭上鳥兒的啁啾,如渺遠的梵音穿透天空。煙花三月,走在鄉間縱橫的阡陌上,花香混著泥土的清香,午后的陽光透過密密層層的樹葉在地上灑滿光斑。你懂得了詩人陶淵明為什么要隱居村野,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