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試題4.1生物進化理論-1_第1頁
2023-2024學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試題4.1生物進化理論-1_第2頁
2023-2024學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試題4.1生物進化理論-1_第3頁
2023-2024學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試題4.1生物進化理論-1_第4頁
2023-2024學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試題4.1生物進化理論-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生物的進化第一節生物進化理論1.以下是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評價,其中正確的是()A.能科學的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B.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的解釋物種大爆發D.可以科學的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答案】A【詳解】A、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適應性、多樣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A正確;B、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在個體水平,B錯誤;C、自然選擇學說中生物進化是長期漸變的結果,不能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C錯誤;D、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D錯誤。2.關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區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馬克的進化學說認為生物通過變異適應環境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環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變異C.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后就能適應環境D.拉馬克的進化學說認為不定向的變異是由動物的意愿決定的【答案】A【詳解】A、環境變化直接導致變異的發生以適應新的環境屬于拉馬克的進化學說,A正確;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是環境選擇的結果,環境發揮選擇作用,B錯誤;C、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適應環境的變異是有利變異,不適應環境的變異是有害變異,并不是變異就能適應環境,C錯誤;D、拉馬克認為動物的變異是由于用進廢退,沒有說變異是不定向的,D錯誤。3.中美洲東海岸與西海岸分布著兩種形態差異明顯的海龜。經DNA檢測,發現它們曾經是同一物種,火山爆發導致中美洲形成后,它們被分隔成兩個地區的不同種群,現已進化成兩個不同物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兩種海龜的基因庫存在明顯差異D.東西海岸的不同環境影響海龜進化的方向【答案】B【詳解】A、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A正確;B、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地理隔離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如多倍體物種形成時不需要地理隔離,B錯誤;C、兩種海龜屬于不同物種,不同物種的基因庫存在明顯差異,C正確;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東西海岸的不同環境影響海龜進化的方向,D正確。4.調查某校學生中某種性狀的各種基因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則該校學生中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是()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比例(%)41201362A.88%、12% B.76%、24%C.85.2%、14.8% D.12%、88%答案C解析假定調查人數是100人,則女生XBXB有41人,XBXb有20人,XbXb有1人,男生中XBY有36人,XbY有2人,則XB的基因頻率是[(41×2+20+36)÷(62×2+38)]×100%≈85.2%,Xb的基因頻率是1-85.2%=14.8%。5.科學家做了下面的實驗:把若干對家蠅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對),再將每組的子代分為A、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組的A部分,B部分則不接觸DDT(如表所示)。只選擇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組統統淘汰。將保留的部分再重復這樣的實驗過程,并且在實驗中逐代增加DDT的濃度。經過這樣多代的重復,獲得了具有很強抗藥性的家蠅。上述的實驗事實說明()親代組別1組(一對蠅)2組(一對蠅)……n組(一對蠅)子代分兩份處理A施DDTB無DDTA施DDTB無DDTA施DDTB無DDT結果存活較少全部存活存活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選擇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具有誘導家蠅產生抗藥性變異的作用B.由于長期使用DDT,使家蠅的抗藥性逐代增強C.家蠅抗藥性原已存在,與是否使用DDT無關D.家蠅抗藥性形成是長期使用DDT的結果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生物進化過程中先有變異后有選擇,并且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所以家蠅的抗藥性不是使用DDT的結果,DDT的作用是選擇出了抗藥性的個體。題中B部分家蠅并沒有使用DDT,B部分家蠅抗藥性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并不是長期使用DDT的結果。6.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的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頻率指種群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B.基因型頻率等于相應的表現型頻率C.基因頻率改變可能是發生了基因突變D.在穩定遺傳的自然種群中,基因頻率會保持穩定【答案】B【詳解】A、基因頻率指種群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A正確;B、基因型頻率與相應的表現型頻率不一定相等,如顯性表現型的頻率等于顯性純合子和雜合子兩種基因型頻率的和,B錯誤;C、改變基因頻率因素有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生物遷入、遷出等,C正確;D、在穩定遺傳的自然種群中,達到遺傳平衡,基因頻率會保持穩定,D正確。7.對于突變與進化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有利的突變太少,不能作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突變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數量,但發生突變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C.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統稱為突變D.突變的有利與否不是絕對的,往往因所處環境的不同而異答案D解析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統稱為突變,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基因突變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數量,產生的等位基因有可能是隱性基因,也有可能是顯性基因。8.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錯誤的是()A.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B.地理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C.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種群之間必然存在著生殖隔離答案D解析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不同物種間一定存在著生殖隔離,地理隔離可以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A、B正確,D錯誤。9.經調查發現,某地區菜青蟲種群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其原因是連續多年對菜青蟲使用農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使用農藥導致菜青蟲發生抗藥性變異B.菜青蟲抗藥性的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C.通過選擇導致菜青蟲抗藥性變異不斷積累D.環境是造成菜青蟲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動力【答案】C【詳解】A、抗藥性變異在使用農藥之前就已經產生了,農藥只能對抗藥性進行定向選擇,A錯誤;B、青菜蟲抗藥性的增強是農藥選擇的結果,不屬于人工選擇,B錯誤;C、通過選擇導致菜青蟲抗藥性不斷積累,不抗藥的個體不斷被淘汰,C正確;D、連續多年對青菜蟲使用農藥是造成青菜蟲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動力,D錯誤。10.大約一萬年前,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上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先經歷a過程B.b過程的實質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種形成過程中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種群基因庫出現了較大差異,立刻形成物種1和物種2答案B解析圖中a過程表示由于地理隔離使原種群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種群甲和乙,物種的大爆發不是通過上述途徑形成的,人工誘導多倍體形成新物種也不用經過途徑a,A錯誤;b過程表示自然選擇,它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B正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變異,它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錯誤;品系1和品系2還是同一物種,要經過長期進化過程產生生殖隔離后,才能形成物種1和物種2,D錯誤。11.如圖表示物種的形成過程。圖中的小圓圈表示物種,箭頭表示變異。帶有兩條短線的箭頭表示被淘汰的變異類型。據圖回答:(1)根據變異和進化的方向看,該圖表示達爾文學說的觀點是:a_____,b_____。(2)部分變異個體被淘汰是通過_____實現的。(3)圖解中生存下來的個體類型必須具備的特征是_____;這些類型的變異能通過遺傳得以不斷積累和加強。(4)生物進化的標志是_____。(5)達爾文觀點,生物存在生存斗爭的內因是_____。【答案】(1)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2)生存斗爭(3)適應環境(適應性)(4)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5)遺傳變異【詳解】(1)根據變異和進化的方向看,該圖箭頭表示變異,多個方向的箭頭代表變異是不定向的,帶有兩條短線的箭頭表示被淘汰的變異類型,沒有被淘汰的個體的方向是一定的,因此該圖表示自然選擇是定向的。(2)生存斗爭是進化的動力,部分變異個體被淘汰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3)圖解中生存下來的個體類型必須具備的特征是適應環境,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些類型的變異能通過遺傳得以不斷積累和加強。(4)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5)達爾文觀點,部分變異個體被淘汰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生物存在生存斗爭的內因是遺傳變異。12.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1)圖1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X、Y、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節,X、Y分別是、。(2)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這是生物進化的。(3)小島上能進行生殖的所有蜥蜴個體含有的基因總和,稱為蜥蜴的。(4)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圖2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①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加劇。②小島上食物短缺,聯趾蜥蜴個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原因可能是。③圖2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發生了改變。答案(1)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2)種群基本單位(3)基因庫(4)①生存斗爭(種內斗爭)②聯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聯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答案合理即可)③基因頻率13.如圖所示,某山林生活著A、B、C三個品種的彩蝶,分別集中分布于該山林的甲、乙、丙三個區域。從化石分析來看,距今1000年前的A、B、C三個品種的彩蝶形狀差異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兩區之間曾出現過一條寬闊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該山林甲、乙區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區域C彩蝶已經絕跡,出現的是D彩蝶,且甲、乙兩區結合處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產生可育后代,乙、丙兩區結合處的B、D彩蝶能雜交,但雌蝶所產受精卵不能發育成成蟲?;卮鹣铝袉栴}:(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離的是_________(填編號)彩蝶。(2)分析丙區D蝶出現的機制:大河的出現阻止了丙區的蝶與其他蝶類之間的______________,不同種群可能出現不同的_________,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由于生存條件不同,______________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有差異。久而久之,丙區的蝶與其他種群的______________會形成明顯差異,并逐步出現_________,即形成新的物種。(3)近20年,林地的降水量顯著減少,氣溫上升。研究人員對乙區、丙區的B、D蝶的數量與蝶的翅色(Tt)、翅形(Hh)基因頻率的研究數據如表所示。年份B蝶D蝶數量/只T基因頻率H基因頻率數量/只T基因頻率H基因頻率1990年400026%66%280039%59%1993年395026%63%300040%60%1996年320025%48%270038%57%1999年210027%32%290042%61%①1996年時,基因型為TT的B蝶數量為___________,導致B蝶數量減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②已知B、D蝶個體基因數幾乎相同。1999年時,B蝶比D蝶的基因庫_________(填“大”或“小”)?!敬鸢浮?1)A、B(2)基因交流變異自然選擇基因庫生殖隔離(3)①200只H基因小【詳解】(1)分析題意可知,甲、乙區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區域C彩蝶已經絕跡,出現的是D彩蝶,且甲、乙兩區結合處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產生可育后代,說明不存在生殖隔離,而乙、丙兩區結合處的B、D彩蝶能雜交,但雌蝶所產受精卵不能發育成成蟲,說明二者存在生殖隔離。因此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離的是A、B彩蝶。(2)變異(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內因,大河的出現阻止了丙區的蝶與其他蝶類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