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公開課導學案)及作業設計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任務單及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默讀,養成一氣呵成讀完全文的習慣,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品味描寫“百草園”的語段,通過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課前學習任務】

1.搜集資料,了解魯迅及《朝花夕拾》的相關信息。

2.讀準、寫會課后“讀讀寫寫”中的字詞。

【課上學習任務】

單元起始活動:

今夏六月,同學們參加了各種形式的“畢業典禮”,如今升入中學,回望小學,你一定有很多難忘的人和事……

本單元中選擇了中外名家寫“學習生活”的幾篇文章,為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同學們的生活相聯,年級美篇我面向全年級同學開展朋友圈發圈積贊活動。

活動要求:

1.在你的朋友圈中發兩組照片,并配以文字。一組是回憶你的舊日同窗或師長,表達你對告別小學生活的感悟,一組是反映你現在的中學生活,表達你對未來的暢想和展望。

2.需要將你朋友圈里的點贊數和評論截圖,獲贊和評論最多的同學,將被評選為“發圈小達人”。

3.獲獎作品晉級到年級公眾號的評選決賽中,參與年級評獎活動。

學習任務一:默讀全文,復述全文主要內容。

默讀要求1.不出聲、不動唇,盡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養成一氣呵成讀完全文的習慣。2.全文共計2473個字,請同學們在默讀時計時,在7分鐘之內讀完。

復述要求1.復述內容中包括:誰、在哪兒、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字數要求:50字以內。

學習任務二:

1.朗讀描寫“百草園”的段落,說說“百草園”是個怎樣的園子。

這是一個的百草園

2.把筆下的景物和趣事用兒童的視角重新分類:

類別筆下的事、物

好看的

好聽的

好吃的

好玩的

3.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句式把這些事物串聯在一起。你覺得重點寫的是“不必說……也不必說……”還是“單是……”呢?

4.童年魯迅眼中的百草園是“樂園”,“樂園”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習資源】

《朝花夕拾》小引

魯迅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規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覺》。現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于廣州白云樓記。

回憶百草園(選段)

周作人

這園是實在的,到現在還是存在,雖然這名字只聽見老輩說過,也不知道它的歷史,若是照字面來說,那么許多園都可以用這名字,反正園里百草總是有的。不過別處不用,這個荒園卻先這樣叫了,那就成了它的專名,不可再移動了……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實在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平常叫作后園,若細分起來這是大園,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塊突出的園地,那便稱為小園。大園的橫闊(寬)約為十丈,直長(長)不知道多少,總比橫闊多,整個大園可能有兩畝以上吧。小園一方塊,恐怕只有大園的四分之一。

大園的內容可以分段來說。南頭靠園門的一片是廢地,偏東是一個方的大池,通稱馬桶池,任房的園門沿著池邊的弄堂在池北頭向西開門。智房的園門在西北正中,右面在路與池的中間是一座大的瓦屑堆,比人還要高,小孩稱它為高山堆,來源不詳。大抵是太平天國戰后修葺房屋,將瓦屑放在這里。堆上長著一棵皂莢樹,是結“圓肥皂”的,樹干直徑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這年代已經不很近了。路的左面靠門是垃圾堆,再往北放著四五只糞缸,是智房各派所使用,存以澆菜或是賣給鄉下人的。再說北頭的一片,東邊三大間瓦房,相當高大,材料也很不壞,不曉得原來是什么用的,一直也沒看見有什么用,總是空著,名為三間頭,是任房的所有。西邊有一口井,上有石闌,井北長著一棵棘樹,只好擺個樣子,卻不能遮陰,井偏西便是往小園去的小路。園的中間一段約占全部五分之三吧,那全是可以種植的土地,從上都一直線劃開,由智仁兩房分用,智房西部分又分成三家,但因立誠兩房缺少人力,所以那些園地常由興房借用,種些黃瓜白菜蘿卜之類。

小園一方塊,搭在大棚的西北角外,其東面一半貼著大園,一半向北突出,其它三面全與別家園地接界。西北角有一個清水茅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長方形,中間隔斷,但不曾使用,只積著好些水,游著許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開,常引誘小孩跑到這冷清的地方去。東北角有一頭板門,傳說是從前挑廢料出去的門,外通咸歡河沿,這地名雖是這樣寫,但口頭卻都“咸沙河沿”,如不是這么說,便沒有人懂得了。

【作業設計】

片段寫作:尋找內心深處的“百草園”

要求:

1.回憶童年生活中的“百草園”,將你在那里的點滴細節,美好畫面,用生動的筆觸描寫出來,呈現在大家面前一個精彩的片段。

2.也試著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句式把你筆下的事物串聯在一起。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品味描寫“三味書屋”的語段,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學習生活的樂趣。

2.比讀“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領悟兒童成長的豐富內涵。

【課前學習任務】

1.搜集資料,了解魯迅及《朝花夕拾》的相關信息。

2.讀準、寫會課后“讀讀寫寫”中的字詞。

【課上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一:

1.朗讀第9自然段,說說魯迅是如何揣測自己被送去三味書屋這件事的呢?

2.快速默讀“三味書屋”的內容,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三味書屋的生活,并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

這是一個的三味書屋

因為:

學習任務二:

比較細節,用“韋恩圖”呈現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學習資源】

《再談“三味書屋”和“三味”》(《魯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8期)

我先祖定居紹興后,至我高曾祖父壽峰嵐時,在紹興偏門外鏡湖邊開了個“壽同升”酒店以釀酒為業。后因地方貪官及地霸的敲詐勒索,最終使酒坊的經營難以為繼,只好關門歇業。于是峰嵐公便萌發了設立私塾興辦學堂的想法,一為生計,二使子孫不再行工經商。為了走好辦私塾、興學堂的道路,峰嵐公首先延請名師到家坐館,給兒子壽韻樵講授古籍和書法等。韻樵公潛心研習,日后不但曉通文墨,在書法上也苦練有獲。嗣后,韻樵公又為兩個兒子壽舟墀、壽鏡吾請師講學。學業有成后,都以坐館教書為生(壽鏡吾即秉承祖業在三味書屋開辦私塾終身執教,被魯迅尊稱為“壽老先生”)。

由于深諳官場腐敗,宦海險惡,峰嵐公立下規章,在三味書屋里只教授《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古人留下的文學古籍,不準教授試帖詩、八股文一類考取科舉功名所需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三味書屋不是為清朝培養當官人才而設。這一良苦用心當時必然不能外道(更不可能見諸文字記載),不過峰嵐公授意兒子壽韻橋(即云巢公),把原來購買房屋時所帶一塊“三余書屋”匾上的“余”字改為“味”字時,就闡明了此“三味”之義:“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將這三句話作為私塾的教學方針,并要以此為世代相傳的祖訓家規。要子孫認真遵守,更不許子孫去當清朝的官。要甘當老百姓,憑自己勞動做人,要甘于過清苦的生活。應該說,兒孫們很好地遵守了峰嵐公的這一宗旨,壽氏此后數代沿襲的書香門第中,像我祖父鏡吾公和我父親壽澗鄰這兩位長輩,都只考取了縣上的秀才,取得當私塾老師的資格后,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終身執教于“壽家門臺”內。

我的伯父壽孝天也只考取到舉人為止,不再圖謀其他功名,雖然據其淵博的學識,謀取職位走當官的道路,是輕而易舉之事。

然萬物皆變,事難預料,壽氏家族中仍然出了個不愿遵守祖訓的子孫,韻樵公的一個孫子,也就是我的親叔父壽洙鄰想走另一條路。他熱心參加科舉。并在考期將到之時,逃出父親為阻止他應考而設的禁閉室,從關他樓上的窗戶懸繩而出,逃出應考。最后還得了朝考一等第一名,被任命為吉林農安縣的知縣。這一違背祖訓之舉,大大地激怒了我祖父,罵其“不孝”,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表示從此不認這個“不肖兒子”。祖父的“三味精神”之強烈,可見一斑。

關于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多種說法,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中,即包含了祖上創辦私塾時的宗旨,雖是必須遵循的家規,卻因其反清意識絕不可對外泄露的。三味書屋因由魯迅引起人們注意后,自然對“三味”的含義產生了興趣。當有人問及壽洙鄰時,彼以“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種味道來形容讀三種古籍作為解釋。但此說令許多人感到難以信服和認同。因為典出《三國志·董遇傳》中的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為“三味”,用味道來形容古籍來勸人讀書呢還有人懷疑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語),怎么會用“肴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醢系肉或魚剁的醬)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了。另外也有考證“三余”為“公余、飯余、茶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