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洞》里的世界
《地蒙斯特》是馬克最感人的小說之一。“這是馬克最感人的小說……它是所有短篇小說中最有趣的小說”(1)。《地洞》創作于1923年至1924年之間,那時卡夫卡與女友朵拉一起住在柏林,已重病在身。小說據說是在一個夜晚寫成的。1924年卡夫卡結集出版的最后一個短篇小說集《鄉村醫生》沒有收入該小說。卡夫卡生前也沒有發表這篇小說。1931年小說由布羅德編輯出版,而小說原稿的結尾已經丟失。卡夫卡在《地洞》里塑造了一只棲居在地洞里的動物,卡夫卡似乎跟蹤記錄了這只動物心理發展變化的軌跡,描寫并展開了一個地洞里的世界,這引起了讀者強烈的興趣和諸多困惑。這只動物究竟是什么動物?作為動物,它何以有如此強烈的理性意識和思辨能力?作為卡夫卡的自我,它為何又演變成了一種生活在地底下的動物?地洞里的世界與野外的世界,哪里更安全?卡夫卡的地洞里的世界別有一番風景,另有一番意蘊,任何試圖理解和認識卡夫卡的讀者都應該去那里駐足停留一陣。“地下世界”—地洞與動物小說開頭寫道:“我造好了一個地洞,似乎還蠻不錯。從外面看去,它只露出一個大洞,其實這個洞跟哪里也不相通,走不了幾步,便碰到堅硬的天然巖石。我不敢自夸這是有意搞的一種計策……當然,有的計策過去周密,結果反而毀了自己,對此我比任何人都知道得更清楚。”“地洞”建在什么地方,譬如什么國家、什么城市,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一只不知名的動物造好了一個洞,它在洞內的真正入口處覆蓋了一層可以移動的苔蘚。洞內有一套完善的、小規模的迷津暗道,連接迷津暗道的又有許多通道。“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個圓形的小廣場”,這樣的小廣場有五十幾處之多。“在洞穴的近中心處修建了一個中央廣場”,整個地洞建得像一個城郭,或者說一個城堡。“地下室”連接著地面上的世界,它仍然屬于地上世界的一部分;“地洞”將地上世界與地下世界隔開,建造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根絕與地上世界的聯系。乍一看小說似乎寫了一則動物故事:一只動物為了防御敵人而建造了一個地洞,但它總不滿意,因為這個地洞仍然危機四伏,它沒有真正的安全感。但是,這個動物究竟是什么,作者卻語焉不詳。顯然,卡夫卡不會用心去寫一部現實主義動物小說,這不符合他的創作原則,他甚至都沒有研究過什么是動物學。“地洞”的主人是什么動物,我們不得而知,但它看上去顯然不是“人”。它似乎是一只鼴鼠,早在1904年,卡夫卡就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們像一只鼴鼠打地洞,滿身黑茸茸的毛,從我們打的沙洞里站出來,伸出可憐的小紅腳,怪可憐的。”(2)但它也可能是某種貓科動物,因為它一覺醒來時“牙縫間還掛著一只耗子”。它和別的動物一樣,通過狩獵維持生計。他的唯一任務就是建造地洞以抵御假想中的敵人。這些敵人,“我雖沒見過,但傳說中講到它們,我是堅信不疑的。”這個動物通過“用手抓,用嘴啃,用腳踩,用頭碰的辦法”建造了地洞。他與地洞相依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懼,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這里,無須設法說服自己,打消一切顧慮,把入口打開”。“地洞”的世界就是主人公活動的世界,他雖然也經常短暫地離開地洞,但這只是為了“檢查一下地洞是否堅固”。倘若長時間離開地洞,他就會“感到受到懲罰似的難以忍受”。地洞意味著什么?馬克斯·布羅德說,卡夫卡寫這篇小說“乃是他為新居和一個自己的家庭而感到喜悅”;而作為當時這個家庭的成員之一的朵拉則說:“這是一篇自傳體的小說,而且興許是一種預兆,預示著他將要回到父母家,結束那種自由,這種自由在他身上激起了驚慌失措的畏懼感。”(3)如果說,在布羅德那里,卡夫卡在柏林的新居就是卡夫卡的地洞的話,那么,在朵拉那里,卡夫卡父母在布拉格的家才是卡夫卡的地洞,而他們在柏林的新居應當是一個真正自由的野外世界。洞穴外的危險地洞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野外則是一個無限開闊的世界。地洞里的主人公懼怕野外,但又需要時常去野外溜達。“我經常離開地洞——雖然只是很短的時間——去外面溜達,以便讓自己冷靜冷靜,同時檢查一下地洞是否堅固。要是長時間離開地洞,我會感到受懲罰似的難以忍受,但短時間出去走動走動,我以為也是很有必要的。”地洞里封閉的生活是為了逃避野外充滿危險的生活,而野外的自由生活又是對地洞里的生活的一種挑釁和監視。對于地洞里的主人公來說,在地洞里是相對安全的,在野外則充滿了更多、更大的危險。地洞的安全終止于地洞的入口處,地洞外面沒有任何安全的保障。在地洞里面,一切都被規劃、被計算、被規定好了,這里的一切是受動物支配的;但野外的一切卻都不在動物的掌控之中,它們自行生長和發展,不以地洞里動物的意志為轉移。對野外的探訪就是對地洞安全的放棄。因此,地洞里的主人公跨出地洞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也是非常困難的。“每當我走進出口時,我總有一種莊嚴感。住在家里時,我是避免到那里去的,甚至連通向天的任何一條最小的岔道兒我都是不邁步的。”而一旦走到洞口,這只動物就感到已經陷入一種巨大的危險的氛圍之中。“有時候我好像覺得我的皮變薄了,不久仿佛我只能以赤裸裸、光溜溜的肉身站在那里,這時候,我的敵人以吼叫來歡迎我。說實在的,這樣一種感覺足以致使出口本身失去對我的家屋的保護作用,但使我格外苦惱的,仍是入口的構造。”當然,洞外的世界充滿了誘惑。“在大森林中狩獵,我感到身上有一種在地洞里沒有任何地盤包括城郭——哪怕它再擴展十倍——讓它施展出新的力量。外面的伙食也更好吃,狩獵固然比較困難,很少成功,但其收獲從任何方面講都是價值更高的。”而地洞里則是比較安全的。布羅德說:“‘地洞’對它來說不僅僅意味著安全……它還象征著祖國,象征著一種道德狀態,一個以誠實勞動為代價而獲得的生存基礎。”(4)布羅德賦予了地洞太多的含義,這或許并不是卡夫卡的本意,但地洞與野外的對立卻是始終存在的。面對地洞和野外,地洞里的主人公內心充滿了矛盾:它非常想去野外,但又根本不能去野外。野外成了地洞的對立面。這只動物造了一個地洞,然后把自己緊緊地束縛在地洞里,它再也不能自由地走到地洞的外面去了。地洞的存在否定了野外生活的可能性。表面看去,這只動物可以接受人家的邀請,到洞外去,充分領略野外的風光,無憂無慮地度日。但“其實不然,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并沒有做到,地洞的事情忙得我團團轉。我很快跑離洞口,不一會兒又趕回來。我在尋找一個合適的藏身之所,并守望著我的家門——這一回是從外面——一連幾天幾夜”。這樣一來,與其說這個地洞屬于這只動物,毋寧說這只動物屬于這個地洞。它站在地洞的門口,仿佛就是站在自己的前面,“覺得自己既能一邊熟睡,一邊警惕地守護著自己”。地洞使這只動物完全失去了自由,它不可能到洞外去了,因為它已經完全獻身于地洞了。即便這只動物有可能來到洞外,它在洞外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守望它的家門,守望地洞的安全了。它可以幾天幾夜地埋伏在洞外,樂此不疲,洞外生活的真正意義它已無從領略了。“這只動物變成了地洞的奴隸。并非地洞保護這只動物,而倒是這只動物試圖保衛地洞。”(5)地洞里的主人公因為地洞而失去了野外的世界,失去了自由,但它并沒有因此而得到安全,它仍然處于不安的焦慮中。“現在的情況是這樣:地洞在實際上——而處于巨大困境之中的人們是顧不上觀察實際的,甚至在岌岌可危之際,也必須經過努力方能投以一瞥——雖然是相當安全的,但絕對是不夠的,難道在其中什么時候停止過憂慮嗎?”如果說,野外象征著人所面對的外部世界,那么,地洞便象征著人的內心世界。對于卡夫卡來說,內心世界就是他的寫作世界了。卡夫卡對外部世界失去了安全感,于是他全身心地獻身于創作,但他在創作中又一直疑慮重重,從來就沒有對自己滿意過,對自己的作品則苛求、猜疑,很少滿意,他最后留給朋友布羅德焚燒所有遺稿的遺囑就是證明。被監視的人的小說小說開始時,地洞已經建造好了。主人公開始敘述自己在地洞里的生活和焦慮。它敘述自己的故事給誰聽呢?顯然不是其他的動物,因為它不跟任何動物來往。它是將自己的故事講給自己聽,它為地洞進行辯護,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辯護,這有點像意識流。“我現在正處于我生命途程的頂點,就是在這樣的時候,也幾乎得不到一個完全安寧的時刻。”“我造好了一個洞,似乎還滿不錯。”“有的計策過于周密”,“它搞得這樣萬無一失”,“這一切都得煞費苦心,而神機妙算的歡樂有時是促使人們繼續開動腦筋的唯一原因”。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安安穩穩地住在我的家里的最里層”。小說以第一人稱“我”寫成。那么,這個“我”,究竟是誰呢?因為這個“我”是地洞的建造者與棲息者,它與地洞密不可分。地洞的結構和特征將決定“我”是誰。“我的地洞的最大優點是寧靜(Stille,也譯成寂靜)。”但這種寧靜隨時可能被噪聲所中斷,寧靜意味著安全,噪聲意味著不安和危險,正是在這種安全與不安的張力中,主人公體驗到了緊張和焦慮,而這應當就是小說的中心所在。對地洞的安全的擔憂是主人公最重要的性格特征,這種擔憂歸因于主人公的小心謹慎,這種小心謹慎使主人公為了地洞的安全做了其所能做的一切,但這一切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不安。“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斷地陷入悖論之中,對贊成與反對、有利與不利不斷地思考。“假如我有某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把觀察哨的任務交給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去了。”然而,如果這個我所信賴的人要求報酬呢?如果他想看一看地洞怎么辦?“讓他獨自下去吧,這絕對無考慮之余地;我跟他同時下去呢,則他在我背后放哨給我帶來的益處便成為泡影了。”如何維持信賴呢?“信賴一個人,在同時監視著他,或至少能夠監視他的情況下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這就奇怪了:信賴一個人,如何還需要監視?監視一個人,為何還能說是信賴?地洞里的主人公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推理、計算和謀劃。因此,“我”是一種理性的動物,而所謂理性的動物,通常指的就是人。如此看來,這篇小說絕不是動物小說,而是關于人的小說,關于人的自我的小說。德國學者埃姆里希說:“在后期小說《地洞》中,卡夫卡的有關所有動物生存的主題,即人的真實‘自我’問題,得到了最徹底的深入反思和生動刻畫。”(6)看來,地洞里的主人公其實就是人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卡夫卡自己,至少是部分的卡夫卡自己。小說可以看做是卡夫卡“半個人化的游戲”,或者是“卡夫卡文學創作的隱喻”(7)。“讀卡夫卡的動物故事時,可能很久不會意識到它們根本不是人類的故事。當遇到動物的名稱時——猴子、狗、鼴鼠——讀者驚恐地抬起頭,意識到他早已經離開人的大陸很遠很遠了。但這始終是卡夫卡;他剝去了人類的傳統支柱,然后讓一個主體無休止地進行反思。”(8)“地洞”主人的想法其實就是卡夫卡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卡夫卡曾經說過:“我經常想,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帶著紙筆和一盞燈待在一個寬敞的閉門掩戶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間里,飯由人送來,飯放在離我這間地窖很遠的第一道門后。穿著睡衣,穿過地窖所有的房間去取飯,將是我唯一的散步……,那樣我將寫出什么樣的作品啊!我將從什么樣的深處把它挖掘出來啊!”(9)像卡夫卡一樣,“地洞”的主人寧可呆在地洞里過一種安安穩穩的蟲豸的生活,也不愿走出地面過一種人格分裂的人的生活。地洞就是卡夫卡精心建造的一個家,一個屬于自己心靈的家。尼采說:“動物生病之后便會躲進自己的洞穴,有動物特性的哲學家(Labetephilosophe)亦會如此效法。對我而發的友好聲寥若晨星,現在我孤獨,絕對孤獨。在我對抗所有迄今受人崇尚和喜愛的事物這一無情和隱蔽的斗爭中(對此我的箴言是‘重新評價一切價值’),我本人也不知不覺變成了像洞穴一樣的東西——一種即使出來尋覓卻也無從找到的一種隱秘東西。”(10)卡夫卡似乎也有一種“戀鼠情結”,他在日記和書信中多次提及各種鼠類。他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老鼠,喜歡呆在深深的地洞里。1903年9月6日,卡夫卡在給波拉克的信中提到了鼴鼠:“人們推崇鼴鼠和它的樣子,但是可不要使它成為他們的圣者。”(11)1904年8月28日,卡夫卡在給布羅德的信中寫道:我們像一只鼴鼠打地洞,滿身黑茸茸的毛,從我們打的沙洞里站出來,伸出可憐的小紅腳,怪可憐的。散步時,我的狗逮住了一只鼴鼠。它正想跑過大街。狗一再向它撲過去,后來把它放開了,因為它過于幼小、膽怯。開始我覺得挺好玩,鼴鼠的緊張使我特別開心,它這時正絕望地想在堅硬的地上找個洞鉆進去,但是白費勁。突然,當狗又一次伸出爪子打它時,它叫起來,咝咝地哀號。這時我仿佛覺得——不,我什么也沒感覺到,那只是一種假象,因為那天我的頭那么沉重地低垂著,以至于到了晚上我驚訝地發現,我的下巴長到胸膛里去了。(12)卡夫卡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變成了一只鼴鼠。但即便躲入地洞仍然擺脫不了敏感和疑慮,并且,久而久之,這種敏感和疑慮便發展成一種恐懼與焦慮了。這種情形與“地洞”的主人幾乎一模一樣。它雖然造好了地洞,但仍然時時感到危險的存在。因為“敵人卻從某個什么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鉆穿洞壁,向我逼近”。“而且我的敵人多得不可勝數,我逃避了一個敵人,又落入另一個敵人之手,這種事情不是不可能的。”但這些敵人究竟是誰,它也不清楚,因為它也沒有見過,不過它對敵人的存在始終堅信不疑。這正如它突然聽到的“曲曲”聲,既不知道它的來源,也不知道它的去向,但“曲曲”聲卻無時無處不在。“危險遲遲不來,而時時擔心著它來”,久而久之,就成了“危險并不是想象的東西,而是非常實際的事情”。這就是對永遠無法逃避的恐懼的期待。“在卡夫卡的日記和信里,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恐懼’這兩個字。”(13)卡夫卡說:“我的本質是:恐懼。”他甚至認為,使自己高興的“特別是我的恐懼”,“我的恐懼與日俱增,它意味著在世俗面前的退避,而世俗的壓力卻因此而增強。”(14)對恐懼的逃避和期待其實就是卡夫卡的生存方式。“地洞”的主人的敘述更是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他造好了一個洞,似乎還滿不錯。它只露出一個大洞,但露出這個大洞只是一種分散人的注意力的計策。當然,有的計策過于周密,結果反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油氣田開發項目全過程咨詢、管理與技術服務考核試卷
- 2025年版關于辦公室裝修合同范本下載
- 2025設備租賃合同空白合同
- 2025電纜線路維修合同
- 2025年合作協議制作與發布合同
- 2025《中文勞動合同范本》
- 隧道、洞室工程暗挖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 二零二五門面租房合同書模板
- 二零二五勞動合同法服務期期限是多長時間
- 二零二五聘用教師合同范例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福州廣播電視臺招聘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消毒供應中心規范培訓
- 2025重慶華地資環科技有限公司校園招聘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易制毒化學品銷售人員崗位職責
- 小區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的監督流程課件
- 自主智能系統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哈爾濱工程大學
- GB/T 6433-2025飼料中粗脂肪的測定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學 必修2 遺傳與進化《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0課標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學》(東南大學)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范
- 防災減災培訓(安全行業講座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