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呼吸 單元作業設計_第1頁
人體的呼吸 單元作業設計_第2頁
人體的呼吸 單元作業設計_第3頁
人體的呼吸 單元作業設計_第4頁
人體的呼吸 單元作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初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學科年級學期教材版本單元名稱生物學七年級第二學期人教版第四單元第三章人體的呼吸單元組織方式課時信息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1第四單元第三章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2第四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3第四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第二課時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學生需要認識呼吸結構模式圖,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識記呼吸肌,吸氣和呼氣的過程和原理。3了解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結構特點,4掌握肺泡內氣體交換、組織細胞中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二)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結構呼吸道的作用

保證呼吸道內的氣體通暢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但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學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第一節放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之后講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個基本生理活動。學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著就必須進行呼吸,鼻是呼吸器官,但對呼吸時還有哪些器官參與,這些器官對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較少。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可以明確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對吸人的氣體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涉及到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本堂教學中可以將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和后面學習的血液循環緊密聯系起來,將教材內容重新整合,再進行深入加工,將肺泡處的氣體交換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中血液成分變化一并呈現給學生,便于學生對比分析和理解。(三)學情分析根據初一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表現為學生心理上的發育還不成熟,思維模式仍然有明顯的形象思維痕跡,對于枯燥的和深奧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過渡的經驗,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有的資料,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而且有了七年上冊的知識基礎和思維基礎,他們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上著手,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引用資料、圖片,結合運用多媒體,多聯系貼近生活的事例,盡力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2通過資料分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3描述肺泡與血液之間以及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和原理。4闡述氣體交換過程中血液的變化。5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以及模型構建和演示,實現體驗、感知、實踐、參與。以此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1據學習目標確定單元作業目標,關注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2作業目標既有基礎性的目標,也有針對學生個體差異而制訂的個性化目標。3完成時間可分為長時性作業與即時性作業兩大類。4評價標準和方式。五、課時作業單元名稱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時間:15分鐘)作業類型作業內容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作業(必1.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是( )A.鼻、氣管和肺 B.氣管、支氣管和肺C.氣管和肺 D.呼吸道和肺設計意圖:本題側重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主要考察學生對呼吸系統結構功能的掌握程度。題目來源:做)《知識與能力訓練》2.下列與呼吸道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生對呼吸系A.呼吸道有溫暖、濕潤和清潔空氣的作用統這一知識B.咽是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共同器官點的掌握程C.呼吸道可以清除空氣中所有的有害物質度。D.呼吸道有骨或軟骨做支架,能保證呼吸道的暢通題目來源:改編3.如圖為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設計意圖:( )此題考察學A.①②③④⑤組成呼吸道B.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是⑥生對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的掌握C.痰的排出部位在③的位置程度。D.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題目來源:改編拓展性1.如圖是呼吸與吞咽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設計意圖:(1)填出部分的名稱:[2] ,[3] ,[5] 。此題考察學生解答結構(2)有的人邊吃飯邊說笑,吞咽時模式圖和歸 來不及蓋住喉的入口,食物進納推理的能力。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咳嗽。(3)如果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咽部側面圖,題目來源:請你猜猜,他(或她)可能是 (填改編“男性”或“女性”),并說明原因 。作業(選做)2.Hello,大家好!“我”是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傳染力很強,能引起人類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病毒。“我”喜歡生活在臟兮兮的環境里,和野生動物是好朋友。因為你們人類在吃某種設計意圖:此題以社會熱點“新型野生動物時,“我”從你們的嘴里溜了進去,在你們肺部住了冠狀病毒”下來,慢慢地傷害為切入點考著你們的身體,所以“我”生氣時你們就會出現咳嗽、喉嚨疼察學生資料痛和發燒的癥狀。出現此類情況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哦!分析的能“我”雖然很厲害,但并不是攻無不破戰無不勝,“我”十分力。怕你們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還不去人多的地方,只要你們人類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消滅“我”。最后題目來源:“我”奉勸你們一句,一定要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知識與能大自然。力訓練》(1)“我”從你們的鼻腔進去,經咽、 、 、 ,最后在你們的 部住了下來。(2)“我”生氣時你們就會出現咳嗽等癥狀,最容易在氣管和支氣管形成 。(3)人們吃進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氣都要經過的共同通道是 。(4)說一說你們應該怎么做能防止“我”的侵入?3.5月21日是世界無煙日,香煙中含有約250種有毒或致癌物,據此回答問題。(1)吸煙主要損害人體的 系統,該系統由 和 組成。(2)呼吸道可以對空氣進行處理,人們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危害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此題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為切入點考察學生對呼吸系統的掌握程度。(3)如果有人在公共場所吸煙,你會怎么做? (答對一點即可)題目來源:改編第三章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一、基礎性作業1.D2.C3.C二、拓展性作業1.(1)咽;會厭軟骨;氣管(2)會厭軟骨(3)女性;沒有喉結2.(1)喉;氣管;支氣管;肺(2)痰(3)咽(4)出行路上最好戴上口罩,開窗通風,公共場所按時消毒3.(1)呼吸;呼吸道;肺(2)不能;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上前勸阻(合理即可)單元名稱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 (時間:15分鐘)作業類型作業內容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1.人體主要的呼吸肌是()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生對于呼吸A.腹部肌肉C.胸部肌肉B.肋骨間肌肉和膈肌D.背部肌肉肌的識記程度。題目來源:《知識與能力訓練》2.人在平靜狀態下完成呼氣過程,胸廓容積和肺內氣壓的變化設計意圖:此題主要考察吸氣和呼是( )氣的過程和A.容積縮小、氣壓升高 B.容積縮小、氣壓下降原理。作業C.容積增大、氣壓升高 D.容積增大、氣壓下降題目來源:(必《知識與能做)力訓練》3.下圖表示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膈肌從甲到乙時,呼氣B.膈肌從甲到乙時,吸氣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D.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設計意圖:此題考查呼吸運動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題目來源:《知識與能力訓練》1.模擬吸氣、呼氣時膈肌的運動情況的實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驗裝置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上分析結構(1)圖中模型氣球代表的是 ,瓶模式圖和歸氣體成分氮氣氣體成分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其他氣體A(%)781641.10.9B(%)78210.030.070.9拓展性作業(選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 。納推理的能(2)如圖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時氣球會 (填“脹力。大”或“縮小”),模擬的是 選填(“吸氣”或“呼題目來源:氣”)過程,此時胸廓的上下徑 (填“增大”或“減小”)。(3)人體通過吸氣和呼氣實現了肺與 的氣體交換。改編做)2.下圖為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下表為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設計意圖:比較。請結合圖示和資料回答問題。此題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解答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1)圖中呼吸道不僅是氣體的通道,而且還能使到達肺部的氣考察學生解體 。答閱讀理解(2)胸廓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密切,吸氣時,圖中[③]應處于類簡答題和 狀態,此時胸廓容積的變化是 。類比推理的(3)當我們剛下水游泳時,水漫過胸部,會感覺呼吸有些吃能力。力,這是因為水的壓迫使胸廓無法順利 (填“擴張”或“回縮”),導致肺內氣壓 ,氣體不易進入。題目來源:(4)上表是比較了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中各種氣體含量,A改編組數據表示的是人體 的氣體。3.下圖兩幅曲線圖表示一個人在兩種狀態下的呼吸情況: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于劇烈活動時呼吸頻率和深度變化的理解,培養學生解答(1)曲線 表示在靜坐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曲線表示跑步后的呼吸情況。(2)從兩幅曲線圖的對比中可知,青少年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可以使肺活量增加,從而增強肺的呼吸功能:數據分析型圖表題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題目來源:改編第三章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一、基礎性作業1.B2.A3.B二、拓展性作業1.(1)肺;膈肌(2)脹大;吸氣;增大(3)外界2.(1)清潔、溫暖和濕潤(2)收縮;擴大(3)擴張;增高(4)呼出3.(1)A;B(2)堅持體育鍛煉單元名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稱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二課時)(時間:15分鐘)作業類作業內容設計意圖和型題目來源基礎性1.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明顯增多,這些二氧化碳主要產設計意圖:考察對于人體內二氧化于碳產生過程( )的認識和理A.血紅蛋白 B.尿液解。C.組織細胞 D.肺泡題目來源:改編2.下列敘述中,與肺的氣體交換作用無直接關系的是( )A.肺泡數目極多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生對于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結構特點作業B.肺泡位于細支氣管的末端的熟悉程(必C.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度。做)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題目來源:《知識與能力訓練》3.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設計意圖:A.a和b分別代表氧氣和二氧化碳此題考查學B.血管乙的管壁只由一層細胞構成生對肺泡內C.血管甲的血液中的氧氣比血管丙少氣體交換、D.肺泡與血管乙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 散組織細胞中作用實現的氣體交換的過程原理的掌握程度。題目來源:改編拓展性1.如圖是人體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與膈肌的狀態,以及肺泡與血設計意圖:液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分析回答問題。此題主要考作業察人體吸氣(選和呼氣過程做)是由于呼吸,膈的頂部肌的收縮和PAGEPAGE10,肺內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舒張,造成。肺內與外界(3)丙圖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存在氣壓差壁都由一層扁平的 細胞組成。而實現的。題目來源:改編2.如圖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生對氣體交分析回答問題。換的過程熟知程度以及正確識圖能力。熟練掌握二氧化碳的檢驗方狀法,知道實驗探究的一態。般流程,能(2)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某同學設計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夠根據設計置:的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得②吸氣時,打開開關b、關閉開關a;呼氣時,打開開關a、關閉出實驗現象。及結論。(3)進入血液中的氧,通過血液循環輸送給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處被消耗。題目來源:改編3.同學們在“紅十字急救培訓”中學習了“人工呼吸”的方設計意圖:法,操作步驟如圖1所示,圖2為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的示意以“人工呼圖,請回答下列問題。吸”為切入點,進一步考察學生對于對呼吸運圖1動及氣體交圖2換的理解。。(選填“甲”或培養學生利“乙”)用生物學知(2)向口內吹氣后胸廓擴張,表明氣體進入肺,使其被動擴識解決問題,和發散思維外界氣壓(填寫“>”或“<”或的能力。“=”),氣體呼出體外。題目來源:(3)如何證明你的急救是有效的?改編第三章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二課時)一、基礎性作業1.C2.B3.A二、拓展性作業1.(1)吸氣;收縮;擴大(2)呼氣;變小(3)上皮2.(1)AB;收縮(2)澄清石灰水;A瓶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3)線粒體3.(1)甲(2)縮小;>(3)看被救助者的胸廓是否能夠隨著每次吹氣而起伏,并且氣體能夠從口部排出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作業內容1.PM2.5是一類直徑微小的可吸入顆粒物,其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下列哪一器官進入人體循環系統( )A. 小腸 B. 腎臟C. 大腦 D. 肺2.游泳是人們在夏天最喜歡的消暑運動之一.但游泳溺水會造成生命危險,當人在溺水時,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 )A.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B.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C.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D.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3.邊哭泣邊吞咽,食物容易掉入氣管而引起咳嗽,原因是( )A. 氣流沖擊使聲門裂開大 B. 食物太小,隨空氣進入氣管C. 會厭軟骨沒能蓋住喉的入口 D. 環狀軟骨擴大4.如圖表示人體內肺泡周圍氣體交換和運輸的過程,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肺是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B. 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C. 進入人體內的氧氣最終被細胞中的線粒體利用D. 血液流經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后,血液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5.如圖為人體呼吸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過程①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B. 過程②后,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C. 過程③中氧氣的運輸主要靠血漿D. 過程④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6.下列是“人體呼吸全過程”的相關知識,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肺泡外豐富的彈性纖維有利于呼吸運動的完成B. 深呼吸能大大提高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效率C. 相同時間里打籃球比慢跑耗氧量大D. 煤氣中毒是氧氣在血液中的運輸發生了障礙7.PM2.5是形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主要來源是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的殘留物。長期吸入,會引起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等疾病,威脅人體健康。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霧霾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擋灰塵;鼻腔內表面黏膜中分布有 ,可對空氣進行加溫;黏膜分泌黏液,能使空氣變得 。(2)霧霾隨空氣吸入人體時,肋間外肌和膈肌 ,胸廓的容積擴大,肺擴張。(3)圖1為支氣管與肺泡結構示意圖,圖2為肺泡的局部剖面圖。據圖可知,肺泡數量 ,擴大了氣體交換的表面積。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均由 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表現。8.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圖中實驗,回答問題。氣體成分吸入氣體中的含量(%)呼出氣體中的含量(%)氮氣7878氧氣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氣體0.90.9(1)從表中數據可知:呼出氣體的氧氣含量比吸入氣體中的氧氣含量________。(2)按如圖所示裝置及操作說明進行實驗,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多”,實驗者向乙瓶呼氣的過程中,膈肌處于 狀態。(3)實驗中通入乙瓶的是 。(填“空氣”或“呼出的氣體”)實驗現象: 瓶中的石灰水渾濁程度大。實驗結論:人體呼出氣體中有較多的二氧化碳。(4)呼出的氣體中較多的二氧化碳最終來自于細胞的 (填寫生理活動),二氧化碳通過 作用從組織細胞進入毛細血管。(5)產生以上變化的原因是,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了 ;而毛細血管內的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了 ,然后隨濕潤的氣體一起排出來。(6)甲瓶在這個實驗中起 作用。(二)作業屬性表題目序號作業目標完成時間難度來源1考察學生對呼吸系結構功能的掌握程度。30分鐘易引用2考察學生對呼吸的全過程掌握程度。易改編3考察學生對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的1分鐘掌握程度。易改編4考察體內肺泡周圍氣體交換和運輸的過程易引用5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易引用6人體呼吸的全過程較難改編7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的掌握程度。較難改編8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較難改編(三)評價設計D【分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能夠對吸入氣體進行溫暖、濕潤和清潔,但是這種清潔能力是有限的.“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稱為PM2.5,是可直入肺的細小顆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B【分析】呼吸的全過程包括:肺的通氣,是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是指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環中的運輸過程;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共四個過程.因此,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與血液之間(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和組織之間的氣體交換(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