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蘇軾》-賞析_第1頁
《水調歌頭-蘇軾》-賞析_第2頁
《水調歌頭-蘇軾》-賞析_第3頁
《水調歌頭-蘇軾》-賞析_第4頁
《水調歌頭-蘇軾》-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水調歌頭_蘇軾》_賞析蘇軾《水調歌頭》復習及中考試題精選

備課人:邵秀娟高景濤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

一、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其次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爽豪健,善用夸張比方,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題解及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演化為宮廷樂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調》開頭的一段,另填新詞,因而得名。(參見教材P111解釋1)——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二、解釋

1、把酒:端起酒杯。

2、宮闕(qùe):宮殿。

3、歸去:回到天上。

4、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5、不勝(shēng):經不住,擔當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應:不該。

9、何事:為什么。

10、別時圓:在人們分別時圓。

11、此事:指人的“歡”和“合”和月的“晴”和“圓”。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嬋娟:共同享受美妙的月光。

三、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興奮地喝酒(直)到(其次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時候消失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么年月了。(傳奇神仙世界里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原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漂亮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奇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里,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么經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聚呢?人的遭受,有悲傷、有歡快、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狀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愿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觀賞這漂亮的月色。

四、詩歌賞析

(一)、選擇題

1、宋代作家中,在詩詞文賦以及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是____B_____

A、歐陽修B、蘇軾C、陸游D、辛棄疾

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號:(A)

A、東坡居士B、青蓮居士C、稼軒居士D、易安居士

3.下列詞人中,屬于豪放派詞人的有(B)

A、李煜B、辛棄疾C、柳永D、李清照

4.開創豪放派詞風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

A、歐陽修B、王安石C、蘇軾D、辛棄疾

5.蘇軾《水調歌頭》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首詞的主題是:(B)

A、羈旅行愁B、望月懷人C、哀傷故國D、憂時傷事

6.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現出世思想與入世思想沖突的語句是(

B)

A、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C、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D、月有陰晴圓缺

(二)、賞析題

1.本詞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紹寫作緣由。文中說的“子由”是詞人的弟弟,其名為蘇轍,他和蘇軾,蘇洵并稱文壇“三蘇”。

2.全詞以問句開篇,上闋問月,下闋問天,歸根究竟是在問自己。

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4.詞的上闋,寫詞人“天上宮闕”的想象,詞中描繪了一個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現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對美妙生活的追求。詞的下闋寫“無限”時對美滿生活的探求,全是詞人內心的真實寫照,從表達方式看主要是敘述。

6、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C.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D.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

7、《水調歌頭》中“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圓之夜,給遠方的伴侶發條祝愿短信,你可以用《水調歌頭》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的句子。

8、有人就此詞的上闋上了個上聯,請你依據下闋內容對出下聯:

上聯:望月懷逸興壯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聯:例:懷人寫悲歡離合,頗顯曠達胸襟。

9、本詞中表達詞人美妙愿望的一句是: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奇妙。

11、這首詞中表達出膚淺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2、對這首詞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上闕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寵愛。

B.下闕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愿。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聚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愿。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13、你還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關的古詩詞?說說“月亮”“月光”在古詩詞中通常蘊含的意義?

如李白的《靜夜思》,古代詩人常借“月亮”“月光”表達思念之情。

14、給加點的字注音。

(1)宮闕(qùe)(2)瓊樓(qióng)(3)綺戶(yī)(4)嬋娟(chānjuān)

15、寫出三句表達對親人、伴侶的懷念或良好祝福的古詩詞句子。

(1)

(2)

(3)

(三)、問答題

①開頭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宮境界,發出“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的疑問。這問年問月連發的疑問,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憧憬。追問:那么他為什么憧憬月宮呢?

由于他寫這首詞時正被貶官,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這首詞正反映了他內心的激烈沖突:冷漠的現實使他得不到勸慰和滿意,因此憧憬月宮,進而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思妙想。②怎樣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點撥:“我欲乘風歸去”,明白的說出了他的這種沖突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予,可是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未能望情于現實。在這時,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消極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樂觀努力、建功立業)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極度的沖突之中。

③這里的“歸去”應怎樣理解?

(“歸去”帶有歸隱、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

(月下漸漸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詞人沉醉。這境遇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暖和。“何似在人間”是詞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這時的思想從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實,表現了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喜愛,也顯示了他樂觀的人生態度。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有什么作用?

(“轉”、“低”描寫月光漸漸轉移,表明夜慢慢深了。“無眠”表示離情正濃。“朱閣”“綺戶”與上闕的“瓊樓玉宇”對比,既寫月,也寫月下離人。這就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過渡到懷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體現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這是詞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問,表明白“月圓人不圓”的圓滿之情。“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詞人很快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恒的圓滿,因而開頭自解自嘆、自我勸慰了,奇妙轉入下一句。)

⑦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妙祝福的句子。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它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無法克服的圓滿。正由于蘊涵了人生哲理,這句詞也成為名句。

表達美妙祝福的句子是:“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這是關于祝愿的流傳千古的名句。詞人最終以理遣情,盼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勸慰,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這句與上闕結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以美妙的境界結束。)

⑧這首詞表現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在詞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詞反映了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樂觀的處世態度最終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中考練習題】

1、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A、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寵愛。

一種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愿。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2、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憧憬和對人間生活的喜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樂觀奮進的心情。B

“不應有恨,何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詩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布滿了豐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

上天而說“歸去”,由于在看來,或許那美妙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上片末兩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是兩片之間的過渡句,飛天探月,出塵之思,最終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喜愛。

“轉”和“低”精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示意夜已膚淺;“無眠”精確?????地表現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聚而難以放眠的情景。

5詞的上片詩人從幻想上天寫起,最終又回到喜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這中間顯示詩人感

②“但愿人長期,千里共嬋娟”表達的情感:②對親人的美妙祝福;樂觀曠達的情懷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化用杜甫《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兩句詩意。

B.“我欲乘風歸云,又恐瓊樓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幾句設想,示意了中秋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