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課標人教版必修41-3《哈姆雷特》
學習目標:1.了解莎士比亞的生平及其創作經歷。2.理解戲劇情節的發展,把握戲劇沖突。3.分析哈姆萊特的藝術形象。4.體味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形象。走近作者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1564年生于英國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就對戲劇產生了強烈的愛好。20歲后他來到倫敦,先在劇院當勤雜工、馬夫,后在劇團做演員、導演、編劇,晚年回到故鄉,1616年逝世。莎士比亞勤奮好學,他接觸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并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這些都為他的戲劇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一生共寫了38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作,代表作有歷史劇《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也譯為《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莎士比亞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思想領域新興的資產階級文藝對封建文化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莎士比亞就是這一時代最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萊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社會,反映現實。故事情節《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悲劇的情節是這樣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接受人文主義教育期間,國內發生了意外的變故,他的叔父克勞狄斯毒死了老王,篡奪了王位,母親在老王死后僅兩個月就匆匆改嫁新王。哈姆萊特回國后,叔父聲稱老王是在花園里被毒蛇咬死的,但哈姆萊特對這一切變故充滿了疑慮。就在這時,父王的鬼魂告訴了他真相,并囑其報仇。從此哈姆萊特陷入了內心的矛盾之中。為了弄清楚父王鬼魂的話是真是假,哈姆萊特先是用裝瘋來試探敵手,后又通過一場“戲中戲”,證實了鬼魂的話,于是他決心復仇。在一次和母親談話時,哈姆萊特誤把自己情人的父親——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奸王殺死。情人因失戀、失父而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奸王借機挑撥波洛涅斯的兒子為父報仇,并用利劍、毒劍、毒酒三重陷阱欲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結果,比武中,王后誤飲了毒酒,哈姆萊特和波洛涅斯的兒子都中了毒劍。波洛涅斯的兒子臨死前說出了克勞狄斯的奸計,哈姆萊特拼盡最后力氣,殺死了奸王,隨后死去。《哈姆萊特》共五幕,課文節選了第五幕第二場。課文里主要情節是“比劍”,它是全劇的高潮,也是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雙方第一次面對面的較量。語言建構與表達一、字音腳鐐(liào)冥冥(mínɡ)梟雄(xiāo)藩屬(fān)國璽(xǐ)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賊(máo)昭告(zhāo)捐除宿怨(sù)萬惡不赦(shè)繁文縟節(rù)阿諛獻媚(ēyú)二、詞義與辨析孟浪:魯莽、草率。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力)。嗣位:繼承王位。淆亂:使混亂。吮吸:把嘴唇聚攏在乳頭或其他有小口的物體上吸取東西。宿怨:同“夙怨”。舊有的怨恨。稟賦:人的體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質。戰栗:戰抖,也作顫栗。繁文縟節:煩瑣而不必要的禮節,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也說繁文縟禮。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詩。往往·常常往往:表通常情況下一般怎樣,常帶有規律或推論性質。如:“我們應該承認,有時候一時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為我們的深謀遠慮所做不成功的事。”常常:指動作行為重復的次數多,不一定有規律性或推論的性質。如:“他學習努力,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摸索·探索摸索:①試探進行;②尋找(方向、方法、經驗等)。如:“在黑暗之中摸索著找尋那封公文。”探索:多方尋找答案,解決疑問。如:“探索人生的奧秘。”溝通·勾通溝通:意為使兩方能通連,如:“因為和平的女神必須永遠戴著她的榮冠,溝通彼此的感情。”“勾通”是貶義詞,指暗中勾結。權利·權力權利:享受的利益。如:“篡奪了我嗣位的權利。”權力:一種職務行為。如:行使權力。莫名其妙·不可名狀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如:“可是這個女人也許會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疑慮而惶惑。”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如:“他的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三、名句1.一頭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資格把食槽搬到國王的席上來了。2.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著就是了。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審美鑒賞指導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且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它主要通過劇中人物臺詞來體現和推動情節發展,而情節又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由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而產生的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借助于臺詞來把握戲劇情節是我們學習戲劇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對話多,有時讀完后情節不能清晰地呈現在讀者腦中,而分析人物間關系可幫助我們熟悉劇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運走向。莎士比亞信仰當時最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他的藝術成就更是前無古人。悲劇《哈姆萊特》充分體現了莎士比亞的藝術創作特點。莎士比亞戲劇人物的性格具有豐富性,多特點、多情致,但并不是雜亂的堆砌,而是圍繞著人物的主導性格因素展開描寫,最后形成統一豐滿的典型。哈姆萊特這個典型形象,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進步性與局限性,性格極為豐富。他熱愛人類,善于思索,性格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及與之相應的心靈矛盾,形成了他憂郁的個性基調,但從全劇看,他的性格又是歡樂、憂郁、延宕、行動等方面的統一。劇本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獨白這兩種藝術手段來刻畫人物形象。劇中以哈姆萊特為中心,展現了多個人物性格的對比關系。如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的正反對比。在復仇的問題上,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福丁布拉斯又形成了鮮明對比。劇中的獨白,對豐富人物性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他的劇作語言豐富,生動有力。據說,他的劇本總詞匯量達17000多個,是世界上使用詞匯最豐富的作家之一。《哈姆萊特》的語言表達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與所處地位、環境。作家時而用詩體,時而用散文體,既有深奧的哲理性議論,又有尖刻的俏皮話。此外,還善于運用比喻和隱喻,寓意深刻又形象生動。名人眼中的哈姆雷特1.“我們認識這個哈姆萊特,好象我們認識我們自己的面孔,我們經常在鏡子里看到他,”海涅,“那正是我們自己的相貌。”2.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在哈姆萊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點。”3.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說哈姆萊特“是偉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每一個人”。4.法國文豪雨果:“哈姆萊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又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萊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萊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妙句賞析1.當時在我的心里有一種戰爭,使我不能睡眠;我覺得我的處境比鎖在腳鐐里的叛變的水手還要難堪。剖析:“戰爭”指內心的矛盾。哈姆萊特把自己比作“鎖在腳鐐里的叛變的水手”,是因為他暗中調換信件時不自覺地涌起一種負罪感,覺得不夠正大光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君子風度。2.兩個強敵猛烈爭斗的時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輩,卻去插身在他們的刀劍中間,這樣的事情是最危險不過的。剖析:“兩個強敵”指哈姆萊特和他的叔父克勞狄斯;“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輩”指吉爾登斯吞和羅森格蘭茲;前文有“他們本來是自己鉆求這件差使的”“是他們自己的阿諛獻媚斷送了他們的生命”,可見“插身在他們的刀劍中間”是指吉爾登斯吞和羅森格蘭茲利令智昏,不自量力地插手兩方的爭斗。3.他有許多肥田美壤;一頭畜生要是作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資格把食槽搬到國王的席上來了。剖析:“一頭畜生”指的是前來為國王傳話的奧斯里克;從“他有許多肥田美壤”一句可知他是個擁有許多土地的貴族,當然就擁有“一群畜生”,一群實際意義的牲畜。全句的意思是:它是個擁有許多土地和牲畜的像畜生一樣下流的貴族,所以有資格取得國王的信任。4.您的用意呢?為什么我們要用塵俗的呼吸,噓在這位紳士的身上呢?剖析:這是聽了奧斯里克一大堆吹捧雷歐提斯的阿諛之辭后,哈姆萊特對奧斯里克的諷刺。話中有話,潛臺詞是:雖然雷歐提斯的確很優秀,但從你的嘴里說出的阿諛的語言,是對他的褻瀆。這句話表現了對奧斯里克這種小人的蔑視。5.他在母親懷抱里的時候,也要先把他母親的奶頭恭維幾句,然后吮吸。像他這一類靠著一些繁文縟節撐撐場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們的淺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聰明人同樣受他們的欺騙,可是一經試驗,他們的水泡就爆破了。剖析:這是哈姆萊特對奧斯里克的諷刺。哈姆萊特的這段臺詞充分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丹麥動亂不安和道德淪喪的社會局面。受以滿足個人私欲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的影響,許多人從惡如流。在克勞狄斯的周圍,“一萬個人只不過只有一個是老實人”。奧斯里克之類的朝臣們以阿諛逢迎、繁文縟節作為立身之本。哈姆萊特的這段臺詞也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腐朽社會的深惡痛疾,對理想破滅的無奈和悲哀。6.哈姆萊特“我既然感覺到危機四伏......連懺悔的時間都不要準”。剖析:“我還沒有向我的腦筋商量一段序幕,腦筋就把全戲安排好了。”面對叔父克勞狄斯的詭計,哈姆萊特是多么敏銳!隨即,他迅速地作出決斷并付諸實踐:以端正的字體給英王寫信,懇切地要求英王讀完這封信之后立即處死信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姆萊特敏銳、善于思考、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思想品質。問題思考1.節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安排有什么好處?.Com]2.戲劇沖突是戲劇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為外在沖突和內在沖突。⑴在這場戲中,主要外在沖突是否表現為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的沖突?為什么?⑵沖突雙方力量對比上有什么特點?⑶在這種情況下,哈姆雷特堅持個人復仇。結合時代背景,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點?3.戲中,哈姆雷特的內在沖突表現得非常激烈,請仔細閱讀“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說說激烈的沖突來自于哈姆雷特對哪些問題的思考?思考的結果如何?這體現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4.哈姆雷特,奧菲利婭的對白,說的都是瘋話嗎?為什么?請舉例說明。這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5.在奧菲利亞的獨白中,哈姆雷特過去是怎樣的形象?莎士比亞為什么借奧菲利亞之口對哈姆雷特極力贊美?6.哈姆雷特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是怎樣的?7.哈姆雷特悲劇的根源是什么?(溫馨提示:答案在下方)主旨探討關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的表述:1.本文節選部分主要塑造的是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哈姆萊特表面身份是一個青年王子,實際上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哈姆萊特》的戲劇沖突是哈姆萊特同他的叔父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就是以哈姆萊特為代表的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同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落后的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沖突。2.哈姆萊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作是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哈姆萊特的悲劇在于他脫離了群眾。3.哈姆萊特以自己的死贏得了對舊制度、舊勢力道義上的勝利,悲壯而不悲觀,使人們透過悲劇,從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種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你贊同哪一種說法?問題探究在東西方戲劇中,有兩部戲劇值得人們進行比較閱讀,一是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一是中國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請閱讀這兩部戲劇,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點。提示: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步驟進行。(1)對兩部戲劇進行認真閱讀,把握戲劇沖突雙方的前因后果,了解戲劇沖突的整個過程,找出其中的相似點。(2)借助網絡資源和文字材料對作家、時代、創作情況、人們的評論等進行廣泛的了解,力求獲得更為豐富的資料。(3)選出自己最有話可說的論題,把自己比較探究的結論形成書面文字,以便與他人進行交流。參考答案1.①哈姆萊特從前往英國的途中逃回丹麥,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命運?②哈姆萊特是否答應與雷歐提斯比劍?[來源:學.科.網]③哈姆萊特是否已經覺察到雷歐提斯使用的劍有毒?④雷歐提斯是否會按照克勞狄斯事先設計的計劃行事?每一個懸念圍繞著和克勞狄斯的毒計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運來展開,這樣處理能緊緊扣住讀者(觀眾)的心,使讀者(觀眾)的心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2.(1)不是。因為哈姆萊特的直接復仇對象是國王。他與國王之間的矛盾沖突應為主要沖突。奧菲利婭因不明真相并以為哈姆萊特真的瘋了而無法與哈姆萊特溝通的矛盾仍從屬于哈姆萊特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因為她是被人利用。(2)懸殊強大(強大到一個封建集團)弱小(弱小到一個人)(3)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個人力量的偉大,表現了對人的自我的極大的肯定。新興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3.生存與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