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姓名分數一、語言積累。(13分)(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請你填寫出下面古詩文的句子。(5)分商女不知亡國很,。2、僵臥孤村不自哀,。3、寫出《醉翁亭記》一文的主旨句:4、寫出《己亥雜詩》中以花喻人,表現詩人心志的句子是:5、《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表達主旨的句子是:(二)、根據語境,選擇恰當的成語填空。(4分)

備選成語:臥薪嘗膽守株待兔精衛填海鍥而不舍懸梁刺股艱苦卓絕直言不諱堅持不懈

執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執著的人物不朽——聞雞起舞的祖逖,的勾踐,面壁靜修的達摩。執著是,是,是一支永無休止符的進行曲。

(三)閱讀下面的古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杜甫)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到。(2分)2.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2分)二、閱讀。

(一)(12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汝之不惠②曾不能毀山之一毛③曾不若孀妻弱子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下列加點的字古今意義一致的一項是:()(2分)A曾不能毀山之一毛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C曾不若孀妻之子D河曲智叟無以應列各句中加點的“而”與“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笑而止之曰B、何苦而不平C、人不知而不慍D、未至,道渴而死符合以上文字意思的一項是;()(2分)A、愚公駁斥智叟的錯誤觀點。B、智叟譏諷并阻止愚公移山。C、愚公表明移山的堅定信心。D、愚公表達移山的決心,并付諸行動段中智叟認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而愚公堅信能夠移山的根據是(用原文回答)(2分)6、寫出含有“愚”的成語兩個。、(2分)(二)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指法訓練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選段出自課文《》作者是,時期著名的家,字永叔,號,晚年號。(2分)2、本文首創而有流傳至今的語句是:。后來變為成語,即:,后來常用它的引申義,它的引申意義是:(3分)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飲少輒醉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樂④傴僂提攜

4、(2分)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行者休于樹

A.告之于帝B.飲于河、渭

C、黔敖為食于路D.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5、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2分)()()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山林之樂C、名之者誰D、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6、指出下面加點詞“而”的用法。“而”連詞,它表示的關系很多:A、表承接B、表并列C、表因果D、表遞進E、表修飾F、表轉折等等。依次填進的序號分別是:(6分)①臨溪而漁②溪深而魚肥③野芳發而幽香④而樂亦無窮也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而不知人之樂7、能表達全文中心的句子是:;文中的“頹然”表現的是一種什么狀態?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是:“”。8、“傴僂提攜”這一句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意思是:。(2分)9、第③段分別從“滁人游”、“”、“”、“”四個方面寫游瑯琊的情形,其中“”是本段的核心。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文句。(2分)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②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11、選文第二段寫了山間的朝暮四時之景,其中寫冬景的句子是:12、讀了上文,你認為太守歐陽修“醉”的原因有哪些?(2分)(三)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百交通,雞犬相聞。,,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①見漁人,②乃大驚,問所從來。③具答之。④便要還家,⑤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了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原句。2.寫出下列詞語的古今意思。交通:古義。今義:。妻子:古義。今義:。3.文中的“要”是個通假字,它與相通,意思是。4.文段中①——⑥處括號中可以填上的主語依次是:①、②、③、④、⑤⑥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不能用“皆”代替的是:()A、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B、問所從來,具答之C、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6.下邊加點字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從而謝焉不復出焉B、不足為外人道也玉人以為寶也C、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D、停數日,辭去西蜀之去南海7.找出課文中后來成為成語的詞(不得少于兩個)、8.第一、二段文字展示了一幅圖畫。9、作者在對“世外桃源”的描寫中談到了這里自然環境美好,社會生活平靜,人民生活恬適,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6分)eq\o\ac(○,1)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是:②社會生活平靜的句子是:③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是:10.第三段文字主要寫了()A.桃源中人熱情款待漁人。B.漁人到桃源中作客。C.桃源的人情世態。D、桃源中人的來歷與他們的淳樸真摯的品格。11.對陶淵明虛構的“世外桃源”認識錯誤的一項是()A.這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的理想世界,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B.這個美好境界是對秦王朝殘酷統治的有力控訴。C.這種理想境界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D、這個境界寄托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12.翻譯下列句子。①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13、桃花源中的人們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2分)參考答案:一、(一)1、隔江猶唱后庭花2、尚思為國戍輪臺3、禽鳥知山林直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之樂其樂也。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仍護花。5、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二)精衛填海臥薪嘗膽堅持不懈鍥而不舍(三)1、望山河、草木花、鳥2、畫面: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的搖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的含義:這一細節的描寫,含蓄而深刻的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二、閱讀(一)1、同“慧”聰明草如、比得上窮盡2、D3、C4、D5、“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6、愚公移山大智若愚愚昧無知(二)1、(略)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之意比喻本意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