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化學模擬試題含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共60分。)1.A、B、C、D、E、F、G為七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已知:A、F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等于各自的電子層數,其中A的單質在常溫下為氣體。C與B、G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相鄰位置,這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7,質子數之和為31。D與F同周期,且在該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D、G三種元素形成的鹽,水溶液可能呈堿性B.A、B、C三種元素間既能形成共價化合物,又能形成離子化合物C.B、C、G的簡單氫化物中C的氫化物穩定性最強D.D、E、F、G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逐漸減小參考答案:DA、F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等于各自的電子層數(符合要求的是H、Be、Al),其中A的單質在常溫下為氣體,則A為H,根據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得到F只能是Al。D與F同周期,且在該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大,則D為Na。C與B、G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相鄰位置時,只能是B、C處于同周期相鄰主族,C、G處于同主族相鄰周期。這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7,得到B最外層5個電子,C、G最外層都是6個電子。所以B、C、G分別為N、O、S。即A、B、C、D、E、F、G七種元素分別為:H、N、O、Na、Mg、Al、S。A.C、D、G三種元素形成的鹽可能為Na2SO3,溶液顯堿性,A正確;B.A、B、C三種元素間既能形成共價化合物(例如硝酸等),又能形成離子化合物(例如硝酸銨等),B正確;C.B、C、G中C(即O元素)的非金屬性最強,所以C的氫化物穩定性最強,C正確;D.D、E、F、G形成的簡單離子(Na+、Mg2+、Al3+、S2-),按照核外電子排布,前三個離子有兩個電子層,后一個離子有三個電子層,所以離子半徑大小順序是S2->Na+>Mg2+>Al3+,D錯誤。答案選D。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c(OH)>c(HA)>c(HB)>c(H+)

B.c(OH-)>c(A-)>c(B-)>c(H+)C.c(OH-)>c(B-)>c(A-)>c(H+)

D.c(OH-)>c(HB)>c(HA)>c(H+)參考答案:A略3.如圖所示,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向B中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VA=VB=aL,在相同溫度和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兩容器中各自發生下列反應X(g)+Y(g)

2Z(g)+W(g)達到平衡時,VA=1.2aL,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開始時,B容器中化學反應速率快B.A容器中X的轉化率為40%,且比B容器中X的轉化率小C.打開K一段時間達平衡時,A的體積為1.6aL(連通管中氣體體積不計)D.打開K達新平衡后,升高B容器溫度,A容器體積一定增大參考答案:答案:BD4.氮化鈉和氫化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Na3N+3H2O→3NaOH+NH3,NaH+H2O→NaOH+H2↑。有關Na3N和NaH的敘述正確的是:

A.離子半徑:Na+>N3->H+

B.加熱熔化時,都只破壞離子鍵

C.與鹽酸反應都只生成一種鹽D.與水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參考答案:B略5.在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NO2發生反應:4CO(g)+2NO2(g)N2(g)+4CO2(g)

ΔH<0。有關該反應的描述正確的是:A.在一定溫度、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里,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可以說明上述可逆反應已達平衡B.由圖1可得加入適當的催化劑,E和ΔH都減小C.圖2中0~10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co)=0.03mol·L-1·min-1,從11min起其它條件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為1L,則n(NO2)的變化曲線為dD.圖3中T1和T2表示溫度,對應溫度下的平衡常數為K1、K2,則:T1>T2,K1>K2參考答案:C略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對應錯誤的是參考答案:B略7.宣傳科學知識,介紹高新科技,揭露偽科學,是科學工作者的義務,下列各項中不科學的是:

A.高溫高壓下將石墨制成金剛石

B.向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質含量

C.將空氣中游離的氮變成氮的化合物

D.用碘化銀人工降雨參考答案:B8.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N2的電子式:

B.S2-的結構示意圖:C.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D.鄰羥基苯甲酸的結構簡式:參考答案:C略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利用丁達爾現象可以鑒別膠體和溶液

B.在豆漿里加入鹽鹵做豆腐與膠體的聚沉有關

C.膠體與溶液的分離可用滲析的方法

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純水都屬于分散系參考答案:答案:D10.(雙選)下列有關溶液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A.常溫下,水電離出的c(H+)=1×10-12mol/L,某無色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Fe2+、ClO-、SO42-C.常溫下某溶液中KW/c(H+)=1×10-12,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Cl-、HCO3-D.某溶液中加入少量Al有氣體生成,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NO3-參考答案:AD【知識點】離子共存問題解析:A、常溫下,水電離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堿性,當溶液呈堿性時Al3+、NH4+不能大量存在,當該溶液呈酸性時S2-不能大量存在,故A正確;B、pH=2的溶液呈酸性,Fe2+被ClO-氧化而不能大量存在;故B錯誤;C、常溫下某溶液中KW/c(H+)=1×10-12,溶液中c(H+)=1×10-2mol/L,HCO3-不能大量存在,故C錯誤;D、某溶液中加入少量Al有氣體生成,溶液呈酸性或堿性,所給離子都不反應,故D正確。故答案選AD【思路點撥】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問題,掌握常見的離子間的反應是關鍵,一定注意溶液的性質。11.化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與銅質水龍頭連接處的鋼質水管易發生腐蝕

B.明礬常作為凈水劑,雙氧水通常可用于作殺菌消毒

C.金屬鈉、鎂等活潑金屬著火時,可以使用泡沫滅火器來滅火

D.發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氫鈉,能使焙制出的糕點疏松多孔參考答案:C略12.將S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該溶液溶質組成不可能為()A.Na2SO3和NaOH

B.NaHSO3

C.NaHSO3和Na2SO3

D.NaOH和NaHSO3參考答案:D略13.用某種儀器量取液體體積時,平視時讀數為nmL,仰視時讀數為xmL,俯視時讀數為ymL,若x>n>y,則所用的儀器可能為()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以上均不對參考答案:C考點:計量儀器及使用方法..專題: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分析:根據仰視讀數讀出的是下面的刻度,俯視讀數時讀出的是上面的刻度,要平視讀數是讀出的刻度在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平視時讀數為nmL,是正確的讀法,仰視時讀數為xmL,x>n,仰視讀數讀出的是下面的刻度,所以下面的刻度比上面的讀數大,故該儀器為滴定管,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常計量儀器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明確計量儀器的構造解題的關鍵,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考查.14.有如下轉化關系(其他產物及反應所需條件均已略去):以下推斷錯誤的是()A.當X是鹽酸時,則F是稀硝酸B.當X是氫氧化鈉時,則F是稀硝酸C.當X是氫氧化鈉時,B跟Cl2反應可能有白煙現象D.當×是氫氧化鈉時,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參考答案:A考點:無機物的推斷..專題:推斷題.分析:當X是鹽酸時,A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B是鹽,鹽和氯氣反應不可能生成氮氣或氨氣;當X是氫氧化鈉時,銨鹽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氨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氮氣,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解答:解:A.當X是鹽酸時,A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B,如果鹽B能和氯氣反應生成C,則C也是鹽,且是高價鹽,C和氧氣不反應,所以不能最后生成硝酸,故A錯誤;B.當X是氫氧化鈉時,A是銨鹽,銨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B,氨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氮氣和氯化銨,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則F是硝酸,符合條件,故B正確;C.當X是氫氧化鈉時,A是銨鹽,銨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B,氨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氮氣和固體氯化銨,所以有白煙生成,故C正確;D.當X是氫氧化鈉時,A是硫化氫,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化鈉,硫化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硫,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硫酸,硫化氫有還原性,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強氧化性,所以硫化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推斷,明確物質性質及物質間的反應是解本題關鍵,難度較大,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15.為了進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產效益,科研中最有開發價值的是(

)。(A)尋求H2的新來源

(B)研制耐高溫高壓的新材料合成塔(C)研制低溫下活性較大的催化劑

(D)研制高溫下活性較大的催化劑參考答案:C略二、實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0分)16.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驗證Ag與濃HNO3反應的過程中可能產生NO。其實驗流程圖如下:

⑴測定硝酸的物質的量反應結束后,從如圖B裝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劑,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上圖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__,則Ag與濃硝酸反應過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____。⑵測定NO的體積①從上圖所示的裝置中,你認為應選用________裝置進行Ag與濃硝酸反應實驗,選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選用上圖所示儀器組合一套可用來測定生成NO體積的裝置,其合理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導管口編號)。③在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之前,應進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氣體成分分析若實驗測得NO的體積為112.0mL(已折算到標準狀況),則Ag與濃硝酸反應的過程中________(填“有”或“沒有”)NO產生,作此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⑴0.008mol

0.012mol

⑵①A

因為A裝置可以通入N2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防止NO被空氣中O2氧化②123547③等液體冷卻到室溫,并使集氣瓶和量筒內液面相平。⑶有因為NO2與水反應生成的NO的體積小于收集到的NO的體積(89.6<112.0)略三、綜合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17.

參考答案:(1)四(1分)

ⅥB(1分)(2)①

Cr2O72-+6Fe2++14H+=3Cr3++6Fe3++7H2O

(2分)②

Cr3++4OH-=CrO2-+2H2O

(2分)

8~10

(1分)④

ABCD

(2分)(3)①符合

(1分)②(以下任意2條即可)(2分)其它條件相同時,含鉻廢渣摻入的比例越大,Cr元素浸出的濃度越高;酸性環境對Cr元素浸出有抑制作用;凍融對Cr元素浸出影響不明顯;曝曬對Cr元素浸出影響不明顯;……18.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可用于制備錳及其化合物。(1)早期冶煉金屬錳的一種方法是先煅燒軟錳礦生成Mn3O4,再利用鋁熱反應原理制得錳,該鋁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代冶煉金屬錳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下表為t℃時,有關物質的pKsp(注:pKsp=-lgKsp)物質Fe(OH)3Cu(OH)2Ca(OH)2Mn(OH)2CuSCaSMnSMnCO3pKsp37.419.325.2612.735.25.8612.610.7

軟錳礦還原浸出的反應為:12MnO2+C6H12O6+12H2SO4=12MnSO4+6CO2↑+18H2O①該反應中,還原劑為_______。寫出一種能提高還原浸出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濾液1的pH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nSO4浸出液的pH。③加入MnF2的主要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