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歷史時空】知識梳理\自修筆記解決基本知識問題知識點1太平天國運動(運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時代賦予它X1,也顯示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1.醞釀: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平均主義而創立的宗教,對廣大勞動人民有很大的號召力)2.過程(1)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2)定都天京:_1853年,改南京為天京,定都。(3)軍事全盛:太平軍北伐、西征,占領湖北、江西、安徽許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4)天京變亂(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856年,領導集團發生內訌。(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生產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天京變亂正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體現)(5)后期防御戰: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1860年安慶戰役中敗于曾國藩統率湘軍。(6)失敗: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3.綱領(1)《天朝田畝制度》:①內容: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在戰爭環境下,未能實施。②影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國農民起義最高峰的表現),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有利于X2的積極性。)(2)《資政新篇》(近代中國人首次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在戰爭環境下,未能實施。(以洪仁玕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大膽地提出了X3的藍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具有進步意義。)4.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5.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形成,漢人權力增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太平天國運動在承擔傳統的反封建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反侵略的任務,成為X4。)知識點2洋務運動1.背景(1)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2)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統治)。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2.目的:“自強”“求富”。(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3.內容舉措實施創辦近代工業軍事工業(官辦)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民用企業(官督商辦)開辦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籌劃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創辦近代教育開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雖然采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于X5企業。洋務派后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本質上屬于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企業。)4.評價(1)進步性: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在經濟、教育、外交、軍事等領域都產生了較大影響。也是中國經濟近代化的起步,刺激并誘導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發展)。(2)局限性①洋務派期望洋務新政可以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事實證明目的未能達到。(X6,是不可能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的。)②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洋務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清政府)在觀察強大對手的優點時,不歸功于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于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運動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知識點3邊疆危機1、概況: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安全遇到了嚴重危機。俄國、英國、日本、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2、左宗棠收復新疆⑴背景:1864年,新疆地區形成內亂局面。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⑵概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平亂,1878年2月收復新疆南北兩路。⑶結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粉碎了英、俄勾結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圖,維護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3、中法戰爭⑴背景:法國在1883年8月控制了越南后,把侵略矛頭對準中國。⑵經過:1884年8月偷襲馬尾軍港,同年進攻臺灣,在劉銘傳的領導下多次擊退法軍;1885年3月,馮子材率領取得鎮南關大捷,法軍敗退。⑶結果:簽訂中法《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省,清政府強化了對臺灣的管轄。知識點4甲午中日戰爭1、原因⑴日本早就想占領中國臺灣和藩屬國朝鮮、琉球,然后進攻中國大陸。⑵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壯大了國力。(19世紀末,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加緊了瓜分世界的活動,這是日本侵華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列強支持日本侵華的原因所在)⑶1894年,朝鮮發生農民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機出兵朝鮮。2、過程①豐島戰役:日本在牙山口外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②平壤戰役:清軍在平壤大敗。③黃海海戰():北洋艦隊重創日本艦隊,但也遭到重大損失。戰后,李鴻章發出“避戰保船”命令,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④威海衛戰役:1895年2月,日軍占領山東半島,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3、結果:清軍戰敗,簽訂《馬關條約》。①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2億兩白銀。③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④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南京條約》反映出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方式以商品輸出為主,而《馬關條約》反映出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方式則是X7。)4、影響《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5、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⑴概況:從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一起,展開斗爭,重挫日本占領軍。⑵意義: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斗爭,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領的堅強意志。知識點5瓜分中國的狂潮1.“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拉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這一事件的發生充分說明帝國主義在對外侵略的過程中,既勾結又斗爭,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轉移,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為交換條件。)2.瓜分狂潮(1)劃分勢力范圍: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勢力范圍是指列強憑借其軍事、政治、經濟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作為他們自己的“勢力范圍”,宣稱它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其它國家染指。)(2)強占租借地:在從渤海到南海的中國沿海地區強租租借地:俄國強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3)爭奪路礦權: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歸納總結】發生在新舊交替時代的太平天國運動[圖說歷史]太平天國運動的進程【歷史解釋】如何認識評價《天朝田畝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這個矛盾是由農民小生產者的經濟地位決定的。這個綱領突出地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具有鮮明的反封建性質。但綱領所反映的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歷史解釋】如何認識評價《資政新篇》?《資政新篇》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它反映了鴉片戰爭后,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為后來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家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思想開了先河,堪稱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

【辨析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關系【歷史解釋】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務派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中國經濟的近代化由此發端。同時洋務派還籌劃海防,并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使中國的國防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也開始起步。【辨析比較】近代工業≠民族工業近代工業包含了使用機器生產的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以及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最早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民族工業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資興辦的近代企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歷史解釋】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是清政府的中央官員和地方實力派官僚,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雖然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但因為沒有改變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從而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所以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歷史解釋】】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中國基本上接受了法國的侵略要求,所以中國是不敗而敗。而法國作為戰爭的失敗者,卻基本實現了發動這次侵略戰爭的主要目的。法國不僅奪取了整個越南,而且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還首次取得了在中國修筑鐵路的特權,所以法國是不勝而勝。【圖說歷史】甲午中日戰爭背景【歸納總結】甲午戰爭的進程【歷史解釋】三國干涉還遼的內在斗爭【本課小結】考向突破\講練結合解決考試能力問題考向一洋務運動與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史論精講】一、多元史觀評價洋務運動史學觀點對洋務運動的歷史分析革命范式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現代化范式邁出了中國近代經濟、軍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整體史范式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和人才。文明范式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文明,奠定了中國現代工業文明系統的初步基礎,并促使中華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現代工業文明。社會史范式是傳統社會與近代社會的重要分水嶺,促使思想觀念、生活習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會邁進。唯物史范式沒有變革陳舊的封建關系,以西方先進科技來維護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上富強之路。二、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所起的作用1、經濟上: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興辦的民用工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近代化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育上:洋務運動設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典例互證】1、(2020·全國Ⅲ卷)面對外商輪船航運勢力進一步擴展,李鴻章認為:“各口岸輪船生意已被洋商占盡,華商領官船另樹一幟,洋人勢必挾重資以侵奪”,因此“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這表明A.商戰成為對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勵民間投資設廠C.求富以自強方針的改變D.洋務派準備創辦民用企業【舉一反三】(2022·吉林模擬)以下表格內容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意義有內容起止時間:19世紀60—90年代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近代企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A.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B.促進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C.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2、(2021·浙江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國大約有216個機器廠礦和小火輪公司。其中洋務派軍事企業19個,經費約5000萬余兩,雇用工人1萬余;洋務派民用企業共約27個,經費2964萬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資本企業170個,投資額879萬兩,工人6萬多。這一時期以民族工業興起為重要表現的經濟結構轉換對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經濟結構中,新因素雖微乎其微,但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動力。——許滌新《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等根據材料,指出經濟結構中出現的“新因素”,概述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考向二列強侵略加劇與瓜分狂潮【史論精講】一、甲午國殤與中華民族的覺醒1、甲午戰爭的失敗,在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恥辱的同時,也徹底打破了國人“天朝上國”的迷夢,激發起對民族現狀和未來的深切憂慮,一部分知識精英開始重新思考國家出路與民族命運。2、自此以后,通過與西方民族國家之間的持續互動,中國人的“民族”觀念有了巨大飛躍,開始將自身從“帝國”或“天下”的思維模式中逐漸想象和改造成為一個現代的“民族國家”,由此而發軔的民族國家觀念逐漸取代傳統中國的族類思想和“天下”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甲午戰爭成為促成近代中國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標志性事件。二、甲午中日戰爭是列強侵華轉折點的表現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國家,其中以英國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家。2、此前在侵華中以勾結為主,如兩次鴉片戰爭;此后以爭奪為主,如三國干涉還遼、日俄戰爭等。3、此前是為打開中國門戶,進行商品輸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國,進行資本輸出。4、此前侵華主要是通過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攫取特權,并在鎮壓人民起義的基礎上相互勾結;此后列強對清王朝從勾結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華治華”。5、戰前列強的侵略初步打開中國國門,使中國半殖民地社會開始;戰后列強侵略加劇,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典例互證】1.(2020·江蘇高考)《申報》曾報道,“奉天為我圣祖神宗當日發祥之地,今雖勢不能敵,豈可輕以尺寸與人”,還有旅順、威海皆軍事要地,因而“中國萬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請”。與此報道相關的戰爭應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舉一反三】(2022·吉林模擬)1894年,英國商人擬在華設廠,不料所運紗錠在海關被扣,后經過交涉才正式到中國建廠。這就是位于上海楊樹浦路670號的英商怡和紗廠,這是中國最早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英商怡和紗廠在上海建成得益于A.《南京條約》的簽訂 B.《馬關條約》的簽訂C.《北京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2.(2018·全國Ⅰ卷)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舉一反三】史學家徐中約認為,甲午中日戰爭壓根兒沒有影響到普通民眾,這場戰爭幾乎全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與淮軍(同日本)在作戰。西方觀察家就精辟地將這場戰爭稱為李鴻章一人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中國民眾根本就不關心甲午中日戰爭B.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與淮軍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對李鴻章因朝鮮問題與日本交戰D.戰爭體現了當時中方民族國家觀念的缺失對點演練\精練模擬解決考試能力問題1.(2022·濟南模擬)《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重要綱領,這一文件A.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B.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要求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D.提倡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2.(2022·淮南模擬)李鴻章在份奏折中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為此,李鴻章A.成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B.創辦直隸開平煤礦C.力主鎮壓農民起義運動 D.參與維新變法運動3.(2022·莆田模擬)洋務派的求強求富活動,起了摧生扶幼的作用。這主要是指洋務派A.抵制了外來侵略 B.保護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C.扶持私營工商業 D.刺激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4.“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該詩歌頌的人物及其歷史功績為A.丘逢甲率領反割臺斗爭 B.左宗棠軍事收復新疆C.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D.鄧世昌奮戰黃海海戰5.1894年,英國商人擬在華設廠,不料所運紗錠在海關被扣,后經過交涉才正式到中國建廠。這就是位于上海楊樹浦路670號的英商怡和紗廠,這是中國最早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英商怡和紗廠在上海建成得益于A.《南京條約》的簽訂 B.《馬關條約》的簽訂C.《北京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6.中國近代愛國人士謝瓚泰題詩:“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該詩反映了A.鴉片戰爭失敗的現實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領土C.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答案部分知識梳理\自修筆記X1反侵略的新內容和新意義X2調動農民階級參加革命X3發展資本主義X4民主革命的準備階段X5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性質X6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不改變原有落后的封建制度X7以資本輸出為主考向突破\講練結合考向一1.D【解析】據材料“面對外商輪船航運勢力進一步擴展,李鴻章認為……‘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說明結合所學洋務派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的目的可知洋務派主張創辦民用工業以對抗外國經濟入侵,故選D項。【舉一反三】A【解析】根據材料“19世紀60—90年代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近代企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可知,這是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A正確;洋務運動興起之后,民族資本主義逐漸興起,而非進一步發展,排除B;辛亥革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排除D。2.【解析】第一小問新因素:據材料一“這一時期以民族工業興起為重要表現的經濟結構轉換對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經濟結構中,新因素雖微乎其微,但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動力”得出新因素是民族工業。第二小問影響:據材料一“在經濟結構中,新因素雖微乎其微,但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動力”結合所學可從產生了資產階級,壯大了工人階級隊伍;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給中國社會帶來新氣息等角度入手。【答案】新因素:民族工業。影響: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產生了資產階級,壯大了工人階級隊伍;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給中國社會帶來新氣息。考向二1.C【解析】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在旅順制造了大屠殺,在威海衛圍攻北洋艦隊,因此與此報道有關的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故選C項;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侵華戰爭,不是日本人,排除A項;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聯軍發動的,沒有日本人,排除B項;八國聯軍侵華沒有提出“割地之請”,排除D項。【舉一反三】B【解析】《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設廠,列強援引片面最惠國待遇,也可以在華設廠,D正確;《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內容中均沒有在華設廠的相關規定,排除A、C;《辛丑條約》和列強設廠無關,排除D。2.C【解析】甲午戰爭的進程是由中日雙方決定的,歐美的輿論宣傳最多只能影響但并不能左右戰爭進程,故A項錯誤;日本將中國包裝成專制獨裁的代表并非為了改變中國的君主政體,而是為了在輿論上爭取西方的支持,故B項錯誤;面對日本對西方輿論的爭取,清政府卻無所作為,反映了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故C項正確;西方媒體的說法反映出日本獲得了西方輿論的支持,并非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故D項錯誤。【舉一反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