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控制為題的作文_第1頁
以控制為題的作文_第2頁
以控制為題的作文_第3頁
以控制為題的作文_第4頁
以控制為題的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控制為題的作文【篇一:控制】

小時候常玩兒的數字游戲便是九宮格了。給幾個數字,卻有更多的格子讓你來填,使每行、每列兩個對角線上的三數之和都等于15。看似簡單,卻變幻無窮。而完成九宮格的秘訣,就在于控制。

在九宮格中,每當要填一個數字,皆需顧左及右,控制這個數字在整體中的作用,否則將一步錯,步步錯,再沒希望填完全格。同樣,作家卡波蒂說:“一個句子,尤其是臨近結尾的句子,如果亂了一處節奏,或者分段失敗,或者標點有誤,就可能把整個故事給毀了。”

可見,控制的作用頗為重要。

歐亨利大師的作品往往突然收尾,卻極富力度。假使麥琪收到愛人的禮物后又纏綿悱惻一番,《警察與毛病詩》中的主人公被抓后再痛苦地自白一段,瓊西得知貝爾曼先生不幸逝世之后再贊美他,那么這些不加控制的文字就顯得繁冗拖沓,哪里還有“驚天大逆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震撼與美感?

與此相同的,書法藝術中講究“上留天,下留地”,字切不可囂張跋扈,運筆需加控制;水墨畫中講究留白,借以表達山水之遼闊,用墨必有收斂控制;攝影作品中講究“一線天”,以使畫面飽滿而不臃腫,取景要加控制……

由此觀之,控制的魅力在于適度而有所節制。在控制之下,事物才能恰如其分、物盡其美。

而在我看來,相比于藝術領域,人生的長途中更少不了控制。其中,自控顯得尤為重要。法國學者蒙田說過,一個人的偉大,不在于他升得多高或走得多遠,而在于他知道何時該控制自己。成大事者應需有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控制力。有個控制自己情緒的小方法是發怒前默數三秒。這樣的自控收獲的是一份理性和涵養。倘若一個人隨心所欲、目無章法,那會有多少的沖突因雙方的不加控制情緒而起,又會有多少人死于因小事而起的投毒案件呢?

在這浮華而喧囂的大環境下,人們日趨煩躁不安。在這時,我們更需一份控制。讓控制成為瀕于失控的浮躁社會的一副鎮靜劑。

【篇二:控制】

自我負責所以要控制,追求精確和完美所以要控制,堅持不懈所以要控制……當控制被加上了如此多的理由,你是否會覺得活在了一個籠子之中,享受的是無窮無盡的壓抑。

追求精神和完美像一條枷鎖,束縛著自己按部就班,控制帶來的往往是整齊劃一的格調,將失誤排擠在外,弗萊明發現青霉素便是一個控制之外的產物,這種失誤無法控制,無法預料,卻是一個勝利。就算是文學上又何嘗不是,愛情小說中熱烈的愛情總是被世俗所控制,但也有張愛玲《傾城之戀》中因世俗而生成的一段算不上愛情的愛情。你永遠無法清晰地看出她小說中的主旨,張愛玲的小說有時并不是像普通小說一樣有著因主旨而產生一個故事的常規理念,她喜歡隨性而為,并不控制著文中的每字每句,但這種掙脫卻帶給人一種全新的美感,一種特別的感動。控制誠然可以成就一個經典,但經典總會有被取代的一天,擺脫控制有時會照亮一條更加光明的道路。

控制一切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正如海倫凱勒說的那樣,一旦享受過飛翔的快樂,就再也不能滿足于在地上爬。自由與特殊是人的天性,逐字逐句的完美控制在許多人眼中是值得崇敬的能力,但并沒有多少人愿意成為這樣時時控制自己的人。隨性與自由是人與人區分的標志,個性需要的是適度的張揚與發展。參差百態乃是幸福之本源,人寧愿接受一些不完美,也想要聽從一次內心的聲音。王小波筆下有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它是最討厭被控制的,整天晃晃悠悠隨性而行,而村里的知青卻只有“羨慕”但又無事可做。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握,自己主宰。村上春樹曾說過,認識自己,掌握自己,經營自己。控制有時是留給迷茫者的指向標,而有著自我信仰的人從來是反對任何束縛的先行者。控制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磨滅一個人,但最終結果都是個性的缺失與反叛精神的遺棄。弗洛伊德的受虐狂描述的大概就是一群安于控制的人,精神的麻木是悲哀而無奈。與眾不同和允許缺憾是一個包容的社會所應做到的基本條件,控制,成就的是機器,而缺憾成就的才是有個性的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世界并不只有方圓這般狹小,掙脫控制,才能看見廣闊的天地。

【篇三:控制作文】

因為道德觀,我們常常控制自己的思想;因為制度與規范,我們常常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往往是在一定的準則與條件下對自己情感或行為的把控與掌握。

“控制”在文學這個領域中顯得尤為重要。作家在為文時,即使語言再活潑靈動,句式再靈活自由,優秀的作品也總是由作者個人的思想和情感所駕馭把握的,這就是所謂的“控制”。也正是因為有了控制,作家才會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而不會使作品如脫韁之野馬,看似自由不羈,實則亂奔一氣。這也是許多作家在苦心雕琢之后,在某些方面形成的“控制力”,就如海明威對于分段的把握、伍爾芙對于句子的駕馭。

然而,控制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執行者在控制過程中未能把握好分寸,往往會被一些條條框框所累,處于“被控制”的尷尬境地。就如陳師道,作為一學詩之人,走仿詩圣杜甫之詩這一捷徑本無可非議,但他對自己有“每句一俗語”之類嚴苛的要求,把自己強行控制在杜甫句法之內,從而使個人在情感方面的表達天賦也被限制,這完全可以說是深陷“被控制”的泥淖,為控制所累。

可見,在實行“控制”這一手段時,執行者還必須把握好度,做到控而不制,才能使自己仿佛以無厚入有間,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得心而應手。

所謂控而不制,便是在用思想和情感把控作品的基礎上,增加靈活性與創造性,不拘泥于一切規矩或法則,否則僵硬控制的后果就是成為木偶,反被控制。

明代著名才子唐寅,被譽為在人物畫上“百年來無人可望其項背”。究其原因,唐伯虎在繪畫上一直堅持“繪心”,即以畫展現內心、表達情感,以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把控人物畫。但同時他又不拘泥于人物畫的筆法規范,以自由靈動、恣意縱情的筆法繪仕女。因此他才能很好地控制畫,而不被拘泥,成為一代大家。

由此觀之,控制固然必要,但只有把握好控制的“度”,才能避免落入“被控制”的深淵,進而在控而不制的狀態下實現最佳。

適度控制,控而不制,方能不被控制,成其大道。

【篇四:控制】

生活中常需要控制,見諸文章,見諸情緒。它隱匿于生活的每個角落,一旦逃遁,整個世界就會像下水系統失靈的街道,大雨一發作,便水漫金山。

若是粗略將“控制”有所區分,大略可分為“他制”與“自制”兩類。

他制,顧名思義,便是受他人制約,控制。“他”可以指契約、他人等外在事物。詩人于堅在《現代化再思》中說,生活是一個事無巨細都見縫插針的契約。這是他制的最好例子。現代化的理性、教化、物化將人束縛得死死的,生活沒有一點生氣。這便是他制的弊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但這樣“他制他律人格”的背后,也確有其值得提倡的一面,便是控制的共性。秩序井然,絕不越雷池一步。

與他制相對的便是自制。“心由境造,境由心生。”自制便是由內而外,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

自制在文章上的表現尤為重要。作家卡波蒂稱“控制力”是“始終在風格上和情感上掌控文章的材料”。作家張煒也曾說:“要找準自己特有的文風與材料,如一貫終地寫下去”。由此可見,自制本身是一條窄窄的線一頭連著“夢開始的地方”,而直直通向彼岸的燈火通明。與他制相比,自制更是一種自覺、自知的心照不宣,更包涵有佛家元照、靜觀的超凡的思想。

自制在情緒上的作用也顯而易見。在如今滄海橫流,泥沙俱下的社會中,人們忘卻了孔子所說“人不知而不慍”的品質。恐慌感、壓迫感帶來路怒癥并發,每個人都像塞滿炸藥的粉末包,稍有一點火星就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境地。

此時的他制顯得并無大用。契約一向是注重外化世界,即形而下者,但真正的神智情感必須聽從于自制。

正如昂山素季曾說過:“真正改變是來源于理解、同情、愛心、正義方面的內在變化。”自制源于內心對愛與同情的尊重與向往,是釜底抽薪的改變,是控制力的精髓。

控制,可小而言之,可大而化之。我們接受他制,使外在行為合乎世人準則;但我們更需自覺自制,只有自制才能使我們內心圓滿,已臻化境,從而尋得那一枝耶利哥的玫瑰,不停滯于當下,獲得永生的純凈。

【篇五:控制】

那一刻,燈火盡熄,全場鴉雀無聲。

待到聚光燈重回舞臺,厚重的簾幕緩緩拉開,頓時驚艷全場——身著一襲純白芭蕾舞裙,妝容精致的少女映入眼簾,活像一只只雅致脫俗的天鵝,正高昂著頭啜飲朝露。

然,細看來,這群少女所有裸露的關節處皆牢系著一根根泛著幽光的弦絲,極細卻無比柔韌,線的另一端正纏繞在弦技師的手指上。

不錯,這,便是一場木偶戲,一場為木偶師牢牢掌控的木偶戲。

音樂漸起,最初,是小提琴獨奏,音色細膩而悠遠綿長,似從亙古飄來。一種微妙而略顯神秘的氛圍油然而生,似是平靜的表面之下隱藏著永遠的寂寞和悲傷。《天鵝湖》那熟悉的旋律在耳畔縈繞,和著樂聲,木偶們優美地旋轉、跳躍,時而踮起腳,時而俯下身。在木偶師靈動的手指的控制下,我仿佛置身安謐的樹林,欣賞著一群天鵝在泛著粼粼月光的湖水中央翩翩起舞。

隨著銅管及一些打擊樂器的加入,背景音樂立顯雄渾厚實、氣勢磅礴,卻又平添幾分緊張與凝重,隱隱預示著不祥。戲已漸入佳境,木偶師靈動的手指更是迅速地翻飛、舞動。看著愈發緊密、愈發高難度的動作,舞臺上下一片忐忑,恰似千鈞一發之際,全場屏息。

只聞弦絲“咯吱”一聲倏地收緊,眾人最難以預料,也最不愿見到的一幕發生了——

由于舞步節奏過快,弦絲竟然斷裂,木偶脫離了木偶師的控制,殘破的肢體零零落落散了一地,獨自品嘗著刺骨的寒冷。空氣變得有些膠著與凝滯,在場之人如夢初醒般,露出些許尷尬、惋惜之色。那一刻,我的心亦是冰涼的。緊緊盯著那支離破碎的木偶,我陷入沉思。

原以為木偶乃無心之物,沒有靈魂,沒有情感,沒有痛楚,自然不會反抗。莫料想,木偶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宣泄,只因那絲絲操控它們的線,勒得太緊,太緊。不禁想起那只為黑魔王掌控的白天鵝,苦苦掙扎無果,最終選擇展開折斷的羽翼,走向極端,卻也擁抱了自由,脫離了魔掌。

人生如戲。在偌大的人生舞臺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命運手中的傀儡,為其掌控?如斯人生,唯有對自我控制得當,把握好讓人難以捉摸的“度”,才能扭轉乾坤,立于不敗之地。

行走在控制自我的人生之路,謹記初衷,自始至終,張弛有度……

【篇六:控制】

這是一個失控的年代。

且不說“激情殺人者”如何讓內心失控,走火入魔,僅看中國文壇就知道它面臨的是怎樣一種失控。當今文壇,處處憤青,仿佛把民族文化鞭撻得越徹底,越能將“民族劣根性”“封建余毒”消滅得一干二凈。殊不知,這些“憤青”早已失控于內心,只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自以為有春秋筆法,實則早已成為思想的傀儡,被用來當作“煽風點火”的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重新找回控制?

答案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思考過后的內容才可做人的準則,控制就是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這些準則。這些憤青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中的部分人以魯迅為模仿對象,卻不知,魯迅是中華民族的病理學家,看的病多了,視人皆為病人,罵的事情多了,說人也多有不堪。這些憤青一味模仿,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一直也沒有找到可以用來控制自我的準則,瓶頸“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們難找到可以用來控制自我的準則。

僅僅有了準則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細節處到位。卡波蒂說一處節奏、分段或者標點的失誤,都是文章失控的表現。能控制全局的大師都是在拿捏細節的地方做到極致的大師。臺球大師不允許擊球哪怕出現一毫米的誤差,老舍為了一個字的選用要斟酌老半天,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感覺一點點不到位的地方都會停止演奏,正是對細節的苛刻要求才讓這些大師將自己的創作過程控制住,才能將自己的技藝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有了準則,有了對細節的把握,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忘掉這兩樣東西。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控”,無控不是失控,“無控”是因為你對準則了然于胸,在細節處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莊子的“庖丁解牛”,古代畫家的“胸中有丘壑”,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對拳法沒有明確的定義,只要求隨心所欲,以柔克剛,于放松之中輕松控制局面,這就是太極的奧秘所在。

這是一個需要控制的年代,如果我們能找到用來控制的準則,注重細節,并且融會貫通,進入“無控”之境,那么這將是一個得到控制的年代。

【篇七:控制】

林文月翻譯《源氏物語》,是極好地彰顯了“控制”的藝術的。不同于豐子愷譯本的簡約直白,她的譯本擁有著日式柔美燦爛之風,卻并不泛濫,張弛有度;哪怕是翻譯一首和歌,她也做到盡善盡美,每一個標點、用詞,都蘊含著細膩的琢磨,向國人還原了原著的魅力。

顯然地,文學創作需要一定的制約,這樣用詞造句才不會出錯,情感風格也不至于過于約束或奔放。這是藝術領域里不成文的規則,若把握不當,無疑會歸咎于創作者個人的缺失,再好的作品也會大減光彩。

縱有天賦才華,若是缺乏自我控制,也會使才華的展示受到限制。約恩·修斯作為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師,有著天馬行空般的思維,但在劇院的修建過程中他沒有能控制住過于活躍的念頭,以致工程一拖再拖,最終他在與澳大利亞當局爭吵后氣急敗壞地回了歐洲。修斯無疑是個天才建筑師,但因為缺少自我控制的修養。使得自身的才華不能充分展現。

藝術創作需要適度的控制,同樣,人生道路上也不能缺少控制。如郁達夫的妻子孫荃,在發現丈夫已結識第二任妻子王映霞后,選擇默默地帶著孩子回到婆家,侍奉婆婆、照顧孩子,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偶爾心懷愧意的郁達夫回家一趟,孫荃便為他做好一桌好菜,而她自己的臥室門上永遠掛著“閑人免進”的牌子。她用一種沉靜的方式保持著自己的優雅和自尊,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