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2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步檢測一.課內鞏固閱讀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金戈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B.元嘉草草:輕率C.贏得倉皇北顧:落得 D.可堪回首:能忍受住【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D.可堪:是“豈堪”“那堪”之意,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故選D。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流風余韻)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C.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千年)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閉山界禁止人們上山)【答案】D【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詩歌中詞語的含義。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依據語意來推導。D項,“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這里的“封”指筑壇祭天。故選D。3.對詞中表現“懷古”的詩句所作的解讀,不確切的一項是()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按傳統的理解,句意是:“無處尋找孫仲謀那樣的人物了”;若依據創新觀點,則可理解成:像我這樣的英雄,卻找不到孫仲謀這樣敢于抗擊強敵的國君。B.“??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昔日的“舞榭歌臺”早已蕩然無存,而“斜陽草樹”輝映下的劉裕故居,卻吸引了詩人的注意力。于是生發了類比聯想:自己同劉裕一樣均來自北方,劉裕竟成了南朝宋武帝,自己又何嘗不能建立霸業?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漢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壇祭祀山神慶祝勝利而返。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北伐,幻想像漢朝那樣,卻落得北望敵兵而倉皇失措的結局;詩人用此典故,意在勸諫汲取張浚倉猝北伐兵敗之教訓。D.“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既是“詞眼”,又是全詞的高潮。至此,詩人忠義之心和盤托出!盡管憂憤難抑,但66歲的詩人那種為國殺虜的浩然正氣卻騰涌而出,躍然紙上。【答案】B【解析】“建立霸業”說法有誤,曲解詞意,辛棄疾的宏圖壯志,只是抗金救國,并非“建立霸業”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憶孫權,感嘆山河長存、人世滄桑,而言外之意是說:當前無人能力挽狂瀾、收復中原。B.“斜陽草樹”六句,借緬懷劉裕,盛贊其北伐的雄姿和聲威,暗示詞人殺敵報國的決心。C.下闋開頭“元嘉草草”三句,借劉義隆北伐失敗的故事,從反面透露出詞人對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堅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勝利。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見情景,提示了由于南宋統治集團荷且偷安、妥協投降而給國家帶來的惡果。【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從反面透露出詞人對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堅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勝利”錯,借劉義隆北伐失敗之事,表達了詞人雖積極主張抗金,但又強調必須有充分準備,切不可草率出兵的觀點。故選C。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古江山”三句,表現作者對孫權的追慕,暗含對朝廷茍且偷安的不滿。B.詞中將京口樓臺的長存與英雄余韻的消逝進行對比,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C.“想當年”三句,追憶劉裕北伐收復失地的舊事,表達對建功立業的渴望。D.“佛貍祠下”與“烽火揚州路”今昔對比,抒發作者憂國傷時的悲痛心情。【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將京口樓臺的長存”理解有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上句的基礎上推進一層,非但再也找不到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連他當年修建的“舞榭歌臺”,那些反映他光輝功業的遺物,也都被“雨打風吹去”,杳無蹤跡了。詞中京口樓臺與英雄余韻都已消逝,表達的是人事滄桑之感。故選B。6.詞中最后用了一個典故,寫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樣寫法的作用是什么?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作者以廉頗自比,表明自己雖老,但不忘為國效力。B.作者借廉頗雖老還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達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憤懣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頗這樣的大將的痛惜心情。D.懷念廉頗,吊古傷今,渲染一種悲壯蒼涼的情緒。【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頗這樣的大將的痛惜心情”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以廉頗自比,表達了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抒發了不被朝廷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故選C。7.對“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句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作者懷念廉頗,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頗那樣的名將了。B.作者以廉頗自比,表達了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抒發了不被朝廷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C.作者懷念廉頗,用趙國不重用廉頗而加速滅亡的事實來影射南宋統治者。D.作者以廉頗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戰的將領,必將重蹈歷史上趙國滅亡的覆轍。【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本詞運用廉頗的典故,顯然是對廉頗當年人雖老而心猶壯的敬仰,同時也暗含對他最終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聯系詞人自己的經歷可知,詞人渴望北伐,收復失地,但現實情況卻是不得重用,壯志難酬。B.“以廉頗自比,表達了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抒發了不被朝廷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的理解是最準確的。ACD項的理解都不是很全面。故選B。8.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不恰當的一項()A.兩位作者都是宋代詞壇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兩首都是懷古之作,前者是懷古傷己,后者則是懷古傷今。C.《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雄偉氣勢,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寫盡了英雄豪杰,表達了詩人對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永遇樂》中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隱約地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心愿。D.兩首詞都借景抒情,以議論入詞,綜合運用了敘述、議論、抒情幾種表達方式。【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兩首詞都借景抒情”錯,《念奴嬌》借景抒情,《永遇樂》善用典故懷古傷今。故選D。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引用了哪兩個人物的典故?作者通過這三句詩要表達什么觀點?【答案】劉義隆(或宋文帝),霍去病。通過回想劉義隆草率北伐慘遭失敗,告誡當今的北伐者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典故以及作者觀點的能力。“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所以分別使用了劉義隆(或宋文帝),霍去病的典故。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告誡當今的北伐者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草率行事。10.蘇軾和辛棄疾在詞史上并稱為“蘇辛豪放派”。通過《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學習,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點。【答案】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澆心中塊壘,還自我情愫。不同點:蘇詞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風格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中抒情多與典故結合,風格顯得含蓄,蘊藉,激憤,沉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詩歌比較閱讀的分析能力。從相同點上看,兩首詞都是懷古之作,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從《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等語,以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語中都體現出了詞的豪邁的特色——意境上雄渾壯闊。同時,兩首詞都是托古喻今之作,蘇詞是借對古人的憑吊來抒發自己被貶謫的不滿,而辛詞則是借古人來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和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懣。所以兩首詞都是借古人酒杯澆心中塊壘,還自我情愫。從不同點上看,《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表達更加直接,用典不多,抒情多直抒胸臆,如“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者在表達對自己貶謫的不滿時,并沒有用哀婉凄楚的筆調來抒發,而是表現出一種開闊明朗,曠達樂觀的風格,顯示出一股瀟灑曠達的氣韻。與此相對的是辛詞中,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蘊含在詞中的典故之中,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運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人的典故,抒情顯得委婉含蓄,詞人一心想要致力于抗金,無奈統治者不思進取,自己壯志不得申,這樣,作者的情感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靠讀者對這些典故的解讀來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在風格上顯得含蓄,蘊藉,沉郁。二.課外拓展閱讀(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1~12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②,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注】①這首詞作于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屬于同時期。②兜鍪:頭盔,代指兵士。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何處望神州?”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引出登臨地點和遠望之景,從而引發了千古興亡之思。B.“不盡長江滾滾流”化用杜甫《登高》中“不盡長江滾滾來”,形象地表現出詞人心中無盡慨嘆。C.“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表達了對孫權雖統率千軍萬馬,卻難以使東南戰爭平息的惋惜。D.全詞通過三問三答,將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層次分明,意境高遠,令人心生悲愴雄壯之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表達了對孫權雖統率千軍萬馬,卻難以使東南戰爭平息的惋惜”錯,“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表現了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踞東南一隅,有著奮發自強、戰斗不息的精神。故選C。12.此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寫到孫權,請簡要分析作者表達情感的異同。【答案】(1)相同點:都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追慕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2)不同點:①《南鄉子》通過對孫權不畏強敵、勇敢抗爭的歌頌,表達自己渴望奮勇殺敵的壯懷,又蘊含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憤懣;②《永遇樂》借無處尋覓孫權這樣的英雄,抒發對英雄不再、后繼無人的憂思和自身報國無門的感慨。【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南鄉子》中,“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隅,奮發?強,戰斗不息,具有何等英雄氣概。據歷史記載:孫權?九歲繼?兄之業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年??七歲。作者在這里?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追慕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年少”卻敢于與雄才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凡的膽識和氣魄;?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勢力不斷壯大。詞人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抗爭,戰?勝之,表達自己渴望奮勇殺敵的壯懷,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能、懦怯茍安,蘊含這詞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永遇樂》中,“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用典。孫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杰。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此處用孫權的典故,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追慕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意為:千古江山依舊,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再也見不到了。“無覓處”三字,表明了詩人英雄不再、后繼無人的痛苦心情。言外之意,表達了對屈膝江左的南宋王朝深為憤慨和自身報國無門的感慨。由此可知,這兩首詞都用了孫權的典故,都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追慕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最后總結出兩首詞表達情感的不同。(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3~14題。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①辛棄疾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志西窗②眠不得,卷地西風。【注】①本詞創作于作者閑居帶湖、瓢泉時期,其間除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為福建安撫使外,一直賦閑在家。②西窗:思念,代指抱負。13.下列對這首詞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詞以“萬事皆空”總攝全篇,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沉郁悲涼。B.“雨打風吹”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此處表達出作者舍身報國決心的堅持。C.下闋寫少年夢被山僧撞破,驚醒后難眠,只有西風嗚咽。寫出了詞人渴望逃避現實的悲涼之感。D.在寫作手法上,本詞結構整齊嚴密,通過聯想由此及彼,由近及遠,具有開闔頓挫的跌宕氣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渴望逃避現實的悲涼之感”錯,下闋表面有逃避現實之感,但實際上詞人絲毫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時刻想著的還是報效國家。故選C。14.辛棄疾詩歌創造中特別崇尚英雄,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也曾感慨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試比較分析兩首詞中詞人對英雄有著怎樣共同的情感。【答案】(1)兩首詞都充滿了詞人對英雄人物的贊嘆與敬仰(2)歷史變化,物是人非,古今往來的英雄們,為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充滿無奈與感傷(3)但是詞人心中的宏大夢想缺不曾忘卻,依然渴望像千古英雄一樣建功立業的決心與抱負。【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詞“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意思是,古今往來的英雄們本就不多,卻因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再也難找到像劉邦、秦始皇那樣的英雄。劉邦和秦始皇的時代,是他認為兩個英雄豪杰輩出又命運起伏的時代。古今往來的英雄們,為時間的流逝而淹沒,但是心中的宏大夢想缺不曾忘卻,字里行間中蘊含著對英雄人物的贊嘆與敬仰,以及英雄惜英雄的悵然,作者為國家舍身立命而不達的情懷更加讓人感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詩人起筆便抒發其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后繼無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上句的基礎上推進一層,非但再也找不到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連他當年修建的“舞榭歌臺”,那些反映他光輝功業的遺物,也都被“雨打風吹去”,杳無蹤跡了。下三句寫眼前景,詞人聯想起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歷史人物劉裕。最后三句回憶劉裕的功業,表達了詞人無限景仰的感情。上片贊揚了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三.語言表達運用(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做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漿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_____,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擠壓、扭曲、捋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

),才能炸響,才能_____,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1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憂心如焚震耳欲聾B.淺嘗輒止喜悲交加憂心忡忡振聾發聵C.淺嘗輒止大起大落憂心如焚振聾發聵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憂心忡忡震耳欲聾【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成語能力。第一處,浮光掠影:像水面上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失。比喻印象不深,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對知識、問題等不作深入研究。此處描述的對象是“政治”,應選“淺嘗輒止”。第二處,大起大落:形容起伏變化極快極大。悲喜交加:悲傷和喜悅同時涌上心頭。此處是說隨時局起伏他仕途變化極大,或者結合前后語境“大忙大閑”“大進大退”,此處應選“大起大落”。第三處,憂心如焚:憂愁得心里好像被火燒一樣。憂心忡忡: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憂心忡忡”偏重于“憂愁”,“憂心如焚”偏重于“焦急”,語境中說的是辛棄疾對政治非常憂慮,十分焦急。應選“憂心如焚”。第四處,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振聾發聵:發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用來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語境說的是詩歌對人的影響力大,不是指物理的聲音。應選“振聾發聵”。故選C。1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也只要在政治之風的慫恿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B.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慫恿下,就能飛翔,就能燃燒C.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D.也只要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就能飛翔,就能燃燒【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連貫能力。鼓蕩,鼓動激蕩;慫恿,帶有貶義色彩,指鼓勵、煽動別人做壞事,結合語境,應用“鼓蕩”。排除AB兩項;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正確搭配,“只有……才……”和“只要……就……”,另外根據句式一致的原則,括號后面用了兩個“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應該用“才能”。據此排除D項。故選C。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項是(

)A.不但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B.我們不但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C.我們不但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D.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更承認本身魅力的藝術。【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那個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原句一共有兩處語病,第一處是關聯詞語“不但”位置不當,應該放在“我們”之后,因為前后兩個分句的主語一致。據此排除AD兩項;第二處是整個句意表遞進,但原句是“遞退”關系,應該先是“藝術本身的魅力”,然后是“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力”。據此排除B項。故選C。(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者不使其為官,卻為他準備了()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捶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拋棄錘煉糾纏歪打正著 B.拋卻錘煉糾合歪打正著C.拋棄磨煉糾合弄巧成拙 D.拋卻磨煉糾纏弄巧成拙【答案】A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恰當的一項是()①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②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③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④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⑤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A.③②①④⑤ B.④②⑤①③ C.④③②⑤① D.③①④②⑤【答案】D【解析】首先確定首句,根據“歷史……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根據話題一致性原則,①②④⑤都是說的辛棄疾,所以③應該是首句,排除B、C兩項;然后找小組合,②⑤陳述的對象是④,所以④②⑤應該排在一起,排除A項。20.請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所用修辭手法進行簡要分析。【答案】①畫波浪線句子運用了比擬和夸張的修辭手法。“九蒸九曬,水煮油炸”把人當物寫,是比擬;“千錘百煉”是指經歷多次艱苦斗爭的鍛煉和考驗,用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