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一、單選題1.根據如表,新石器早期李崗文化和新石器晚期龍山文化的陪葬品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唯物史觀看,其根本原因是(

)李崗文化中晚期(新石器早期)龍山文化(新石器晚期)男性墓骨鏃、晉鑣(狩獵工具)石斧、石鑿(農業生產工具)礪石、石鑿(手工業工具A.母系社會逐漸何變為父系社會 B.生產力發展推動私有財富形成C.手工業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D.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關系形成2.有學者這樣形容戰國時期先秦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氣,平治天下;有的愛好和平,講求實際功利;有的刻薄嚴苛,法度嚴明;有的帶著逍遙魂兒,避世尋自由。這些思想分別是指哪家學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3.據史書記載,角抵(摔跤)“蓋雜技樂也,巴俞(渝)戲、魚龍蔓延(百戲節目)之屬也”。秦二世曾在宮中欣賞。漢武帝在長安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角抵表演,長安百姓“三百里內皆觀”,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歡迎來長安的西域人。據此可知,當時角抵(

)A.促進了川劇藝術的發展 B.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C.推動了絲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間的勞作技能4.唐初承襲隋朝實行州縣兩級制。從太宗起,分天下為十道,玄宗時再細分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使以檢察州縣。后來采訪使演變為觀察使,形成介于中央與州郡之間的一級行政機構。以觀察使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統的形成(

)A.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B.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加強C.完善了國家監察管理制度 D.削弱了中樞機關的權力5.975年,宋太祖下詔:”向者登科名級,多為勢家所取,塞孤貧之路。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睋丝芍?,該制度實施(

)A.維護了大一統的社會秩序B.使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C.導致了”三冗兩積”局面D.有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6.漢初劉邦以“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名曰榆莢錢,重三銖”;“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此幣不僅由國家鑄造,還準許地方官府和民間的富人仿鑄。漢武帝時又多次變更,最后“罷半兩錢,行五銖錢”,由上林三官負責鑄造,作為法定貨幣,通行于全國,并嚴禁各郡、國和私人仿鑄。由此可知(

)A.秦朝半兩錢在漢代一直通行 B.漢代錢幣重量始終保持一致C.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年號 D.國家經濟管控能力逐漸增強7.清朝雍正時內閣大學士成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員,猶如歷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班”,但如不兼任軍機大臣,就唯有空名,并無多大實權。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內閣處理發放,稱為“明發”。由此可見,清代雍正時的內閣(

)A.與軍機處形成制衡關系 B.成為了名存實亡的御用機構C.服務于皇權專制的需要 D.彌補了中樞決策機制的不足8.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數清高,視售畫為恥辱。明清之后,鄭燮毫無顧忌地說: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他甚至公開貼出榜例: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這種變化反映出(

)A.繪畫領域開始出現市場化趨勢 B.明清時期的社會風氣日益腐化C.商品經濟發展的社會效應增強 D.主流社會思想發生顛覆性變化9.1893年,有人寫信給張之洞說:“方今機器之利,粵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兩江閩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萬不得一。名卿巨公,以為是者半,以為非者半。”書信內容說明當時(

)A.北方地區的近代工業呈現空白 B.洋務運動成效十分有限C.近代工業最主要聚集地是廣東 D.地域差異影響時人認知10.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了中學堂的課程、課時(如下表)。由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課程修身讀經講經中學文學外語歷史地理課時54519361111課程幾何代數植物動物理化圖畫法制理財體操課時20884310A.適應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求 B.體現了經世致用的課程理念C.摒棄了傳統的儒家倫理主張 D.推動了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11.梁漱溟在《國民公報》中說:“從道理上講,打傷人是現行犯,是無可諱的??v然曹(汝霖)章(宗祥)罪大惡極,在罪名未成立時,他仍有他的自由。絕不能說我們所作的都對,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作者強調(

)A.愛國與法治存在沖突B.反思五四運動過激行為C.法律要保護個人自由D.學生愛國行為違背道德12.1931年2月通過的《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沒收地主、富農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過《關于改變對付富農策略的決定》,將沒收地主富農全部土地,改為沒收富農出租土地,保留其經營土地、商業和其他財產。土地政策的改變(

)A.得益于革命力量的發展 B.根植于社會性質的改變C.依托于工農聯盟的鞏固 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變化13.陜甘寧邊區政府公布的《陜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選舉條例》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的人民,年滿十八歲,不分階級、黨派、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和文化程度的差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該規定(

)A.適應了土地革命運動形式的需要 B.極大提高了普通民眾的政治覺悟C.體現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權的嘗試 D.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14.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對軍隊進行精簡整編和“消腫”,將基建工程兵和鐵道兵等部隊成建制劃歸國務院和地方,這一舉措反映了(

)①軍隊的現代化改革②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③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④國際形勢趨向緩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下表是1978—2013年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演化趨勢,這種變化是由于(

)A.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改變 B.企業自主權擴大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清末新政時期部分商務法規、章程內容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商務繁富之區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分會。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規定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通行規則等。公司律(1904年)規定公司的創辦程序、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商辦公司與官辦公司、官商合辦公司“享一體保護之利益”。獎給商勛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機器者,獎以三等至一等商勛,賞加四品至二品頂戴。華商辦理農工商實業爵賞章程(1907年)凡集股創辦企業的華商,根據資本額多少,可分別獲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賞?!幾灾煊ⅰ锻砬褰洕吲c改革措施》等(1)根據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興商務方面采取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材料中的法規、章程對傳統商業的突破性意義。(3)簡要評價清末新政的在振興商務方面采取的措施。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前期實行奏銷制度,規定地方每年都須將財政收支情況呈報戶部,接受嚴格的審查。但咸豐時期(1851—1861年),廣東軍需用款僅1852年奏報過一次,面對戶部嚴催,一直敷衍,其他省份也多如此。咸豐之前,清廷財政收入以田賦為主,1851年后其收入大減。但自1853年起,海關的征收額卻直線上升,同年創辦、由地方督撫掌握的商稅——厘金也迅速推廣。同治時(1862—1874年),收入均超過田賦。清前期財政支出的主體是兵餉、河工和官員的廉俸,咸、同時期,勇餉、兵餉、洋務經費和賠款則成為了主要開支。面對新形勢,清廷的財政指導思想實際上從宣揚“永不加賦”“節財之流”轉為肯定“量出為入”。——據倪玉平《從“國家財政”到“財政國家”》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打擊投機資本,贏得了全國物價的趨向穩定。但由于財政存在赤字,人民幣發行過多,因此物價隨時還有再度發生波動的可能。1950年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全國財經會議,決定對全國財政經濟工作實行統一管理,把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全國物資調動統一歸中央貿易部掌握,現金調動統一于中國人民銀行。3月,政務院發出《關于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要求各級干部本著部分服從全體、地方服從中央的原則,以積極負責的態度做好這項工作。1950年一、二季度國家財政赤字曾占支出總數的43%和40%,三、四季度即下降到9.8%和6.4%,財政收支當年已接近平衡。——據林蘊暉等《凱歌行進的時期》材料三

1949年7月,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原中共中央財政經濟工作部和華北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特意從東北調回曾主持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財經辦事處的陳云,由其主持中財委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中財委在陳云的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兩項重大任務:一是平抑金融物價;二是統一全國財經工作。1950年,經中央同意,各大區、各省、直轄市書記均兼任各該區、省、市財經委員會主任,使得統一財經工作進展順利。——據薄一波《陳云的業績與風范長存》(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朝咸、同時期財政轉型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統一財經的意義。(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初期統一財經的歷史經驗。三、論述題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序號史料內容史料來源①“五谷皆種,以玉黍(即玉米)、蕎麥為最,稻獲次之?!钡拦饽觊g陜西《留壩廳志》②“洋芋(即馬鈴薯),此種不知所自來。山多種之,山民藉以濟饑者甚眾?!钡拦饩拍辏?829)《寧陜廳志》③“包谷、洋芋、紅薯三種古書不載。乾嘉以來,漸產此物,然猶有高低土宜之異。今則栽種遍野,農民之食,全恃此矣?!惫饩w十九年(1893)四川《奉節縣志》④“外來之人租得荒山,即芟盡草根,興種番薯、包蘆(玉米)、花生、芝麻之屬,彌山遍谷,到處皆有?!蓖问辏?874)《湖州府志》⑤番薯“撲地傳生,一莖蔓延至數十百莖,節節生根,一畝種數十石,勝于種谷二十倍”。(明)王象晉《群芳譜》⑥番薯所需“未半于農功,豐登自倍于百谷”。(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卷上有學者認為,16世紀,美洲玉米、甘薯、馬鈴薯等高產又易于栽培的農作物的傳入,對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次“糧食生產革命”。請從表格中提取四條相關信息,對“糧食生產革命”這一觀點進行論證。要求:表述成文,論據有效,論證合理,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是背景題,準確的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從新石器早期到新石器晚期,陪葬品由狩獵工具變為農業生產工具和手工業工具,這表明農業和手工業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陪葬品的種類,無法體現社會組織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私有財富,排除B項;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關系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依據材料“有的一股正氣,平治天下”可知,強調氣節和社會責任感,這是儒家思想,依據“有的愛好和平,講求實際功利”可知,主張“非攻”,表達了小手工業者訴求,貫穿著講求實際功利的精神,這是墨家思想,依據材料“有的刻薄嚴苛,法度嚴明”可知,強調嚴刑峻法,這是法家思想,依據“有的帶著逍遙魂兒,避世尋自由”可知,追求逍遙的人生態度,這是道家思想,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3.B【詳解】根據材料“秦二世曾在宮中欣賞,漢武帝在長安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觀’”“歡迎來長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這時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賞,受到不同階層的欣賞,說明角抵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B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不同階層的人都欣賞角抵表演,沒有強調對川劇藝術發展的促進作用,A項錯誤;根據材料“用角抵表演歡迎來長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絲路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但不能完整體現材料內容,C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當時角抵表演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沒有體現其淵源,無法得出源于民間勞動技能的結論,D項錯誤。4.A【詳解】據材料“采訪使演變為觀察使,形成介于中央與州郡之間的一級行政機構”可知,唐朝在地方設置道,且形成了以觀察使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統,加強了中央集權,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A項正確;材料與君主專制無關,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監察制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中樞機關,排除D項。故選A項。5.D【詳解】根據材料“975年,宋太祖下詔......向者登科名級,多為勢家所取,塞孤貧之路。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可知,宋太祖下詔,對以往科舉制“勢家所取,塞孤貧之路”的情況進行變革,“盡革前弊”,說明北宋時期科舉制的變革,讓更多的“孤貧”者參加科舉入仕,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D項正確;維護了大一統的社會秩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使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導致了”三冗兩積”局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6.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漢代貨幣發行經歷了由私人可以鑄造到中央壟斷的過程,表明漢朝政府經濟管控能力逐漸增強,D項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漢代錢幣從漢高祖到漢文帝再到漢武帝多次發生改變,說明秦朝的半兩錢沒有一直通行,錢幣重量也沒有保持一致,排除A、B兩項;漢代銅錢沒有統一鑄印年號的做法(唐宋開始才逐漸形成),而且C項在題干情境中也沒有體現,排除;故選D項。7.C【詳解】根據材料“……如不兼任軍機大臣,就唯有空名,并無多大實權。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內閣處理發放……”,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處理軍國大事。軍機處逐漸成為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中樞,內閣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由此可見,清代雍正時的內閣是服務于皇權專制的需要,C項正確;內閣與軍機處沒有形成制衡關系,排除A項;內閣負責處理發放一般非重要文件,不能說內閣成為了名存實亡的御用機構,排除B項;參與決策的是軍機處,內閣一般不參與決策,不能說內閣彌補了中樞決策機制的不足,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文人對售畫的態度發生轉變,主要是因為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了傳統觀念,C項說法符合題意,C項正確;“開始”說法錯誤,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出現繪畫市場化,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社會風氣日益腐化,排除B項;明清時期主流社會思想沒有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9.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從信件看出,當時中國人對近代機器工業的利益的認知比率,從南到北依次遞減,主要是因為南方率先被動開放,同時近代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主要集聚在南方地區,D項正確;北方天津周圍地區,也是洋務運動的一個重鎮,排除A項;寫信人沒有對洋務運動的成效大小評價,排除B項;近代工業是否最主要聚集于廣東材料無從證明,據所學知識廣東雖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一個中心,但是中國近代工業最多聚集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排除C項。故選D項。10.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末教育改革課程設置“外語”、“幾何代數”、“植物動物”、“理化”、“法制理財”和“體操”等等,推動了教育的近代化,體現了經世致用的課程理念,B項正確;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A項;課程設置中包括“修身”“讀經講經”等內容,并沒有摒棄傳統的儒家倫理主張,排除C項;維新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改革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11.B【詳解】材料“縱然曹(汝霖)章(宗祥)罪大惡極,在罪名未成立時,他仍有他的自由”體現的是梁漱溟認為愛國應該理性,是對五四運動過激行為的反思,B選項符合題意。愛國與法制并不沖突,A選項排除。法律要保護個人自由的說法與材料無關,C選項排除。學生的過激行為觸犯了法律,D選項排除。12.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31-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發生了變化,對富農和地主的態度較為溫和,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日本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及時對土地政策進行了調整,D項正確;1931-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力量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而受到削弱,排除A項;當時中國社會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工農聯盟依靠的是工人和農民,而不是地主,排除C項。故選D項。13.C【詳解】根據材料“1942年”“陜甘寧邊區”可知此時是抗日戰爭時期,材料中關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規定,有利于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體現了中共對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對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而非土地革命時期,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共建立民主政權的嘗試,是否提高了普通民眾的政治覺悟由材料無法推斷得出,排除B項;材料中的條例頒布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確立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14.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八十年代初的軍隊整編是基于國際形勢緩和的考慮,通過整編節約的軍費可以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將工程兵鐵道兵劃歸政府,減少軍隊的非戰斗編制,也能增強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根據以上分析,①②④是材料中舉措的正確反映,D項正確;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是在1992年以后,與軍隊整編無關,③同材料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15.D【詳解】根據材料得知1978—2013年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斷增長,這是由于1978年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發展了生產力,D項正確;1978年農村改革并未變革所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排除A項;企業自主權擴大與農村收入增加并無必然聯系,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才初步建立,排除C項。故選D項。16.(1)廣泛組織商會制定商律,保護商人開辦公司的各項權益對商人授予商勛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動搖了傳統義利觀突破了舊式商業組織的束縛。(3)言之有理即可?!窘馕觥浚?)根據“商務繁富之區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分會。”得出廣泛組織商會制定商律;根據“肯定商人的地位,規定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通行規則等?!钡贸霰Wo商人開辦公司的各項權益;根據“凡制造新式機器者,獎以三等至一等商勛,賞加四品至二品頂戴。”得出對商人授予商勛和爵位。(2)結合所學可得出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動搖了傳統義利觀突破了舊式商業組織的束縛。(3)評價可從積極與局限兩個方面進行概括,即要看到振興商業采取的代謝對于清末工商業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又要看到其不能人根本上改變清王朝走向滅亡的必然。17.(1)表現:奏銷制度破壞,財政權力下移(答一部分亦可);財政收入的主體由田賦轉變為商稅(或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支出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財政指導思想由“量入為出”變為“量出為入”。原因: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的沖擊;洋務運動興起;兩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款;對外貿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傳統財政體系不適應新形勢。(2)意義:利于減少財政赤字,實現收支平衡;利于從根本上穩定物價,改善人民生活;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利于鞏固新生人民政權;體現制度優勢和黨領導的正確。(3)歷史經驗: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領導機構,并任用適當人才;統一規劃,全力投入;調動各級干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書記的領導帶頭作用?!驹斀狻浚?)表現: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代(中國)。根據材料一“但咸豐時期(1851—1861年),廣東軍需用款僅1852年奏報過一次,面對戶部嚴催,一直敷衍,其他省份也多如此?!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咸豐時期奏銷制度破壞,財政權力下移。根據材料一“咸豐之前,清廷財政收入以田賦為主”,“但自1853年起,海關的征收額卻直線上升;同年創辦、由地方督撫掌握的商稅——厘金也迅速推廣?!笨芍斦杖氲闹黧w由田賦轉變為商稅(或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支出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根據材料一“清廷的財政指導思想實際上從宣揚‘永不加賦’‘節財之流’轉為肯定‘量出為入’。”可知財政指導思想由“量入為出”變為“量出為入”。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代(中國)。根據材料一“但咸豐時期(1851—1861年),廣東軍需用款僅1852年奏報過一次,面對戶部嚴催,一直敷衍,其他省份也多如此。”并結合太平天國運動與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可知,導致清朝咸、同時期財政轉型的原因是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的沖擊;洋務運動興起。根據材料一“自1853年起,海關的征收額卻直線上升,同年創辦、由地方督撫掌握的商稅——厘金也迅速推廣?!辈⒔Y合兩次鴉片戰爭與晚清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可知兩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款;對外貿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一“清廷的財政指導思想實際上從宣揚‘永不加賦’‘節財之流’轉為肯定‘量出為入’?!笨芍獋鹘y財政體系不適應新形勢。(2)意義: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49年至1950年(中國)。根據材料二“但由于財政存在赤字,人民幣發行過多,因此物價隨時還有再度發生波動的可能?!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統一財經的意義是,利于減少財政赤字,實現收支平衡。根據材料二“全國財政經濟工作實行統一管理,把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全國物資調動統一歸中央貿易部掌握,現金調動統一于中國人民銀行?!笨芍趶母旧戏€定物價,改善人民生活。根據材料二“1950年一、二季度國家財政赤字曾占支出總數的43%和40%,三、四季度即下降到9.8%和6.4%,財政收支當年已接近平衡?!苯Y合所學,可知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利于鞏固新生人民政權;體現制度優勢和黨領導的正確。(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