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方案_第1頁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方案_第2頁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方案_第3頁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方案_第4頁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用戶側4MWp光伏發電項目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用戶側4MWp光伏發電項目PAGE1第1頁第一章基本概況第一節項目建設單位概況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股東發起人為雅佳控股有限公司,住所在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南淞路299號,法定代表人游象富,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企業一般經營項目:研發、生產、加工、組裝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零組件,銷售自產產品。昆山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最早布局華東的重要戰略基地,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連接器制造基地,由城北廠區(玉山鎮)和吳淞江廠區組成。城北廠區1993年10月開幕,進駐了NWInG、CCPBG、奇美電子等事業群,旗下有富士康電腦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富士康電子工業發展(昆山)有限公司等。吳淞江廠區進駐了SHZBG、PCEBG、SEBG等事業群,旗下有康準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富翔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等。第二節地理位置一、項目建設地點本次擬實施項目分別位于江蘇省昆山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富士康路889號和昆山市玉山鎮南淞路299號。二、昆山市概況1、概況昆山市是江蘇省的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處江蘇省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南至東南與上海嘉定、青浦兩區接壤,西與吳江、蘇州交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公里,南北48公里,總面積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占23.1%。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1447毫米,年日照時間1697小時,全年無霜期239天。昆山位于東經120°48′21″-121°09′04″、北緯31°06′34″-31°32′36″。昆山交通便捷、教育發達、國際化水平高。她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與上海市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市、太倉市兩市相連,東至東南與上海嘉定、青浦兩區交界,西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吳江市接壤,南部水鄉名鎮周莊與浙江相通??偯娣e921.3平方公里。總人口164.7萬(2010年普查),其中戶籍人73萬。2、氣候特征昆山地處江蘇省東南部,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熱同期,無霜期長,氣候資源豐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風進退早遲,強度不一,溫度和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分布不均,旱澇、高溫、大風、霜凍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3、降水特征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133.3毫米,年際差異較大,最多年降水量達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為826.1毫米(1992年),統計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04.9毫米,出現在1985年8月1日。統計全年暴雨日數(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為2.9天,以6-8月出現次數最多。統計全年總降水日數,歷年平均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達144天,最少1995年僅99天。月降水日數最多的為6月份,1月為最少。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9%,各年變化差異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對濕度極值為6%(1986年3月5日)。相對濕度的日變化正好與溫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氣溫出現最低時,往往是相對濕度最大時,反之亦然。第三節太陽能資源情況一、我國太陽能資源分析1、我國太陽能資源狀況我國幅員廣闊,有著十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據估算,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能輻射能約為50×1015MJ,全國各地太陽輻射總量為3350~8370MJ/cm2,中值為5860MJ/cm2。全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時數大于2000小時,與同緯度的美國相近,比歐洲、日本優越得多。我國太陽能資源的理論儲量達每年17000億噸標準煤,約等于數萬個三峽工程發電量的總和。太陽總輻射年總量整體呈現出西部多于東部、高原大于平原﹑內陸大于沿海、干燥區大于濕潤區的分布情況。2、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按接受太陽能輻射量的大小,一般以全年總輻射量和全年日照總時數表示。我國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西藏南部和青海格爾木地區是兩個高值中心,總輻射年總量達到7200MJ/m2左右。在太陽能資源評估及分區方面,以太陽總輻射的年總量為指標,進行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評估(《太陽能資源評估方法(QX/T89-2008)》及《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及其基本評估方法》),等級及相應區域分布見表1-1。表1-1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及區域分布圖1-1給出了我國1978~2007年平均的總輻射年總量、直接輻射年總量、直射比年平均值和年總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圖1-1我國太陽能資源主要物理量空間分布圖**申彥波: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及基本評估方法由圖1-1可以看出,我國的總輻射年總量自西北到東南呈先增加再減少然后又增加的趨勢,總的來說西部多于東部、高原大于平原﹑內陸大于沿海、干燥區大于濕潤區,具體顯示。主要特點有:太陽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這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數地區云霧雨多,在北緯30°~40°地區,太陽能的分布情況與一般的太陽能隨緯度而變化的規律相反,太陽能不是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少,而是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長。3、我國并網發電適宜度根據《光伏并網電站太陽能資源評估規范》(征求意見稿),以日峰值日照時數為指標,進行并網發電適宜程度的評估,我國并網發電適宜程度分為4級,詳見表1-2。

表1-2我國并網發電適宜程度等級二、昆山市太陽能資源1、昆山市自然氣象條件昆山市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974.8小時,最多年日照時數2307.4小時(1983年),最少年日照時數1643.4小時(2007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一年中以7、8月份最多,日照百分率可達50-52%,6月較少,日照百分率僅36%。30年中日照最少月份僅62.2小時(2008年6月),僅占可照時數的15%??偟膩碚f,本地光照條件比較優越。2、昆山市太陽能資源本項目在光資源分析時采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錄的全球氣候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了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氣象資料數據。根據本項目所在地區經緯度,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提供的衛星觀測數據見圖1-2。

圖1-2美國宇航局網站提供的當地衛星觀測數據三、小結昆山市地處亞熱帶,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昆山市所處的緯度位置較低,太陽高度較大,根據NASA網站提供的衛星觀測數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5006.34MJ/m2,日峰值日照時數為3.81h,屬于《太陽能資源評估方法(QX/T89-2008)》中太陽能資源豐富級別。

第四節項目總投資一、項目總投資和資金籌措方案本項目總投資3,200萬元,項目總投資30%為企業自有資金,70%貸款。二、財務評價本項目年均供電量380萬度,按照項目單位節約用電的內部結算價0.8元計,則項目年節電效益為304萬元。財務分析表明,本項目發電供企業自用而減少企業波峰電的使用量,在獲取國家分布式光伏補貼電價0.42元/度后,項目投資方財務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基準收益率以上。項目在實現預期投入產出目標的情況下財務上可以接受,能按時收回投資,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第五節裝機容量及預測發電量本項目主要利用昆山城北廠區富士康電腦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和富士康電子工業發展(昆山)有限公司以及吳淞江廠區富翔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和康準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共12棟廠房5棟宿舍及1個停車棚,可利用建筑面積共計約為60676平方米。太陽電池組件在混凝土屋面采用最佳傾角25°安裝,根據組件支架最小間距,結合各個建筑屋面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女兒墻遮擋、屋面通風口避讓、屋面設備和管道避讓等因素,共布置240Wp的太陽電池組件16672塊,總裝機容量約為4MWp。本項目平均年發電量為380萬kW·h,25年總供電量為9500萬kW·h。第六節電網接入方案本次裝機容量4MWp金太陽示范項目為用戶側并網型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力擬主要供給項目申報單位用電,原則上所發電量自發自用,并網不上網。根據本項目安裝容量以及公司電網情況,暫考慮以400V電壓等級接入公司內部電網,具體方案以接入系統方案審查意見為準。本系統采用分段連接、逐級匯流的方式進行設計,即光伏陣列按照合理的組串方式接入匯流箱,然后接入直流配電柜,匯流箱和直流配電柜中包括防雷保護裝置以及短路保護等功能。經過直流部分的匯流調整之后,直流輸出接入逆變器。項目采用分布式發電,通過逆變器接至公司變壓器低壓母線側。各獨立的光伏發電單元經過光伏電站自動控制系統和隔離變輸出400V交流電后,與低壓供電母線直接并聯,為廠房內的負荷供電。同時各生產廠房內的400V母線通過廠區的低壓配電網絡與公共電網形成連接,使得整個廠區內的光伏電站與公共電網形成并網。第二章主要內容第一節可利用建筑面積情況本項目在富士康科技集團城北及吳淞江廠區既有建筑屋頂建設4MWp屋頂光伏電站,城北廠區位于江蘇省昆山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富士康路889號,吳淞江廠區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南淞路299號。本項目主要利用12棟廠房5棟宿舍及1個停車棚,可利用建筑面積共計約為60676平方米,廠房為混凝土結構,具體詳見表2-1。表2-1項目可利用建筑情況圖2-1-1城北廠區總平面布置圖圖2-1-2吳淞江廠區總平面布置圖第二節示范區域內用電負荷情況本項目單位用電電源來自公司內部的35kV和110kV變電所。企業目前年用電量為42440萬kW·h,遠大于本次光伏電站提供電力,因此,該4MWp太陽能屋頂電站項目所發電能就地消化,并網不上網,不向電網輸送電力。第三節系統設計及技術方案一、設計依據從NASA獲取的太陽能輻射資料;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資料和設計要求;相關專業提供的設計資料;國家、行業和地方現行的主要設計、施工和驗收標準、規范及規程,詳見下表:表2-2相關設計標準和規范二、系統構成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由光伏電池組件、匯流箱、光伏并網逆變器以及綜合監控系統組成,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國產化設備,采用用戶側低壓(400V)并網方式。用戶側低壓并網方式系統原理圖如下圖所示。太陽電池組件及其支架:設計采用240Wp多晶硅光伏電池組件,混凝土平屋面采用鋼制材料的太陽電池支架;匯流箱:設計采用帶防雷和防反功能的匯流箱;逆變器:設計采用帶工頻隔離變壓器的光伏逆變器;綜合監控系統:實現光伏示范電站的監控。圖2-2用戶側低壓并網方式系統原理圖本工程采用以計算機監控系統為基礎的監控方式。計算機監控系統應能滿足全站安全運行監視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設計功能,控制室設置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值班員控制臺。整個光伏電站安裝一套綜合自動化系統,具有保護、控制、通信、測量等功能,可實現光伏發電系統全功能綜合自動化管理,實現光伏電站與地調端的四遙功能及發電公司的監測管理功能。本項目可以采取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結合的監測控制方案。由于各光伏并網逆變器都自帶數據采集模塊和RS485接口,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數據信號線、光伏專用監控軟件,進行單點和集中監測和控制。電站監測系統軟件的主要功能是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存儲和查詢。采集的主要參數是光伏組件輸出的電參數、累計電能、逆變器的輸入輸出參數、太陽輻射強度等信號。采集的數據經過數據處理后,加入數據庫中,以備查詢??蓪崟r顯示現場的運行數據,進入各個監測界面,點擊功能控制鍵,可查看數據趨勢曲線、查詢歷史數據等操作,并生成數據報表。若外接打印機,可打印指定的報表。監測軟件還設計了網絡監測功能,采用上位機和下位機之間的點對點的通信方式,實現系統的遠程監測。三、技術方案1、太陽能發電技術(1)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原理是光生伏特效應。當太陽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上時,電池吸收光能,產生光生電子—空穴對。在電池內建電場作用下,光生電子和空穴被分離,電池兩端出現異性電荷的積累,即產生“光生電壓”,這就是“光生伏打效應”。若在內建電場的兩側引出電極并接上負載,則負載就有“光生電流”流過,從而獲得功率輸出。(2)光伏發電系統的構成和發電流程光伏發電系統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由于這三個部分主要由電子元器件構成,不涉及機械部件,設備可靠穩定,而且壽命長、安裝維護簡便。典型的光伏發電系統組成如圖2-3所示。圖2-3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示意圖太陽能光伏組件分布在光伏電站廠區。根據電池板分布情況以及各區域電池板出力情況,將整個光伏電站分為若干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相對獨立,分別由光伏組件、直流監測配電箱、并網逆變器等組成。太陽能通過各子系統光伏組件轉化為直流電,通過直流監測配電箱匯集至并網型逆變器,將直流電能轉化為與電網同頻率、同相位的三相交流電并接至升壓變前400V母線,光伏發電流程如圖2-4所示。圖2-4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流程示意圖2、本項目方案選擇本項目擬利用多晶硅光伏組件,在廠區建筑屋頂建設4MWp容量的發電系統,同時根據建設方案配置相應的接入系統,發電原則上自發自用。四、設備方案1、主要設備選擇(1)太陽能電池組件選型①選型原則在產品技術成熟度高、運行可靠的前提下,結合電站周圍的自然環境、施工條件、交通運輸的狀況,選用行業內的主導太陽電池組件類型。再根據電站所在地的太陽能資源狀況和所選用的太陽電池組件類型,計算出光伏電站的年發電量,最終選擇出綜合指標最佳的太陽電池組件。②擬選組件目前,全球光伏發電產業中,晶體硅材料是生產及應用技術最成熟的光伏發電材料。我國太陽電池商業化生產的太陽電池組件主要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為主。預計未來10年內,晶體硅材料仍將為主流光伏發電材料。通過對比不同材料太陽電池組件的各項性能指標,根據江蘇省昆山地區的日照情況以及本項目的示范意義,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擬選用240Wp型多晶硅電池組件16672塊,具體技術參數見表2-3。表2-3項目擬選用多晶硅組件技術參數表圖2-5組件結構圖本項目光伏組件總容量為4MWp,陣列組串的串、并聯數情況以后續詳細設計為準。(2)逆變器選型并網逆變器是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重要設備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把來自太陽能電池方陣輸出的直流電轉換成與電網電力相同電壓和頻率的交流電,并把電力輸送給電網或與交流系統連接的負載,同時還具有極大限度地發揮太陽能電池方陣性能的功能和異?;蚬收蠒r的保護功能。每個逆變器都連接有若干串光伏電池組件,這些光電組件通過直流監測配電箱連接到逆變器。直流監測配電箱內置組串電流監測單元,具有監測各組串電流的功能,并以數據格式將電流監測信息傳輸至逆變器控制器。隨著光伏電站容量、規模越來越大,對逆變器容量、效率也要求更大、更高。一般逆變器效率隨著容量的增加而提高,即容量越大,其效率也越高。對于MW級的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陣列面積非常大,由于光伏電池組件電流、電壓的性能參數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光伏組件串并聯時相互之間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整體光伏發電系統的發電量下降。逆變器單機容量不宜過小,單機容量過小,接線復雜、匯線增多,同時也會造成系統效率的降低。經比較,本項目擬選用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Growatt20000UE系列光伏并網逆變器,具體參數見下表。表2-4光伏并網逆變器技術參數表型號及參數逆變器要求具有過/欠頻保護、防孤島效應保護、過流保護、防反放電保護、極性反接保護、過載保護、過溫保護等保護功能,同時具有自動檢測功能,能隨著太陽能組件接受的功率,以最佳逆變效率投入運行。(3)光伏陣列匯流裝置為了減少光伏陣列到逆變器之間的連接線及方便日后維護,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會使用到匯流箱,匯流箱又名太陽能光伏匯流箱、光伏陣列防雷匯流箱等。匯流箱有6、8、12、16路等標準規格型號的產品,可接入6、8、12、16路太陽電池串列,每路電流最大可達10A。光伏陣列防雷匯流箱的性能特點如下:戶外壁掛式安裝,防水、防銹、防曬,滿足室外安裝使用要求;每路光伏陣列配有光伏專用高壓直流熔絲進行保護,其耐壓值為DC1000V;直流輸出母線的正極對地、負極對地、正負極之間配有光伏專用高壓防雷器;直流輸出母線端配有可分斷的直流斷路器。直流匯流箱接線示意圖,本項目擬用防雷匯流箱技術參數如表2-5所示。圖2-6直流匯流箱接線示意圖表2-5匯流箱技術參數表型號及參數(4)直流防雷配電柜光伏電池組件串列接入直流匯流箱,直流匯流箱的出線接入直流防雷配電柜。直流防雷配電柜內配置有光伏陣列直流突波吸收器、斷路器、防反二極管、過載保險絲等。光伏陣列直流突波吸收器能夠吸收太陽能電池組件串列的異常突波、雷擊突波等,保護電路系統元件正常運轉。圖2-7直流防雷配電柜接線示意圖2、主要設備配置項目具體設備配置詳見下表。表2-6項目設備明細表2.2直流配電柜臺02.3交流配電柜臺3套4材料支架套電纜套基礎套等電位接地套其他(螺栓、螺母、PVC管、橋架等輔材)套五、電池組件布置方案1、安裝角度確定及支架的選擇(1)組件安裝方式本項目混凝土屋面擬選用固定傾斜式支架。使用鋁合金鋼加工制作,材料厚度、型鋼尺寸根據荷載計算確定。固定式安裝的最佳傾角選擇取決于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全年太陽輻射分布、直接輻射與散射輻射比例、負載供電要求和特定的場地條件等。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方陣的最佳安裝傾角是系統全年發電量最大時的傾角。根據本項目所在地當地緯度和當地太陽輻射資料,利用軟件進行模擬計算,支架傾角從21°到29°進行程序模擬,計算得出太陽能電站發電量最大的角度,經過計算確定太陽能電池方陣支架傾角為25°(說明:年均有效輻照度對發電量估算影響較大,如需要更準確的數據,需要得到當地的氣象局實測數據,本報告中對NASA數據乘以0.95進行修正)。支架傾角程序模擬不同角度全年輻射量結果見圖2-8:圖2-8光伏陣列最佳傾角模擬分析從圖2-8可以看出,對于混凝土屋面采用傾角安裝方式時,當太陽電池組件陣列的傾角為25°時,全年日平均太陽總輻射量最大,并且此角度可以滿足灰塵雨雪自動滑落要求,并可使支架具有較好穩定性,因此確定固定傾角式系統的最佳傾角為25°。(2)陰影遮擋計算在混凝土屋面上安裝固定傾斜式太陽能組件,陣列傾角確定后,需要在南北向前后陣列間要留出合理的間距,以免前后出現陰影遮擋,前后間距為:冬至日(一年當中物體在太陽下陰影長度最長的一天)上午9:00到下午3:00,組件之間南北方向無陰影遮擋。固定方陣安裝好后傾角不再調整。計算太陽能電池組件方陣前后安裝時的最小間距D,如圖2-9所示:圖2-9光伏陣列間距示意圖計算公式如下:太陽高度角的公式:sina=sinfsind+cosfcosdcosw太陽方位角的公式:sinβ=cosdsinw/cosa式中:f為當地緯度為31.42°;d為太陽赤緯,冬至日的太陽赤緯為20.21°;w為時角,上午9:00的時角為-43.74°。D=cosβ×L,L=H/tana,a=arcsin(sinfsind+cosfcosdcosw)即:因此,根據組件布置形式以及組件自身長度,有:D≈1630mm保證兩排陣列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前排不對后排造成遮擋??紤]施工安裝方便、布置美觀等因素,組件支架最小間距取1630mm。2、組件排布方案太陽電池組件在混凝土屋面采用最佳傾角25°安裝,根據組件支架最小間距,結合各個建筑屋面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女兒墻遮擋、屋面通風口避讓、屋面設備和管道避讓等因素,共在屋頂布置240Wp的太陽電池組件16672塊,總裝機容量約為4MWp,具體布置見下表。六、發電量測算1、實際發電量估算考慮電池板安裝傾角、方位角、電池板面有效系數、太陽能發電系統年利用率、電池組件轉換效率、溫度的影響、灰塵及雨水的影響、逆變損失以及光伏電站線損、變壓器鐵損等因素都會對供電量產生影響。在理論年發電量的基礎上,考慮各種因素修正后,可進一步估算出光伏電站的年供電量。(1)本項目光伏組件的安裝傾角和方位角基本固定,而且在計算不同角度總輻射量時已做考慮,此處可不對有關系數進行修正。(2)太陽能發電系統年利用率:初步考慮的可利用率為98%。(3)溫度引起的效率降低,考慮各月輻照量計算加權平均值,可以計算得到加權平均值為97%。(4)灰塵、雨水引起的效率降低:項目所在地地勢較低,考慮有管理人員可經常性人工清理方陣組件的情況下,采用數值:96%。(5)逆變損失的影響:逆變器總體轉換效率廠家一般保證在97%以上。(6)組件不匹配產生的影響:組件串聯因為電流不一致產生的效率降低,選擇該效率為95%。(7)光伏電站線損、變壓器鐵損:由于太陽能光伏電站內直流電纜長度較長,導致線損較大,根據場址布置方案,初步估算各方案線損、變壓器鐵損造成的電能損耗,損耗率按4%考慮。各種因素影響大小初步估算詳見表2-8。表2-9供電量計算修正系數根據以上各項的估算修正,得出本項目理論年發電量總的綜合修正系數為0.807。同時,考慮系統效率按每年8‰衰減,本項目平均年發電量為380萬kW·h,25年總供電量為9500萬kW·h。第四節電網接入情況一、電氣系統太陽能電池板分布在光伏電站廠區。根據電池板分布情況以及各區域電池板出力情況,將整個光伏電站分為若干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相對獨立,分別由光伏組件、直流監測配電箱、并網逆變器等組成。各子系統直流電經逆變器后直接接入用戶低壓母線。圖2-10電氣系統示意圖1、一次接線本項目總裝機容量4MWp,項目光伏組件共分為若干個發電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由太陽能電池組件-直流匯流箱-直流配電柜-逆變器-交流配電柜構成,分別接入用戶變低壓側母線。各逆變器通過電纜與380V匯流段相連,接入公司內部低壓電網。低壓電纜采用阻燃銅芯電纜,型號為YJV22-0.6/1kV。直流匯流箱內均逐級裝設避雷器,防止雷電侵入波過電壓。為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所有電氣設備都裝設接地裝置,并將電氣設備外殼接地。逆變器及380V配電裝置布置在現有低壓配電室。2、二次接線、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1)綜合自動化系統本工程采用以計算機監控系統為基礎的監控方式。計算機監控系統應能滿足全站安全運行監視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設計功能,控制室設置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值班員控制臺。整個光伏電站安裝一套綜合自動化系統,具有保護、控制、通信、測量等功能,可實現光伏發電系統全功能綜合自動化管理,實現光伏電站與地調端的四遙功能及發電公司的監測管理功能。(2)繼電保護本工程保護配置根據GB50062-2008《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化裝置設計規范》以及GB14285-200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要求配置。(3)氣象資料檢測系統該系統包括控制顯示單元、數據采集單元、綜合處理單元和傳感器環境發生器單元??刂骑@示單元的主要功能是對數據采集單元及環境發生器單元進行控制;數據采集單元可自動完成對各類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及數據處理;綜合處理單元的功能是將數據采集單元的所有引線通過該單元上的螺釘接線端子引出,各類傳感器的輸出線按照該單元面板上的標識連接到螺釘接線端子上;傳感器環境發生器單元完成反應傳感器所放置的溫度、濕度或氣壓等氣象因子。(4)監控系統本項目涉及到多點并網,因此可以采取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結合的監測控制方案。由于各光伏并網逆變器都自帶數據采集模塊和RS485接口,而且采用同一廠家的產品,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數據信號線、光伏專用監控軟件,進行單點和集中監測和控制。電站監測系統軟件的主要功能是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存儲和查詢。采集的主要參數是光伏組件及風力發電機輸出的電參數、累計電能、逆變器的輸入輸出參數、太陽輻射強度等信號。采集的數據經過數據處理后,加入數據庫中,以備查詢??蓪崟r顯示現場的運行數據,進入各個監測界面,點擊功能控制鍵,可查看數據趨勢曲線、查詢歷史數據等操作,并生成數據報表。若外接打印機,可打印指定的報表。監測軟件還設計了網絡監測功能,采用上位機和下位機之間的點對點的通信方式,實現系統的遠程監測。二、接入系統本工程總裝機容量4MWp,本電站擬采用低壓并網的方式接入用戶變低壓側母線,項目發電量原則上自發自用。具體電力系統的接入情況需根據當地供電部門認可的設計單位進行接入系統設計,并經評審通后以接入系統最終評審意見為準。第五節發電計量系統配置方案一、設計原則電能計量裝置的管理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并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具體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程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供電營業規則》《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DL/T448-2000)《多功能電能表》(DL/T614-2007)二、儀表配置方案本項目設置光伏電氣綜合室,配置綜合自動化系統一套,該系統包含計算機監控系統,并具有遠傳功能,根據運行的要求,本電站端采集到的各種實時數據和信息,經處理后可傳送至中心,實現少人、無人值班,項目監控系統拓撲結構圖如圖2-11所示。計算機監控范圍有逆變器、380V配電裝置、直流系統。其中高壓計量儀表包括主表和副表,儀表類型為具有通訊功能的數字綜合電,另在低壓側安裝一套多功能數字電表作為參考。圖2-11監控系統拓撲結構圖本站配置通訊管理機1臺,主屏安裝于電子設備室,采集各逆變器、380V配電裝置的運行數據。綜合自動化系統通過通訊管理機與站內各電氣設備聯絡,采集分析各子系統上傳的數據,同時實現對各子系統的遠程控制。綜合自動化系統將所有重要信息傳送至集中控制室的監控后臺,便于值班人員對各逆變器及光伏陣列進行監控和管理,在LCD上顯示運行、故障類型、電能累加等參數。項目公司亦可通過該系統實現對光伏電站的遙信、遙測。電氣綜合室設置計量屏一面。計量用電度表具有通訊功能,能將實時數據上傳至綜合自動化系統。發電企業負責管理本企業內部考核用電能計量裝置,并配合當地供電企業管理與本企業有關的貿易結算用電能計量裝置。發電企業在電能計量中的職責包括:發電企業負責本企業電能計量裝置的管理工作,并設立計量專職(責)工程師處理日常管理工作;設立電測計量室,開展正常的電能計量業務工作。電能計量儀表按照電力行業標準《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DL/T448-2000)及《多功能電能表》(DL/T614-2007)規定選擇適用的電能表,并配套合適的電壓和電流互感器,對上網電量、自用電電量進行檢測計量,其選型、維護、運行均需滿足相應國家或電力行業標準。本項目擬采用國產DSSD331/DTSD341(9D)型高精度電能表,該電表在國內廣泛用于國內發電站、變電站的關口計量,符合標準。三、發電計量系統配置方案本項目對每個光伏子系統的并網輸出回路均配置智能數字電度表進行電能監測,回路電流的采集用經權威部門校驗的電流互感器,互感器及測控裝置精度均達0.5級,確保電量計量的準確度。圖2-12發電計量系統原理圖選用的智能數字電度表具有多種數據傳送接口,如RS485、MODEM載波、GPRS、以太網等多種接口,方便講數據向其他系統傳送,例如供電局遠程抄表系統等。數據采集方案(記錄頻次、記錄方式、上報),歷史數據存儲及記錄頻次:系統的所有測量值以可調的存儲周期(秒級暫存、秒級、分鐘級)存入歷史庫中。歷史數據庫的規模由系統需要保存的歷史數據點個數和系統提供的最大的存儲容量決定,本方案設計為五年。存儲的歷史數據很容易轉儲到磁帶、光盤等存儲介質上。存儲的歷史數據以Excel等格式存儲,方便用戶隨時調用及編輯,并為DMS、PAS、DTS、MIS提供電網歷史運行記錄,用以分析并指導電網運行和維護。光伏系統的發電情況數據(實時電壓電流、發電功率及發電量等)直接受到太陽光強的變化的影響,但是并不影響系統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發電量為累計值,光伏系統的歷史數據分析至少以月為單位進行,數據記錄頻次周期太短對系統數據分析幫助不大,并且會增加存儲的投入,所以本方案數據記錄頻次設計為5分鐘一次,但是系統在監控后臺預留數據記錄頻次周期修改功能,方便用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調整。數據記錄方式:系統數據以日志保存的方式進行記錄,保存格式為Excel格式。數據發布:1、MIS網絡連接及WEB發布采用CORBA/COM技術,系統通過Web服務器提供的Web主頁,任意一臺裝有瀏覽器軟件(WindowsIE或Netscape)的用戶均可以在局域網(LAN)或廣域網(WAN)及撥號方式中,在線瀏覽到與SCADA系統完全一致的畫面和報表,并且還可以查詢并打印報表、歷史曲線和歷史事項。系統按人員類型確定訪問權限;可以設置IE客戶端的訪問權限。提供WEB瀏覽功能支持,為MIS網(即INTRANET)工作站和處于漫游狀態的INTERNET工作站瀏覽均給予支持,只需安裝用于SCADA圖表/報表的文檔服務器軟件加上少量的靈活可變的配置即可。有如下優點:與WEB瀏覽器無縫連接;在瀏覽器中瀏覽與實時系統圖表/報表一樣的畫面,一樣的用戶界面風格;可以在瀏覽器中自定義地設置歷史數據日期,瀏覽圖表/報表在某一歷史時間的數據;圖表/報表中的觸點及其調畫面完全采用超級鏈接的方式予以實現;所有數據點的站點信息提示;圖表/報表畫面的放大、縮小及漫游功能;快捷的跳轉到系統主畫面;數據刷新時捎帶實時系統中最近的報警記錄(功能可選);圖表/報表自動向WEB服務器上傳,系統自動定時或手動操作更新實時系統中變化了的圖表/報表;按用戶需求為MIS網轉發實時數據,為MIS訪問歷史數據提供統一的組件接口。2、數據轉發具有向上、下級調度自動化系統轉發和接收遙測、遙信、電度、以及環境參數及智能儀表等信息數據的功能。第三章企業組織、勞動定員和實施計劃第一節項目組織管理本項目是在項目單位自身廠區在建廠房建筑上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建成后由項目單位進行統一管理,作為廠區用電系統電力來源的一部分。為加強項目建設與管理,項目單位擬設立單獨的部門,專門負責項目建設、施工及后期運行維護,部門內部設1名部長,負責項目總體建設及實施牽頭及指導工作,同時增設技術崗位及運行維護崗位。第二節勞動定員本項目定員為3人,其中經理1人,可由公司現有人員兼任;運行維護人員2人。第三節實施計劃按照國家關于加強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本項目要嚴格執行建設程序,確保建設前期工作質量,做到精心勘測、設計,強化施工管理,并對工程實現全面的社會監理,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整個工程周期為6個月,計劃于2014年12月底前完工。具體進度如表3-1。表3-1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

第四章技術經濟分析第一節投資匡算預估投資建設價格為8元/瓦,本項目總投資3200萬元。第二節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本項目年均供電量380萬度,按照項目單位節約用電的內部結算價0.8元計,則項目年節電效益為304萬元。財務分析表明,本項目發電供企業自用而減少企業波峰電的使用量,在獲取國家分布式光伏補貼電價0.42元/度后,項目投資方財務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基準收益率以上,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二、節能減排效益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華東區域電網供電平均CO2排放指數約為0.928kg/kW·h,根據NREL(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有關數據,目前的火力發電廠SO2和NOx的排放指數約為0.006kg/kW·h和0.0045kg/kW·h;另根據江蘇省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1年全省供電標煤耗為318gce/kW·h,詳見表4-2。表4-2節省燃煤、減少CO2、SO2、NOX計算指標表《2010中國低碳技術化石燃料并網發電項目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本項目年均利用太陽能供電380萬度,可年節約標煤1,207.6tce,與火力發電廠平均能耗和排放情況對比,可年減排二氧化碳2981t,減排二氧化硫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