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設計基礎
目錄第一章建筑設計的概述第二章建筑設計的內容與措施第三章建筑空間設計第四章建筑造型設計第五章建筑設計體現第六章建筑設計的理論與發展第七章作品欣賞建筑設計概述-第一章-一建筑設計概述
1建筑的基本知識2建筑設計的基本知識3建筑設計的基本發展情況4建筑設計的一般發展要求和根據01建筑的分類02建筑的基本構成第一節
建筑的基本知識1、建筑的分類一般情況下,建筑的分類是按照功能來分類。除此之外,建筑還可按照時間、規模民族文化特、材料技術特征等分類。1、建筑的分類按照建筑功能分類按照建筑時間分類按照規模分類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類按照材料技術特征分類2、建筑的基本構成構造性部件:基礎、柱子、梁、承重墻、樓板等功能性構件:散水、樓梯、維護墻、陽臺等裝飾性構件:天花板、線腳等環境部件:基礎、道路、場地、綠化等01設計的基本類型02思維模式的分類第二節
建筑設計的基本知識03建筑設計的目的1、設計的基本類型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需求的物化過程,有兩個最基本的類型,一是發明型設計,二是優化型設計。2、思維模式的分類人類思維的模式按照方向性的角度看分為兩種,一種是向內的內斂性思維,另一種是向外的發散性思維。3、建筑設計的目的一般來講,建筑設計首先要滿足建筑作為提供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場合與空間。經過建筑設計,處理好建筑空間與建筑功能、建筑技術與材料、建筑文化等多方面的關系,實現建筑為人服務的目的。01從關注自身到關注環境02從受限制到自由表達第三節建筑設計的發展情況03從小規模到大規模04從關注建筑自身到關注使用者05從緩慢發展到快速發展07從使用傳統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為主到以現代工業化合成材料為主08從單純注重形式到空間形式并用06從風格迥異到風格趨同1、從關注本身到關注環境建筑越來越關注節能、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可連續發展的理念已經成為建筑發展的關鍵,建筑設計從關注本身的藝術性逐漸轉移到對環境的影響。2、從受限制到自由體現伴隨時代的發展,多種建筑技術、建筑材料的發展為建筑師追求體現自由的目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能夠估計,伴隨這一趨勢的延續,建筑的形態體現也將愈加自由。3、從小規模到大規模伴隨時代的發展,建筑的規模逐漸巨大化,這其中不但有建筑材料與技術發展的支撐,也闡明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確實增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4、從關注建筑本身到關注使用者伴隨社會的進步,建筑師更關注使用者,也就是人類本身的各方面需求。5、從緩慢發展到迅速發展進入工業文明后來,人類社會進入了迅速發展的軌道,隨之建筑技術及材料也有了長足進步,使得建筑在建造速度上發展迅速,雖然規模宏大的建筑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畢。6、從風格迥異到風格趨同建筑材料、建筑技術逐漸工業化,趨同化,建筑構件原則化,從而造成建筑的趨同化,老式的建筑文化正受到經濟全球化洪流的沖擊。建筑的發展史就能夠說是一部材料的進步史。從原始的木材、石料、夯土磚、燒制磚、玻璃、水泥……到金屬材料、混合材料、化工材料等當代工業文明體系所生產的當代建筑材料。到了當代,因為天然資源的降低,當代人工合成材料的使用占據了總量的絕大部分。7、從使用老式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為主到以當代工業化合成材料為主伴隨當代建筑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建筑的本質開始回歸。人們更多的對建筑空間加以注重,以空間設計為主導成為當代建筑實際的主流。8、從單純注重形式到空間形式并用01建筑設計的一般要求02建筑設計的依據第四節建筑設計的根據首先,要處理好建筑單體與周圍環境的多種關系,以及建筑室外空間環境的設計;其次,要考慮建筑的功能、建筑造型的選擇、建筑構造的選擇、建筑安全的保障,以及建筑材料的選擇與設計等;再次,需要注重的是空間、技術、施工等細節的推敲與優化設計;最終是經濟和投資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建筑的經濟型。1、建筑設計的一般要求⒈社會文化一種社會的文化往往代表某種老式,是人們精神的寄托,忽視文化的設計,是缺乏精神、缺乏生命力的設計。⒉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原因是影響建筑設計的根本性要素之一。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環境特征無不在根本上制約著詳細的建筑設計。設計師需要考慮的詳細問題有:避險設計、健康設計、適應性設計等。⒊政治與經濟建筑本身不但僅是建筑實體,而是社會多種復雜關系相互作用的載體。⒋人的使用要求人的尺度、人的心里、人的行為、人的文化、人的社會財富等都會對建筑的設計提出一系列要求。⒌細節的要求細節在微觀上起作用,并對建筑風格產生了主要的影響。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有可能變成主要的制約原因。⒍法律法規的要求和根據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但凡涉及安全等主要問題,應該學會參照各類設計規范,以免出現法規不不允許的錯誤。2、建筑設計的根據建筑設計的內容與措施-第二章-二建筑設計的內容與措施1建筑設計的內容、程序和措施2建筑總平面與平面設計3建筑使用空間構成與功能組織4建筑材料和構造的選擇與設計01建筑設計的內容02建筑設計圖式表達的內容一建筑設計及其體現的內容1.建筑設計的內容一是建筑單體與周圍環境關系的處理。二是建筑的功能設計。三是建筑的外部形態設計。
01建筑設計的程序02建筑設計的步驟一建筑設計的程序與環節設計前的準備工作設計方案階段擴出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分析條件→構思→形成方案→深化調整→調整→進一步調整→再細化→再調整→再進一步→成果1、建筑設計的程序⒉建筑設計的環節三、建筑設計的分析⑴自然的分析⑵社會關系的分析⑶人的分析四、建筑設計措施⒈圖解分析法⒉模型分析法第二節、建筑總平面與平面設計一、建筑總平面設計的內容與環節⒈建筑總平面設計的內容及環節⑴總體分析①自然環境分析②道路交通分析③環境現狀分析⑵豎向分析①道路設計②場地設計③綠化設計④小品設計2、建筑總平面設計的環節⑴先從總體入手⑵研究多種單體空間組織⑶調整并擬定總體布局二、建筑平面設計的內容與環節⒈內容:平面組合設計是根據各類建筑的功能要求。抓住使用空間、輔助空間、交通聯絡的相互關系,結合基地環境的基本條件,采用不同的結合方式,將各個房間合理組合起來。⒉建筑平面設計的環節和要求:⑴主次關系⑵內外關系⑶聯絡與分隔第三節建筑使用空間構成與功能組織一建筑使用空間構成⒈主要空間⒉次要空間⒊交通聯絡空間二建筑空間功能組織⒈建筑功能與建筑形態之間的關系⒉建筑空間序列與人的活動的相應關系⒊功能空間的組合形式第四節建筑材料和構造的選擇和設計一建筑材料的選擇與設計⒈原始建筑材料及簡樸加工的建筑材料⒉當代建筑材料二建筑構造的種類與選擇建筑空間設計-第三章-一、建筑空間的認知內容a.空間的虛空性b.空間的容納c.空間與光影二、建筑空間的認知層次a、第一層對建筑空間物理屬性的認知b、第二層對經過設計組織的藝術空間的認知c、第三層對綜合考慮空間和與空間關聯的諸多原因的深層認知。1建筑空間的認知一、建筑空間的形態:a形狀姿態b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體現形式。1.圍和實體在空間里外露的形狀姿態2.空間本身的體現形態1.凹空間的內斂性決定了良好的私密性2.凸空間受光面多,易獲很好采光3.上升空間因為地位突出,會成為空間的焦點。4.下沉空間會產生具有良好私密性的領域感5.立體的交錯空間會擴大空間的效果6母子空間會增長空間使用的靈活性7.共同空間會綜合許多空間處理的手法。2、建筑空間的形態與聯絡二、建筑空間的形態與聯絡:1.功能對單一建筑空間形態的要求2.功能對符合建筑空間形態的要求三、建筑空間形態的構造支持二、建筑空間的形態與聯絡:1.功能對單一建筑空間形態的要求2.功能對符合建筑空間形態的要求三、建筑空間形態的構造支持一.空間的限定1.水平要素限定的空間2.垂直要素限定的空間二、空間的組合a空間關系b空間組合3.建筑空間的設計手法建筑造型設計-第四章-01建筑造型的視覺美學原理02建筑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03建筑造型設計的內容建筑造型設計一、視覺生理與建筑造型設計:a明度視覺現象與建筑造型設計b色彩視覺現象與建筑造型設計c空間視覺現象與建筑造型設計d錯幻視覺現象與建筑造型設計二、視覺心理與建筑造型設計1.視覺注意與建筑造型設計2.視覺了解與建筑造型設計3.視覺思維理論與建筑造型設計1.建筑造型的視覺美學原理一、建筑造型設計中心的百分比與尺度二、建筑造型設計中的對稱與均衡三、建筑造型設計中的虛實與疏密四、建筑造型設計中的反復與漸變五、建筑造型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六、建筑造型設計中的對比與統一2.建筑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一、建筑的造型設計與功能二、建筑的造型設計與色彩三、建筑的造型設計與尺度四、建筑的造型設計與材料五、建筑的造型設計與細部3.建筑造型設計的內容建筑設計體現-第五章-01建筑設計表達的內容與方法02建筑設計的草圖表達03正是建筑圖的基本知識與繪制建筑設計體現04建筑模型表達一、建筑設計體現的作用和種類1.建筑設計體現的作用2.建筑體現圖的種類二、1.繪制建筑體現圖的基本技能和工具:a透視圖基礎b繪畫基礎2.繪制建筑體現圖的工具:a鉛筆b鋼筆c馬克筆d紙f顏料1.建筑設計體現的內容與形式1.建筑體現圖的作用a體現構思b推敲方案c體現建筑真實效果三、透視的基本原理1.平行透視2.成角透視3.三點透視四、建筑體現的主要形式與畫面構圖1.建筑體現的主要形式1》明暗體現a光線與建筑明暗的關系b直射光與明暗的關系c漫射光與明暗的關系d反射光與明暗的關系2》明暗變化規律3》影響明暗變化的原因4》色彩體現a色彩的分類b色彩的三屬性c色彩的溫度感2.建筑體現的畫面構成a畫幅形狀的選定b處理好畫面的主從關系c畫面構圖中的形式美1.建筑設計體現的內容與形式一、鋼筆、鉛筆的體現1.鋼筆、鉛筆的工具特征a鋼筆作為建筑體現工具有其本身特點b鉛筆書應用較廣泛的繪畫工具之一2.鋼筆與鉛筆的區別3.材質的體現a石材的體現b磚墻的體現c玻璃的體現d木材的體現e金屬地體現4.建筑的配鏡體現a天空的體現b地面的體現c鋪地的體現d草地的體現e人物的體現f車輛的體現g樹木的體現h水面的體現2.繪圖常用工具及特點二、鋼筆淡彩的體現1.先上色后勾線2.先勾線后上色3綜合應用三、馬克筆的體現1.馬克筆的種類2.馬克筆體現的基本環節a準備b草圖c正稿d上色e調整四、1.彩色鉛筆的特點2.彩色鉛筆的類型3.彩色鉛筆的體現a建筑形體與質感的體現b建筑形體2.繪圖常用工具及特點一、建筑草圖作用1.統計的手段2.分析的工具3.幫助思索4.交流的媒介二、建筑草圖類型1.探索型草圖2.體現型草圖3.建筑設計草圖的作用和類型節一、制圖基本知識二、繪圖工具的選擇:1.鉛筆2.針管筆3.丁字尺4.三角板5.百分比尺6.圓規7.曲線板8.擦圖板三、數字和文字用來表達尺寸、名稱和闡明設計要求等內容的。4.正式建筑圖一、建筑模型的概念與特征1.建筑模型的概念2.建筑模型的特征三、制作工具1.測繪用具a三棱尺b直尺c三角板d彎尺等2.剪裁、切割工具a勾刀b手術刀c45度切刀d壁紙刀e切圓刀f剪刀g電熱切割刀3.打磨、噴繪工具a砂紙b噴槍c銼刀三、制作材料:1.紙類2.塑料類3.木材類4.可塑性材料5.金屬類6.藝術處理類材料7.膠黏劑5.建筑模型體現四、建筑模型的制作程序1.制作前的準備工作2.模型基座的制作3.基座放樣4.建筑場地5.點景制作6.模型組建制作7.模型組建拼裝8.環境氣氛調整5.建筑模型體現建筑設計的理論與發展-第六章-01生態建筑的基本定義和設計原則02綠色建筑的基本定義和設計原則03智能建筑的發展歷程和基本設計原則04節能建筑的基本定義和設計原則建筑設計的理論與發展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1.生態學2.生態系統3.生態平衡4.共生二、生態學對建筑學的影響1.生態建筑的目的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2.生態建筑和他存在的環境是一種有機整體3.生態建筑是整體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4.建筑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一定自我調整能力5.生態建筑應該使整個生態系統處于良性循環的平衡狀態1.生態建筑的理論與發展三、生態建筑的概念四、生態建筑的基本特征1.低消耗性2.循環再生性3.環境適應性五、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1.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尊重的原則2.予以使用者足夠關心的原則3.為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發明條件的原則4.對將來發展有足夠彈性的原則1.生態建筑的理論與發展一、綠色建筑的概念二、國外有關“綠色”的理論與實踐三、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2.綠色建筑的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2025屆高三雙基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溧水區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中考模擬考試生物試題(文史類)試卷含解析
- 吉安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科技能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2025屆初三下期中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重慶市涪陵區第十九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八次月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三優聯評培訓大綱
- 國慶放假前安全培訓
- 國網公司防人身安全培訓
- 血液制品規范輸注
- 2025年征信業務合規培訓
- 2025項目部與供應商安全生產物資供應合同
- 暖通空調面試題及答案
- 統借統還合同協議
- 防造假培訓課件教案模板
- 冷庫項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5年上半年浙江金華義烏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護理文書如何規范書寫
- 2025年上半年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限公司公開招聘中高端人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一中、唐山一中等“五個一”名校高三全真模擬(最后一卷)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