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設計方案編制要點〔試行〕〔2023.12.4〕1【編制目的】為了貫徹國辦發〔2023〕75號文的各項要求,全面推動我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標準我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建立我市海綿規劃技術評價體系,科學引導建設工程綜合實行“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特制定本編制要點。【編制原則】因地制宜,充分結合鄭州市本地氣候特征、降雨條件對方案設計進展科學引導;便利管控,評價指標簡便清楚,從城市規劃角度詮釋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把握與規劃指標結合,便利審批管控;統籌兼顧,各選項的彈性把握給開發方供給了選擇余地,總分的剛性把握保證了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設施的整體落實效果。【適用范圍】本編制要點適用于鄭州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城市建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內容組成與效力】本編制要點的附件是條文內容的組成局部,應一并遵守執行。【授權解釋】本編制要點施行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由鄭州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解釋。【修訂工作】鄭州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定期組織本編制要點的修訂工作。2【評價對象】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的規劃評價應以單棟建筑或建筑群為評價對象。評價分期建設工程時,凡涉及系統性、整體性的指標,應基于分期工程所屬工程工程的整體方案進展評價。【階段劃分】在把握性具體規劃階段,應在控規圖則的備注欄中對開發地塊年徑流總量把握率進展明確。在建設工程設計方案階段,應按本編制要點進展方案設計,再依據相關要求進展《海綿城市綜合指標和匯水分區調蓄容積計算表》的填報和審查。【圖紙及表格要求】建設工程應編制《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總平面圖》,1:500,該圖紙應包含總平面圖、匯水分區示意圖、所承受低影響開發設施的構造示意圖、說明、依據、圖例和《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評價指標表》〔見附件1〕,應在總平面圖中明確標注低影響開發設施的位置、豎向標高、雨水徑流方向、溢流口位置、匯水分區線和地下車庫范圍線,應明確標注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的連接關系。評價指標表中各項數值準確度22中所承受圖例為全市統一標準。【職責劃分】《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總平面圖》屬于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審查要件,由各規劃分局負責進展技術審查。《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評價指標表》作為引導性指標,納入建設單位向規劃治理部門送審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成果中,由技術經濟指標復核單位進展圖紙與指標復核,作為各規劃分局進展技術審查的參考指標。【豎向設計】豎向設計應有利于徑流匯入低影響開發設施,促進雨水就地滲透消納。工程內部道路橫坡坡向臨邊綠化帶,道路徑流先經由兩側綠化后再匯入調蓄設施或排水管道。地下車庫出入口位置應留意設置反坡,防止雨水進入車庫。豎向設計為《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總平面圖》中重要審查內容,各技術經濟指標復核1名給排水專業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進展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成果的復核把關。【匯水分區】建設工程內依據場地地形,把場地規劃分為不同的區塊來集合各自區塊的地表、屋面雨水徑流到同一出水口的過程。匯水分區的劃分應綜合考慮豎向、低影響開發設施布局以及各分區雨水調蓄容量的安排,以實現整個工程的年徑流總量把握率為目標。【分值標準】《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評價指標表》的規劃評價總分值100分。總分到達50分的建工程可核定為滿足年徑流總量把握率70%的達標工程;總分到達55分的建工程可75%的達標工程。市域范圍內建中小學、中等專業院校、高等院校工程執行年徑流總量把握率80%的標準,總分到達60分即可核定為達標工程。市域范圍內建工業、倉儲類工程均執行年徑流總量把握率65%的標45分即可核定為達標工程。【加建續建】對于同一宗地且同一規劃地塊內的加建、續建工程,已審批建筑未執行海綿城市規劃要求,且加建、續建局部用30%,同時滿足加建、續建局部用地面積不1公頃的,加建、續建工程可不執行海綿城市規劃要求。加建、續建局部用地范圍由老建筑最近處中心線、地界限、紅線、或綠線圍合而成。【特別狀況】嚴峻污染源地區〔地面宜累積污染物的化工廠、制藥廠、金屬冶煉加工廠、傳染病醫院、油氣庫、加油加氣站等〕、水源保護地等特別區域不執行海綿城市規劃要求。上述地區如確需開展低影響開發建設的,應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避開對地下水和水源地造成污染。3建設工程評分規章【建筑密度評分規章】M得分M≤15%1015%<M≤20%920%<M≤25%825%<M≤30%730%<M≤35%635%<M≤40%540%<M≤45%445%<M≤50%350%<M≤55%255%<M≤60%160%<M0【綠地率評分規章】G得分40%≤G835%≤G<40%730%≤G<35%625%≤G<30%520%≤G<25%415%≤G<20%310%≤G<15%25%≤G<10%1GG<5%03.0.3【地下空間利用率評分規章】地下空間利用率Rd得分0≤Rd≤50%850%<Rd≤55%755%<Rd≤60%660%<Rd≤65%465%<Rd≤70%370%<Rd≤75%275%<Rd≤80%180%<Rd0注:地下空間利用率是指建設工程地下局部正投影面積與建設用地面積之比。【綠色屋頂率評分規章】60%≤Gr55%≤Gr<60%50%≤Gr<55%45%≤Gr<50%40%≤Gr<45%35%≤Gr<40%30%≤Gr<35%25%≤Gr<30%20%≤Gr<25%得分141312111098765%≤Gr<10%Gr<5%5420注:綠色屋頂率是指綠色屋頂正投影面積與建筑屋頂正投影總面積之比。本標準中綠色屋頂是指在屋面標高不低于室外地坪1.5m的300mm的屋頂綠化。建筑屋面標高大于室外地坪標超群過60m承受綠色屋頂技術時,不計入綠色屋頂率。承受藍色屋頂技術可不受屋面標高限制,均可計入綠色屋頂率。建筑屋頂正投影面積應從女兒墻外墻面算起,含女兒墻面積。30%。屋頂綠化不宜種植高大速生喬木和根系興盛植物,樹木定植點與邊墻的安全距離應大于樹高,應做好喬灌木的固定設施,防止掉落傷人。屋頂綠化設計要求應符合《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2023的規定。藍色屋頂是通過增加限流設施對屋頂雨水徑流進展臨時滯留,同時也可以對少量徑流進展臨時儲存,延遲雨水徑流到達下游管道的時間,從而降低峰值流量。藍色屋頂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提高屋頂雨水口高度形成確定高度的蓄水位并增加限流設施;二是在硬化屋頂鋪撒一層蓄水材料,如陶粒。【透水鋪裝率評分規章】透水鋪裝率透水鋪裝率P70%≤P65%≤P<70%60%≤P<65%55%≤P<60%50%≤P<55%45%≤P<50%得分1413121110940%≤P<45%835%≤P<40%730%≤P<35%625%≤P<30%520%≤P<25%415%≤P<20%310%≤P<15%2P<10%0注:透水鋪裝率是指人行道、停車場、廣場、道路承受透水鋪裝或透水道路的面積與人行道、停車場、廣場、道路總面積之比。地下建1.5m時,地下建筑頂面覆土可做透水鋪裝處理。汽車回收及修理點、加油站和徑流污染嚴峻的工業倉儲等區域不得承受透水鋪裝。建設工程內部道路應承受透水或半透水鋪裝構造。【下沉式綠地面積率評分規章】下沉式綠地面積率Gd得分24%≤Gd1322%≤Gd<24%1220%≤Gd<22%1118%≤Gd<20%1016%≤Gd<18%914%≤Gd<16%812%≤Gd<14%710%≤Gd<12%68%≤Gd<10%56%≤Gd<8%44%4%≤Gd<6%2%≤Gd<4%Gd<2%320注:下沉式綠地面積率是指廣義的下沉式綠地,包括狹義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濕塘、干塘、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綠地的正投影面積與建設用地總面積之比。狹義下沉式綠地是指覆土厚度大于等于1.5m100mm、小于等于200mm的綠地。溢流口頂部應高于綠地100-150mm,溢流口頂部標50-100mm。3m的水2米。下沉深度超過0.1m0.1m局部的調蓄空間也應計算雨水調蓄容積。計算方式為:有效容積V〔m3〕=下沉綠地面積s〔㎡〕×有效深度h′〔m〕有效深度h′〔m〕=h〔m〕-0.1mFF3.0m≤F2.1m≤F<3.0m1.8m≤F<2.1m1.5m≤F<1.8mF<1.5m86420注:本編制要點中覆土厚度是指建設工程中地下建筑頂板之上的覆土厚度。一個工程中消滅不同覆土厚度,可依據占地面積比例進展加權取平均值。當有覆土的地下建筑頂板正投影面積小于建設用地總8%時,此項不得分。雨水生態傳輸率Te雨水生態傳輸率Te〔m/ha用地面積〕得分140≤Te6120≤Te<1405100≤Te<120480≤Te<100360≤Te<802Te<600注:雨水生態傳輸是指承受植草溝、卵石溝等自然地表排水形式進展低影響設施間的雨水輸送。雨水生態傳輸率是指工程基地內植草溝或卵石溝的總長度m與建設用地面積ha的比值。植草溝宜承受梯形斷面形式,底面敷設卵石促進雨水下滲,兩側斜坡植草凈化徑流雨水,上口寬度大于等于100cm、小于等于200cm,下口寬度大于等于50cm,深度應為10~25cm,兩側最大邊坡宜為〔水平:垂直〕3:1,縱坡不宜大于6%,縱坡較大時宜設置為階梯型植草溝或在中途設置消能臺坎。植草溝、卵石溝等生態雨水傳輸設施不計算雨水調蓄容積。【單位面積雨水調蓄容積評分規章】單位面積雨水調蓄容積單位面積雨水調蓄容積Vr140≤Vr得分15130≤Vr<14014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120≤Vr<13013110≤Vr<12012100≤Vr<1101090≤Vr<100880≤Vr<906Vr<800注:單位面積雨水調蓄容積是雨水設計調蓄容積與每ha用地面積的比值。進展海綿規劃評價或海綿規劃專項設計的建設工程必需配雨水調蓄設施,作為該工程場地內最終排入市政管網前的雨水蓄留措施。雨水調蓄設施應承受濕塘、干塘、雨水花園、滲透塘,或與露天水景等有利于雨水蒸發下滲的措施結合。為保證運行過程中的衛生安全,盡量避開承受地下封閉式雨水調蓄設施。濕塘、干塘、滲透塘、雨水花園等露天雨水調蓄設施的具體設計要求應依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相關標準執行。濕塘、干塘、雨水濕地、滲透塘有效容積計算公式:式中:V——有效容積,m3;h——調整水位最高點-調整水位最低點,m;s——調整水位最高點時水面面積,㎡;s’——調整水位最低點時水面面積,㎡。3.0.10其他得分項】序號序號承受技術措施得分①匯水分區劃分科學,面積適度;雨水溢流設施2布局合理。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治理員刪除②②承受下沉綠地、濕塘、干塘、雨水花園、滲透分。24綠地廣場海綿城市規劃要求4.0.建、改建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的方案設計應在滿足下表要求的根底上,進展綠地廣場《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總平面圖》和《海綿城市綜合指標和匯水分區調蓄容積計算表》的編制與審查。綠地廣場方案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同時,應構建多功能調蓄水體。當場地條件允許時,應優先選取植草溝、滲透溝渠等生態雨水傳輸形式。大型廣場可配建雨水調蓄池,收集到的雨水用于路面沖洗、綠化澆灌及景觀水補充等功能。確屬特別功能需要無法滿足地下空間利用率要求的綠地廣場工程必需經市規劃局爭論同意。地下空間下沉式類型地下空間下沉式類型公園綠地利用率30%50%30%50%—綠地率≥50%防護綠地≥80%廣場≥80%注:下沉式綠地率是下沉式綠地與地面綠地總面積之比,此處是指廣義的下沉式綠地。附:1.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評價指標表2.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總平面圖---示范案例1:鄭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規劃評價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數值單位 得分序號指標名稱數值單位 得分1建筑密度〔M〕%2〔G〕%%〔Rd〕
地下空間正投影面積〔 〕㎡,建設用地面積〔 〕㎡%4〔Gr〕綠色屋頂正投影面積〔 〕㎡,建筑屋頂正投影總面積〔 〕㎡%5透水鋪裝率〔P〕透水鋪裝面積〔 〕㎡,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總面積〔 〕㎡〔Gd〕〔F〕雨水生態傳輸率〔Te〕容積〔Vr〕
%下沉式綠地面積〔 〕㎡,建設用地面積〔 〕㎡mm/ha生態傳輸長度〔 〕m,建設用地面積〔 〕ham3/ha用地面積設計雨水調蓄總容積〔 〕m3,建設用地面積〔 〕㎡匯水分區劃分科學,面積適度;雨水溢流設施布局合理。①2分②80%2分合計得分
生態雨水調蓄設施調蓄容積〔 雨水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藥批發商藥品批發業務中的企業文化構建與傳播考核試卷
- 貨幣經紀公司企業文化與價值觀考核試卷
- 草原草原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充電設施在兒童游樂場所的布局考核試卷
- 草原土壤肥力評價與提升考核試卷
- 玉石行業在全球文化貿易中的角色考核試卷
- VCD技術的護理應用與維護
- 小學防電防煤安全教育課件
- 拼多多果園托管與品牌形象重塑服務合同
- 影視作品網絡播放權聯合租賃合作協議
- 核醫學檢查技術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課件
- 企業向政府報告范文
- 法務崗位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國企)2025年
- 2024年學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二單元 理解權利義務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
- 《學前教育中幼兒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探究》開題報告5500字
- DB14-T2547-2022制藥企業質量控制化學藥品實驗室管理規范
- 自由搏擊基礎理論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民間非營利組織審計報告(模板)
- 《智慧體育競技科技助力新突破》演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