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殺虎口_第1頁
民間傳說-殺虎口_第2頁
民間傳說-殺虎口_第3頁
民間傳說-殺虎口_第4頁
民間傳說-殺虎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殺虎口——這就是傳說中的西口古關--殺虎口.位于山西和內蒙的交界處,在山西右玉縣的北端.

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地理位置名稱簡介

殺虎口,春秋至秦漢時稱參合口,隋唐時稱白狼關,宋稱牙狼關,明正統十四年(1440年)改稱“殺胡口”,改名的原因是對入侵中原的異族仇恨。滿清王朝入中原之后,與蒙古族的矛盾得以化解,為了避免引起蒙古人的反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殺胡口”改為“殺虎口”。

殺虎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周伐獫狁,秦漢伐匈奴,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伐蒙古,……歷朝征伐常出殺虎口。”春秋戰國至秦、漢、隋時,這里稱“參合陘、參合口”,唐曰“白狼關”,宋曰“牙狼關”。進入民國后,殺虎口也曾因地理優勢,再度成為軍事要地。1926年,蔣介石和閻錫山兩軍發生混戰,曾在殺虎口一帶駐軍對峙。抗戰期間,日寇與頑偽侵占了殺虎口,設兵把守,成為八路軍南北通行的障礙,但終被八路軍奪取,使之成為晉綏邊區和大青山游擊區的重要通道。歷史簡介殺虎口的傳說“十三邊”

沿蒼頭河畔行走,可以看見松柏參天,綠草如茵。值得一提的是樺林山,山上怪石嶙峋,北側就緊靠著萬里長城,形態非常神奇。沿著樺林山前行不遠就是著名的圣山,圣山的巖石裂縫中有泓泉水,冬天也不結冰,傳說這是仙女下凡的一滴淚水。在蒙漢相爭的年代里,漢人為把圣山圍在邊內,日夜征戰,但一到晚上圣山便到邊外,這樣整整連筑十三次,但是圣山仍在邊外,后來,長城腳下一村得名“十三邊”。

一風物傳說“十二連城”

楊家將精忠報國,男人們都在抗遼戰爭中立下功勛,結果卻被朝中奸臣謀害,或者被逼出家當了和尚。而此時西夏又在發難,楊門女將自請出征,征西到了邊關。當年楊家十二寡婦一定來過這里。既來過這里,就一定筑了城,一個寡婦筑一座城,十二個寡婦就是十二座城。于是就有了“十二連城”的名字,約定俗成,無法更改了。到今天還是這個名字。從清代順治七年(1650年)開始,殺虎口設立稅務監督機構———戶部抽分署,負責征收山西天鎮新平堡至陜西神木一線的邊口出入稅,稅收項目大致有煙酒鹽茶稅、米面稅、冠履靴襪棉毛絲麻稅、皮毛骨角稅、器物稅、銅鐵錫稅、牲畜木植等十余個項目。除了口外的貢品和回口里的靈柩不打稅外,口外回口里的姑娘孝敬爹娘一雙新鞋如果被巡役發現,也要納稅,只有駕轅的騾馬出入不納稅,據說是皇上憐惜駕轅牲口勞苦,特予免稅。

從清代順治七年(1650年)開始,殺虎口設立稅務監督機構———戶部抽分署,負責征收山西天新平堡至陜西神木一線的邊口出入稅,除了口外的貢品和回口里的靈柩不打稅外,口外回口里的姑娘孝敬爹娘一雙新鞋如果被巡役發現,也要納稅,只有駕轅的騾馬出入不納稅,據說是皇上憐惜駕轅牲口勞苦,特予免稅。大盛魁傳說二晉商類

大盛魁是清中期至民國初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商號。它的發跡,即源于殺虎口。他們把商號開到了內蒙古歸化(今呼和浩特),取名大盛魁。在外蒙古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庫倫設分號,業務遍及張家口、察哈爾、上海等十余省市。咸豐年間,大盛魁的業務遠及莫斯科。“財神座”故事

王忠民說,老輩人傳說,大盛魁創立初始,經營數年,營業情況極壞。某年除夕,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過大年,而大盛魁的三位創始人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無錢買肉買面吃餃子,只好煮了一鍋小米粥,聊以充饑,打發年關。年三十晚上,三個人正在喝小米稀粥,從外面來了一個穿著蒙古靴、蒙古袍,系著蒙古腰帶的蒙古老鄉拉著一匹馱著物,

的駱駝。進院后把駱駝拴在了店

鋪門口,這位蒙古老鄉進店里暖了暖身子。大盛魁的三位創始人平常因經常和蒙古老鄉做買賣,能說一些不太地道的蒙古話。那位蒙古老鄉暖了一會兒身子后,說要到外面去辦事托店主人把駱駝照料好。可是這位蒙古老鄉一去不復返,三位創始人左等右等不見人回來。駱駝饑渴不堪,背上還負著很重的貨物。于是伙計三人把駱駝

馱子卸下來,喂飲了駱駝。里除了金銀元寶之外,還有許多貴重的財物。于是他們才意識到這是財神爺降臨,把金銀財寶送上了門。后來就用這些金銀財寶作本錢,先是養駱駝跑蒙古草地販運貨物賺錢,慢慢地發展到跑“毛斯圪洼”(莫斯科)搞長途販運掙大錢。三位大盛魁創始人為了不忘創業的艱辛,牢記財神爺的恩賜,感謝為本號出過力的商伴,自始至終供有財神座,座前還陳列著一條

扁擔,兩個木箱,一塊石頭,一個寶盒子。等到了正月初七八,人還是沒等回來,以后一直也沒有回來。伙計三人打開馱袋一看,駝毛口袋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大盛魁的掌柜們和記賬先生們,不肯吃餃子而熬小米粥喝,大年初一早晨還要在財神座前供一碗小米稀粥,大概是因為三個創始人在買賣最困難時沒有錢吃餃子過大年,正值此時財神爺送來金銀財寶,使大盛魁逐步發展壯大進而成為豪商巨富的鄭重紀念。

有記載稱其在道光時,資本金達一億兩白銀之巨。大盛魁的衰敗始于俄國十月革命及外蒙古獨立。十月革命前舊俄政府貨幣流入外蒙古7000萬盧布,這些錢大多掌握在大盛魁手中,十月革命后,舊幣廢止,大盛魁一日之間損失巨萬。蒙古革命后,命令全蒙古各地凡欠大盛魁債務的,一律不予歸還。大盛魁喪失了在外蒙古的全部債權,有些地方商號的財產被搶走,商人被殺害。短短的時間內,外蒙古的商號全部倒閉。在綏遠的商號撐持至1929年底,隨著殺虎口稅關的消失,大盛魁亦宣告破產。

從1650年(清順治七年)殺虎口設立稅關,到1929年殺虎關與塞北關合并,殺虎口稅關存在了280年之久。稅關的直接領導是戶部抽分署,坐落于新舊堡之間中關路北,衙門口掛著“戶部欽差”大字匾額,衙門內設有科房、班房、庫房。科房是稅收賬務機構,領導叫“經承”,下設“稿書”、“貼書”;班房是警衛機構,領導叫頭役,手下叫巡役,這兩個機構的工作日進斗金人員名額是100人其中科房名額40人,班房名額是60人。與清代可以花錢捐官一樣,這100個名額全部由當地人花錢捐職,捐一個科房需3600兩銀子,捐一個班房需1600兩,清朝的公職人員俸祿低微,所以這些捐班的公人們在任上便大撈特撈。清代稅例,各種貨物按值抽取1%至1.5%的邊稅。清末民初平綏鐵路未修至豐鎮之前,主要貨物都由殺虎口進出,由于業務繁忙,應運而生了一些以代辦稅務服務的店鋪,他們一手托兩家,這邊收取商人的手續費,那邊和稅關人員勾結起來,賺黑心錢。科房的財會人員是在稅款上記賬貪污,班房的巡役是在抓偷稅漏稅違法人員上勒索,那些本分的人,負責清點制錢,每數一吊可從中扣下20文錢,稱為扣底。正所謂鼠有鼠路蛇有蛇道。殺虎口號稱日進斗金斗銀,但多數都被歷任監督及手下貪污。殺虎口本地人估計,收10個制錢稅款,皇帝最多能得到4個,監督和緝督的人得3個,剩下3個落到殺虎口100個頂缺的差役手中。作者:徐紀周著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4月ISBN:780755600頁數:289裝幀:平裝開本:16版次:1內容簡介一個“土匪”八路的傳奇故事;

一部堪比“亮劍”的軍事佳作;

一部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擊日寇的血淚史。

電視劇《殺虎口》國家:中國

類型:抗日/戰爭

對白:普通話年份:2009

集數:31

出品:海潤影視簡介:本片圍繞抗戰期間的故事展開,而不同于以往戰爭題材的是,本片中心將圍繞“義”字展開,可謂“精益求‘義’”。導演表示,本片將不會按照以往大眾對于戰爭的理解拍攝,而會著重在人物的鮮明個性刻畫以及流暢而緊湊的敘述節奏上,力求拍攝出一部具有鮮明個性和時代特點的故事。電視劇《殺虎口》國家:中國

類型:抗日/戰爭

對白:普通話電視劇年份:2009

集數:31

出品:海潤影視

簡介:本片圍繞抗戰期間的故事展開,而不同于以往戰爭題材的是,本片中心將圍繞“義”字展開,可謂“精益求‘義’”。導演表示,本片將不會按照以往大眾對于戰爭的理解拍攝,而會著重在人物的鮮明個性刻畫以及流暢而緊湊的敘述節奏上,力求拍攝出一部具有鮮明個性和時代特點的故事。《殺虎口》演員合影

處于西北塞外的邊城殺虎口鎮是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幾百年來一代代的將士從這里由關內走向關外,踏上抗擊外辱的不歸之路。當地有句流傳頗為廣泛的民諺——“一入殺虎口,人間路難走”。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當地民風彪悍,視殺人如草芥。老百姓個個入則為民,出則為寇,與土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