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_第1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_第2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_第3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_第4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興廢及其啟示

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構成2011年6月25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藝術委員會會議上獲得批準,并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一個杰出典范,它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園林設計影響深遠?!昂贾菸骱幕坝^”占地面積3322.88公頃,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征、“兩堤三島”景觀格局、“西湖十景”題名景觀、西湖文化史跡、西湖特色植物六大核心要素組成。杭州以西湖文化景觀聞名于世界,杭州營造西湖文化景觀的歷史有什么曲折坎坷,有什么教訓和經驗?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歷代的興廢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2杭州“水泉咸苦”,在歷史上,也有6個月的前藥據魏嵩山先生的研究,直到秦代,杭州現城區和西湖所在,當時仍是海灣。自東漢筑塘防海,西湖與海隔絕,湖水才逐漸淡化,城區才逐漸成陸。隋唐以后,杭州陸地面積繼續向外擴展。隋代杭州開始筑城,當時城區內皆咸水。唐代李泌在杭州建六井,把西湖甘水引到市區,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唐李泌任杭州刺史,為了解決城市居民飲水問題,又引西湖水入城,于城內開鑿六井:相國井在今延安路、解放路口,西井在今延安路西口,金牛井在舊涌金門內,方井、白龜池、小方井在今湖濱路。于是杭州城市日趨繁榮,“駢墻二十里,開肆三萬室”,成為江南大郡。不過比起蘇州當時杭州的地位仍然居下,所謂“稚亞吳郡”。經過五代吳越的發展,到了北宋時期,杭州已是“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之會”,城市人日驟增到“蓋十余萬家”,地位遂躍居蘇州之上?!敖2?蜀商閩賈,水浮陸趨。……有安康之麩金、白膠,汝南之蓍草、龜甲,上黨之石密、貲布,劍南之縞紵、箋錦,其他球琳瑯玕,鉛松怪石,繽蛛檿絲,杶榦栝柏,金錫竹箭,丹銀齒革,林漆絲枲,蒲魚布帛,信都之棗,固安之櫓,暨浦之三如,奉化之海錯,奇名異狀,伙夠堆積”。當時有所謂“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之諺。由上可知,西湖由瀉湖到筑塘與海隔絕,湖水逐漸淡化,城區逐漸成陸。在隋代之前,杭州城市一直發展緩慢,因“水泉咸苦”,直接影響到城市發展。唐代李泌引西湖水入城,城內鑿六井,促進了杭州城的發展和繁榮。因此,西湖的淡水是杭州城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因素。沒有西湖,就不可能有美麗的杭州城。3杭州“開湖”杭州西湖并非生來就美麗無匹,她曾多次瀕臨湮滅。北宋蘇軾就面臨拯救西湖的嚴重問題。蘇軾曾于北宋熙寧中(1068~1077)做過杭州通判,元祐五年(1090)為杭州太守,見西湖有湮廢之虞,特向朝廷奏議,認為西湖不可廢。“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卑盐骱茸魅说哪樏婷寄?是宋代蘇軾在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給朝廷的奏議“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中的名言。蘇軾在奏議中論述:臣聞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廢興成毀,皆若有數。惟圣人在上,則興利除害,易成而難廢?!贾葜形骱?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唐長慶中,白居易為刺史。方是時,湖溉田千余頃。及錢氏有國,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開浚。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熙寧中,臣通判本州,則湖之葑合,蓋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間,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使杭州而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為人乎?臣愚無知,竊謂西湖不可廢者五。天禧中,故相王欽若始奏以西湖為放生池(圖1),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自是以來,每歲四月八日,郡人數萬會于湖上,所活(放)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萬歲壽。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一也。杭之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后,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咸苦,其勢必自耗散。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記》云:“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頃;每一伏時,可溉五十頃。若蓄泄及時,則瀕河千頃,可無兇年?!苯駳q不及千頃,而下湖數十里間,皆菱谷米,所獲不貲。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三也。西湖深闊,則運河可以取足以湖水。若湖水不足,則必取足于江潮。潮之所過,泥沙混濁,一石五斗。不出三歲,輒調兵夫十余萬工開浚,而河行市井中蓋十余里,吏卒搔擾,泥水狼藉,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之不可廢者,四也。天下酒稅之盛,未有如杭者也,歲課二十余萬緡。而水泉之用,仰給于湖,若湖漸淺狹,水不應溝,則當勞人遠取山泉,歲不下二十萬工。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五也。蘇軾“開湖祭禱吳山水仙五龍王廟祝文”中亦云:杭之西湖,如人之有目。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翳久不治,目亦將廢。在這里,蘇軾認為西湖就是杭州的眼睛。沒有了西湖,杭州就如同人失去了眼。蘇軾所云,句句在理?!笆购贾荻鵁o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其復為人乎?”杭州無西湖,就如同人的眼睛已盲,她還算是杭州嗎?無西湖的杭州,已經面目全非,還是“人間天堂”嗎(圖2~4)?4從五代到宋朝,西湖的建設、管理和西湖十景展示4.1大力浚治,立定義為人(1)五代錢镠特置撩兵千人,浚治西湖,并開涌金池,引湖水入城利舟楫,并作大、小堰以蓄水。(2)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郡守王濟命浚治西湖,增置斗門,以防潰溢。(3)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蘇軾守杭,大力浚治西湖,為西湖建設立不朽之功。(4)南宋建都杭州,西湖浚治建設更好,增置開湖軍兵,修六井陰竇水口,增置水門斗閘,蓄泄有度。禁官民拋棄糞土,栽芰荷,穢污填塞湖港,增筑堤岸防水溢致災等等。4.2成就山水的藝術品西湖的魅力不只是一湖碧水,幽深洞壑,潺潺清泉,還在于有精致的亭臺樓閣、鑿刻神奇的石窟造像和繁花似錦的各種園苑。這些文化藝術的建樹,歷史上首推吳越國和南宋兩個朝代。吳越國的三代五個皇帝,都信仰佛教,現在西湖屬于古跡的寺廟、寶塔、經幢、石窟造像,大部分是這個時期建造和鐫刻的。那時除擴建東晉的靈隱寺外,新建的寺廟就有:昭慶寺、凈慈寺、理安寺(在九溪)、六通寺(在赤山埠)、靈峰寺(在靈峰)、云棲寺(在云棲)、韜光庵(在北高峰)、法喜寺(在上天竺)、寶成寺(在吳山)、開化寺(在月輪山);改建的有:玉泉寺為凈空院、中天竺寺為崇壽院、下天竺寺為五百羅漢院等,所以一時杭州有“佛國”之稱。興建的寶塔有:保椒塔、六和塔、白塔、雷峰塔;經幢有:靈隱天王殿、法鏡寺、梵天寺、虎跑寺共四對。飛來峰、紫云洞、煙霞洞的石窟造像,也有這個時期鐫刻的作品。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像,成為今天西湖寶貴的藝術珍品,顯示了那個時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操。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給西湖添景增彩的,除在鳳凰山一帶營造宮殿園苑外,又在西湖四周修建了不少御花園,供皇室、官宦尋歡作樂。著名的有萬松嶺一帶的富景園、御東園、秀花園、北園、三茅觀等,城東的東御園、五柳御園;城西的聚景御園、曹園;南山的慶爾御園、屏山御園、真珠園,北山的集芳御園、四圣延祥御園、下竺御園;錢塘門外的云洞園、玉壺園、具美園、山濤園、水月園、凝碧園;孤山路口的總宜園;蘇堤的九里松嬉游園;涌金門的泳澤園、環碧園,總共四十多座。這些花園中布置有亭閣齋臺、清泉秀石、奇葩異木。它們象一朵朵鮮花,環繞著秀麗的西湖,誘得明朝正德年間日本國使者路過這里,贊嘆地寫下“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的詩句。到了清朝,這些園苑中雖有不少堙廢,但一個名上田休的日本友人看了西湖,仍贊嘆地寫下了:“西湖今日放扁舟,淡淡輕煙隔畫樓。不料功風名雨際,三潭別有小瀛洲。”“西湖十景”的命名也是在這時開始的。1131年(南宋紹興初年),宋高宗趙構在萬松嶺紫云殿主持成立了“南宋畫院”,集合了一批畫家游山玩水,畫了不少西湖山水風景。畫成后在題景目時,畫家馬遠等分別題“柳浪聞鶯“、“蘇堤春曉”、“麯院荷風”(清朝改名曲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斷橋殘雪”、“雷峰夕照”(清朝改名雷峰西照)、“南屏晚鐘”(清朝改名南屏曉鐘)、“兩峰播云”(清朝改名雙峰插云)、“花港觀魚”十景圖,自此,一直流傳至今。當時畫家們因慨宋室偏安局面,在畫面上往往只畫西湖景觀的一角,以表示剩水殘山之意。這一時期,朝廷對西湖的管理也十分精心,曾規定:“著令地方里甲,日遂巡探,若有傾撤污穢之徒,即行拴縛送該管水利官痛責?!庇钟小拔骱﹦丈铋熶竷?禁止官民不得拋棄糞土,栽植菱茭,請佃包占,或有違戾,許人告捉,以違制論”等。這些建筑和這一類嚴格的管理,終于把“不是人寰是天上”的西湖繡得更美。西湖在歷史上還有過三個名字,最早叫“武林水”,以后又稱“金牛湖”、“明圣湖”。唐朝當時州城從錢塘江邊移到今天錢塘門內的沖積平原上,因湖的位置在錢塘縣西,才改稱“西湖”。5杭州6所西湖十景出現在南宋。宋本《方輿勝覽》云:“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其澗出諸澗泉,山川秀發,四時畫舫遨游,歌鼓之聲不絕。好事者嘗命十題,有曰:平湖秋月(圖5)、蘇堤春曉(圖6)、斷橋殘雪(圖7)、雷峰夕照(圖8)、南屏晚鐘(圖9)、曲院風荷(圖10)、花港觀魚(圖11)、柳浪聞鶯(圖12)、三潭印月(圖13)、兩峰插云(圖14)?!弊D隆斗捷泟儆[》原本刻印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至遲在此前,西湖十景已形成。西湖十景也采用四字景名,由于南宋定都臨安,杭州有“天堂”之稱。西湖十景的影響力比瀟湘八景更大,更進一步推動了景觀集稱文化的發展。5.1平湖秋月圖5西湖十景之一,是在中秋之夜觀賞萬頃平湖中的明月沉浮美景?!叭f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這一楹聯,正好描繪了這一美景。5.2石拱橋與南屏山蘇堤,自南而北橫貫西湖,全長2.8km?!拔骱爸铝鶙l橋,一枝楊柳一枝桃。”風光旖旎的“蘇堤春曉”就在這里。提起蘇堤,人們自然會記起北宋詩人蘇東坡。蘇東坡曾于宋代熙寧四年(1071年)、元祐四年(1089年)先后到杭州,做過三年通判和兩年知州。他組織二十萬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這條從南屏山下直通棲霞嶺麓的長堤,又自南而北在堤上建造了“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蘇東坡有詩記述此事道:“……我在錢塘拓湖淥,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焙笕藶榱思o念他的功績,就把這條長堤叫作蘇堤。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風光最為秀麗,所以歷代詩人多有吟詠。南宋畫院的畫家把這里稱為“蘇堤春曉”,列為“西湖十景”之首。5.3《斷層廟會》:從雷峰塔上看,兩者監督著不同的社會生活斷橋,是白堤的起點,正當外湖和里湖的分水點上。“斷橋殘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斷橋之名最早起于唐代,詩人張祜有“斷橋荒蘚澀”之句,可見這里當時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宋代稱寶祐橋,附近有總宜園、凝碧樓、秦樓等亭臺樓閣。元代稱段家橋,詩人錢惟善有“阿姨近住段家橋”之句。又因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故一名斷橋?,F在的斷橋是一座獨孔環洞橋,兩邊有青石欄桿,遠遠望去,勢若長虹。橋堍東北,在綠樹嘉蔭之下,有朱欄青瓦的“斷橋殘雪”碑亭。亭旁有一座飛檐翹角的水榭,原題名“云水光中”。冬日站在橋上賞雪,遠山近水,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根據我國民間故事《白蛇傳》,白娘娘和許仙曾在這里相會?!稊鄻蛳鄷愤@出折子戲,更給斷橋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雷峰塔位于凈慈寺前的雷峰上。公元975年,吳越國王錢俶因黃妃得子,特建此塔以示慶賀,名黃妃塔。又因它建在當時的西關外,所以也稱西關磚塔。雷峰塔當年原擬建造成為高達一千尺的十三層塔,用來藏佛螺髻發和八萬四千卷佛經,后來只造了七層。初建時,塔上重檐飛棟,洞窗豁達,十分壯觀。明嘉靖時,倭寇入侵,疑心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僅存塔心。后來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于1924年農歷八月坍圮。塔圮后,在塔磚孔內發現藏有《寶篋印經》。印經開卷寫著:“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舍入西關磚塔,永充供奉,乙亥八月。”算起來雷峰塔從建塔到塌圮首尾有950年歷史。雷峰塔之所以遠近知名,不僅因為這個塔塔形古樸,在斜陽夕照中別有一番景色;更因為它與《白蛇傳》這一美麗的民間傳說有關。法海和尚破壞了白蛇娘娘與許仙的美好婚姻,又將她禁錮在雷峰塔下。人們對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白娘子深表同情,對法海這一封建統治勢力的代表十分憎恨,所以千方百計想把白娘子從雷峰塔底救出來。而據說過了許多年之后,白娘子終于被修煉成功的小青從塔中救了出來,法海則被迫躲進了蟹殼。5.5花港觀魚的由來—南屏晚鐘(圖9)“南屏晚鐘”和“雷峰夕照”都列入“西湖十景”。這兩個風景點在蔥籠蒼翠的南屏山下。雖然如今鐘廢塔圮,但仍然給人們留下美好的記憶。“南屏晚鐘”指的是西湖四大叢林之一凈慈寺的鐘聲。凈慈寺在慧日峰下,是五代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國王錢俶為了供奉當時有名的永明禪師而造的,原名“慧日永明院”。永明禪師是西湖南山佛教的開山祖,入室子弟多達二千多人。他編纂的《宗鏡錄》對佛教界有很大影響,據說許多國外佛教信徒曾遠道航海前來向他求教。凈慈寺在南宋時曾改為“壽寧禪院”,后又改為“凈慈招恩光孝禪寺”,并建造了五百羅漢堂,規模宏大。據說蘇州西園的五百羅漢堂,就是仿照這里的樣子建立的。明朝寺院兩毀兩建。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以后又經過四次修繕,才逐漸恢復壯觀。當時的寺宇建筑布局和靈隱寺一樣雄偉壯麗,分前、中、后三殿。中間的大雄寶殿1955年曾重新修建過,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屋脊,顯得莊嚴宏偉。寺里舊有一口大鐘,每到傍晚,鐘聲在蒼煙暮靄中回蕩,格外悠揚動聽:這就是“南屏晚鐘”題名的由來。凈慈寺所以名聞遐邇,是與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和尚分不開的。相傳宋朝嘉泰年間,凈慈寺大殿被焚,長老無力修建。濟公自稱三日之內可以弄到木料,興工建寺。誰知濟公說過以后,不見行動,天天喝酒,爛醉如泥。他整整睡了三天,長老十分著急。到第三天,濟公突然大嚷:“木料到了!”長老驚問木料在哪里。濟公說:“我去四川募化大批木料,現己從海上運來。寺里的醒心井與大海相通。只要在井上搭起木架,裝起轆轤,一根根拉上來就是了?!遍L老將信將疑,叫人搭好木架。井內果然有一根木頭高出水面。大家七手八腳用轆轤將木頭往上拉,拉了一根,井內又有一根冒上來。這樣一直拉到第七十根,不知誰喊了聲:“夠了!”說也奇怪,最后一根木頭就再也拉不上來。從此,這口醒心井被稱為“神運井”,又叫“運木古井”。這最后的一根木頭就一直留在井底。南屏山是我國飼養金魚較早的地方。蘇東坡詩云:“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余。”可見北宋時這里就有人養金魚了。“曲院風荷”在蘇堤跨虹橋西北角,面積半畝,為“西湖十景”之一。宋朝詩人楊萬里對西湖夏日荷花曾有題詠:“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睋胤街居涊d,宋朝時這個風景點是在靈隱路洪春橋的溪流旁邊。當時那里有一家釀造官酒的曲院,里面種了許多荷花,芰荷深處,清香四溢,稱為“曲院風荷”。后曲院湮沒,風景點淪為廢墟。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在岳湖引種荷花,建亭立碑,題為“曲院風荷”?,F在這個風景點已著手擴建。計劃以現有的碑亭為起點,把岳湖、金沙港、郭莊連成一片,改建成一座大型公園。公園內辟五個荷池,將分別栽種紅蓮、粉蓮、白蓮以及花瓣重疊的“重臺”等各種荷花,使“曲院風荷”成為“芙蕖萬斛香”的游覽勝地?;ǜ塾^魚,前接蘇堤,背倚西山。這里有四時開不敗的奇葩異卉,有晶瑩如玉、左右映帶的清澈港汊,有唼喋嬉戲、潑刺水中的錦鱗赤鯉……,吸引著如織的游人。它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墒?歷史上“花港觀魚”卻并非以花得名。據志書上說,以前,在西山大麥嶺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至于“花港觀魚”的名目,則源于宋朝。宋時,有個內侍官叫盧允升的,在這花家山下建造了一座花園別墅,名曰“盧園”。園內栽花養魚,風光如畫,游人云集,雅士題詩,極一時之盛。南宋寧宗時(1195~1224)宮廷畫院畫師馬遠等創立“西湖十景”名目,把盧園列為十景之一,題名“花港觀魚”。從此這偏處西湖一隅的私人花園,就蜚聲遐邇。后來清代康熙皇帝手書“花港觀魚”四字,在池畔勒石鐫碑;乾隆皇帝又在這里對景吟詩,“花港觀魚”更成為西湖著名的游覽勝地了。5.8柳浪聞面的民間信仰“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一。出涌金門,沿著湖岸漫步,一眼望去,盡是密密的垂柳,仿佛為這座秀美的公園張掛起一道綠色的帳幔?!扒绮ǖ瓨溱ぺ?亂擲金梭萬縷青”。每當煙花三月,看萬樹柳絲迎風搖曳,那光景宛若翠浪翻空;在那望不盡的濃蔭深處,時而傳來嚦嚦鶯啼,清脆悅耳:“柳浪聞鶯”即由此得名。“柳浪聞鶯”原為宋朝的聚景園。南宋高宗、孝宗兩朝,君臣耽樂湖山,曾在西湖四周建造了許多著名的御花園,其中以聚景園最為宏麗。據志書載,當時聚景園中,建有會芳、瀛春等殿堂樓閣以及瑤津、寒碧等亭臺軒榭。這里泉池澄碧,垂柳成蔭,流水小橋,風光如畫。然而時間的浪濤,沖擊著歷史的陳跡,“柳浪聞鶯”的依依楊柳,雖然一歲一枯榮,但當年規模宏麗、氣象萬千的皇家花園——聚景園,早已變成荒丘瓦礫,不復辨認了。過去,在“柳浪聞鶯”有仙姥墩和錢王祠等古跡。仙姥墩原是一個高約數丈的土墩,相傳為仙姥賣酒處。據《神仙傳》記載:仙姥原是余杭一農婦,嫁與西子湖畔的一戶農家。她善采百花釀酒。王方平曾以千錢與農婦沽酒,飲后覺得酒味甘美無比。從此群仙常來聚飲,并曾授藥一丸,以償酒價。農婦吞服這顆藥丸以后,居然化為神仙,飛升而去了。過了十余年,有人經過洞庭湖邊,復見這農婦在洞庭湖邊賣百花酒。于是眾人就呼她為仙姥。宋代王安石曾有詩詠其事云:“綠漪堂前湖水綠,歸來正復有荷花?;ㄇ叭粢娪嗪祭?為道仙人憶酒家。”錢王祠是祀五代吳越國王錢镠(852—932)的祠宇。錢镠是臨安人,原以販鹽為業,因有軍功,升為節度使,后又依靠武力,擴展地盤,建立吳越國,以杭州為都城,號為吳越王,雄據一方。錢镠雖然鎮壓過黃巢起義,但他治理杭州頗著功績。他曾大興水利,組織民工疏浚西湖,又曾修筑錢江海塘,防止潮患。因為他為人民做過一些好事,所以后人建祠紀念他。錢王祠內,宋時有蘇東坡書寫的表忠觀石碑四塊,故錢王祠又稱“表忠觀”。后因碑文字跡漫漶,被廢棄。現在的表忠觀石碑,是明代嘉靖年間杭州知府陳柯重新摹刻的。5.9奇麗的情境,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之一(另兩島為湖心亭、阮公墩),占地105畝(其中水面約占60%),素有“小瀛洲”之稱。瀛州是古仙島名,可見歷來人們是將這里比作“蓬萊仙境”的。“三潭印月”的三個石塔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那時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組織力量疏浚西湖,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作為標志,規定三塔以內不準種菱植藕,防止西湖淤塞。元代三塔被毀。明代萬歷初重建(位置不在原處),這才出現了“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萬歷三十五年(1067),這里用疏浚的湖泥堆積成綠洲,后來又在綠洲上自南至北建造了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自東至西修筑了一條竹蔭夾道的綠堤,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布局。這里湖岸疊石參差,池中蓮荷高下,水面亭樓倒影,湖邊垂柳拂波,處處有景,風光旖旎?!叭队≡隆庇幸环N含蓄的美,全島景物,不是一下子都擁到你的眼前,使你一覽無遺,而是引你漸入佳境?!叭队≡隆惫艁砭褪琴p月的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石塔高2m,塔基系扁圓石座,塔身球形,排列五個小圓孔,飾著浮雕圖案,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月夜,特別是中秋佳節,在塔里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5.10兩峰插云(圖14)從洪春橋透過九里松林,遠望巍然聳立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可以見到“雙峰插云”的奇異景色。每到春秋雨日,濃云濃得象遠山,遠山淡得象浮云,是山是云,不易辨認;而云霧繚繞的南、北高峰,卻忽隱忽現插入云端,宛如一幅潑墨山水畫卷。“雙峰插云”,宋、元時稱為“兩峰插云”,到清代康熙皇帝游杭州時改為“雙峰插云”,過去人們在最適宜于觀賞雙峰景色的洪春橋畔造了一座碑亭,這就是“雙峰插云”:“西湖十景”之一。6景觀美學內涵為了說明西湖十景的傳統美學內涵的豐富,我們將燕京八景與之作一對比。乾隆年間的燕京八景為:瓊島春蔭、居庸疊翠、太液秋風、西山晴雪、盧溝曉月、金臺夕照、玉泉趵突、薊門煙樹。這八景有空間美,包括了燕京四境的美景;有時間美,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季和朝、夕的景致;有自然美(曉月、夕照等),又有人工美(盧溝橋、金臺等);有色彩美、形態美、風韻美,等等。南宋西湖十景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曲院荷風、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兩)峰插云。這十景的景目兩兩相對:蘇堤春曉對平湖秋月,曲院荷風對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對南屏晚鐘,花港觀魚對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對雙峰插云,富于韻律感;還有空間美(八方美景)、時間美(春、夏、秋、冬四季和朝、夕景致)、自然美(秋月、殘雪、荷風、夕照)等和人工美(蘇堤、斷橋等)、靜態美(平湖、秋月)等和動態美(荷風、觀魚)和聲音美(晚鐘、聞鶯)、動物美(魚、鶯)和植物美(花、柳、荷)等等。從以上分析可知,西湖十景比燕京八景有更豐富的美學內涵。除了畫家和詩人的天賦之外,最重要的是杭州西湖景致的確迷人,如同西子,美貌無匹,這是杭州贏得“人間天堂”美譽的重要原因。西湖十景成為園林造景的典范之作,圓明園中就有仿西湖十景之作。7景觀文化功能日本學者內山精也寫出論文“宋代八景現象考”,文中指出,受中國八景現象的影響,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以后,各地也都選出八景。在室町——江戶時代初期所選定的日本八景有:近江八景、金澤八景、博多八景、南都八景、松島八景等。朝鮮在高麗朝后也與日本一樣,有代表性的八景有:平壤八景、扶科八景、丹陽八景、關東八景等(其形成時間未詳)。內山精也指出,為宋代八景現象的結局增添光彩的,是杭州的“西湖十景”。認為西湖十景是日本近世八景現象的原型:“西湖十景”就其對外效果來說,具有其他八景所不具備的強有力的幾個有利條件。首先在于杭州是首都。雖然說是行在所,杭州卻是皇帝坐鎮的、南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实邸⒃紫嘁韵?文武百官常住這里。外放的士大夫也從這個地方出發,最后再回到此地。而且它還是各行各業的人們從全國各地前來匯集的一大樞紐。在情報還專門靠人傳遞的當時,這一事實實在具有很重大的意義。這些人對親眼看見的“西湖十景”的描繪,可能會被迅速傳播至全國。第二,西湖和“西湖十景”具備了極其便利的游覽條件。西湖和杭州市街相鄰接。造訪杭州的人,即便目的不在于觀光,只要人到杭州,自然可以接觸到西湖山水。而且,如前所述,因為西湖的周長不到15km,若有意于此,甚至可能在半天內繞湖一周。因此,不用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勞力,就能夠游覽十景的各個景點。第三,西湖山水具備集約性優美的特點。這點和第二點也有關系,西湖除去鄰接市街的一面,三面環山。這樣,山遮擋了視野,限定了視界。而這一閉鎖性反而令湖水成為前景,山變成背景,使一個獨立的山水構圖浮現出來。而且,因為西湖也正好是視界能容納的大小,對來訪的游覽者來說,作為沒有顯著差別的映像,盤結在各自的心里。山水的配置,防止了游客對于景觀注意力的擴散,起到了向某一種意象集約的效果。第四,西湖被唐宋許多詩人歌頌過,具有極為有利的文學傳統。而且,作為唐宋詩人代表的白居易和蘇軾,各自都作為地方官在這里羈留過,并留下了許多名作。他們留存的遺跡作為西湖的景點裝飾著山水。“西湖十景”的主脈里有著文學性傳統的律動,幾乎可與“瀟湘八景”相匹敵。而且,這些唐宋詩人所開發的西湖意象里,沒有瀟湘文學所具有的的“不遇”、“悲傷”、“旅愁”等陰郁的一面。澄澈明亮,并且純粹是作為游心的空間。它被意象化這一點可能也是重要的吧。綜上所述,“西湖十景”具備了其他地方很難得到的種種固有的有利條件。處于宋代八景現象終點位置的“西湖十景”,一面充分吸收這樣良好的條件,一面對外宣傳這種具象性的意象,這一事實具有極大的意義?!拔骱啊钡脑姰?本來并非阻礙“臥游”之物,卻擁有了引誘鑒賞者感發與“臥游”正好相反的興趣的效力。也就是水,通過與詩畫接觸,引發了人們想要親眼觀賞實景的興趣。瀟湘八景的世界是虛構的世界,因而適宜于在想象的世界里暢然“臥游”。而“西湖十景”卻是確實的存在,只要條件具備,任何人可以享受那里的美好風光。因此這里便具有了產生旅游文化的線索。而當時接觸到這些景觀的日本文化人,亦一概率直地表現出對同時代西湖的憧憬。面對眼前所見的日本八景,令他們有所聯想的并不是瀟湘,而是西湖。12-16世紀,在日本的中世紀,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享受者是禪宗的僧侶門。元至清代,從中國來訪的禪僧很多,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在杭州一帶的禪寺長年修行的僧侶。同時,從日本渡往中國的僧侶也很多,他們的目的地是西湖畔的禪寺,或者杭州郊外的徑山寺。為此,經由他們宣傳的西湖山水之美,是在日本流行八景的重要契機。“西湖十景”不僅單獨成為中國國內近世八景現象的范式,而且作為來自外國的一種文化珍果,也讓東瀛的知識人著了迷,因而在那里也出現了八景現象。經提升的西湖景觀反映了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思想,如“佛之平和”和“自然如畫”,進而也極大地影響了東亞地區的景觀設計。其堤、島、橋、寺、塔和風格鮮明的景色在中國各地和日本被廣為效仿,尤其是北京的頤和園。西湖十景的設計在整個中國流傳了7個世紀,并在16世紀朝鮮文人造訪西湖后傳到朝鮮半島。8杭州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之興廢為何“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以至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如此久遠的影響,最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歷史上的興廢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我覺得有如下五方面的啟示。(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興于文化盛世之宋,是文化景觀的巔峰之作陳寅恪先生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譬諸冬季之樹木,雖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陽春氣暖,萌芽日長,乃至盛夏,枝葉扶疏,亭亭如車蓋,又可庇蔭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應致力者。讀了陳寅恪先生這段話,心中豁然開朗?!昂贾菸骱幕坝^”正是萌芽于唐,孕育于北宋,至南宋問世,“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巔峰之作。其影響遍及中國乃至東亞。宋代乃有“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之諺。(2)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因白居易、蘇軾等文化名人而興白居易對西湖建設立下了巨功。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進行西湖的水利建設。乾隆《浙江通志》記載:居易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錢塘湖,鐘瀉其水,溉田千頃。白居易筑白堤以蓄湖水,又建石涵以備水暴漲泄水“防堤潰也”。據鐘毓龍先生考證,白居易為杭州刺史,由石函橋筑堤,迤北至余杭門,外以隔江水,內以障湖水(按余杭門,即今之武林門,宋時始有之。在唐時,并未有城,武林門一帶,猶為泛洋湖與西湖相通之地。故白居易筑堤以隔之。此所謂白堤也。蘇軾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在西湖面臨湮滅之虞時給朝廷上“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的奏議,把西湖比作人的眼睛,認為西湖有五條理由不可廢。蘇軾的奏議句句在理,得到朝廷采納。于是蘇軾組織二十萬民工疏浚西湖,利用湖泥葑草,筑成長堤(即蘇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橋。又在湖水最深處建三座石塔作為標志,其內不準種菱植藕,防止西湖淤塞。蘇軾這一創舉成就了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和“三潭映月”兩景。蘇軾不僅為營造“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立下奇功,他也為穎州西湖、惠州西湖、許州西湖、雷州西湖的景觀建設留下佳話,故有“西湖長”之美稱。(3)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因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而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之所以具有無窮的魅力,也因為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是南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是當時世界最繁榮的城市。柳永寫的“望海潮”描寫宋代的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胡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柳永此詞,把杭州的秀麗風光,繁華氣象,寫得生動傳神,引人入勝。相傳金主完顏亮讀此詞后垂涎于如此大好山河,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焙贾菸骱幕坝^乃杭州西湖由唐、五代至宋的歷史文化積淀而成,尤其是南宋朝廷自帝王至大臣,文人學士們的集體營造而成。(4)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之興廢,是該時代的文明是發展或是倒退的試金石鄧廣銘先生指出:就因為宋王朝沒有實施文化專制,所以在兩宋統治的三百多年里,能收到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長足發展。這種發展勢頭,在遇到文化落后的蒙古貴族的統治,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挫折?!昂贾菸骱幕坝^”,形成于兩宋,具有無窮的魅力,影響中國和東亞。而到元代,西湖廢為民田,文化景觀喪失。可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之興與廢,是該時代文明發展或倒退之試金石。(5)歷代的仁人志士保護和建設、管理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得以發揚光大的關鍵元代一度廢而不治,聽民侵占,全湖盡為桑田。明初仍元之舊。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