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行與仁義禮智信的關系五臟與仁義禮智信的關系實際上,一個人心正了之后氣就正,氣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國古代中醫理論,人是由形、氣、神三部分組成的。形,就是我們的外形;氣,就是我們的經絡氣血;神,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用現代科學的說法,就是身體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這三個方面,物質對應的就是外形肉體,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里“氣”的概念,信息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有不外不內的。外在的是風寒署濕燥火,內在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我曾經用中醫的辦法解決了很多人的疾病問題,但發現最后都留一個尾巴。那時我還沒有接觸傳統文化,后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下,我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我讀的第一本書是凈空教授講解的《了凡四訓》,看完后我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反省”,反省之后我發現,為病人治病必須進入病人的內心世界,與病人作心靈溝通。古代醫學著作都提到一點,一個醫生最重要的不是醫術而是醫德,“德”為醫之本。古人有個說法,叫“進與病謀,退與己謀”,就是進一步要慎重考慮怎樣解決病人的問題,退一步就是“反求諸己”,想想自己的問題。我開始反省,以前主要是沒有進入病人的內心,病人得病的“鎖”沒有打開,開多少藥都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我頓悟到這點后,就開始在臨床上實踐,下面就是我用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對應五臟治病的情況:古人把“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叫做“五常”,就是“三綱五常”的“五常”。“常”是什么呢,“常”是自然狀態,就是“正常”。昨天蔡禮旭老師講得好:“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為。”知道一個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什么樣子,就叫做“明”,反過來就是“不明”,不明就會妄為,妄為的結果就是兇災,兇災的一個體現就是疾病,甚至是絕癥,實際上很多絕癥就是自己的內心造出來的,這叫“造病”。“五常”里的第一“常”是“仁”,“仁”就是“仁慈”“仁愛”,博愛,就是慈悲善良,能同情人。它對應的五行是木,對應的方向是東,對應的四季是春,對應的五臟是肝,這個肝不單單指肝的那個臟器,而包括肝臟臟器在內的一種狀態和功能。很明顯,一個人仁慈善良博愛,富于同情心,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化育、茵嵐和滋潤肝臟,反之就會傷害肝臟。肝臟經絡和七竅都是連通的,如果肝臟出了問題,眼睛就會出問題,因為肝開竅于目,當然,其它地方也會有外應的表現。我學習傳統文化后,特別是讀了《了凡四訓》后,我就首先反省自己:仁,仁者愛人,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我發現我沒有做到。我是個獨子,從小父母對我寄托的希望很大,自己又非常倔強要強,倔強要強就會使木氣生發太過,肝臟受損,疾病就來了。我要強到什么程度呢,考試必須是第一,得了第二我就特別苦惱,攀緣心也特別重,而且在家里孝敬父母方面也做得特別不好,那時認為主要任務是學習,其它的都不重要,后來我意識到這種理念是非常害人的。我這種性格就容易導致肝瘀氣滯,肝經的經絡從腳走身體的內側一直到頭部,肝開竅于目,所以我從小眼睛就不好,近視眼。當我反省到這一點時,我就進一步推己及人,因為很多患者的病也表現在肝經上。我在臨床上遇到這樣一個案例:這個患者姓高,是個女孩,她得的是甲狀腺腫瘤,脖子里整天憋的慌,一試脈她的兩個脈特別的弦,我對她說:你有個德行需要改,就是性格太倔強,太倔強的人肝經就不通。男性是往外散的,女性是往里收的,收時往往收到咽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肝經所過之處,這個地方一旦瘀阻了之后,上下不通就會得病。她說太對了,他父母都在旁邊,都說她從小就倔。他爸爸說,誰的車要是超了她的車,她就一定要再超過人家并把人家逼到邊上。我對她說你這個性格要是不改,再怎么吃藥治療都沒有用。因為“氣”是一種能量趨勢,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排列組合而成的,原來這里沒有瘤,為什么后來有了瘤,因為細胞、分子、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來不一樣了。人體實際上就是一堆原子的組合體,排列成健康人的樣子和病人的樣子,都是這一堆原子,只不過是排列不一樣而已。那么原子又聽誰的話,聽能量的話,能量就是平時所說的“場”,物理學叫“場能”,這種倔強之氣就會在咽部形成一種場能,這種場能就會形成腫瘤。你即使把這個腫瘤切掉,但你的倔強之氣不消除,它這個場能還存在,將來這些成份還是往這里聚,還會得腫瘤。這個女孩子還有一點是總頂撞父母,頂撞人特別是父母長輩,這都是木性里面最傷肝的地方。我對她說,你要想病好,先把“氣”調過來,把不好的氣變成正氣,正氣從哪里來,從改變心態性格著手,眼下就先從孝敬父母開始。你媽說你從小就沒干過任何家務活,你想想你長這么大好吃懶做還經常頂撞父母,你這個氣能正嗎,氣不正能不得病嗎,從今天開始,你把家務活全包了,好好伺侯父母,百善孝為先,人一旦孝順父母之后,氣一下子就沉退下去了,氣一下去,經絡就非常容易通暢,經絡通暢之后病自然就好了,再用藥物輔助調理就特別有效。回去之后這個女孩就馬上修正自己的性格,對父母也知道孝敬了,過不久又拿著化驗單來找我,這個腫瘤已經小好多了。她對我說醫院都很驚訝,為什么消得這么快,我當時也給她用中藥輔助治療了,實際上單靠中藥治甲狀腺瘤是非常慢的。就是因為她把心態調整好了,氣就正了,體內原子的排列組合就正常了。這個理念不僅從中醫的角度是這樣的,同時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也是有根據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生理學家艾爾瑪教授曾作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他把人生氣、悲傷、煩惱時所呼出的氣收集起來,再輸入到一個盛著藥水的瓶子里,這個瓶子的藥水顏色就會改變,憤怒時的氣能讓藥水變成紫色,悲傷時的氣能變成灰白色,再把紫色的水抽出來打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幾分鐘之內就抽縮死亡。這就明顯告訴我們,我們生氣發怒頂撞人時實際上是在分泌毒素。艾爾瑪教授研究得出,人生氣發怒三分鐘消耗的能量,跟跑完三千米消耗的能量是相同的,所以人生氣發怒后緊接著就是疲勞,疲勞之后緊接著就是手腳發麻,因為疲勞消耗精力,末梢循環就不好,就會致使手腳發麻。這就印證了中醫的一個道理,叫“怒則氣上”,氣上則人體精華消散。很多人都有體驗,生氣發怒時手腳是冰涼的,臉是發青的,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生氣發怒致使氣血瘀阻。中醫有望聞問切,和一個人一握手,他手腳冰涼,臉色又發青,就可斷定此人肝臟有問題。這在現代科學上得到了印證。這就說明一個道理:仁慈、善良、平和、博愛,可養肝臟之氣,可使肝血通暢,一通暢,人的氣脈就好,當然就長壽。老子有句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我們在生氣發怒之后,四肢就僵硬。人越年輕,筋骨越柔軟,越老越發硬發緊,所以中醫有個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反過來筋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五常的第二個方面就是“義”。“義”就是道義,義務,責任。它對應的五行是金,對應的方向是木,對應的四季是秋,對應的五臟是肺。一個人為人處事講道義,時刻不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角色義務,有責任心,這股正氣就能養護肺。反推呢,一個人如果在道義方面缺失,不肯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么就會出現肺氣不足,肺功能衰弱。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上高中時,沒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完全忘記了一個做兒子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的鼻炎就特別重。因為肺開竅于鼻,肺功能差,鼻子就有問題。人的義務里面,第一位就是孝敬父母。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上大三大四時沒有經過治療,鼻炎就好了。怎么好的呢,就是我的一個孝心萌動了。我在醫院看到很多病人痛苦萬狀,臨終時都是插著各種各樣的管子走的。我就很自然地聯想到我父母,我就下決心用我學到的知識調理父母的身體,決不讓父母再受病痛折磨,甚至再也不讓父母進醫院,因為中醫有辦法讓人無疾而終。如果說以前我是憑著對中醫的興趣學中醫的,那么現在又增加了孝敬父母的因素。于是我從2002年把醫術基本學完之后,就開始給父母用中藥、針灸、按摩等方法調理,把風寒暑濕都發出去。我回家后就給父母按摩推拿,覺得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到后來,我父母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好,直到現在都沒有進過一次醫院。這是我學醫的一個非常大的欣慰。自從我這樣做了,鼻炎就不治而愈了。這說明人的孝心一產生,“義”就出來了,“義”一出來,肺氣就足了,肺氣一足,鼻竅自動就通了。那么再說“義”的反面還有什么呢,還有就是“過激”。“義”在四季對應秋天,秋天秋風蕭瑟,萬物凋零,天地一派肅殺之氣,所以肺氣過于旺盛的人,他的殺氣也很重,殺氣反映在行為上,就是特別愛挑剔別人的毛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眼里揉不下沙子。這種性格的人容易得肺經方面的病,而且還會傷到肝,因為肝屬木,肺屬金,五行生克金克木,一個人控制欲強,挑剔別人的習氣特別重,肺氣過旺就會傷肝,而且會傷得很嚴重。我在今年元月份接診過一個河北的患者,是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發展下去就是腹水,腹水再發展就是死亡。肝硬化還有第二條路那就是肝癌,存活期都不會超過十年。他說我覺得自己人生沒希望了,也不知道錯誤出在哪里。我說你這個病用中醫理論可以治好,但首先你自己得先立起來,準確說你自己可以把自己的病治好,在這同時我再開藥幫助你。他問真的嗎,我說這是完全可以的。因為用中醫的眼光看,過激之氣退去之后,肝脈就會舒暢,肝硬化就會好。這個患者是個企業家,整天對著部下發火挑剔,臉上從來沒有露出過笑容,他的部下都非常怕他。他自己也說感到天天都被綁得緊緊的。我說你這叫造病運動,現在你已經造出肝硬化了,假如繼續造的話,這個病可以發展成絕癥,就會奪你的命。他問有什么辦法,我說很簡單,金氣過重的人就是練習寬容的微笑。因為人只要一笑,全身緊張的氣就放松,臟器就得到舒緩,病就好治了。我給他講了這道理后,又給他開了四逆散,把肝氣再舒展一下。過了兩個星期后,他對我說,我還沒吃您開的藥,就按您說的,不再發火,不再挑剔人,把心情放松,天天對人微笑,我發現我肝子部位的存在感已經沒有了,去醫院化驗肝功能,各項指標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當時我還給他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我說人生氣時就是自己把自己吊在房梁上毒打,你這個人就是天天在毒打自己。后來他給我發短信說,我天天晚上想想以前自己毒打自己的那些情況,心想這是何必呢,想來想去我就笑了。這個道理就是,當人一懂得反省自己時,智慧就開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心結一打開,氣血一通,然后身體就好了。肺金之氣再發展,就是悲涼之氣,中醫講悲是傷肺的,一個人心情特別悲涼就會把肺給傷了。怎樣治療悲涼呢,首先應認識到的是,凡是心情悲涼的人都陷在了小我里邊而且走不出來,當一個人走出小我走進大我時,他就不會悲傷了,而且會變得很慈悲。慈悲就是無條件地關懷一切人,心胸一打開,氣就跟著變化,氣一變化,身體的疾病就會跟著緩解。“五常”的第三個方面就是“禮”。“禮”對應的五行是火,對應的方位是南,對應的四季是夏,對應的五臟是心。《尚書》講火曰炎上,就是說積極向上的意思,代表的是進步文明有禮貌,國際上考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國家的國民有沒有禮貌。禮貌對應的就是秩序,而五倫關系就是人與人交往的最正確的秩序。一個人行事心正,尊老愛幼,有禮貌有涵養,禮義廉恥各方面都很注意,那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他的心臟,反之,就會損傷心臟。《黃帝內經》講:心者,主明之官。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也就是說心在身體里面起主導作用,是主神明的。心的自然狀態就是積極向上的、開放的、明朗的狀態,那么心的不自然狀態是什么呢,心有很多不自然的狀態,其中一個最大的不自然狀態就是仇恨,仇恨最傷心臟,你經常仇恨人,就會導致心慌心跳,還有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我在臨床遇到一個患者,他被人騙20萬,之后就非常仇恨騙他的人,他就給自己制造了一個疾病:心律不齊。我給他講,你這樣下去,不僅被人騙了20萬,還被人騙走了健康,假如你把這20萬釋懷了,把心態調整過來,那你的病就從根本上鏟除了。我送給他這個建議后,他很配合,不再想那20萬,同時教他按摩一些穴位,吃素,用食療,癥狀很快就消失了。所以大家不要一想到中醫就很快想到中藥,實際上很多病不用中藥也可以治好,像心腦血管疾病,經常吃空心菜、芹菜之類疏通血管的菜,就可以幫助經絡疏通。“禮”與“樂”是合在一起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yue)。”“樂”還有個讀法為樂(le)。就是歡喜。一個人的心態要是處于歡喜的狀態,那他的氣脈就特別容易通暢,你看那小孩子,他一天到晚都是歡喜的,他的心脈完全通暢,古人稱之為“純陽之氣”。醫學家認為,成人平均每天笑七次,心脈就會很通暢。我們中國人在全世界來講笑是最少的,一天到晚繃著個臉,所以國人應該特別注意調整心態。“五常”的第四個方面就是“智”。“智”對應的五行是水,對應的方位是北,對應的四季是冬,對應的五臟是腎。“智”就是智慧,一個人要是智慧足夠,言行舉止都不出真正的智慧軌道,那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腎。智慧從哪里來,一是讀圣賢書,聽圣賢教誨,按圣賢教誨的去做,就容易開智慧,還有就是謙虛謙恭,能聽進別人的意見,一個人真正謙虛謙恭了,這股正氣也可以養腎。一個人要是傲慢自大自負,從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這樣的行為對腎臟就沒有好處。“兼聽則明”,聽要用耳,腎開竅于耳。一個人腎氣足了,就比較容易聽進別人的規勸和意見;換言之,能聽進別人意見的人,腎氣足了,耳竅通了,反過來又有利于智慧的開發。另外,還必須重復上次我在青島全國第二屆企業家論壇上講的那個話題,就是傷精的問題,傷精就是傷腎,這個問題很嚴重。傷精是怎么傷的呢,就是房事過度,把腎氣給傷了。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骨骼強健是腎氣足的表現。腎氣足的人,整個骨髓是充滿的,脊柱這個骨髓是跟大腦連在一起的,骨髓充盈連到大腦,這個人就容易開發智慧。相反如果把腎氣泄露的話,他的骨髓就枯萎,骨髓枯萎,大腦里面的精華就會反過來倒著灌進骨髓,那么大腦就會不靈光。還有,腎等于身體的總銀行,五臟六腑的精華多余的都往這里邊儲備,腎把所有的多余的能量收進來儲藏好,以備不時之需,就是有了病就把這個能量調動出來用。經常泄露腎氣的人,就會出現這幾種表現:一是容易骨折,因為骨髓枯萎了就容易骨折。第二個就是經常煩躁不安,恐懼,自我壓力特別大,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安全感。(特別容易害怕,感覺后面有人跟著自己)第三個就是腦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嚴重者還會喪失工作生活的能力,成一個廢人。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體的腎精和骨髓,也就是人體的精髓,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體的防衛系統這個大軍的后勤供給部,假如把這個供給軍餉的地方全部抽空了,那這個防衛大軍就會全面崩潰,我們的腦力、智力、體力、抵抗力就會全面下降,以致于百病叢生,比如糖尿病、中風、子宮頸靡爛、子宮癌等。前面剛說過腎氣泄露過度的人容易恐懼,那反推就是恐懼的心理會傷腎。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會日夜有恐懼感,我們發現有些小孩子,某一天突然覺得他別別扭扭的,一問才知道他打碎個玻璃杯沒敢說,一旦說出來,大人再把他教導一番,他把這個事情一釋放,馬上就又變得活蹦亂跳了。一個小孩子尚且如此,何況大人呢,所以人只要做了一件壞事,就會傷到腎氣。傷到腎氣后,根本不是用酸棗仁湯、交泰丸可以治好的。只有心正了,氣才能正,氣正了,病就好了。就這么簡單。“五常”的第五個方面就是“信”。“信”對應的五行是土,對應的方位是中,對應的四季是長夏(從立秋到秋分這段時間),對應的五臟是脾胃。“信”,就是誠信,信義。一個人如果他特別誠實守信,不欺不詐,做任何事都誠意正心,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從來都不埋怨別人,更不會斤斤計較,那他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脾胃,這樣的人脾胃功能乃至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就好。反之亦然,一個人要是奸奸詐詐,不誠不信,或者說即便不奸不詐,但卻特別愛埋怨人,總是有怨氣,處處斤斤計較,那他的脾胃和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就會受影響。宋代大理學家程頤說過:“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先圣老子更是早就教誨世人:“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你看看,一個國家要是缺失了信用,就會衰敗下來,何況我們一個人呢,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雖然沒有故意干過不誠不信的事,但我以前特別愛埋怨愛牢騷愛計較,這個習氣非常重。直到學習傳統文化、也就是讀博士的最后一年才改過來。那時,導師給我安排的工作量特別大,我的師姐師弟都沒有跨專業作課題,只有我跨專業作課題,還要去醫院作細胞培養和維生素培養,還要去買各種各樣的培養基,等于說從民工一直到工程師這一系列的大活小活我全包。當時我就特別有怨氣,就天天埋怨我的導師,接著我的脾胃乃至整個消化系統就出了問題:胃脘脹滿,腹瀉便澹,面黃肌瘦,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后來我遇到一位老師,他就點我說:怨、恨、惱、怒、煩,這些情緒很傷身體,而埋怨直接傷脾胃,你現在有病就是怨氣太重,你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于是我就反省自己,反省后我認識到導師給我的任務重這是對我的關愛,因為只有有了這樣的壓力,我才能鍛煉自己,我把這些任務完成后,能增加好多知識。當我認識到這些之后,我就痛下決心一定要改正,我再也不埋怨導師了,在干導師交給的那些活時,也有行動力了。很快,我的脾胃和消化系統的病就好了。后來我的博士論文答辯,專家全部通過,而且是優秀,這都是導師對我嚴格要求的結果。還有我治療過的一個患者也是這樣,整天埋怨這埋怨那,嚴重失眠,還自殺過一次,心情從來沒有好過。我就勸他把煩惱減少,從此不要再埋怨別人,同時我建議他干重活,什么活累就讓他干什么活,還讓他走路鍛煉。我對他說,你主動給鄰居家打水,把你鄰居家的水全包了,另外,你一天能走多少路就走多少路,直到走不動為止。于是他就按我說的去做,首先把心態調整好,從此不再埋怨了,開始一天只能走二里路,后來越走越遠。為什么讓他這樣做呢,因為人只要心態一調整過來,四肢再一活動,氣血就通暢,脾胃就強健,因為脾主四肢嘛。脾胃一強健,吃飯就香,睡眠也好,就是能吃能睡。這個患者后來就完全康復了。以上種種例證說明,人所得的各種各樣的疾病,都與他的內心有關系,都與仁義禮智信的缺失有關系,如果我們懂得了這些,那要想使自己不得病,得了病又想使自己盡快好病,那就要懂得調整自己的內心,遇事看得開,把自己缺失的德性補上,把仁義禮智信作好作全,把我們各種不好的氣變成“五常”之氣,讓仁義禮智信的浩然正氣來養護我們的五臟六腑。仁義禮智信實際上就是對《弟子規》的濃縮,《弟子規》講的也是仁義禮智信,不過是把它具體化了。我們把《弟子規》都讀懂了,落實了,我們的心態就恢復到正常了,心一正,身體就健康。同時《弟子規》還交給我們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西方有一種病叫生活方式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對導致的疾病,那反過來我們用古圣先賢的教誨來約束和規范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經得的疾病治好。這種治病方式不用花錢,不用吃藥,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仁義禮智,我固有之”的原文和翻譯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人于打,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6)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剛端于我(7)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注釋】?不忍人之心;憐憫心,同情心。?乍:突然、忽然。?怵惕:驚懼。側隱:哀痛,同情。?內交,內交即結交,內同“納”。?要(yao)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⑹端:開端,起源(源頭。⑺我:同“己”。⑻然,同“燃”。⑼保:定,安定。【譯文】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棋同情的。心理一一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2、【原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譯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恥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它因而不覺得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得到,放棄便會失去。3、 【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2)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3)【注釋】⑴幾希:趙注云:“無幾也。”⑵庶物:與庶民的涵義相近,指萬物,庶在此是眾的意思。(3)非行仁義:趙注云:“非強力行仁義也。”【譯文】孟子說:“人之所以不同于禽獸的地方很細小,普通人把它丟棄了,君予把它保留了。舜懂得萬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從仁義行事,不是去推行仁義。”【段意】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義。這一點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間會有圣賢、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為圣賢保有了人住,而其他人則或多或少丟棄了它。所謂“推行仁義”,是指帶有功名心去行仁義,“非以仁義為美而后勉強行之,所謂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覺地依從仁義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說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子商務中電子合同的法律思考
- 2025建筑工程拆除補償安置合同 合同范本
- 2025租賃辦公室合同模板
- 2025合同法規定與實踐指南
- 英語發音攻克之道
- 藝術歷史解讀
- 2025標準版租賃合同協議書范本
- 防火防電安全教育
- 2025年寧波東方眾誠人才開發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貴州水投水庫運營管理西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有色金屬冶金概論總論
- 砂石料單價編制
- 海藻學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煙臺大學
-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卷含答案【考試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單元知識要點
- 全陜西師范大學《716文學綜合》考研真題詳解下載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標識及保養記錄
- 外科學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組成和結構課件
- 《羅織經》全文及翻譯
- GB∕T 26077-2021 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應變控制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