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中國南朝時的文學批評家鐘嶸,在他的詩歌評論專著《詩品》里,有這樣一句話:“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他說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一、了解《古詩十九首》1、漢代無名作家的作品。風格相近的十九首詩合在一起,收入其《文選》并題為《古詩十九首》,詩歌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為題目。2、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一字千金”。3、用平淺質樸的文字表達深厚的感情。4、南朝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二、賞析課文1、請同學們自讀本詩,看有哪些不理解的。2、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詩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之:代之芙蓉;遺:讀作(wèi),贈送;所思:名詞,思念的人。所,用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詞組,指代人或事物;還顧:回顧,回頭看;而:連詞表轉折,但,卻;以: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

終老:指度過晚年,直至去世。3、詩歌表達的感情基調怎樣的?憂傷之情,痛苦惆悵之情。4、詩歌中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采芙蓉。目的:“遺”遠方的“所思”。5、品味詩歌的情感,要在誦讀中來把握。6、哪位同學來朗讀一遍。(請1位學生讀,讀后點評)五言詩在斷句上一般構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本詩采用二三字格式斷句,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7、全班齊讀8、結合課下注解,用盡量準確而優美的語言翻譯這首詩,請1位同學來翻譯一下。涉江采芙蓉踏過江水去采那朵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吧。回頭望望遠處的故鄉,卻又長路漫漫無邊無際。漂泊異地兩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憂傷以至終老。三、合作探究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四、背景

東漢末年,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路,上層士流結黨吹捧,文人士子備受壓抑。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文人士子或為避禍,或為尋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因而也就有了思婦的閨怨和游子的羈旅鄉愁。總結:相愛卻不能相守,讓人有“憂傷以終老”的擔憂,黯然的心情令人銷魂,本詩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五、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六、“懸想”手法1、“懸想”:對某種未知情狀作設想或懸擬的手法。2、“懸想”的表達效果特定情境下,詩人在抒發自己某種情思時,不直接從自身寫起,而是想象對方此時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調轉筆墨,描述對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層地表達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藝術效果。3、知識拓展:我們以前也學過一些運用“懸想”手法的詩歌,比如像:(1)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由詩題可知這首詩是詩人重陽節懷念家鄉兄弟們的作品,當時王維正在長安。“山東”指華山以東,這首詩是詩人想象中的情境。本來是自己佳節思親,卻不直說,而談兄弟在家鄉思念自己。寫兄弟思念自己,也不明說,而是設想了一個動人的情景:今天是重陽佳節,家中的兄弟們照例要去登山,在他們登上山頂遍插茱萸的時候,就會發現少了一個兄弟——我!這明明是詩人想象中虛構出來的情節,卻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這里的想象,使得普通的思鄉之情抒發得曲折有致,也更為濃烈。“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是中間穿插運用懸想!(2)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從對方設想,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詩人自己“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盡在其中,寫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詩人牽掛妻子,這樣思親之情抒發得更為深沉,更為曲折。

——全詩運用懸想。4、我們再來齊讀一遍本首詩七、拓展研究我們一起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談談這首詩和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有何異同?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異:兩首詩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蘭澤”“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歡樂的情景來以樂景襯哀情;而《庭中有奇樹》則是以樹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的結句哀傷不止,而《庭中有奇樹》則自我寬慰。同:兩首詩都采用了先揚后抑的寫法。前面六句,詩人對于花、樹(意象)的珍奇美麗極力贊揚,最后兩句點明了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