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歷史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_第1頁
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歷史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_第2頁
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歷史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_第3頁
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歷史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_第4頁
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歷史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重慶一中高2023級高一上期定時練習歷史試題卷考前須知: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第I卷(選擇題60分)本卷共20小題,每題3分,共60分。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為哪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商王的世系,但長期以來并不能確定該記載是否真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史記》的記載根本上是正確的。這說明()A.考古資料比文獻材料更真實 B.歷史文獻記載都是人為臆造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 D.古發現是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2.《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以下對此解讀錯誤的選項是()A.西周的國姓為姬 B.周初分封對象都是親族C.西周實行分封制 D.周公對分封制奉獻重大3.周以少數人口征服了中原以及今日華北的主要地區,經過“三監之亂”,不能不“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此可見西周分封諸侯的目的是()A.分戍駐防、拱衛王室 B.防止集中、分而治之C.分層統治、方便管理 D.明確等級、防止僭越4.“同姓那么同德,同德那么同心”,這是中國幾千年宗法社會所衍生的傳統觀念,這說明宗法制()A.以宗教信仰為紐帶 B.以家族血緣為紐帶C.以活動地域為紐帶 D.以土地財產為紐帶5.歷史典故反映時代的變化。從“楚莊王問鼎”到“三家分晉”、“田氏伐齊”反映出哪個時代()A.國家逐漸走向統一 B.宗法分封制逐漸瓦解C.分封制日漸穩固 D.血緣政治及其興盛6.“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的區別,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唯一的君主。”“獨主”與“共主”的本質區別在()A.權利是否世系 B.是否直接控制地方C.稱呼上的不同 D.是否掌握軍隊權力7.《漢書》記載:“□□,皆秦官,金銀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空缺處應填入()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內閣8.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一書指出:“秦,雖死猶存,它死得悲壯。”從政治制度角度看“秦,歲死猶存”主要指秦朝()A.統一了六國 B.開創中央集權制度C.創立郡縣制 D.實行嚴苛律法制度9.《漢書》記載:“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漢代設立“內朝”旨在A.輔佐丞相 B.分割丞相權力C.制衡相權 D.強化軍事力量10.《漢書·武帝紀》記載“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由此可見A.漢武帝開創察舉制 B.孝廉是選官的唯一標準C.選官制被地方控制 D.舉薦人要承當連帶責任皇帝太尉丞相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皇帝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A.丞相制度已被廢除B.君主專制到達了頂峰C.中央行政機構效率低下D.分散相權保障皇帝集權12.《唐六典》對某一官職的職責有如下表達:“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及璽書策命,皆按典起草進畫;既下,那么署而行之。”該官職應設置于()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樞密院13.下表所示為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從中獲得的正確信息包括()

初試二試三試明經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口答諸經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進士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作詩、賦、文各一篇作時務策五道①科舉考試重視考察對經義的記憶和解讀②科舉考試重視對儒家經典考察③科舉考試對文學素養和處理時務能力要求較高④明經科比進士科的考察更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有學者指出,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它促成的“上升”型流動,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動。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B.平衡了官員來源的地域分布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打破了世族對選官權的控制15.“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材料中的“國初”是指()A.西漢初年 B.唐朝初年 C.北宋初年 D.明朝初年16.元朝御史高鳴進諫元世祖說:“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為此元朝()A.中央只設中書省 B.推行三生六部制C.設樞密院獨掌大權 D.地方實行郡縣制17.“自秦始設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罷主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我朝”指的是()A.漢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8.著名思想家黃宗義在評價內閣制度是說:“或謂后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吾以謂宰相之實,今之宮奴也。”由此可知()A.內閣提高了行政效率 B.內閣成員可參與中央決策C.黃宗義肯定內閣制度 D.內閣制度強化了專制皇權19.皇帝下達給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為防止泄露,不交內閣而由軍機大臣密封,加蓋軍機處印信后,交兵部捷報處寄送各省有關官員,通稱為“廷寄”。“廷寄”制度反響出()A.軍機處權利大于內閣 B.軍機處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C.軍機處直接統領兵部 D.軍機大臣掌握行政決策權20.以下圖為某書目錄的一局部,請為此書的本章內容選擇一恰當的標題()明清社會黑暗的專制政治…………(185)皇權強化與愚民政策………………(190)專制皇權對人權的摧殘……………(199)皇權強化與閉關鎖國………………(208)A.中央集權制度確實立 B.皇權登天人權落地C.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 D.不成功的文明轉型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21.(26分)閱讀以下材料,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一(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音鎮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制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那么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西漢初年地方行政區劃圖(局部)材料三自唐天寶以來,方鎮屯兵自重,屢次賦入自贍……五代方鎮益強……及趙普為相,勸上革去其弊。……時方鎮缺帥,稍命文臣權知。……又置轉運使、通判,為之條禁,文簿漸為精細,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太平治跡統類》請答復:(1)根據材料一,分別概述王綰、李斯在地方管理體制上的主張及其理由。(4分)結合所學知識,秦始皇最終采納了誰的主張?(2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漢初年地方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此制度在漢初帶來怎樣的政治問題?(4分)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時期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決這一問題?(4分)(3)根據材料三,趙普“勸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問題?(2分)概括材料三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措施。(6分)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這些措施。(4分)22.(14分)閱讀以下材料,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一西漢統治時期,御史大夫專門行使監視權,其下屬御史中丞常駐內宮,專門負責監視王室和宮廷,也可以說是監察皇帝的;另一下屬御史丞那么負責監視政府,不管中央、地方都在內。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監察權是相權的一局部.……唐代單獨設立御史臺,其職權限于監察政府,沒有監察皇帝和宮廷的權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專責監視皇帝的,那就是諫官,諫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諫官改由皇帝任命,他們就不再監視皇帝,反過來監視宰相。——《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憲法學透視》材料二監察系統的功能有三:一是維護王朝秩序的穩定運轉。這主要表現在監視群臣的舉止,以及對貪贓枉法管理的解法彈劾上。監察系統的第二種功能是保障官僚體系對王朝的效忠。但實際上效忠也有兩種,一是對王朝的效忠,二是對某個皇帝個人的效忠,這兩者經常攪在一起,但皇帝經常更著重對自己的個人效忠。監察系統的第三種功能是根本性的,那就是作為王朝權力構造的制衡因素。傳統中國的制衡機制,跟其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