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職業技術學院_第1頁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_第2頁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_第3頁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_第4頁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實訓目的:(1)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2)通過實習,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測量的作業程序及施測方法。(3)強化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熟悉各種表格填寫、數據處理及計算技巧,從而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我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建筑物軸線放樣的計算和現場放樣。(4)通過完成控制測量實際任務的鍛煉,提高獨立從事測繪工作的計劃、組織與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和職業道德。實訓任務:本次實訓場地選在校內,各測量小組應完成以下三個項目:(一)項目一:完成校園導線測量(二)項目二:完成四等水準測量(三)項目三:完成建筑物軸線放樣實訓要求:1.實訓前,應熟悉教材中相關內容,并仔細閱讀《地形測量實訓計劃》和《地形測量任務指導書》。2.實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長負責組織和協調實訓工作,辦理所用儀器和工具的借用和歸還手續。3.嚴格遵守實驗室的“測量儀器借用規則”。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嚴格按照實訓要求,按時、認真、獨立的完成任務。4.測量手簿應該用2H或3h的鉛筆正楷書寫文字和數字,字跡要端正。觀測前,應將儀器型號、編號、日期、天氣、記錄者、觀測者、測站、已知數據等填寫齊全。5.記錄者在聽取觀測者讀數后,應向觀測者回報讀數,以免記錯。6.記錄數據若發現有誤,不準涂改,不準用橡皮擦拭,不準事后轉抄,而應該用細斜線劃去錯誤數字,在原數上方寫出正確數字。觀測數據的尾數不許更改。記錄數據要完整(如水準尺讀數1.500,度盤讀數126°06′00″),不可將零尾數省略。6.每一測站觀測完成后,必須立即計算和檢核,確認無誤后,方可遷站。7.數據的運算,應遵循“4舍6入,逢5奇進偶不進”的規則進行湊整。如1.4264m,1.4256m,1.4265m,1.4255m這五個數字,若取到毫米位,均可記為1.426m。8.實訓結束后,應把觀測記錄、實驗報告、實習成果交指導教師審閱,及時收裝儀器工具,作必要的清潔工作,歸還儀器室檢查驗收,辦理儀器歸還手續。-作業方法:(一)平面控制測量(導線測量)1.外業工作(1)踏勘選點導線點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的地方。相鄰導線點間應通視良好。采用鋼尺量距,選點應在地勢平坦,便于量距的地方。導線點應均勻分布,視野開闊,便于碎部測量。遵守有關技術規范中對于不同比例尺測圖,導線點的個數、導線邊長的規定。為保證測角精度,相鄰導線邊長度比不得大于3倍。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2)建立標志導線點位置選定后,應建立標志,可在點位上打一木樁,樁頂釘一小釘,作為點的標志。當所選點在水泥路面上,用紅油漆畫一圓圈,圈內點一小點,作為臨時性標志。(3)觀測水平角1)導線的轉折角若為兩個方向,則用經緯儀按測回法觀測。a.DJ6經緯儀觀測兩個測回。上、下兩半測回的角值之差≤±40″。兩個測回測的角值之差≤±24″,最終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b.對于閉合導線,觀測其內角;對于附合導線或支導線,觀測其左角。2)導線的轉折角若為三個或三個以上方向,則用全圓方向觀測法進行觀測。DJ6經緯儀觀測兩個測回;半測回歸零差≤±18″;同方向各測回的較差≤±24″;2c的變動范圍≤±40″(此項僅供自檢);最終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4)丈量距離1)用經緯儀或者標桿進行直線定線,然后分段丈量。2)在傾斜地面上時應用平量法丈量,將鋼尺的一端抬高,保持鋼尺水平,用垂球對準地面標志進行丈量。3)前后尺要同時讀數,讀數精確到mm。兩數之差為該尺段距離。各尺段之和為該邊邊長。4)倒轉鋼尺方向,重復量取邊長(稱為返測)。往、返測的相對誤差滿足≤時,取往返測的平均值作為該邊的邊長。(特殊困難地區可放寬至)(5)連測圖根導線要與測區內或附近的高級導線點連測,以獲得起算數據。若無條件連測,則假定起始邊得方位角和起始點的坐標作為起算數據(高級導線點的資料由指導教師提供)。2.內業計算(1)閉合導線的坐標計算①角度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閉合導線一律測內角,n邊形內角和應滿足:∑β理=(n-2)×180°角度閉合差:fβ=∑β測-∑β理=∑β測-(n-2)×180°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容=±60″當滿足該條件時:fβ≤fβ容,進行閉合差的分配。閉合差的分配原則:A.當β為左角時,反號平均分配;B.當β為右角時,直接平均分配。注:當改正數不能平均分配完時,應給短邊的鄰角多分一點。②坐標方位角的推算按左角推算:α前=α后+β左-180°按右角推算:α前=α后-β右+180°注:計算后的角度要判斷是否在[0,360)。對于閉合導線,為了檢查計算是否有誤,應計算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由于內角改正后已經閉合,故起始邊方位角的計算值等于該邊的已知值。③ 計算坐標增量△ XAB=SAB×CosαAB△ YAB=SAB×SinαAB④ 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1)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對于閉合導線,無論邊數多少,其縱、橫坐標增量的代數和在理論上應該為零。即∑△X理=0∑△Y理=0但是由于實測邊長的誤差和角度改正后的殘余誤差,使得∑△X測與∑△Y測不為零,所以就會產生坐標增量閉合差。fX=∑△X測-∑△X理即fX=∑△X測fY=∑△Y測-∑△Y理fY=∑△Y測由于fX和fY的存在,使得計算出的終點與起始點不重合,兩者之間的距離稱為導線全長閉合差:導線全長的相對閉合差為:(用來衡量導線的精度高低)導線全長的相對閉合差容許值:2)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調整坐標增量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將fX、fY按照與邊長成正比的原則反號分配。3)改正后坐標增量的計算改正后的縱坐標增量△X=改正前的縱坐標增量△X+縱坐標增量改正數改正后的橫坐標增量△Y=改正前的橫坐標增量△Y+橫坐標增量改正數⑤計算坐標從起始點開始計算,最后要算回到起始點。即XB=XA+△XABYB=YA+△YAB(2)附合導線的坐標計算①角度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用觀測值推算終邊的坐標方位角:α終′=α始+∑β左-n×180°角度閉合差:fβ=α終′-α終即fβ=∑β左-[n×180°+(α終-α始)]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容=±40″當滿足該條件時:fβ≤fβ容,進行閉合差的分配。角度閉合差的分配原則:A.當β為左角時,反號平均分配;B.當β為右角時,直接平均分配。注:當改正數不能平均分配完時,應給短邊的鄰角多分一點。②坐標方位角的推算按左角推算:α前=α后+β左-180°按右角推算:α前=α后+180°-β右注:計算后的角度要判斷是否在[0,360)。對于附合導線,為了檢查計算是否有誤,應計算出終邊的坐標方位角。若終邊方位角的計算值等于該邊的已知值,說明計算準確。③計算坐標增量△XAB=SAB×CosαAB△YAB=SAB×SinαAB④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1)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對于附合導線,無論邊數多少,其縱、橫坐標增量的代數和在理論上應該滿足下式:∑△X理=X終-X始∑△Y理=Y終-Y始但是由于實測邊長的誤差和角度改正后的殘余誤差,使得產生坐標增量閉合差。fX=∑△X測-∑△X理即fX=∑△X測-(X終-X始)fY=∑△Y測-∑△Y理fY=∑△Y測-(Y終-Y始)由于fX和fY的存在,使得計算出的終點與起始點不重合,兩者之間的距離稱為導線全長閉合差:導線全長的相對閉合差為:(用來衡量導線的精度高低)導線全長的相對閉合差容許值:2)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調整坐標增量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將fX、fY按照與邊長成正比的原則反號分配。3)改正后坐標增量的計算改正后的縱坐標增量△X=改正前的縱坐標增量△X+縱坐標增量改正數改正后的橫坐標增量△Y=改正前的橫坐標增量△Y+橫坐標增量改正數⑤計算坐標從起始點開始計算,最后要算回到起始點。即XB=XA+△XABYB=YA+△YAB(3)支導線坐標計算① 根據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和觀測角依次推算各導線邊的坐標方位角。α前=α后+β左-180°α前=α后+180°-β右注:計算后的角度要判斷是否在[0,360)。② 計算坐標增量△XAB=SAB×CosαAB△YAB=SAB×SinαAB③ 推算坐標XB=XA+△XABYB=YA+△YAB(二)高程控制測量(四等水準測量)1.外業工作(1)選定路線① 連測。由高等級已知水準點上往測區內的水準點上引測高程。② 施測。以測區內的水準點為已知點,將導線測量時的導線形式作為水準測量路線,形式基本一樣。(2)觀測高差(后-后-前-前)① 瞄準后視水準尺黑面,讀取上、下絲讀數①②;精平,讀中絲讀數③;② 瞄準后視水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④;③ 瞄準前視水準尺黑面,讀取上、下絲讀數⑤⑥;精平,讀中絲讀數⑦;④ 瞄準前視水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⑧;記錄者在“四等水準測量記錄”手簿中,按照次序①-⑧記錄各個讀數,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順序也可采用:“后-前-前-后”的觀測順序。只是記錄和計算順序與上面“后-后-前-前”有所不同。(3)測站檢核及高差計算①后視距離⒂=100×(①-②)②前視距離⒃=100×(⑤-⑥)③前、后視距差應滿足⒄=⒂-⒃≤±5m④∑視距差應滿足⒅=∑⒄≤±10m注:上述結果滿足要求后可進行下面計算,否則應調整儀器重新進行上述觀測。⑤后視尺黑、紅面較差應滿足⑼=③+K1-④≤±3mm⑥前視尺黑、紅面較差應滿足⑽=⑦+K2-⑧≤±3mm⑦黑面尺高差⑾=③-⑦⑧紅面尺高差⑿=④-⑧⑨黑、紅面高差之差應滿足⒀=⑾-⑿±100=⑼-⑽≤±5mm注:上述結果滿足要求后,計算高差平均值,否則重新觀測。⑩ 平均高差注:K1、K2位水準尺紅黑面分劃零點常數差,通常為4687mm或4787mm,計算高差時,紅面尺高差加上或減去100mm,以黑面高差為主。2.內業計算(1)閉合水準路線的高程計算①計算高差閉合差閉合導線可以看作是起點和終點重合的附合水準路線,所以就有:∑h理=H終-H始=0高差閉合差為:fh=∑h測-∑h理=∑h測高差閉合差的容許值:fh容=mm當滿足該條件時:fh≤fh容,進行閉合差的分配。②高差閉合差的分配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反號按照與邊長或者與測站數成正比例的原則,進行分配。③計算改正后的高差改正后的高差=改正前的高差+高差改正數④ 計算未知點的高程未知點的高程=已知點的高程+未知點到已知點間的高差(2)附合水準路線的高程計算①計算高差閉合差閉合導線可以看作是起點和終點重合的附合水準路線,所以就有:∑h理=H終-H始=0高差閉合差為:fh=∑h測-∑h理=∑h測高差閉合差的容許值:fh容=mm當滿足該條件時:fh≤fh容,進行閉合差的分配。②高差閉合差的分配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反號按照與邊長或者與測站數成正比例的原則,進行分配。③計算改正后的高差改正后的高差=改正前的高差+高差改正數④計算未知點的高程未知點的高程=已知點的高程+未知點到已知點間的高差(3)支水準路線的高程計算①高差閉合差的計算檢核方法:同一條水準路線上進行往返測。若觀測過程中沒有任何誤差存在:那么在理論上就會有:∑h往測+∑h返測=0但事實上誤差是避免不了的,所以,高差閉合差就為:fh=∑h往測+∑h返測高差閉合差的容許值:fh容=mm當滿足該條件時:fh≤fh容,直接進行高程計算。②未知點的高程計算最終的高差為: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