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傷病人的護理_第1頁
咬傷病人的護理_第2頁
咬傷病人的護理_第3頁
咬傷病人的護理_第4頁
咬傷病人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咬傷病人的護理一、蛇咬傷病人的護理眼鏡王蛇竹葉青銀環蛇五步蛇金環蛇烙鐵頭蛇流行病學調查全世界共有蛇類2500種,其中毒蛇約650余種。估計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數在30萬以上,死亡率約為10%。中國蛇類有160余種,其中毒蛇約有50余種,有劇毒、危害劇大的有10種,如大眼鏡蛇、金環蛇、眼鏡蛇、五步蛇、銀環蛇、蝰蛇、蝮蛇、竹葉表、烙鐵頭、海蛇等。中國兩廣地區蛇害嚴重,每年蛇咬傷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二十五。概述神經毒金環蛇、銀環蛇、海蛇等。侵犯神經系統為主,局部反應較少,會出現脈弱,流汗,惡心,嘔吐,視覺模糊,昏迷等全身癥狀。血液毒竹葉青、五步蛇,蝰蛇等。侵犯血液系統為主,局部反應快而強烈,一般在被咬后三十分鐘內,局部開使出現劇痛,腫脹,發黑,出血等現象。時間較久之后,還可能出現水泡,膿包,全身會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發燒等癥狀。

混合毒:蝮蛇、眼鏡蛇等。同時兼具上述兩種癥狀。

五步蛇咬傷局部腫脹、水泡、血泡蝰蛇咬傷局部肢體瘀黑、腫脹蝰蛇咬傷肢體瘀斑,全身DIC眼鏡蛇咬傷患處潰瘍臨床表現無毒蛇:細小齒痕,局部稍痛,可起水皰,無全身反應有毒蛇:傷口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短期內傷口迅速腫脹,并逐漸擴散開來,并伴有全身癥狀.被蛇咬傷該怎么辦呢?現場急救處理(無毒蛇)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可用70%酒精消毒,外加于紗布包扎,一般無不良后果。現場急救處理(有毒蛇)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不要奔跑走動應立即坐下或臥下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帶、褲帶之類的繩子綁扎傷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傷可綁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傷可綁扎肘關節上;腳趾被咬傷可綁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傷可綁扎膝關節下;大腿被咬傷可綁扎大腿根部。綁扎后每隔30分鐘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鐘。早期冷敷被咬傷的肢體及傷口周圍,以減慢毒液吸收。迅速排除毒液立即用涼開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猛醒鉀溶液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如果傷口內有毒牙殘留,應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銳物挑出。以牙痕為中心作十字切開,深至皮下,然后用手從肢體的近心端向傷口方向及傷口周圍反復擠壓,促使毒液從切開的傷口排出體外,邊擠壓邊用清水沖洗傷口。此后如果隨身帶有茶杯可對傷口作拔火罐處理。如無茶杯,也可用嘴吮吸傷口排毒,吸出的毒液隨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病人加出現口渴,可給足量清水飲用,切不可給酒精類飲料以妨毒素擴散加快。如果因蛇傷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要采用心肺復蘇、術,維持呼吸道通暢,并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經過現場處理的傷員要盡快用擔架、車輛送往醫院作進一步的治療傷口處理徹底清創減輕機體中毒癥狀早期應用TAT、抗生素抗蛇毒血清呋塞米、依他尼酸鈉、甘露醇、中草藥預防進入有蛇區應著厚靴及厚帆布綁腿。

夜行應持手電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撥草將蛇趕走。

野外露營時應將附近之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平時應熟悉各種蛇類之特征及毒蛇咬傷急救法。

要輕易嘗試抓蛇或逗蛇,因為蛇被激惹可能會傷人,甚至包括剛被殺死的蛇。二、其他原因所致咬傷病人的護理

狂犬病俗稱瘋狗癥,乃一種病毒性腦脊髓炎,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引起,致死率可達百分之百。狂犬病原屬動物的疾病,狗乃最主要之傳染媒介;但森林中之狂犬病卻是屬於野生肉食動物及蝙蝠間之傳染病;一般家畜僅是散發性。

狂犬病資訊補充狂犬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狂犬病病毒和感染過程狂犬病的流行病學WHO狂犬病防制指南狂犬病防治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病目前世界上尚無法醫治,一旦發病則100%死亡臨床表現分為4期狂犬病臨床表現:

潛伏期2003-04年,廣西共發生狂犬病1120例,對其中637例分析研究。定義:從咬傷到發病的間隙時間就是潛伏期。影響潛伏期的因素很多。大部分在10-90天1月內發病35%2月內發病60%4個月以上發病僅2%1年以上發病的不足1%

狂犬病臨床表現:

前驅期

前驅期一般為3天,較少超過4天。最初大部分患者開始出現類似感冒如全身不適、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低熱、咳嗽等癥狀。16~80%的患者已愈合的傷口附近出現燒灼感、麻木感、瘙癢、刺痛等,這是具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癥狀。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狂犬病臨床表現:急性神經期1)狂躁型(1-3d)恐水癥:任何吞咽液體包括唾液即引起咽喉部疼痛性痙攣。恐風癥,暴躁,行為改變,唾液分泌過多。。。2)麻痹型上升對稱性麻痹,伴隨鍵反射減弱狂犬病臨床表現:昏迷和死亡昏迷6~18小時后100%死亡狂犬病的治療100%死亡世界上尚無對狂犬病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病人一旦發病,醫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死亡的發生。PlotkinS.A..Rabies.InBehrmanM.E.: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s,14thed,WBSaunders,1993,p.833現代ICU治療可延長存活時間

但是狂犬病的感染過程感染:人類感染主要是通過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潛伏:病毒復制、穿入外周神經組織,沿著神經軸向中樞神經組織移動。臨床癥狀: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播散。排毒:病毒經過神經到唾液腺(在此階段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狂犬病的傳播途徑絕大部分人類狂犬病來自帶毒的狗咬傷,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少數來自于貓、家畜、野生動物等。狗咬狂犬病的流行病學

WHO調查顯示:*每年世界狂犬病病例約55000萬人左右*其中98%發生在亞洲*世界上80%的國家和地區均有報道發病。2007年,狂犬病奪去超過3300人的生命,在所有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其“致命指數”已悄然上升到第三位,僅次于艾滋病和肺結核。2008年,報告死亡數居前五位的病種依次為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乙型肝炎和新生兒破傷風。每15分鐘就有1個亞洲人死于狂犬病;

大約50%是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國狂犬病地區分布1984-2003年的24年,全國報告狂犬病68596例。前13個省的發病數之和占全國總發病的91%。2004年,近40%發病者是接種過疫苗的。因此疫苗的質量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狂犬病季節分布中國狂犬病防治任重道遠中國是世界上狂犬病高發國家之一。病死數均居各種傳染病的前位。發病率居全球第2。現場急救處理傷口處理要早且徹底最好在2個小時內進行。但即使延遲了一兩天甚至三四天,也不應該忽視局部處理。如果此時傷口已結痂,應將結痂去掉后再處理。沖洗前應先擠壓傷口,排去帶毒液的污血(但絕不能用嘴去吸傷口處的污血)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0毫升以上)清洗傷口。因為狗、貓咬的傷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所以必須掰開傷口,讓其充分暴露,沖洗完全。如傷口較深,沖洗時可用干凈的牙刷、紗布和濃肥皂水反復刷洗傷口,并及時用清水沖洗,刷洗至少要持續30分鐘。沖洗后要用干凈的紗布蓋上傷口。亦可用20%的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再用清水洗凈,然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處理好的局部傷口,不需包扎,別涂軟膏。盡快注射狂犬疫苗被動物咬傷后應盡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時間是被咬傷后的48小時內。具體注射時間是:分別于當天、第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疫苗,如因諸多因素未能及時注射疫苗,應本著“早注射比遲注射好,遲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則使用狂犬疫苗。

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被流浪動物或者是不能辨明其健康與否德動物咬傷后,即使是再小的傷口,除了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時可感染破傷風,傷口易化膿。患者應向醫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預防針。暴露后處理的步驟越早越好局部傷口處理適當給予RIG使用WHO推薦的方案和疫苗用肥皂和水強力沖洗用70%乙醇或碘溶液消毒局部浸潤剩余量肌肉注射安全、高效、快速的狂犬病疫苗:成大速達我國暴露后疫苗的接種方案

0天3天28天天數7天14天接種部位成人必須注射于上臂三角肌區兒童注射于大腿前外側區肌肉禁止臀部注射WHO推薦經典的暴露后免疫5針肌肉注射法注意事項被咬了,10天內犬或貓沒有狂犬病發病死亡可不用擔心確認為狂犬病的動物的肉或奶不能吃,而應當焚燒或深埋,另外有可能在宰殺過程中通過手上的微小傷口感染人。年輕夫婦在接種狂犬疫苗期間可以不必顧慮,隨時都可以要小孩。狂犬病可能通過性途徑把狂犬病毒傳染給對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過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被人咬傷,為了保險起見也要打打狂犬疫苗。

預防傳染源的管理加強犬和貓的管理,控制寵物間的傳播。野犬應捕殺,為寵物強制性接種狂犬疫苗,發病的犬、貓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疫苗接種為易于接觸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種狂犬疫苗。

局部紅、癢、腫、熱、痛局部紅、癢、腫、熱、痛局部腫脹變色、呼吸困難蜂類體蝨蠍類黑寡婦患處位置低於心臟取出毒刺、毒囊擠出毒血洗淨傷口,塗擦氨水或小蘇打止痛;或敷上痱子膏、酒精止癢冰敷、儘速送醫蜱蟲咬傷流行病學資料國外該病最早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發現,此后在全球多地均有報告。有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報告病例約600至800例。在美國的流行地區,該病的血清流行率可達15%到36%。來自歐美的報道顯示,該病的死亡率為1%。國內河南商城多人因蜱蟲叮咬致死的消息,經2010年9月8日出版的《新京報》報道后,引起了各方關注。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8日,河南共監測發現蜱蟲傳播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點集中在信陽市商城縣。此前當地曾以維穩之名拒絕公布病例及死者名單。截至2010年9月9日,山東省累計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萊市26例,死亡6例。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高度散發,部分病例有明確的蜱叮咬史。概述蜱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軟蜱多棲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動物的洞穴、鳥巢及人房的縫隙中。不吸血時,小的才干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后,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叮咬的無形體病屬于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臨床表現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主要癥狀為發熱(多為持續性高熱,可高達40℃以上)、全身不適、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可伴有心、肝、腎等多臟器功能損害。重癥患者可有肺炎、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以及繼發細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數病人可因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及凝血功能異常,出現皮膚、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現,如不及時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死亡。現場急救處理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鉆入皮膚,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如在野外,可用點燃的香煙(或香)慢慢的烤蜱蟲的身體(千萬別烤死蜱蟲),多數情況下,鉆入皮膚的蜱蟲就會鉆出皮膚,然后再對傷口做消毒處理。

預防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風險的主要措施。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蜱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應盡量避免在此類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著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著或叮咬,且容易發現附著的蜱。也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衣服上噴涂避蚊胺(DEET)等驅避劑進行防護。在蜱棲息地活動時或活動后,應仔細檢查身體上有無蜱附著。如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蜱除去。因蜱體上或皮膚破損處的液體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不要直接用手將蜱摘除或用手指將蜱捏碎。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如發現動物體表有蜱寄生時,應減少與動物的接觸,避免被蜱叮咬。蜈蚣咬傷一、概述蜈蚣屬于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二、臨床表現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三、現場急救處理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堿性液體就能中和。蜈蚣咬傷后可立即用5~10%的小蘇打水或肥皂水(普通肥皂,不是香皂)、石灰水沖洗。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然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疼痛劇烈者,用水、冰敷局部,可適當服些止痛片;有過敏征象者,可口服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或息斯敏每日1片。經上述處理后,如果患處腫痛不消退,癥狀加劇,或全身癥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蜂蟄傷一、概述常見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稱黃蜂或馬蜂)、蜜蜂、蟻蜂、細腰蜂及丸蜂等。蜜蜂蜂尾均有刺器,黃蜂蜂尾有刺器和毒腺。黃蜂常巢穴棲居于山林樹叢中、山洞里或家庭居室窗外房檐下,喜群居,往往集體飛翔,如在有蜂棲息的山區樹林中行走、勞動或戲弄蜂巢時,黃蜂常蜂擁而上,蜇傷露出部位的皮膚。二、臨床表現

輕者僅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灼熱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結腫大,數小時至1一2天內自行消失。如果身休被蜂群螫傷多處,常引起發熱、頭痛、頭暈、惡心、煩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癥狀。蜂毒過敏者,可引起蕁麻疹、鼻炎、唇及眼瞼腫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個別嚴重者可致喉頭水腫、氣喘、呼吸困難、昏迷,終因呼吸、循壞衰竭而死亡。

三、現場急救處理拔除蜜蜂毒刺首先檢查有無滯留于皮膚內的毒刺,因為蜜蜂蜇傷后毒刺易折斷在皮內,其它蜂蜇傷一般不折斷毒刺。發現后立即小心拔除。方法是用膠布粘貼后揭起或用鑷子將刺拔出。黃蜂扎入毒刺一般還附有毒腺囊,不能用鑷子夾取,以免擠入毒液而使反應加重,只能用尖細的刀尖或針頭挑出毒腺囊及毒刺。

中和毒液蜜蜂毒液為酸性,可選用肥皂水、5%~10%碳酸氫鈉溶液洗敷傷口;馬蜂的毒液為堿性,傷口可用酸性物質如食醋、3%硼酸、1%醋酸甚至尿液等沖洗。拔出毒刺后的皮膚用2.5%碘酊涂搽2~4次。因為碘酊具有殺滅傷口周圍的致病微生物和破壞生物毒素的作用。局部疼痛、紅腫處理四肢被蟄傷應減少活動,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減少毒素吸收。

民間單驗方①大蒜或生姜搗爛或取汁涂敷患處;②將鮮茄子切開,涂擦患處,或加白糖適量,一并搗爛涂敷;③鮮紫花地丁、半邊蓮、蒲公英、野菊花、韭菜等一同或單種搗爛敷患處。④取絲瓜一至二片,放在手中揉爛,用其汁水涂擦傷處,也可同時把香煙灰撒在傷處。一般五分鐘之后,疼痛即可消除。四、預防首先要注意預防,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因為那里往往是蜂類的家園。發現蜂巢應繞行,不要過與“親近”。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蜂類的視覺系統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非常敏感。如果誤惹了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為減輕腫痛,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最后到醫院處理。蝎蜇傷一、概述蝎常寄居山坡,墻縫,土穴等潮濕陰涼處。蝎主要分布于除寒帶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區,在中國南北各地廣為分布。蝎子尾巴上有一個銳利的鉤,與毒腺相通。毒腺內有酸性毒液,含有溶血毒素及神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