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_第1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_第2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_第3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_第4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湖北省局部重點中學202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考試時間:2月2日10:30~11:45考試用時:75分鐘全卷總分值:100分★祝考試順利★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為哪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太公亦封于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擴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B.以變革地方習俗禮制為主要目的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和等級特權制度2.西漢政權建立后,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到孝惠、呂后時“復弛商賈之律”“輕徭薄賦”;文帝時變“抑商”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但“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這說明漢初A.抑商政策貫徹不力

B.經濟政策效勞于社會開展與穩定C.經濟政策尚未定型

D.統治者治國理念不同影響經濟政策3.據歷史記載,唐初令文中屢次重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的規定,但中唐到宋代,職業的等級差異在縮小或消弭。清代蘇州嚴氏之先“士商相雜”,時人歸玄恭告誡子孫“……宜專力于商而勿為士。蓋今之世,士之賤也,甚矣。”材料反映了A.傳統“四民”社會完全瓦解

B.社會階層垂直流動性明顯增強C.經濟開展沖擊傳統社會構造

D.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顯著下降4.明朝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中寫道:“宇宙風氣,其變之大者有三:鴻荒一變而為唐虞,以至于周,七國為極;再變而為漢,以至于唐,五季為極;宋其三變,而吾未睹其極也。……今國家之制,民間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與宋近者乎?非慕宋而樂趨之,而勢固然已。”作者主要闡述了A.中國古代歷史開展的一般性規律

B.宋代的社會大變革對后世的深遠影響C.中國古代政治開展的階段性特征

D.中國古代社會變遷呈現循環往復特點5.有學者指出:(明清時期)傳統上被定位為負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現了180度的“坐標轉位”,轉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時期出現的這種變化,著實令人吃驚,故而稱之為“劇變”。作者相關表述李贄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黃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明清時期的這一“劇變”A.否認了程朱理學的思想體系B.動搖了封建君主專制的理論根底C.適應了工商業開展的客觀要求D.實現了“天理”與“人欲”的統一6.下表為19世紀初期松江地區與荷蘭的就業構造(%)統計表產業松江地區(1823—1829年)荷蘭(1807年)第一產業27.143第二產業56.426第三產業16.531總計100100對此表的解讀合理的是A.松江地區工業比荷蘭興旺B.荷蘭的經濟構造更能反映時代需求C.兩地的經濟存在本質區別D.第三產業都以滿足世界市場為目標7.“中體西用”是對洋務派指導思想的高度概括。洋務派同頑固派論戰中強調“西學為用”,同維新派的論戰中強調“中學為體”,這一轉變A.有利于洋務派富強夢的實現 B.反映了近代化進程的曲折性C.回擊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行為D.顯示了洋務思想的漸趨成熟8.1912年,同盟會吸收了四個小黨派,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地領導的國民黨,在隨后的大選中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比其他三個支持袁世凱黨派票數的總和還多,這說明A.北洋政府切實踐行民主制度 B.民生主義的實施提高了國民黨的支持率C.國民黨具有廣泛的社會根底 D.國民黨維護共和的努力得到較大的認同9.1952年—1983年間,中國的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9.8%,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合理做法”遏制了效率、生產力和工作動力。為改變“不合理做法”,中國政府A.以多種方式引入競爭機制 B.實行“調整、穩固、充實、提高”方針C.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D.加快人民公社轉變為鄉鎮體制的改革10.閱讀下表可知,某一階段《人民日報》對美國報道語態變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人民日報》對美國報道不同語態所占比例統計表

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積極報道0(0%)2(2%)51(14%)消極報道323(95%)81(87%)88(24%)中性報道16(5%)10(11%)224(62%)A.新聞媒體的文字風格發生了重大改變B.國策調整促使對美認識趨向理性客觀C.國力增強促使外交政策顯得更加成熟D.中美關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國國家利益11.在古希臘宗教和哲學中存在根深蒂固的防范英雄的觀念。這種對英雄的防范意識和做法充分表達了古典時代雅典人的政治智慧,雅典的政治領袖們正是這種民主制度和規那么的產物,他們遵守這種制度和規那么并為之受難。由此可知A.古希臘缺乏產生英雄的土壤B.城邦至上排斥任何個人權威C.民主政治不需要英雄和領袖D.公民應具有極高的城邦意識12.美國國會眾議院1月13日表決通過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正式指控他“煽動叛亂”。按照美國憲法,結果可能是A.提前大選來決定總統的去留B.最高法院宣布彈劾案無效C.特朗普前往國會參議院游說D.總統直接否決眾議院決議13.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初,英國曾公布制止熟練工人移民和機器出口的法令。1825年受國內國際多種因素的影響,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禁令。這一變化說明A.工業革命開展已進入新的階段B.英國正式奉行自由主義政策C.機器出口給英國帶來巨大收益D.技術工人飽和面臨失業危機14.法國大革命后,資產者追逐自由競爭,夢想在這種"平等"的社會氣氛中到達權力和財富的頂峰。貴族階層逐漸落魄,于是悲觀頹唐、人生虛幻的情緒滋生,對神秘此岸的向往也成為流行的思想。由此催生了文學上的A.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15.1938年5月22日,英國駐巴黎大使向法國外交部長宣讀了外交大臣的來電,內稱:“一旦捷克斯洛伐克問題未能獲得和平解決,法國政府不應對英國政府的態度抱有任何錯誤的夢想。”后來法國屢次以英國不肯援助捷克為由為自己辯白。可以看出A.英國對捷克形勢已無能為力B.法國未形成穩定的對德策略C.英法對德綏靖政策由此開場D.與德和解是英法的實際目的16.據《國際組織年檢》統計,20世紀初以來國際組織的數量變化如下表所示。時間政府間組織非政府間組織合計1909年37個176個213個1951年123個832個955個1989年4068個20063個24131個2005年7350個51509個58859個由此可知A.眾多組織的成立扼制了國際沖突B.國際協作日益密切和細化C.政府間合作滯后于非政府間合作D.二戰前國際合作需求較低二、非選擇題:此題共4小題,共52分。

17.[西漢貨幣制度的演變](14分)材料公元前186年,漢政府初次實行自己鑄錢,同時明令制止民間私鑄。公元前175年,政府再次允許私鑄,但附加一些限制。文帝和景帝時期,吳王劉鼻以鑄銅和鑄錢的方法來增大他已有的可觀的財富。在公元前144年間,政府再次專控鑄錢,私鑄成為處死的大罪。在整個這一時期,偽錢大量增加,普遍的作法是取錢的邊緣制造假錢。公元前120年,政府廢止四銖錢改用三銖錢,并刻上實際重量而不用虛假的半兩字樣,假半兩錢不再使用。就在同時,又創制了一些新的高面值貨幣,一種是鈔票,是用白鹿皮作的,用來征集歲入,其它三種是銀錫合鑄。一年以后,又廢止三銖錢改用五銖錢,重量也和面值相符,這是中國的標準銅錢,沿用到唐初。漢代鑄錢,起初由中央政府和郡同鑄,使錢的周邊隆起以防止取銅。不幸的是各郡鑄的五銖錢質量不好而且份量輕,偽造五銖錢和銀幣的事連續發生。由于以上情況,公元前113年,由隸屬于水衡都尉的上林三官專管鑄幣,水衡都尉和少府共同負責皇帝宮廷的財政。這樣,鑄錢和以此獲利成為朝廷的獨有特權。鑄幣制度從公元前113年到前漢末,一直保持穩定。

——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1)根據材料,歸納西漢幣制變化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漢的幣制變化的影響。(6分)18.[近現代留學教育](14分)材料一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用于派遣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雖為憂患、徘徊的有志青年提供了--條“出路”,但同時也在提醒著他們民族國家深陷于水深熾熱之中的恥辱感。一代留美學子既深知吾國的現實窘境,也看到了西方社會的種種弊端。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既有依賴、留戀,又有排斥、糾結;對西方異域文明既有向往、渴望,又有疑心、猶豫。這種洶涌、強烈的沖突與矛盾更進--步激發了近代中國留美生的救世情懷,為近代中國留美生投身民族文化復興事業提供了不竭力量。他們在新舊、中西文化沖突交織的時代背景下,將個人抱負與民族復興的使命緊緊捆綁,對異質文化進展了不斷調適的珍貴探索。——黃詩敏《近代中國留美生的文化沖突與調適》材料二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展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開展。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中國傳統的主要留學目的地國家外,意大利、愛爾蘭、韓國、西班牙、阿根廷等也逐漸成為留學人員追捧的熱點。到目前,已有109個國家和地區有中國的留學人員。從改革開放后首批訪問學者起程赴美的40年來,現在的留學生視野開闊,不僅了解歐美等西方國家,還了解很多其他國家的情況,心態更加自信、更加客觀。——教育部官網《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留美學子遭遇中西文化沖突困境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當代中國留學教育的特點并分析形成的原因。(8分)19.[可持續開展](12分)材料一1960~2023主要國家和地區人均年碳排放量趨勢(噸/人/年)1960~2023主要國家和地區人均年碳排放量趨勢(噸/人/年)材料二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開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開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開展道路。《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當自己的義務。——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1月20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圖中任一時段的任一國家、地區,概括其人均年碳排放量趨勢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生態問題提出了怎樣的方案?(6分)20.[西方對“人”的看法](12分)材料5世紀至20世紀西方人對“人”的看法時間西方人對“人”的看法5世紀被稱為基督教“圣人”的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論述神圣的照管及人類的歷史,提醒神的國度是屬靈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這世界任一國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來成為基督教的經典之一)。16世紀拉伯雷在《巨人傳》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剛剛出生時一天要吃一萬七千多頭奶牛的奶,不到兩歲就長了一個十八層的下巴。從三歲到五歲,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18世紀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根底》一書中認為:“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于‘人的知識’。”“必須通過人去研究社會,通過社會去研究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中的人。”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公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所有脫離聯邦并回到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