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_第1頁
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_第2頁
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_第3頁
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_第4頁
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核算

生態補償是目前生態、資源和環境經濟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它也是世界各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國外生態補償實踐起源較早,生態補償相關政策也較為完善。例如,瑞士為保護干旱草原生物多樣性,通過對物種豐富度和分布均勻度的衡量,當地政府給農戶發放生態補償金,鼓勵他們積極進行物種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瑞士按照生態貢獻的41%收取生態補償費;德國應用經濟生態模型計算出了物種保護的補償費用,并依此制定了物種保護政策;荷蘭政府在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列入生態補償計劃,如對生態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影響制定相應的補償措施。針對生態補償標準問題,國內學者已經嘗試進行研究,并公開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廈門案例從直接和間接建設成本方面進行生態補償標準探討;浙江溫州珊溪水利樞紐水源保護區則從實際投入、實際損失及機會損失三方面研究生態經濟補償量;北京密云水庫水源涵養林的生態效益價值評價則考慮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洪蓄洪、凈化水質等4個方面;支付意愿法在洪澤湖等地區生態服務功能評價中得到運用。本文選擇天目湖流域作為研究單元來探討水源地生態補償標準。天目湖位于太湖上游,是太湖上游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流域范圍相對比較封閉,主體容易識別,對其進行生態補償的研究可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提供依據。天目湖水源保護區承擔者為溧陽市70萬城鄉居民供水以及保護太湖上游重要入湖河流———南溪河水質達標的任務,兼具供水安全保障與水質改善功能。由于水源地水質保護要求,天目湖流域周邊地區限制了污染工業的發展,犧牲了許多發展機會,導致目前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對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標準的研究,可以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經驗借鑒。也可作為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標準和補償政策制訂的參考依據。1流域分布及現狀天目湖流域位于太湖流域上游,系人工水庫,1961年建成,包括天目湖3條主要入湖河流(平橋河、中田河、下宋河)和西坡4條小河流,總庫容量1.30×108m3,集水面積148.5km2,天目湖長18km,表面積150km2。月平均水位在16.96~18.49m之間,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的溧陽市境內,屬天目山余脈的丘陵地區。天目湖行政區域面積238km2,耕地面積為5704.82hm2,轄3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幾乎涵蓋整個天目湖流域。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195576×104元,旅游收入50400×104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67%。由于水源保護限制了工業發展,天目湖流域總體上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2009年流域總人口7.06×104,人均GDP為27701元,僅為江蘇人均GDP(44231元)的62.8%。天目湖流域上游為丘陵山區,以林業種植為主;湖區所在地為中游地區,由于水資源保護要求,工業項目很少,以農業和旅游資源開發為主;下游主要是溧陽市區,為城市生活集中區。自1994年起,溧陽市自來水公司由天目湖取水,天目湖成為下游70多萬溧陽人的飲用水源地。目前,天目湖共有7個取水口,其中4個位于大溪水庫,3個位于沙河水庫。2wtp的法理流域生態補償方法比較多,歸結起來,有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topay,WTP)、費用分析法、機會成本法、收入損失法和生態服務價值法等。由于資料和對比樣本的限制,本文嘗試采用3種方法進行比較,最終確定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標準。2.1消費者的支付意愿WTP法,又稱為條件價值法,是對消費者進行直接調查,了解消費者的支付意愿。該方法需要進行較為細致深入的問卷調查,問卷越真實,則與實際可能性越接近,否則,可能會產生偏差。2.1.1職業分布特征。問卷的發放和設計了以不同職業利益相關者為樣本選擇主要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方面,從地域覆蓋范圍考慮,選取了天目湖、平橋2個鎮區和田家山村、橋下村、平橋村、吳村村、桂林村、渚漕村、觀山村7個沿湖自然村以及溧陽市區進行問卷調查,整個問卷范圍涵蓋了天目湖全流域;另一方面,從職業范圍考慮,選取了政府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普通職工、農民、個體工商戶等等,涵蓋了不同職業的利益相關者,從而使得調查結果更加全面。共發放問卷260份,收回246份,其中有效問卷210份,問卷有效率為85.37%。從地域看,天目湖鎮占18.09%,平橋占11.90%,自然村占30.48%,溧城占16.67%,其他占22.86%。從年齡構成看,20~40歲之間的被調查者數量最多,占被調查者總數的72.86%;40~50歲之間的被調查者占總數的23.33%。從職業分布范圍看,被調查者職業涵蓋了從政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普通職工以及技術管理人員和農民,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占52.3%,農民占21%,管理人員占7.1%。問卷設計分為4個方面:①本人狀況調查,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②環境保護認知調查,包括環境認知、水質安全認知等;③生態補償認知,包括補償方式、補償程度、補償費用、補償政策等;④生態補償與支付意愿,包括支付方式、支付金額、門票反哺等。問卷調查解決了模型測算最關鍵的水費和門票意愿,見表1。2.1.2最大支付意愿的確定最大支付意愿的補償標準是利用實地調查獲得的各類受水區最大支付意愿與該區人口的乘積得到,估算公式為:式中:P為補償的數值,WTP為最大支付意愿,POP為各類人口,u表示各類受水區。旅游支付意愿通過游客門票支付意愿與整個旅游人數的乘積得到,估算公式為:式中:P為補償的數值,WTPu為居民使用1t水的最大支付意愿,u表示各類受水區,Q為各受水區的用水量,WTPt為游客門票的最大支付意愿,POPt為天目湖景區旅游門票總收入。2.1.3最大支付意愿的確定運用改良的支付意愿公式對天目湖流域水費反哺量和旅游門票補償量進行計算。天目湖大溪、沙河兩大水庫共有7個取水口,日供水規模21.2×104t,供水人口達75.5×104人,覆蓋了整個天目湖流域和溧陽市的70余萬人。2009年旅游接待人次455×104,旅游收入5.04×108元,分別比上年增加了8%和25%。通過表1,運用微積分方法計算出流域居民每使用1t水對生態補償的最大支付意愿WTPu,結合天目湖景區旅游門票總收入,得出游客在門票上對生態補償的最大支付意愿WTPt。再通過天目湖流域各水廠的日供水規模,一年以365d計,相乘得出天目湖流域的年供水量Q,最后代入公式得到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的支付總額:經以上計算可以得到,天目湖流域用水者水費反哺支付及旅游者門票反哺支付的生態補償總額為12924.08×104元。2.2測定地被的水質水資源資產評估方法較多,包括重置費用法、現行市價法、替代法、收益現值法等。針對天目湖流域水功能特征——飲用功能,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確定水源地供給水質應為Ⅲ類標準。如果水源地供給受水區的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標準》的Ⅲ類,水源地與受水區都不進行補償,如果水質優于Ⅲ類標準,受水區需要對水源地進行補償,如果劣于Ⅲ類標準,則水源地要對受水區進行補償。選擇替代法對天目湖流域水資源經濟價值進行估算,即以每t水的污水處理成本乘以總供水量計算天目湖流域由于供水應得到的生態補償金額。2.2.1供水規劃根據大溪和沙河兩大水庫共7個取水口的日供水規模乘以1a的天數(以365d/a)計算供水量Q,為7738×104t。2.2.2水、水雙指標由表2可以看出,2009年沙河、大溪水庫水質總體屬Ⅲ類,主要限制指標為總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CODMn)在Ⅱ類限值以內;2009年與前兩年相比,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年均值有所下降,而總氮下降趨勢不明顯。天目湖兩水庫水質穩定并呈改善趨勢。由于國家制定的污水處理成本為0.8元/t,本文采用0.8作為污水處理成本系數。2.2.3污水處理成本cc采用此法計算的水源地應接受的生態補償額為水源地的供水量與污水處理成本的乘積,再乘以反映水質狀況的判定系數&,其公式為:其中:P為補償額;Q為供水量;Cc為污水處理成本;&為判定系數,當水質好于Ⅲ類時,&=1,當水質劣于Ⅴ類時,&=-1。根據表2可得,天目湖的水質好于Ⅲ類,判定系數&取值為1;根據公式計算天目湖流域應接受的生態補償額P:該方法簡單易行,以水質和水量結合作判斷,運用污水處理成本替代水源地為了保護水量水質所需要的各種防護成本,滿足了上游地區當前人類生存及發展的需要。2.3為保護流域生態環境采取的措施該方法通過測算各種直接投入或間接損失,來估算收入損失,從而確定生態補償標準。天目湖流域地方政府為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污染防治、林業建設、漁業限制、退耕還林、工業限制與礦山治理等。其中污染防治、林業建設、漁業限制、退耕還林為直接損失,工業限制與礦山治理為間接損失。2.3.1投入管理,滿足生態需要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建設。天目湖鎮污水處理廠是溧陽市首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到目前為止總投資約4800×104元,建設周期為6a,占地面積0.713hm2。2007年7月投入500多萬元開展了水源地賓館、飯店的專項整治,徹底解決了污水滲漏對天目湖的污染。投資25×104元對平橋河進行了清淤和局部駁岸;投資1100余萬元,鋪設平橋河污水管網。農村污水處理。2006—2008年共投入700多萬元,完成了沿湖19個行政村120余個自然村的生態戶廁改造。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投資400多萬元對天目湖鎮(區)生活垃圾進行收集統籌處理。目前每年垃圾統籌處理日常的運行費用約250×104元。2.3.2財政投資及財政資金來源建設對臨湖面300m范圍進行退耕還林(草),退耕還林(草)面積約2333hm2,其中1267hm2為封山育林面積,退還耕地面積1067hm2,2007、2008兩年共計補貼農戶、村退耕還林土地租金2700多萬元;2007—2008年共投資500多萬元在沙河水庫超過333.33hm2的退耕還林面積內種植56萬多株樹木;投資30余萬元撤除沿湖塘壩,撤除圩埂,形成約433hm2濕地;沙河水庫退漁還湖179hm2,大溪水庫退漁還湖253hm2。投資60多萬元新建湖體外魚塘,消除了漁業污水,杜絕了“外來魚”魚病對水庫內魚的傳染。每年投資近10×104元清除湖內有害雜草。2.3.3天目湖下游產業項目調整工程,調整雙邊產業,打造“統一的平臺”回購耗資1500多萬元和近1×108元的茶博園約6.7hm2土地和世外桃源項目約53.3hm2土地,減少沿湖項目的開發;將投資800×104元的溫泉項目從大溪水庫上游的原烈山村遷至天目湖新鎮區,對中歐論壇項目臨水面別墅進行規劃調整。分別按20×104元/個和10×104元/條進行以獎代補,共關閉礦山宕口21個、軋石生產線30條;關閉天目湖上游5家采石宕口和4家軋石廠,共投入補償資金和以獎代補資金近1000×104元。以75×104元/hm2的優惠地價,將平橋上游的溧陽市伍員山食品公司、江蘇正昌集團通達機械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搬入田家山中小集中工業園區;溧陽市恒祥特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蘇正昌集團富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搬入天目湖工業集中區,減輕了工業企業對天目湖水環境的影響。2.3.4天目湖流域工業限制與礦山治理投入總量比較近5a來,天目湖流域污染防治投入總量=污水處理廠投入+污水管網建設投入+農村污水處理投入+生活垃圾處理投入=7725×104元;近2a來,天目湖流域林業建設與漁業投入總量=退耕還林投入+退漁還湖投入+漁業污染處理投入=3300×104元;近5a來,天目湖流域工業限制與礦山治理投入總量=臨湖項目開發限制投入+礦山和軋石線關閉投入=13220×104元;近年來,天目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所造成的直接收入損失為=7725×104/5+3300×104/2+13220×104/5=5839×104元/a。該方法包含了流域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所造成的各方面損失,簡單、易行,若能結合流域為保護生態環境所喪失的機會成本,則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流域為保護生態環境而受到的損失,但間接損失估算比較困難,會產生計算偏差。3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水資源價值法通常從水資源的多種功能來進行測算。本文考慮了天目湖流域的最主要功能——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源保護功能,對于水資源的其他功能,如土壤保持、廢棄物處理和凈化環境、休閑娛樂等功能,由于資料所限無法進行核算,因此該方法所得結果是天目湖由于飲用水源保護需要得到的補償,要低于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補償量。收入損失法對數據資料要求比較嚴格,間接損失資料獲取難度較大。文章僅從污染防治、林業建設、漁業限制、退耕還林、工業限制與礦山治理幾個方面去核算,對于天目湖流域保護環境的一些潛在損失沒有進行核算,因為旅游開發增加的收入部分也沒有進行核算,總體來看,測算結果也略偏低。綜合3種計算方法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天目湖流域生態補償標準從高到低依次為支付意愿法(12924.08×104元)、水資源價值法(6190.4×104元)、收入損失法(5839×104元)。考慮到水資源價值法弱化了天目湖的其他功能,收入損失法沒有估算水資源保護地間接損失,本文認為,支付意愿法估算結果最符合天目湖實際。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問卷調查群體,加大問卷樣本數量,以真正反映天目湖區域生態補償的真實情況。4引入游客特定的收入損失法本文是關于生態補償標準的方法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