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_第1頁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_第2頁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_第3頁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_第4頁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一)主要技術內容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主要包括鋼管混凝土、型鋼混凝土與組合梁.鋼管混凝土可顯著減小柱的截面尺寸,提高承載力;型鋼混凝土承載能力高,剛度大且抗震性能好;組合粱承載能力高且高跨比小。銅管混凝土施工簡便,梁柱節點采用內環板或外環板式,施工與普通鋼結構一致,鋼管內的混凝上可采用高拋免震搗混凝土,關鍵技術是設計合理的粱柱節點與確保鋼管內澆搗混凝上的密實性。型鋼混凝土除了鋼結構優點外還具備混凝土結構的優點,同時結構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其關鍵技術是如何合理解決梁柱節點區鋼筋的穿筋問題,以確保節點良好的受力性能與加快施工速度。組合粱是在鋼粱上部澆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受壓。鋼筋受拉的截面合理受力形式,充分發揮鋼與混凝土各自的受力性能.組合粱施工時,鋼梁可作為模板的支撐。組合粱設計時要確保鋼粱與混凝土結合面的抗剪性能,又要充分考慮鋼梁各工況下從施工到正常使用各階段的受力性能。(二)技術指標鋼管混凝上設計時應遵循《鋼管混凝上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CECS28:90的要求。型鋼混凝土設計時應遵循《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JGJ138-2001的要求。(三)適用范圍鋼管混凝土特別適合應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的柱及其它有重載承載力設計要求的柱,型鋼混凝土適合于高層建筑外框柱及公共建筑的大柱網框架與大跨度粱設計;組合粱適用于結構跨度較大而高跨比又有較高要求的樓蓋結構。(一)銅管混凝土確保鋼管內澆搗混凝上的密實性專題分析(1)簡介國內鋼柱內主要采用的是自密實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的主要方法有:泵送頂升澆灌法、高位拋落免振搗法、分段拋落振搗澆灌法、導管澆灌振搗法。(2)分析影響因素并制定解決辦法原因一: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配合比措施:1.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中加水泥用量13.6%的UEA微膨脹劑,使混凝土澆筑后微膨脹劑以補償收縮達到密實。2.降低石子的用量,同時適當增加砂率。3.摻入適當的減水劑。效果:通過增加粉煤灰的比例以及增加UEA微膨脹劑,可以使混凝土自身的收縮得到相應的補償,減少混凝土自身收縮現象。原因二:缺少合理的施工工藝措施:1.編制合理的施工工藝,混凝土通過導管注入。2.進行分層澆筑,每次澆筑高度80cm-100cm為宜。3.每次澆筑到隔板段時,距隔板面高度留20cm的位置,這樣混凝土振動棒振動時,柱內的氣泡就能充分排出。4.澆筑混凝土是需要將導管伸入混凝土中20cm以上,以免外面空氣進入混凝土中。5.管內混凝土澆筑至管頂時,待振搗完畢后,將上面30cm混凝土去除,待30分鐘后澆筑進行補平。效果:通過以上施工方法氣泡明顯減少。原因三:混凝土振搗方式不對措施:1.待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進行振搗,時間30s。2.間隔30分鐘后進行第二次澆筑,混凝土振搗時,將振動棒插至下面澆筑層10cm-20cm處,進行振搗,讓下面澆筑層中的混凝土氣泡充分排盡,同時讓兩次的混凝土更好的結合。效果:通過以上振搗方式混凝土的密實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原因四:粗細骨料級配不合理,混凝土水泥用量少、粉煤灰參量大措施:1.選用中粗粒徑的砂,石子采用5-25碎石。2.將砂含量提高。3.將石子含量降低。4.增加水泥用量。5.適當減少粉煤灰的參量。效果:粗細骨料級配調整,增強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分離現象,適當減少粉煤灰的參量,有效保證混凝土的內在強度。(二)型鋼混凝土如何合理解決梁柱節點區鋼筋的穿筋問題(1)型鋼混凝土工藝流程型鋼柱深化設計→構件加工→構件進場→柱腳螺栓預埋→承臺混凝土澆筑→型鋼吊裝、調整及焊接→型鋼柱腳二次灌漿澆筑→柱鋼筋綁扎→模板支設→砼澆筑(2)梁柱節點區鋼筋的穿筋問題1.根據型鋼砼柱中縱向主筋的位置,在搭接板上打孔預留主筋位置,對于雙層搭板,確保只有一層鋼板完整穿孔,其余層采用U型孔,圖四所示。2.柱箍筋與型鋼柱碰撞設計采用穿孔,地下室型鋼柱鋼板厚度35mm,不利于加工與現場施工,深化設計時采用公司推廣技術,在鋼柱外壁上設置通長的箍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