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解析版)(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這句話出自偉大的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也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真理。從社會實踐和治理來看,調查研究是關鍵,不僅是謀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調查研究是“找題”的路徑。發展是一種規律,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也是一種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問題解決的唯一影響,就是解決問題的快慢程度、徹底程度。發展與問題是相伴的,有發展就會產生問題,推動問題解決就推動了發展。因此,當我們沒有發現問題的時候,不能說問題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問題。調查研究是“解題”的辦法。黨的各級干部在工作中,必須努力尋找“解題”的辦法,重點是提高“解題”的能力。要加強能力建設,不斷強化對政治理論、社會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讓自己在不斷學習中增強本領,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黨員干部應當提升的“八項執政本領”。調查研究是各級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各級干部要發揚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看問題、做決策前都要搞一搞調研,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聲音,讓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更加清晰具體,防止出現“自以為是”的情況。要在調查研究中不斷探索方法、創新形式,真正助力領導力、執行力、凝聚力的提升,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體現。(摘編自舒維春《調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網)材料二: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可以說,高質量的調查研究能夠客觀精準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及時有效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而謀劃破題之策、探尋工作規律,對于推進落實黨的各項任務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實踐中來。這些都充分表明,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不可否認的是,在推進調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抑或是機械看看、走走過場,等等。這些都讓本該務實求真、密切聯系群眾的調查研究工作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甚至成為個別領導干部“作秀”的“盆景”,不僅給調查研究“抹了黑”,也難免讓群眾鄙夷。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于組織部門來說,調查研究是“家常便飯”,是高效率、高質量推進落實工作的“金鑰匙”,甚至可以說調查研究開展的好壞直接關乎工作的成敗,在此過程中,組工干部應把握好針對性、實效性、嚴謹性。調查研究要突出針對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實準確掌握基層“第一手”資料,為推進落實工作打好基礎、謀劃路徑。因此,開展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厘清具體調查內容、調查方式,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怎么辦”,盡可能地把調查研究各項工作想細想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調查研究要突出實效性。所謂調查研究,應分為兩個階段,即“調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調查時要真要實、要活要暖,要“聽見”還要“看見”,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時要緊密貼合調查結果,絕對不能搞成“調查”和“研究”兩層皮,要把調查的實際情況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不能藏著掖著。調查研究要突出嚴謹性。毛澤東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調查研究的核心要義就是真實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實情。因此,開展調查研究時從始至終都要高標準、高質量,不能打半點折扣,堅決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動消除距離,用腳步丈量民情,進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斷、真舉措,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摘編自李金見《調查研究要講究“三個性”》,人民網)材料三:究竟什么是調查研究?科學意義上的調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對于這些問題,許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別是當需要親自動手進行一項調查研究時,有些人往往僅憑頭腦中對調查研究的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就大膽去做。當然,這種精神是好的,但是這種調查研究得來的成果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現實情況?會不會歪曲事實、誤導決策?比如,有的在幾萬人的總體中,僅僅調查十幾個人,甚至只調查了幾個人,就得出有關這個總體的結論;有的根據極端特殊的樣本,得出的卻是有關一般總體的結論;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別而實際上并無差別的統計結果作為闡述變量關系的依據;還有的在調查中對調查對象提出一些很難回答,甚至完全無法回答的問題;等等。老一輩革命家經常深入基層親自做社會調查,撰寫了許多調查報告。他們調查研究的實踐和成果,對于指導黨和人民的事業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信息手段十分發達,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況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發達,有多少了解情況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親自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地調查研究。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當走出書齋,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來,使我們的思想和文字體現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國家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發展中的問題,比如均衡發展問題、創新創業問題、收入分配問題、公平正義問題、環境治理問題等。很多問題前無古人、旁無借鑒,這為我們提供了多樣化的研究對象和廣闊的實踐平臺……但是,有時候通信工具發達了,離群眾卻遠了;科技手段先進了,了解群眾的真實訴求卻難了。當前的調查研究,還不能緊跟理論研究的步伐,還不能為黨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摘編自廉思《如何有效開展調查研究》,《人民周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有發展就有問題,有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而調查研究就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B.只有把握好調查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嚴謹性,調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C.那種立足于少數樣本或極端樣本的調查都屬于憑借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進行的調查。D.要想解決好均衡發展、收入分配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解析:材料三第一段中只是說“有些人往往僅憑頭腦中對調查研究的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就大膽去做”“只調查了幾個人,就得出有關這個總體的結論;有的根據極端特殊的樣本,得出的卻是有關一般總體的結論”,這并不等于“那種立足于少數樣本或極端樣本的調查都屬于憑借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進行的調查”。答案:C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對于問題的解決,人只在快慢程度、徹底程度上產生影響,因此,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B.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該深入基層,進行科學調查,認真研究并精確判斷,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與新舉措等。C.只要能把那些走馬觀花等的“作秀”式調查習氣戒除掉,領導干部們就可練就調查研究的“基本功”。D.三則材料在闡明“調查”與“研究”的關系的同時,都或多或少地談到了調查研究的具體策略。解析:A項,因果關系不當,材料一說的是“發展是一種規律,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也是一種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問題解決的唯一影響,就是解決問題的快慢程度、徹底程度”。C項,“只要……就……”的表述過于絕對。D項,只有材料二比較清晰地探討了“調查”與“研究”的關系問題,且材料一沒有談及調查研究的具體策略。答案:B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言過其實,不可大用。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C.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D.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解析:D項可以用來證明調查研究要突出實效性。A項的意思是,言語虛浮夸張,超出實際情況或自身實際能力,這樣的人不能委以重任。強調用人的原則。B項的意思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要想讓河水流得更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強調根基與源頭對事物發展的重要性。C項的意思是,用明亮的鏡子照自己,污垢斑漬就不會留在身上;傾聽坦率正直的批評,使錯誤行為得到糾正,就不會使自己受影響。強調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以及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重要性。答案:D4.材料二在論證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相對清晰,主要按照常規的三段式結構行文,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文本先在開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與毛澤東的觀點,提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觀點;然后結合調查研究的現實從反面分析“為什么應該重視調查研究”;接著從三個角度闡釋調查研究工作要講究“針對性、實效性、嚴謹性”,且作者是采用分論點并列式結構展開論證的,思路清晰。答案:①結構上嚴格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行文,結構嚴謹、思路清晰。②在針對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采用分論點并列式結構,有的放矢、一目了然。5.要想真正做好調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材料二告訴我們要端正調查研究的態度,且重點強調了調查研究應該注意的三個“性”;材料三強調要立足于現實進行調查研究,并且要學會使用更加科學的調查手段與研究手段等。答案:①不僅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還要端正調查研究的態度。②注重調查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嚴謹性,要注意調查與研究的完美結合,并形成符合實際、符合科學的調查報告。③善于聯系實際,借助各種有效的調查手段與科技手段進行更加科學的統計與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一個大黨和一只小船梁衡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棟房子里召開,但很快就被巡捕監視上了。不得已,立即休會轉移。代表之一李達,他的夫人王會悟是嘉興人,是她提議到這里來開會。8月1日,王會悟、李達、毛澤東先從上海來到嘉興,租好了旅館,就出來選“會場”。他們登上南湖湖心島上的煙雨樓,見四周煙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著幾只游船,不覺靈機一動,就租它一只船來當“會場”。當時還計劃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樓的東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島,就在水中來回漂蕩。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動,從上海來到南湖,來到這只小船上。下午,通過了最后兩個文件,中國共產黨就這樣誕生了,于是黨的肌體里就有了船的基因,黨的活動就再也離不開船。宋人潘閬有一首寫大潮中行船的名詞:“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共產黨就是敢立于濤頭的弄潮兒。一大之后,毛澤東一出南湖便買船西行湖南,組織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他振臂一呼,發動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這時全國正處在白色恐怖之中,許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岡之巔大聲說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這時,周恩來也領導了南昌起義,兵敗后南下廣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轉道上海,再埋火種。誰曾想到,驚濤駭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著的就是未來共和國的總理。蔣介石曾希望借中國大地上的江河阻滅革命,但革命隊伍卻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圍決勝。天險大渡河曾毀滅了石達開的10萬大軍,但是當蔣介石圍追紅軍于此,只見到遠去的船影和岸邊的草鞋。抗戰勝利后,共產黨東渡黃河,問鼎北平。而東渡黃河靠的還是老艄公搖的一條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連毛澤東心愛的白馬也沒能裝上。中國革命的整個司令部就這樣在一條木船上實現了戰略大轉移。不久就有百萬雄師乘著帆船過大江。中國歷史上秦皇漢武喜歡說他們是馬上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奪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毛澤東1958年到杭州時,專列經過南湖,他急令停車,在路邊凝望南湖足有40分鐘。想偉人當時胸中濤翻云涌,其思何如。歷史上第一個以舟水關系而喻治國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來魏征也把這個比喻說給唐太宗。他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我們這只小船航行到第24個年頭,時在1945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開過七大,勝利在即,將掌天下。民主人士黃炎培赴延安,與毛澤東有一次著名的談話。黃炎培問,如何能逃出新政權“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澤東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我們打造出一只共和國的大船。后來,紅船航行到第71個年頭,1992年,鄧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揚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風帆,又一次勇敢地沖上浪尖。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興旺發達,中國共產黨已是一個偉大的、成熟的黨。南湖邊上現在還停著這只小小的木船,煙消雨停,山明水靜。游人走過,悄悄地向它行著注目禮。這已經是一種政治的象征和哲學意義的昭示。從貧無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萬里,江山紅遍。黨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懼風浪,不忘憂患,順乎潮流,再登彼岸。(有刪節)文本二:我喜歡梁衡散文,不僅僅因為他能巧奪天工般地駕馭語言,還因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遠的立意,及其營造的意境和境界,讀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與他的思想一起共鳴,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過去,教科書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現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組織、謀篇布局可以比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確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卻不這么認為,他的觀點是:散文既然是一種藝術,就必須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組織中要講究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謂描寫之美,就是“作者能將要說的事物客觀地、清楚地寫出來擺在讀者面前。要求如實,不走樣,能顯示事物本來的美”;所謂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對某事物的描寫或某種思想的表達中能產生一種美的氛圍、意境,將讀者引到一個美的精神境界”;所謂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對客觀事物作了描述,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讀者后,又進一步升華到一種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種新理念,創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將其‘定格’下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進行創作實踐的。(摘編自張維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個大黨和一只小船》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當今世界最大執政黨誕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機緣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B.毛澤東1958年到杭州時,專列經過南湖,他急令停車,在路邊凝望南湖足有40分鐘,面對黨的發源地,撫今追昔,感慨萬千。C.文章以時間為序,先后勾勒出不同時期“船”的文化形象,深情回顧了黨的發展史,謳歌了革命偉業,展望了黨的錦繡未來。D.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于是黨的肌體里就有了船的基因,黨的活動就再也離不開船。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文章以時間為序”是錯誤的。文中有關荀子和魏征以“舟水”喻“君臣”的敘述,并不是以時間先后為序。“展望了黨的錦繡未來”無中生有。故選C。答案:C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梁衡的這篇散文被譽為“紅色散文”,同屬于“紅色經典”的還有《紅旗譜》《創業史》《紅巖》《青春之歌》《駱駝祥子》等。B.弄潮兒本指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年輕人,現比喻站在時代前列敢闖敢干的人。C.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勸學》中的“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說的也是這個觀點。D.梁衡對“形散而神不散”的說法完全持否定態度,認為散文屬于藝術,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對審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務。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鑒賞作品的內容的能力。A.“《駱駝祥子》”錯。《駱駝祥子》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不是紅色經典。C.“荀子《勸學》中的‘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說的也是這個觀點”錯。“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強調的是學習積累的重要性,不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D.“梁衡對‘形散而神不散’的說法完全持否定態度”錯。由原文“梁衡卻不這么認為,他的觀點是:散文既然是一種藝術,就必須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組織中要講究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可知,文中只是說梁衡的散文觀不同于教科書,兩者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判斷的角度不同,“對審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務”于文無據。故選B。答案:B8.簡要分析文本一中“船”的含義。(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中的文學形象的能力。由原文“就租它一只船來當‘會場’。……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動,從上海來到南湖,來到這只小船上”可知,這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紅船。由原文“一大之后,毛澤東一出南湖便買船西行湖南,組織農民運動”“周恩來也領導了南昌起義,兵敗后南下廣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轉道上海,再埋火種”“蔣介石曾希望借中國大地上的江河阻滅革命,但革命隊伍……而東渡黃河靠的還是老艄公搖的一條木船”“不久就有百萬雄師乘著帆船過大江”可知,“中國共產黨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文中的“船”是包括南湖紅船在內的與中國革命相關的船只。由原文“依靠人民群眾,我們打造出一只共和國的大船。后來,……中國共產黨已是一個偉大的、成熟的黨”“這已經是一種政治的象征和哲學意義的昭示”等內容可知,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中國共產黨人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依靠這種奮斗精神獲得成功。“船”這里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答案:①南湖紅船在內的與中國革命相關的船只。②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為題為《一個大黨和一只小船》寫一則小評論,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首先要明確“散文三重美”(即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的內涵,然后再結合《一個大黨和一只小船》的相關內容加以評論即可。答案:①描寫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觀清楚地描寫了部分重要黨史。②意境之美:作者在敘寫黨與船的歷史時,營造出了一種斗志昂揚、奮發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③哲理之美:作者將紅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學意義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晉愍帝建興元年。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祖逖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豹宵遁,屯東燕城。逖使潛進屯封丘以逼之。馮鐵據二臺,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先是,趙固、上官巴等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度。詔加逖鎮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后趙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塢主皆感恩,后趙有異謀,輒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周密降于后趙,勒斬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趙人叛歸逖者,逖皆不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B.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C.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D.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廩”意思是“糧食”,作“給”的賓語,意思是“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A、D兩項;“有如大江”意思是“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其主語承前省略,為“祖逖”,不是“復濟者”,故“有如大江”前斷開。據此排除B、D兩項。故選C。答案:C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元年,帝王或諸侯即位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也指紀年、政體改變等的第一年。B.左丞相,官名,輔佐國君管理本國軍政等要務。古人尊崇左,“左”表示尊位。C.幽州,古州名。有古籍把“幽州”列為九州之一,九州是傳說中的古代地理區劃。D.立祠,建立祠堂。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后世宗族宗祠也稱為“祠堂”。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古人尊崇左,‘左’表示尊位”錯誤。先秦至西漢,總體以右為尊,其中先秦及秦朝側重于尊左,西漢更側重于尊右。東漢至唐宋,我國逐漸形成了以左為尊的制度。元朝建立后,規定以右為尊。明清兩朝,以左為尊,此制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在中國古代,左尊或右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時代和不同的領域、場合,存在著不同的規定。故選B。答案:B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祖逖從小志向遠大,不愿茍且偷安,他義正詞嚴地提出收復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強烈要求;“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等歷史典故與他有關。B.祖逖部將與后趙軍隊對峙,祖逖設下計謀,用布袋裝土偽裝成大米,成功地威懾了敵人;后來又派軍人截獲了敵人的糧食,迫使敵人逃竄。C.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發展生產,待人平等;他因對黃河流域的塢主有恩,獲得回報,使得黃河以南很多人歸順晉朝。D.祖逖積極備戰,讓后趙王石勒擔憂,石勒設法拉攏祖逖,并想與晉朝通商,被祖逖拒絕;石勒送還晉朝的逃叛者的首級,使祖逖感激,緩和了雙方關系。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D.“被祖逖拒絕”與原文不符。根據原文“乃下幽州……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可知,是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貿易往來,從中獲取十倍利潤。故選D。答案:D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賦分點:(1)“數”,多次;“邀擊”,截擊;“蹙”,縮小。(2)“和解之”,讓他們和解;“示”,向……指明;“節度”,調遣。答案:(1)多次派遣士兵截擊后趙軍隊,后趙國鎮守的士兵歸降祖逖的很多,后趙所占的領土日漸縮小。(2)祖逖派遣使者前往讓他們和解,向他們指明利害關系,這些人便都接受祖逖的調遣。14.黃河兩岸的塢堡之主為什么會感恩祖逖?(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言文信息,歸納概括文言文相關內容要點的能力。根據“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后趙者,皆聽兩屬”可概括出“祖逖聽任塢堡同時歸屬后趙和晉朝,以保護他們在后趙的人質”。根據“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可概括出“祖逖派軍隊佯裝抄掠塢堡,消除后趙對塢堡的敵意”。答案:祖逖聽任塢堡同時歸屬后趙和晉朝,以保護他們在后趙的人質;祖逖派軍隊佯裝抄掠塢堡,消除后趙對塢堡的敵意。[參考譯文]晉愍帝建興元年。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諮祭酒。祖逖對司馬睿說:“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派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向沒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長江,船行駛到江心時,祖逖敲打著船槳發誓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祖逖的部將韓潛和后趙的將軍桃豹分別占據陳川老城,雙方相持堅守達四十天。祖逖用許多布袋盛土,好像盛滿糧米的樣子,派一千多人運到臺上,又讓一些人擔挑真米,在路邊休息。桃豹的士兵追來,祖逖的部下丟下擔子逃走。桃豹的士卒挨餓已有很長時間,得到糧米,便以為祖逖的部眾生活豐飽,心中更為恐懼。后趙將領劉夜堂用一千頭驢子為桃豹運來軍糧,祖逖派遣韓潛和別將馮鐵在汴水截擊,全數劫獲。桃豹因此連夜遁逃,駐屯于東燕城。祖逖讓韓潛進軍駐扎在封丘,威逼桃豹。馮鐵占據了陳川老城的東、西二臺,祖逖則鎮守雍丘,多次派遣士兵截擊后趙軍隊,后趙國鎮守的士兵歸降祖逖的很多,后趙所占的領土日漸縮小。先前,趙固、上官巴等人互相攻戰,祖逖派遣使者前往讓他們和解,向他們指明利害關系,這些人便都接受祖逖的調遣。皇帝下詔授予祖逖鎮西將軍。祖逖在軍中,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鼓勵、督促農業生產,撫慰安置新近歸附的兵民,即使是關系疏遠、地位低賤的人也施恩禮遇去結交他們。黃河流域的許多塢堡,只要是此前有人質被扣留在后趙的,都聽任他們同時歸屬后趙和晉朝,并且不時派遣流動作戰的軍隊佯裝抄掠,以表明他們并未歸附自己。塢主們都感恩戴德,只要后趙有什么異常舉動,總是秘密傳告祖逖,因此戰事常勝,俘獲良多,從黃河以南,士民大多背叛后趙而歸附晉朝。祖逖訓練士兵,積蓄糧食,為收復黃河以北的失地做準備。后趙王石勒為此憂患,于是到幽州為祖逖修葺祖父和父親的陵墓。安置兩戶人家看守墳冢,然后寫信給祖逖,要求互通使節和開放貿易。祖逖不回復他的信,但是聽任雙方來往貿易,因而獲取了十倍的利潤。祖逖的牙門童建殺死新蔡內史周密,投降后趙,石勒將童建斬首,把首級送給祖逖說:“叛臣逃吏,是我深以為恨的。將軍憎惡的人,也是我所憎惡的人。”祖逖深為感動。從此凡后趙叛降歸附的人,祖逖都不接納,禁止眾將侵犯、攻掠后趙民眾,兩國邊境之間,逐漸得以休養生息。九月壬寅,祖逖在雍丘去世。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譙國、梁國之間都為祖逖建立祠堂。(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答張十一功曹①韓愈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筼筜②競長纖纖筍,躑躅③閑開艷艷花。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注】①此詩是韓愈被貶到廣東陽山后第二年春天所作。張十一:名署,與韓愈同任監察御史,因勸諫德宗皇帝,兩人同時被貶。韓愈被貶廣東陽山,張署被貶到湖南臨武。張署到臨武任上曾有詩贈韓愈,韓愈寫此詩作答。功曹:官名。②筼筜(yúndānɡ),竹名,生長于水邊。③躑躅:杜鵑花科。15.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景,描繪出春山明凈,春江空闊,還傳遞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B.頷聯寫景,給冷落的景象點綴了些鮮艷、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春天的生氣。C.尾聯“斗”同“陡”,是“頓時”的意思,“斗覺”二字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D.詩人感情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讀來為之感動,形成了這首詩曉暢直白的特點。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曉暢直白”錯,詩寫僻境,以畫意出之,寫憂憤,以曲筆出之。詩人似乎盡力想把他那種激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不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來,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壓抑著的感情潛流,讀來為之感動,令人回味,形成了這首詩含蓄深沉的特點。故選D。答案:D16.詩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寫上有什么藝術特色?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聯寫景遠近結合,點面結合。“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勾畫出陽山地區的全景,是面;春山明凈,春江空闊,這是遠景;在這空闊的背景下,簡筆勾勒出兩三人家,這是點,是近景,傳遞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動靜結合,以聲襯靜。“哀猿啼處兩三家”,猿啼是聲音,這偶爾出現的聲音不僅沒有打破寧靜,反而渲染出一派寧靜的氛圍,寫出鄉村環境的幽寂。而這聲音又與明凈的山水共同構成有動有靜的畫面,增添了詩歌的感染力。色彩點染,濃淡相宜。“山凈江空水見沙”仿佛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色彩淡雅;而“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則色彩濃烈,對比鮮明,翠綠的筼筜與纖纖嫩筍爭相滋長,躑躅清閑自得,隨處開放出火紅的或明黃的花朵。在首聯的冷落景象上點綴了一些鮮艷、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許春天的生氣。既有淡墨勾勒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答案:①遠近結合,點面結合。首聯勾勒了陽山地區的全景,并且第一句為遠景;頷聯則是兩組近景特寫。②色彩濃淡相宜。既有淡墨勾勒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③動靜結合,以聲襯靜。山村是寧靜的,但是猿的哀啼不僅沒有打破寧靜,反而更突出了此處環境的幽靜。(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蘇軾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觀察水與月,認為從變化的角度來看,“________________”;但從不變的角度來看,“________________”,因此,并沒有什么好羨慕的。(2)荀子在《勸學》中指出要提升自己,必須廣泛學習,不斷反思,正所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君子品質,今天學子應該“篤行之”。(3)古代詩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組合表達某種人生況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就有多處這樣的詩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則物與我皆無盡也(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隨著震徹長空的一聲轟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________,三名航天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奔向太空,光芒照亮西部大漠的蒼穹。這一刻,注定讓中國全體民眾熱血沸騰。浩瀚的星空是一張不設交卷時間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信仰,是最亮的星。短短百年,中華民族從近代沉淪中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偉大飛躍。實踐證明,中華民族是最有信仰、最有信念、最有信心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黨主義為信念,中華民族有了曙光和指南。________的中國共產黨史,光彩奪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__________的改革開放史,猶如神舟出征的征途一樣,星光璀璨、熠熠生輝。歷史必將見證,時代必將銘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成為__________的萬古奇跡。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問鼎九天波譎云詭翻天覆地青史流芳B.直上云霄波瀾壯闊滄海桑田青史流芳C.直上云霄波譎云詭滄海桑田彪炳史冊D.問鼎九天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彪炳史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處,“問鼎九天”,意為稱雄太空。“直上云霄”,指迅速的沖向天空。“問鼎九天”運用擬人手法,更能體現出中國航天人的豪情壯志,所以此處應該用成語“問鼎九天”。第二空處,“波譎云詭”,原形容房屋構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后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波譎云詭”形容黨史不恰當,所以此處應該用成語“波瀾壯闊”。第三空處,“翻天覆地”,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滄海桑田”,原義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比喻世事變化很大。“翻天覆地”一般形容短時間的變化,“滄海桑田”一般寓意時間過去很久,世事變化很大。“翻天覆地”更符合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所以此處應該用成語“翻天覆地”。第四空處,“彪炳史冊”,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青史流芳”,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彪炳史冊”更能表現禮贊和自豪的感情,所以此處應該用成語“彪炳史冊”。故選D。答案:D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短短百年,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近代沉淪中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偉大飛躍。B.短短百年,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近代沉淪中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C.短短百年,中華民族從近代沉淪中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D.短短百年,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近代沉淪中富起來、站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謂語殘缺,應該是“實現了……飛躍”,應補充謂語動詞“實現了”;二是定語語序不當,“歷史性偉大飛躍”應改為“偉大歷史性飛躍”。據此排除A、C兩項,而D項將“站起來”“富起來”的順序顛倒了,故排除。故選B。答案:B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的能力。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浩瀚的星空”比喻為“不設交卷時間的考卷”。“不設交卷時間的考卷”說明考試時間之長,生動表現出太空探索之路的漫長與艱辛,表明航天事業征途漫漫、任重道遠;句子“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將航空人對太空的探索比喻為作答,“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形象地表現出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前赴后繼、開拓進取的精神。答案: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浩瀚的星空”比喻為“不設交卷時間的考卷”,生動表現出太空探索之路的漫長與艱辛,表明航天事業征途漫漫、任重道遠;將航空人對太空的探索比喻為作答,形象地表現出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前赴后繼、開拓進取的精神。(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結束了長征這一舉世無雙的偉大壯舉。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回望80多年前那段苦難和輝煌,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長征在我們黨、國家、軍隊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偉大的意義,長征的歷史,就是一部英雄兒女不屈不撓的奮斗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9566-8:2023/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JPEG systems - Part 8: JPEG Snack - Amendment 1: Revision of JPEG Snack content boxes
- 【正版授權】 IEC 61000-4-7:2002 F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7: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General guide on harmonics and interharmonics measurements and i
- 【正版授權】 IEC 60672-2:1999 EN-D Ceramic and glass insulating materials - Part 2: Methods of test
- 【正版授權】 IEC 60730-1:1999+AMD1:2003+AMD2:2007 CSV EN-D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0269-1:2006 FR-D Low-voltage fu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CISPR 16-1-3:2004 FR-D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Part 1-3: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 Anc
- 2025年學校學校新學期工作方案表
- 物流行業儲備管理崗位競聘
- 早產兒家庭精細化護理
- 老師個人工作方案2025年
- 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試題
- 《掃黑除惡主題班會》班會
- 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
- QB/T 2660-2024 化妝水(正式版)
- 裝修工程竣工驗收報告模板
- (盤扣式腳手架高支模)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解讀課件
- 2023年3月云南專升本大模考《旅游學概論》試題及答案
- 臨床檢驗基礎練習題庫(含答案)
- 2024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HIV實驗室操作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