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列寧與十月革命)新課件_第1頁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列寧與十月革命)新課件_第2頁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列寧與十月革命)新課件_第3頁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列寧與十月革命)新課件_第4頁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列寧與十月革命)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

教學目標1.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2.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重大意義。3.學習列寧的革命首創精神,懂得無產階級革命是俄國歷史發展的選擇,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社會主義觀。教學重點: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教學難點: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重大意義。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起來。但同西歐、北美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俄國依然很落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接連失利,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反對戰爭和要求社會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一戰中俄國的窘境兒童、婦女上戰場農村生活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社會矛盾激化●相關史事1917年3月,俄國首都彼得格勒30萬人舉行了反戰罷工和示威游行。示威發展為武裝起義,得到士兵的支持。二月革命迅速擴及全國,各地相繼成立蘇維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成為全國革命的領導中心。正在前線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了全國政權。想一想: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為什么會引起人民更大的不滿?臨時政府沒有滿足人民對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繼續履行沙皇政府的“義務”,將世界大戰進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滿。

二、十月革命

議一議: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1917年7月,臨時政府下令前線的俄軍大舉進攻,結果慘敗。這年秋天,饑荒再度襲來,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約110克面包。俄國經濟瀕于全面崩潰,每年支付的債務利息幾乎等同于戰前的國家預算。臨時政府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2.列寧分析這些情況后,指出全國已處于“大難臨頭”的困境,“武裝起義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已完全成熟”,布爾什維克必須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人物掃描列寧(1870-1924),原名弗

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1893年,他在彼得格勒(當時名為圣彼

得堡)參加了秘密的馬克思主

義小組。1895年,他將分散的小組統一為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同年12月,列寧被捕,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17年4月,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受到成千上萬工人、士兵的熱烈歡迎。十月革命的爆發(1)爆發的時間、標志: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裝起義(2)起義的指揮部及起義的領導人:彼得格勒的斯莫爾尼宮列寧

(3)起義的結果: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因發生在俄歷10月,被稱為“十月革命”。●相關史事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大約20萬革命士兵、赤衛隊員占領了彼得格勒的鐵路、銀行、中央發電站、電話總局等戰略要地。7日晚,包圍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起義者突破防線,沖進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主要

領導人,臨時政府被推翻。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攻占冬宮三、開辟新時代1.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會議內容①大會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②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建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交戰國立即和談,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③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新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組成,列寧任人民委員會主席。2.鞏固新生政權(1)布爾什維克黨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府機關;(2)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3)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4)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5)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6)蘇維埃俄國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鞏固了新生政權。議一議: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戰前俄國經濟落后;一戰中,俄國接連失利,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反對戰爭和要求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繼續參加一戰,對內鎮壓人民的起義,力撲革命的火焰,不考慮人民的感受,繼續參戰遭到慘敗。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想一想: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列寧與十月革命革命進程歷史背景歷史意義社會矛盾尖銳一戰激化矛盾二月革命推動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鞏固政權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斗爭第13課羅斯福新政

新課導入國家工業復興法羅斯福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規定各行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1933年6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其真正內涵是,通過制度的約束強制企業維護工人的權利和尊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兩年后即1935年5月2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由于已實行兩年,所以該項法案所倡導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千萬普通勞動者被喚醒,用組織工會和罷工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在《全國工業復興法》被判違憲之后,保護勞工權益的立法并沒有停滯下來,在隨后的幾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強的勞工權益保護法律被相繼制定出來。所以說這部法律是有它的重大意義。1.背景: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相對穩定和“繁榮”。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使生產盲目化。3.開始:1929年美國。一.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繁榮景象1.目的和手段: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手段)以消除經濟危機(直接目的);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目的)。2.特點:(新)國家干預經濟。二.經濟危機主要措施(內容):①整頓警容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整頓銀行,恢復信用、②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建立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企業部門的活動;規定雇員又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和工時;通過《全國勞動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③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保護農產品價格。④

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⑤發展社會福利: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福利體制、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事業家庭。二.經濟危機措施一:整頓金融體系羅斯福就職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國銀行一律休假四天,隨后國會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同時,由國會撥款30億美元貸款給大銀行,支持其開業,并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存款實行政府保險。二羅斯福新政措施二: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1933年《國家工業復興法》:由政府調節工業生產中的問題,各個工業企業制訂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一律發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1935年《全國勞工關系法》:重申工人的權利,;雇主不得拒絕與工人進行集體談判,并根據該法成立了勞工關系委員會。1938年《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了企業工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規定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工資每小時1美元。還禁止雇用16歲以下的童工。二羅斯福新政措施三:調整農業政策1933年,制定《農業調整法》并據此成立農業調整署,其措施為: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農民的現金收入從1932年的40億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億美元。二羅斯福新政1932年,美國的失業人數達到1100萬。據《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沒有任何收入,許多人活活餓死,活著的人也處境困難。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穩定社會二羅斯福新政田納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壩舊金山金門大橋二羅斯福新政

措施五:社會福利“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輕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羅斯福

1935的《社會保障法》:政府實行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對兒童、殘疾人、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二羅斯福新政二羅斯福新政3.新政的目的:①直接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②根本目的:穩定資產階級統治二羅斯福新政4.新政的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5.實質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1929-1945美國工業生產變化圖1929-1940年美國失業率變化圖二羅斯福新政6.作用:④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二羅斯福新政①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資本主義制度得到穩定;③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借鑒,此后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國家壟斷,適時調整經濟政策,以防止新危機的發生。二羅斯福新政7.評價:①羅斯福新政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恢復了人們對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②新政雖然使美國從危機中恢復過來,但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不能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羅斯福新政背景:內容措施:①整頓金融體系②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③調整農業政策④推行“以工代賑”⑤社會福利經濟大危機作用: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①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資本主義制度得到穩定;③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借鑒,此后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國家壟斷,適時調整經濟政策,以防止新危機的發生。④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課堂小結鞏固提高1.羅斯福說:“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這里的“新應用”是指(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B.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C.實行法西斯主義

D.繼續實行放任自由的經濟政策A2.

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