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歷史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歷史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歷史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歷史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歷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聯考高二歷史試卷命題學校: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命題教師:程林審題教師:周建文考試時間:2023年1月10日上午8:00—9:15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當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稱王,逮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這表明西周時期A.建立起國家政治新秩序B.君權至上地位得以確立C.中樞權力體系日益完備D.血緣宗法觀念逐漸強化2.秦漢時期,人們流行用膠泥塊封住簡牘文書并在泥上按壓官印,用于檢查核驗,防止私拆泄密,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漢時期A.基層治理方式B.制陶工藝演變C.書寫載體變化D.行政職官制度3.宋神宗時期,外戚向氏兄弟“交通賓客、漏泄機密”,翰林學士蔡京等“奔走其門,務相交結”,因而“物議籍籍”.右正言陳璀上疏指責道:“諂事外戚,不畏上天,一至如戲”,請求朝廷“流竄蔡京”.最終,蔡京被貶官出京城.朝廷這一做法A.推動了監察制度的完善B.打擊了勛貴舊族勢力C.有助于政府公信力提高D.杜絕了朝綱不良風氣4.中國古代統治者用法律防范與懲處犯罪;用鄉約制度教化鄉里,規范行為.下表中體現明清教化與法律關系的是宋明清法律以唐律為藍本,制定了《宋刑統》《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為藍本的《大明律》,開創律例合編體例沿襲《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教化儒學向基層滲透,發展出理學,深入族規、家訓之中.儒學人士撰寫鄉約,興辦書院,教化鄉里,規范行為.鄉約宣講朱元璋的“六諭”,讓百姓毋胡作非為.以《大明律》解釋六諭,百姓若不遵守則要受到處罰,甚至送官府治罪.鄉約宣講康熙帝的“圣諭十六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常引《大清律例》.A.教化逐漸被政府利用與法律合流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A.教化逐漸被政府利用與法律合流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5.對如圖的解讀,正確的是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漸取代法律D.設律博士用儒家經典來解釋法律書幡美,土獸番卜翹朝土默特部遼東邊墻卜九邊重鎮A.明朝邊疆管理呈現出與內地一體化趨向B.韃靼曾兩次突破長城深入內地包圍北京C.長城是當時地域文化交鋒交匯的主要屏障D.瓦剌俺答汗接受明朝冊封并恢復擴大互市年3月,清政府學部專折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提出教育宗旨五端(項),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其中,前兩項為第一類,系“中國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發明以拒異說者”,后三項為第二類,系“中國民質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圖振起者”.這一宗旨A.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藩籬B.激化中央與地方的矛盾C.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有利于推動教育近代化7.下表是清末民初外務(交)部的人事來源構成概況,據此可知途徑章京考選駐外使館同文館與譯學館留學生舉貢考試其他合計人數68154579224233比例29.18%6.44%19.31%33.91%9.44%1.72%100%A.傳統科舉選士制度已瓦解B.清末“新政”的效果顯著C.中國外交人才選拔重務實D.外務部逐漸居六部之首年10月28日,宋教仁抵達武昌,起草了《鄂州約法》,規定人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論、集會、結社、信教、居住等自由.又確定:都督及政務委員負責行政,議會負責立法,司法獨立,互相限制.這反映《鄂州約法》A.具有西方啟蒙思想的烙印B.得到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C.完全踐行了三民主義理想D.宣告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年,惲代英在《蘇維埃的建立》一文中指出:“只要能夠將一鄉的敵人勢力驅逐消滅,便要即刻為那一鄉建立鄉蘇維埃.”因為“先建立區蘇維埃、鄉蘇維埃,比先召集權限代表會議成立縣蘇維埃,它的基礎更堅實鞏固些.”惲代英的這一主張A.開辟了武裝奪取政權道路B.鞏固了中華蘇維埃政權的有效統治C.系統闡釋了中國革命問題D.體現其對中國革命斗爭道路的探索.如圖是彥涵于1948年繪制的《豆選》,反映的是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產黨針對老百姓不懂文字的現實創造出的一種選舉方式,一顆豆子即為一張選票.對此說法正確的是A.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制度B.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基層民主制度建設C.中國共產黨通過這一措施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D.中國共產黨通過“三三制”原則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下列史料可用來說明史料中國傳統價值觀:一是重視倫理道德;二是從仁義出發,強調集體利益,促進人與人、階級與階級、國與國之間平等和諧相處;三是主張“和為貴”,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不干涉原則來源于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盧梭的思想.A.新中國的外交與西方外交的本質區別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深刻的思想淵源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際意義D.中西文化具有兼容性和互補性.修昔底德說:“伯里克利是所有的人當中最有才能的人……他的繼任者們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們彼此間大都處于平等地位,而每個人都想力爭居于首要地位,最終他們竟準備靠犧牲整個城邦的利益來迎合民眾的幻想.”據此可知,修昔底德揭示了A.民主制是城邦走向鼎盛的關鍵B.公民的民主權利高于城邦利益C.理性的平等競選成為時代主流D.城邦民主政治有一定的盲目性.《歐洲史》中記載“莊園主很久以來就對奴隸擁有一切權力,而且他們也對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廣泛的權力.在其領地內,莊園主不僅擁有經濟權力,還擁有行政權力和司法權力”.據此可知,西歐莊園A.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實施B.促進了中世紀奴隸制發展C.是中古西歐一種開放的經濟形態D.是相對獨立兼有自治特點的政治集團.《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生效,使三十年戰爭所造成的領土變更得以調整,使神圣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大批城邦國家取得了獨立,使荷蘭與瑞士成為主權國家,使新教國家脫離了教皇的霸權.這表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A.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B.促使集體安全體制得到完善C.確定了歐洲均勢原則D.促進了近代國家觀念的發展.郭素萍在《論西方文官的職業化》中認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對政黨必須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開參加黨派之爭和政治活動,對政治問題保持緘默,忠誠地為政府服務.這一規定有利于A.實現政治與管理的結合B.杜絕官僚習氣和僵化現象C.避免爭權奪利現象出現D.提高政府工作穩定性和持續性.某學者羅列英國歷史進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覺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結論是1832年《議會改革法案》1867年第二次議會改革1884年第三次議會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權力進一步削弱1948年議會通過《人民代表法案》,確立“一人一票”制度A.民主政治的相對性和漸進性B.議會權力的民主性和至上性C.政治發展的艱難性和曲折性D.法制建設的超前性和完備性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中國古代政治制度】(14分)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諫議制度比較完善的時代,諫議形式走向多樣,頗具特色.材料一自古以來,大臣進言,皆先具奏疏(本、簡),唐人亦如此.所以,唐代諫官進諫,肯定必書于紙.而且從其它文獻中可以得知,唐代諫官所用之紙是專用的,時稱“諫紙”,且有“月給諫紙”的制度.正如官員月給俸祿一樣,諫官也要“月給諫紙”.唐代諫官“上封事”,也基本上以一月為單元.如唐肅宗?令諫官言事制?云:“所設諫曹,欲聞諷議,允副從繩之望,須成削稿之書.其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又代宗亦要求“諫官每月上封事,無所回避”.———傅紹良《唐詩中的“諫紙”“諫書”“諫草”與唐代諫議規范》材料二在唐代相對開明和開放的政治環境下,諷喻詩便被唐代詩人應用得“前無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顯的“諫言”性質.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因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詩歌做一些亡羊補牢式的無力嘲弄,而在于他們在事態萌發之前就能一針見血地指陳政治得失;……白居易曾強調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時而作,不為文而作”,正體現了唐代的詩歌風貌.———程遂營?唐代文人的“言諫”與“詩諫”?(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唐代“月給諫紙”制度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唐代“詩諫”盛行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8分).【官員的選拔與管理】(12分)材料一宋代統治者對科舉考試非常重視,宋太祖決定在殿上舉行復試,加在省試之上,使科舉取士變為解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逐級升考拔錄,比較嚴格.逐漸取消了唐代以來舉士時在品行、職業、服紀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舉人若與考官有親戚關系,則別置考場考試.王安石任宰相后,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內.———摘編自賈志揚?宋代科舉?材料二18世紀以前,歐美各國文職官員的選用、任用方式導致任用私人,帶來結構性的貪污腐敗,因政黨更迭而大批撤換行政官員還會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蕩.而科舉制實行競爭考試、擇優錄取,政權向平民開放,標榜公開取士,惟才是舉.比起貴族等級制或君主賜官制等選官制度來,科舉取士無疑具有其優越性.科舉考試制度標榜和體現的“公開競爭、平等擇優”精神具有超越時代的特性.在西方社會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時期……法國重農主義經濟學家奎奈還曾直接主張歐洲引進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科舉從形式上看相當公平,同時可以保證行政管理人員維持較高的文化素質,進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興趣并受到贊譽……英、法、德、美等國曾借鑒科舉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摘編自劉海峰?科舉制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宋代科舉制改革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歸納歐美國家借鑒科舉制的原因.(6分).【中外法治與教化】(14分)材料一1800年8月,拿破侖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員會,并限期是年11月完成.期間,共召開102次討論修改會議,他親自主持的達半數以上,最后,又力排眾議,簡化批準程序,使民法草案在立法院中通過.?拿破侖法典?是以羅馬法為基礎并輯集多種的法律、命令、習慣、法理和理想而成的.全典共計2281條,分為“人”“財產”“財產取得之各種方式”等三篇,內容之廣泛,實不多見.誠然時人及后世對其編制過程及技術多有批評,但?拿破侖法典?所以能供許多國家做模范,且歷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動搖者,或正以此.拿氏之自認可以賴它而垂不朽者,或非純粹意氣之談.——摘編自梅汝璈《<拿破侖法典>及其影響》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民事立法變化發展大事記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民事立法變化發展大事記建國之初,民事立法受到高度重視,相繼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諸多有關民事單行法.依據“五四憲法”并借鑒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1954年開始第一次民法草案的嘗試,因歷史局限而未達立法初衷;1962年雖也進行了民法典起草工作,但最終夭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據國情,采取了先分別制定民事單行法,待條件成熟后再制定民法典的立法方針,先后制定了如?經濟合同法》?繼承法》?物權法》等諸多民事單行法.1986年4月,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通則》,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事基本法.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一步.2020年5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王勇旗《新中國成立70年民事立法變遷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拿破侖法典?制定的背景及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事立法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建設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