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屆高三二模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古文觀止》是一個文章選本,“觀止”本于《左傳》記載季札在魯國看樂舞時贊美的
話:“觀止矣!”這個選本是清朝吳楚材、吳調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它備受
讀者喜歡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說來,它體現了比較進步的文學主張。古代的選本,梁朝蕭統的《文選》也
很著名。那時的文學主張,認為哲理散文和歷史散文都不能入選。《文選》除詩歌外,選的
主要是駢文,是一種講究辭藻、對偶、聲律的文章。唐朝韓愈起來提倡古代的散文,稱為古
文,用來反對駢文。這種主張是進步的。《古文觀止》正是貫徹了韓愈以來的古文家的主張。
第二,一般說來,入選這個選本的文章豐富多彩,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比較高的。自從韓
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選本在《古文觀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選
錄《左傳》《國語》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觀止》的選文從左傳》開始,就是本于《文章
正宗》。不過真德秀是道學家,他用封建倫理的眼光來選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藝術性,所以
他的選本不受歡迎;《古文觀止》所選,像先秦的歷史散文《曹劌論戰》《魯仲連義不帝秦》,
表現當時人的智慧和品德;兩漢文《治安策》和《出師表》,反映出當時政治上的重大矛盾,
表現出作家的遠見和忠誠;唐文《捕蛇者說》,深刻暴露封建統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惡;
宋文《岳陽樓記》,通過不同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
高精神……這些名篇,都是古今傳誦。
這個選本所選文章的豐富多彩,也表現在文章的體制上。選本也選了幾篇韻文、駢文。
嚴格講起來,古文跟駢文是對立的。但就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講,古文由散體趨向駢體,再由
駢體回復到散體,完全不選駢體,就看不出這種變化來。
第三,這個選本的編選體例也有它的好處。蕭統的《文選》分很多門類,煩瑣不堪;真
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辭令、議論、敘事三類。《古文觀止》不分類,按時代先后
排列,從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變的跡象。這個選本得以廣泛流傳,跟它的篇幅也有關。康熙
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編選《古文淵鑒》,稱為御選,用皇帝的名義來刊行,卻不能廣
為流布,這跟它用真德秀的體例有關,也跟篇幅有關,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
推行。
以上三點,當是此書能廣泛流布的原因。不過此書也有缺點,約略說來如下:一、編者
識力不高,像李陵《答蘇武書》,歷來都疑為后人偽托,此書也加選錄。還有宋朝人論歷史
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點發議論,并不能夠真正考慮當時歷史的全面情況。這類文章也選
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響,選文所選《史記》,像《伯夷》《管晏》,這些傳記議論
多而不致力于刻畫人物。編者選這些是看中它們的唱嘆和轉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編自振甫《談談〈古文觀止〉》)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與《古文觀止》相比,蕭統編選的《文選》體現的是一種相對落后的文學主張,選文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與《古文觀止》相比,真德秀編選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選文的時代范圍窄、道
學氣息重、分類復雜。
C.《古文觀止》在體例和篇幅上的特點,一是選文按照時代先后排列,不另分類:二是篇
幅較為適當,并不浩繁。
D.《古文觀止》編者識力不高主要表現在歷史見識方面,如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
所選宋人作品持論偏頗且占比失當。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陳說觀點時使用“一般說來”“嚴格講起來”等說法,體現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舉多篇《古文觀止》的選文,證明選本的經典性經得起歷史檢驗。
C.文章討論《古文觀止》的優缺點時,均與其他選本進行比較,學術視野較為開闊。
D.文章的論述脈絡清晰,主要觀點分不同角度展開,各角度之間是一種并列關系。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文觀止》借用季札“觀止”的說法命名,顯現了編選者的自信,以及對所選古文思
想內涵與藝術境界的贊譽。
B.《古文觀止》的編者對“古文”的理解基本貫徹了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以來古文家的主張,
但也有一定的變通。
C.有人評價《古文觀止》存在“論策為多,又取便于科舉”的傾向,這種看法與文章的觀
點是不謀而合的。
D.閱讀《古文觀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國散文從先秦開始的歷史軌跡,也可以了解古人選文
體例、標準的變遷史。
『答案」LC2.C3.D
“題詳解J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關于原文內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
A項,“蕭統編選的《文選》體現……選文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
有”表述錯誤,文章第二段將《古文觀止》與《文選》進行比對,比對的是二者的文選主張,
而不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第三段談到《古文觀止》的思想性和文學性比較高,但并沒有
與《文選》進行比對,所以說二者“選文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一定差距”這一說法不成
立;
B項,“真德秀編選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選文的時代范圍窄、道學氣息重、分類
復雜”錯誤,“選文的時代范圍窄”“分類復雜”錯誤,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對《古
文觀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對,第三段說“不過真德秀是道學家,他用封建倫理的
眼光來選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藝術性,所以他的選本不受歡迎”,這展現的是真德秀選文的
道學氣息嚴重,第五段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辭令、議論、敘事三類”,分
類并不復雜。但“選文時代范圍窄”錯誤,第三段說“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選錄《左
傳》《國語》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觀止》的選文從《左傳》開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可見選文的時代范圍并不窄;
D項,“《古文觀止》編者識力不高……如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錯誤,文章最后一
段說的是“編者識力不高,像李陵《答蘇武書》,歷來都疑為后人偽托,此書也加選錄”,
后人懷疑《答蘇武書》是后人偽托,而《古文觀止》的編者卻選入這篇文章,只能證明編者
的識別力不高,不能說明編者就是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選項曲解文意。
12題詳解」
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
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
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
“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C項,“文章討論《古文觀止》的優缺點時,均與其他選本進行比較”錯誤,“均與”一說
錯誤,從文中來看,文章最后一段談論《古文觀止》的缺點,如“編者識力不高”“不免受
到八股文的影響”,都是直接闡述其缺點,并沒有與其他選本進行比較。
13題詳解J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
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
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
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
文保持一致。
D項,“可以了解古人選文體例、標準的變遷史”有誤,原文只是說“就中國文學史的發展
講,古文由散體趨向駢體,再由駢體回復到散體,完全不選駢體,就看不出這種變化來”,
由“但”可知,《古文觀止》無法選文體例和標準的變化。
(~)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突破13000億斤。我國糧食產量己經連續
多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國內糧食市場的基本穩定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
“我國人口眾多、農業資源人均占有水平低,雖然近年來糧食連年豐收,但仍然無法完
全做到自給自足。國際貿易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于旭波說。
我國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資源占6監卻要養活全球近20%的人口;資源與人口完全不對
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正由“吃得
飽”向“吃得好”轉變,部分糧食出現了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過國際貿易來適當調劑余缺。
增強保障糧食安全應該植根于國內糧食供應基礎之上。目前全球糧食貿易量每年在4
億噸左右,僅占我國年消費量的三分之二。此外,當前我國糧食個別品種供求矛盾突出,大
豆對外依賴程度超過80%,優質糧食供給成為“短板”。
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從中長期看,無論中國還是全球,糧食安全都隱患不少,
風險仍然存在,需要各國加強合作,擴大貿易流通,促進全球糧食資源合理流動,提升整體
糧食安全水平。
(劉慧《我國筑牢糧食安全屏障》,選自《經濟日報》2019年1月)
材料二:
“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5.46
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1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解讀《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時說。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說:“嚴格實施耕地的數量保護,既要'少占',也要‘補足’。
就是說要減少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同時要拓展補充耕地渠道。”對于加強保護耕地質量,余
欣榮說“耕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積極開展退化耕
地的綜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復,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不論任何時候都必須首先把關
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王立彬《“農地農用”原則碰不得》,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9月)
材料三:
《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顯示,近5年來,在耕地、淡水等資源約
束加劇的情況下,科技對我國糧食單產水平提高的貢獻不斷加大,糧食產量自2013年以來
連續5年都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在品種上,2012年以來我國選育推廣了超級稻、節水
抗旱小麥等一大批穩產高產新品種;在技術上,面向全國發布推廣了糧食穩產增產、農業防
災減災、農機農藝融合、農產品儲運保鮮等先進實用的技術;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
物全生育期作業機械已基本形成規模。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
2017年的57.5%.
數據顯示,2014—2017年,全球農業領城論文總發文量排名前5的國家依次為美國、
中國、英國、巴西和印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孫坦指出,中國是2014—2017
年全球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但授權率僅為13.2%,在二十二個國家中,排名第
九。中國發明人主要申請地區仍在本國,國外專利布局量相對較低,技術創新主體主要由高
校和科研機構組成,農業企業表現極弱。
(摘編自楊舒《專家解讀〈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突破130000億后,國內糧食市場基本穩定。但我國人口眾多、農
業資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糧食仍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B.從2013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多年連續增產且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有力穩定了我國
糧食市場,保障了我國的糧食安全。
C.老百姓對糧食消費的需求不斷升級,部分糧食出現了較大供求缺口,國際貿易是調劑余
缺、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手段。
D.近幾年來,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提升,對糧食生產的支撐作用不斷加大,主要表
現在品種、技術和農業機械方面。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5.46億畝,
這是國家對耕地保護的要求。
B.我國耕地和淡水資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卻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
國情決定了任何時候都必須首先把耕地保護好。
C.盡管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多,但質量方面仍有不足,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結構需調整,
要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實力。
D.“少占”意味著強化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轉用管控,“補足”則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
復污染耕地和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
6.請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障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
[答案J4.B5.D
6.①嚴守耕地面積底線,保護耕地質量;②加強國際合作,使全球糧食資源合理流動;③
發展農業科技,促進糧食生產。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項,“多年連續增產”無中生有,原文說的是“糧食產量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都穩定
在12000億斤以上”,材料中并無涉及“多年連續增產”。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項,“'補足’則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復污染耕地和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錯誤。結
合“‘嚴格實施耕地的數量保護……就是說要減少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同時要拓展補充耕地
渠道。'對于加強保護耕地質量,余欣榮說:'耕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耕地后備資
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積極開展退化耕地的綜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復,統籌推進耕地
休養生息’”分析,“補足”指補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復污染耕地和統籌推進耕地
休養生息”是保護耕地質量的措施。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結合“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5.46
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對于加強保護耕地質量,余欣榮
說:‘耕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積極開展退化耕地
的綜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復,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
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不論任何時候都必須首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
護好,絕不能有絲毫閃失”等分析,需要嚴守耕地面積底線,保護耕地質量;
結合“國際貿易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部分糧食出現了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過國
際貿易來適當調劑余缺”“無論中國還是全球,糧食安全都隱患不少,風險仍然存在,需要
各國加強合作,擴大貿易流通,促進全球糧食資源合理流動,提升整體糧食安全水平”等分
析,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使全球糧食資源合理流動;
結合“科技對我國糧食單產水平提高的貢獻不斷加大”“在技術上,面向全國發布推廣了糧
食穩產增產、農業防災減災、農機農藝融合、農產品儲運保鮮等先進實用的技術;水稻、小
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全生育期作業機械已基本形成規模”“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
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等分析,要發展農業科技,促進糧食生產。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英
凌叔華
自從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來,小英每天早上總忘不了拉著她媽問“還有幾天三姑姑
才做新娘子?”或是說“媽媽,三姑姑怎么還不裝新娘子?”
有一晚上小英做夢見三姑姑裝新娘子向著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
裁縫天天抱著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著進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
前面試穿新衣服,有粉紅的,有淡綠的,紫的,花的,鑲著金邊銀邊同各色花邊的,小英看
得媽媽叫都聽不見了,挨在祖母身邊只說,“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羨慕神情,
便摟著她笑問,“你也想做新娘子,是嗎?”
好了,今天媽媽告訴小英還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
家內各人更忙起來,早上爸爸去衙門轉個圈兒就回來忙著吩咐事了。未來的三姑丈也時
常來,笑嘻嘻的沖著人,三姑姑也不出門,整天躲在房內收拾東西。
好容易忙過三天,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親同小英換上一身新做的粉紅
衣服,小英跑出跑進的看大門前的扎彩,門口的板凳坐滿了人。吃了午飯不多時,花車軍樂
隊都到了,客廳里,祖母和姑姑的房里也滿了客人。一會兒奏起軍樂,大家擁著三姑姑出來,
她果然也同張阿姨一樣,披著長紗,抱著鮮花,上了花馬車了。
晚上舅舅和舅媽,大姑媽和姑丈都在家吃飯,人雖多總覺不出熱鬧,祖母時時望著三姑
姑臥房的門簾出神,大家說話常常聽不見。
晚飯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張媽就領小英去睡.
“你來,張媽!"小英作出撒嬌的聲音,“我怕得睡不著。”
“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夾被拉了拉,似乎帶羞的問:“張媽,你想我還有多少
日子才做新娘子?”
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為夜里母親告訴小英第二天早上父親帶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沒亮
就醒了。
馬車進了一條胡同,在一家大門前停住。門口站著兩三個穿長褂的男人,見車停下,那
個胖子立刻上前開車門,迎著父親面就是請一個安,嘴說著“請進去。”
在一間大廳子里,彼此行完禮,大家坐下吃茶說話,三姑姑卻站在一邊,后來還替那老
太婆裝煙袋。小英想“裝煙,姑媽的秋杏才做這樣事。”
她和三姑姑,父親坐車回到家里,大家迎上堂屋去了。
一會兒小英走進祖母臥房的后面小屋子找東西,從門縫里望見三姑姑拉著祖母的手坐在
床上哭,一邊說,“三天都是站著,腰脊骨都酸痛起來,他們晚上打牌到一兩點都不睡覺,
我也伺候到那時分,……吃飯也不許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親坐著吃,叫我站在一邊伺候,
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說著,祖母摟著她,叫她躺下歇歇。
母親由后院過,招手叫小英出來,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
吃午飯時,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紅紅的。她們吃了半碗飯便放下了,父親也只吃了一碗。
預備的許多好菜都沒吃多少。
下午太陽還沒下去,三姑丈來了,說是接三姑姑回去。
不知因為什么,小英很不喜歡三姑丈的樣子,她想起那個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親,
那個母親待她姑姑很不好。
“母親說沒下太陽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說。
小英望著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臉,擦粉的時候,眼淚一滴滴流下來。
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車走了。
母親出門買東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絹蓋著眼睛睡,小英也覺冷靜得難過,走到下房看
張媽補襪子去。
她翻著張媽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盤腿坐在床上。一會兒她找出一塊尺來寬的
大紅綢子,說:“這塊給我好罷?”
張媽看了看紅綢說:“啊,這塊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罷。”聽
說新娘子三個字忽然觸動她今天好久要說沒人可說的話。
“張媽,今天奶奶哭了,你看見沒有?三姑姑也哭了,她為甚么哭?”
“因她舍不得離開家,舍不得離開奶奶,舍不得離開你。”
“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說,“她是怕那個老太婆,一定那個老太婆欺侮她了。”張媽
向她瞪了一眼,她不敢再說了。可是從張媽的臉色,她知道她沒有猜錯,靜默了一會,她一
面弄那塊紅綢子,一面又開了口:“張媽……”
“唉?”
“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嗎?”
(摘編自《小哥兒倆》,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粉紅的,有淡綠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詞語,從顏色的角度、從小
英的視角描寫三姑姑衣服的顏色,表現了小英觀察關注的重點。
B.故事的轉折點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給她婆婆裝煙袋的細節,小英認為這是下人
的工作,小說以此表達對封建倫理道德對孩子危害的憤懣之情。
C.張媽對小英既有慈愛和耐心也有嚴格要求,如稱贊小英找到的大紅綢子美、解釋三姑姑
哭的具體原因,還有小英亂說話時,張媽瞪她,讓她不再這樣說。
D.小說主要講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對三姑姑的描寫主要使用語言、動作等手法體現
其情感波瀾,表現出作者對時代特有的敏感和獨特的審美眼光等。
8.小說開篇寫小英急著讓三姑姑當新娘子,到后來不想讓三姑姑當新娘子。小說為何這樣
安排?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9.文中有兩個“世界”一一小英的“兒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結合文本談談你
對這兩個“世界”的理解,并指出這樣寫的作用。
[答案]7.B8.①結構:開頭寫小英羨慕三姑姑當新娘子,結尾寫小英不愿意讓三
姑姑當新娘子,首尾呼應,同時也給人強烈的反差。
②形象:新娘子作為一種象征,是一種美好生活的體現,而文中的新娘子卻很痛苦,讓人深
思。
③主題:小英的思想變化引發讀者對舊式婚姻給女性帶來危害的深人思考。
9.①小英的兒童世界是純美、明凈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體現。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涼、
寒冷的,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是作者批判的對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織,把
作者的主觀追求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有利于故事的敘述和人物的刻畫,也有利于讀者從不
同的層面得到啟示。
F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
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
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
得出正確結論。
B項,“小說以此表達對封建倫理道德對孩子危害的憤懣之情”說法錯誤。小英看到三姑姑
給婆婆裝煙袋,認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當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小說中情節的作用。情節的作用要從五個角度考慮:①從與其他情節的關系角度
考慮;②從情節與人物的關系角度考慮;③從情節與小說環境的關系角度考慮;④從情節與
小說主題的關系角度考慮;⑤從情節與讀者的關系角度考慮。本題題干“小說開篇寫小英急
著讓三姑姑當新娘子,到后來不想讓三姑姑當新娘子。小說為何這樣安排?請結合全文簡要
分析”,作答本題注重分析小英對三姑姑當新娘子的心理變化體現的情感變化,同時思考這
種變化在刻畫人物和表達主題方面的作用。可以思考為何小英著急讓三姑姑當新娘子,這體
現的是小英把“新娘子”作為一種美好生活的象征;從結構上看,這種前后態度的變化體現
的是呼應等;從主題上看,主要體現的是三姑姑的悲劇或者說舊式婚姻中女性的辛酸等。
『9題詳解J
本題考查理解文本主要內容以及考查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構思能力。本題題干“文中有兩個
‘世界’一一小英的‘兒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兩個‘世界'
的理解,并指出這樣寫的作用”,作答本題要注重思考小英的世界和三姑姑的世界的不同,
結合“'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夾被拉了拉,似乎帶羞的問:‘張媽,你想我還有多
少日子才做新娘子'”分析可知,小英的世界是美好理想的體現;結合“在一間大廳子里,
彼此行完禮,大家坐下吃茶說話,三姑姑卻站在一邊,后來還替那老太婆裝煙袋。”分析可
知,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涼、寒冷的,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是現實的世界,是作者批判
的對象。結合“小英想‘裝煙,姑媽的秋杏才做這樣事’”“不知因為什么,小英很不喜歡
三姑丈的樣子,她想起那個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親,那個母親待她姑姑很不好”分析
可知,作者通過小英的視角,小英的“兒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二者得以結合起
來,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能夠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情節等。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從學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
中,由鄉貢試禮部、殛可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時瑞應沓至,曾嘗入
對,帝語及之。曾奏曰:“此誠國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異日或有災泠,則免輿議。”
及帝既受他命,大建玉清昭應宮,下莫敢言者,曾陳五害以諫。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
退使內侍諭FI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預政,太子雖
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于后,中外以為憂。真宗朋,內外洶洶,曾正色獨立,朝廷倚以為重。
仁宗立,遷禮部尚書。群臣議太后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丁謂
獨欲帝蚓里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對輔臣決之,非大事令入內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
下。曾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謂不聽。既而允恭坐誅,謂亦得罪。自
是兩宮垂簾,輔臣奏事如曾議?曾方嚴持重,每進見,言利害事,審而中理,多所薦拔,尤
惡僥幸。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日:“卿
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
所知也。”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以為不可,及長寧節
上壽,止共張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請謁,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悅。會玉清昭應宮災,
乃出知青州,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日:“明
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仲淹服其言。寶元元年冬,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曾日:“后一月當知之。”如期而薨,
年六十一。贈侍中,謚文正。
(節選自《宋史?王曾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
也
B.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
慢也
C.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侍諭日/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
也
D.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
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廷對,科舉時代皇帝舉行殿試。后也稱皇帝在朝廷上召問臣下,使奏對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認為天降祥瑞于國君,使其有憑證治理國家。
C.朔望,農歷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稱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專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曾精于學問,得到諸人夸贊。王曾雖然少年失親,但在叔父和鄉人的培育下,在文辭
方面鉆研較深,在后來的鄉貢試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關心國事,敢于直諫陳事?皇帝接受符命,大興土木以建宮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勸
諫,只有王曾陳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勸諫。
C.王曾嚴肅莊重,處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體不適讓太子聽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決定。
仁宗立,王曾上奏請求遵循東漢的禮儀,太后垂簾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擔當。王曾身居相位時舉薦賢能而不聲張,范仲淹對他不計較個
人得失十分欽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
(2)會玉清昭應宮災,乃出知青州,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
「答案」10.C11.C12.D
13.(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曾因不服氣而不高興。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牽連而被
判罪時,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辯解。
(2)正好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1州。當地百姓對其治理措施十
分高興,替王曾畫一幅像并為他建祠廟進行祭祀。
no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依據語法結構,“久之”做動詞“召對”的補語,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句子,中間不宜斷開,
排除A項;“甚”表示“思卿”的程度,做補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故”字是一
個連詞,表結果,引出后文,所以“故”字后邊不應斷開,排除D項;
句意:真宗曾經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見王曾并應對很長時間,退朝后,真宗派內侍告訴王曾
說:“我十分想見你,所以來不及穿著官服見你,請你不要以為我慢待你。”
門1題詳解」
此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項,“'晦’表示每月三十”說法錯誤,“晦”農歷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F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項,“舉薦賢能而不聲張”分析錯誤,原文是“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意思是“王曾
推薦和貶斥士人,沒有人知道”。“委婉地提出批評”分析錯誤,相關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
原文為“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曰:'夫
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意思是:范仲淹曾問王曾說:”公開選拔
士人,是宰相的職責。您的大德,唯獨缺少這一點。”王曾說:“執政的人,如果將恩德歸
于自己,那怨恨又歸于誰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說的話。
F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
(1)惡,嫉妒;班,指官級;班己上,指官級比自己高;嘗怏怏不悅,前省略主語“王曾”;
坐事,因事受到牽連而被判罪。
(2)會,正好,恰逢;出,指京官外調;知,做……知州;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
樂;生祠,為活人修建祠堂。
「參考譯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喪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撫養成人,向里人張震學習學問,
善于寫作文辭。咸平年間,由鄉貢試禮部、廷對都是第一名。楊億見到了王曾所作之賦,贊
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人才。”這時各種吉祥的現象紛紛出現,王曾曾入朝進對,真宗向
他說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說:“這確實是國家太平的結果,但希望陛下進一步推廣而不要居
功自驕,如果有一天發生災荒,則可以免除世人的議論。”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應
宮,臣下都不敢勸諫,王曾陳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勸諫。真宗曾經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見王曾
并應對很長時間,退朝后,真宗派內侍告訴王曾說:“我十分想見你,因此來不及穿著官服
見你,請你不要以為我慢待你。”真宗身體不適,皇后執掌朝政,太子雖然在資善堂聽事,
但一切都由皇后決定,朝廷內外都為此而擔憂。真宗剛駕崩,朝廷內外一片爭辯喧鬧,紛亂
不己,王曾面容嚴肅,神態莊重,朝廷將王曾作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禮部
尚書。大臣們議論太后上朝的儀式,王曾請求像東漢過去的禮儀一樣,太后坐在皇帝的右邊,
垂簾奏事。丁謂卻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見大臣,大事則由太后召見輔臣斷定,
不是大事就讓入內,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決定可由雷允恭下達。王曾說:“兩宮不在一處,
但大權歸宦官執掌,這是禍害的一種征兆。”丁謂不聽。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殺,丁謂也由此
而獲罪。從此以后兩宮垂簾,輔臣上奏議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議。王曾方正嚴整穩重,每次進
朝覲見皇帝,陳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詳細切中事理,許多人受他推薦而被朝廷提拔,他特
別厭惡僥幸受寵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曾經因不服氣而不高興,其言語記載在
《曹利用傳》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時,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辯解。太后說:''愛
卿曾經說曹利用強行蠻橫,如今又為什么要替他辯解呢?”王曾說:“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
臣下因此曾經以理駁斥他,現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惡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
最后對曹利用從輕發落。開始,太后受冊封,將御駕大安殿,王曾堅持認為不可以,到長寧
節給太后祝壽,只在便殿恭敬地進行慶典。太后的左右姻親之家請求王曾通報求見太后,王
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壓制,太后更加不高興。正好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
青州知州。當地百姓對其治理措施十分高興,替王曾畫一幅像并為他建祠廟進行祭祀。王曾
推薦和貶斥士人,沒有人知道。范仲淹曾問王曾說:“公開選拔士人,是宰相的職責。您的
大德,唯獨缺少這一點。”王曾說:“執政的人,如果將恩德歸于自己,那怨恨又歸于誰呢?”
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說的話。寶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墜落在王曾的寢處,左右驚恐地告
訴他。王曾說“:一個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終年六十一歲,被追贈侍
中,謚號“文正”。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野泊對月有感?
周莘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識逋逃病客情。
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凄斷岳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
欲問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盜尚縱橫。
[注」①本詩約作于1129年,北宋滅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穩,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
廷遷移不定。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承題,既寫“野泊”所見:戰亂中江月依然明亮;又點明“野泊”之因:逃難在外,
暫得停歇。
B.頷聯寫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見所聞。上句靜景,下句以聲襯靜,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氣氛,
引出下文詩人所感。
C.頸聯寫作者以酒澆愁,聽浪思歸,詩意承上一聯而來,上下兩句對仗工整,其中“浪卷”
扣詩題中的“野泊”。
D.尾聯想象遍地兵荒馬亂的景象,并以此作為對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頸聯抒情的基礎上,
更添一分悲憤。
15.頸聯的“愁”字可謂本詩詩眼,作者為何而愁?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
「答案J14.D15.(1)戰亂漂泊之苦。首聯寫到兵荒馬亂,詩人為躲避戰亂不得不
拖著病體四處逃難,盡嘗漂泊之苦。(2)客子思歸之憂。頸聯寫詩人身在客中,不由傷感落
淚,想要借酒澆愁,依舊愁心難抑,“歸心”更直接點明詩人的思歸之情。(3)憂國傷時之
情。詩人自己為逃避戰亂而“野泊”,一身亂離,還心系朝廷,“欲問行朝舊消息”,然
而兵荒馬亂,政局未穩,令詩人十分擔憂。
ri4題詳解j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整首詩詞進行分析,主要的
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
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要求選出“對本詩的理
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尾聯想象遍地兵荒馬亂的景象”中“想象”錯誤,這里并
非想象,而是現實?故選D。
ns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理解把握詩歌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明確題目要
求,比如本題首先指出“頸聯的‘愁'字可謂本詩詩眼”,然后要求結合全詩具體分析作者
為何而愁。然后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大意,圈畫出詩歌中涉題詩句,進行分析得出
答案。比如本題,首聯“可憐江月亂中明,應識逋逃病客情”是說“在這亂世之中,江月依
然那么明亮可愛,但它應該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然而兵荒馬亂,政局未穩,令詩
人十分擔憂。詩人自己為躲避著兵荒馬亂不得不拖著生病的身體四處逃難,四處漂泊,飽受
戰亂漂泊之苦。頷聯“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凄斷岳陽城”意思是“看北斗星柄漸漸橫斜,
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廣闊的原野;聽畫角聲聲凄慘欲絕,縈繞在這泊舟近處的岳陽城。”這
是詩人在野所見之景,所聽之聲。這里“角聲凄斷岳陽城”,聽角傷懷,角聲暗寓兵亂,岳
陽城在泊舟近處,“凄斷”寫角聲,亦寫聽到角聲的感受。這兩句描繪出一個徹夜不眠人的
形象,并將其融入詩中,恰當地表現了詩人沉郁悲抑的復雜心情,蘊含著對國事也就是戰亂
的深沉憂患。所以由這兩聯可以看出作者是為戰亂和自己的漂泊而愁。頸聯“酒添客淚愁仍
濺,浪卷歸心暗自驚”意思是“飲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淚,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淚一樣四處
飛濺;浪濤卷起,引發了我的思歸之心,讓我暗自吃驚。”這一聯緊承前文,以酒澆愁,酒
隨淚濺,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聽浪思歸,詩人身在客中,而無所歸,故暗自驚心,傷
感落淚。想要借酒澆愁,依舊愁心難抑。是寫漂泊思歸,而又無家可歸之愁。尾聯“欲問行
朝近消息,眼中群盜尚縱橫”意思是說“多么想打聽一下南宋朝廷近來的消息啊,可眼前,
群盜正在四處流竄縱橫”。“欲問行朝近消息”從自身亂離,想到朝廷遷流不定,由憂自身
到憂朝廷,結句把遍地兵荒馬亂的情景寫足,消息雖欲問而無由,其為憂憤,更何以堪。杜
甫《登岳陽樓》結句云:“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寫到國家戰亂。而
這首詩結句更甚于“戎馬關山北”,因群盜縱橫即在眼前也。詩人把兵荒馬亂的景寫足,把
憂國傷時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領導人訪問墨西哥時,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了題為“促進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演
講。領導人強調,莊子說過:“,。”(《逍遙游》)只有讓中墨
兩國人民的友情匯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載起讓中墨兩國友好合作的大船。
②《荀子?勸學》將學習和思考的關系表述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在
《論語》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學與思的關系,這句是“,”。
③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中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
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句是“,"。
『答案」(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①由成都文旅局頒發的“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其田
園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無數。李子柒的海外走紅,()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
的目的和動機,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
當然,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海外傳播。如何讓不同文
明之間實現②—和對話,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語、③—,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
之間的異同。在李子柒視頻表現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中,是她能
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視頻時,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她將捕獲的小龍蝦中還沒長出大鉗子的小龍蝦扔回池塘0細節之處見用心,短視頻內容創業
者千軍萬馬,她能從中④_,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①榮獲②交融③自怨自艾④脫穎而出
B.①榮獲②交互③孤芳自賞④鋒芒畢露
C.①榮膺②交融③孤芳自賞④脫穎而出
D.①榮膺②交互③自怨自艾④鋒芒畢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如說是一種文化輸出
B.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象
C.不僅是一種文化輸出,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D.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這是她能夠廣
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視頻表現出了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
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受到
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視頻表現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這是她能夠受到廣泛
歡迎的重要原因。
『答案」17.C18.B19.D
F17題詳解」
本題考查近義詞和成語的辨析能力。
第一組,榮獲,光榮地獲得。多指競賽優勝者得獎;榮膺,光榮地接受或承當。根據語境,
此處為接受某項稱號,應選“榮膺”;
第二組,交互,交流互動;交融,形容事物的交匯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
化的交往、融合。此處形容不同文明之間,屬于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應選“交融”;
第三組,自怨自艾,悔恨自己的錯誤;孤芳自賞,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賞的人,也指脫離
群眾,自以為了不起。此處無悔恨之意,當選“孤芳自賞”;
第四組,鋒芒畢露,形容人銳氣才華全都顯露出來;脫穎而出,比喻在眾多人中本領全部顯
露出來。此處前面有千軍萬馬,當選“脫穎而出”。
“8題詳解」
本題考查運用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能力。
依據原文,在這里所填的內容“文化內容”與“文化輸出”不存在遞進關系,應是一種選擇
關系,排除CD;由后文內容“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李子柒只是一個
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可知,對文化輸出有否定之意,
排除A。
F19題詳解」
本題考查辨析句子語病的能力。
原句:“在……中”掩蓋了句子的主語;介詞殘缺,應在“勤勞”后加介詞“和”。
A項,“這”指代不明;“廣泛”語序不當;介詞殘缺,應在“勤勞”后加介詞“和”。
B項,后句主語暗換,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視頻,而是價值理念;“廣泛”語序不當;
介詞殘缺,應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明黃花梨羅漢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無紡油畫布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文儀雙線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散熱附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中空玻璃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歷史二教案:第課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婦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LCoS顯示芯片產業發展走勢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信陽農林學院《語言學導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省武威五中學2024屆中考數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
- 決策樹在飼料技術推廣中的應用研究
- 兒童長期臥床的護理
- 投標書細節美化教程
- 《小兒支氣管肺炎》課件
- 對輥式破碎機設計
- 財產險水災現場勘查及理賠定損標準
- 中國思想史(全)
-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投稿格式要求
- IPMP課程培訓講義
- 簡述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歷程
- 牙頜面畸形-牽張成骨技術(口腔頜面外科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