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課件_第1頁
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課件_第2頁
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課件_第3頁
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課件_第4頁
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第二章

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

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與定義§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2.5表面粗糙度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何體的差異

尺寸誤差形狀位置誤差表面粗糙度§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何體的差異

尺寸誤差:Ф30Ф30.01零件的實際尺寸與理想尺寸的差異§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e

形狀位置誤差:

(形位誤差)零件的實際形狀與理想形狀、實際位置與理想位置的變動量ff§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e形狀位置誤差:

(形位誤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何體的差異

表面粗糙度:

(微觀幾何形狀誤差)微觀不平度§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加工誤差:零件的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與定義§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2.5表面粗糙度GB/T1800.1-2009GB/T1800.2-2009GB/T1181-2008GB/T1031-2009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GB§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GB/T1800.1-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極限與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礎》§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GB/T1800.1-20§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孔和軸的概念

孔:hole

軸:shaft

工件的圓柱形內尺寸要素,也包括非圓柱形的內尺寸要素

工件的圓柱形外尺寸要素,也包括非圓柱形的外尺寸要素§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孔和軸的概念孔:hol§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尺寸

size

以特定單位表示的線性尺寸的數值公稱尺寸

norminalsize

由圖樣規范所確定的理想要素的尺寸

孔D軸d代替:

基本尺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計算偏差的起始尺寸,通過它可以計算極限偏差圖紙中單位:mm公差表格中:um§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尺寸size

以特定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

提取組成要素

extractedintegralfeature

由實際要素提取有限數目的點形成的實際要素的近似替代提取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

localsizeofanextractedintegralfeature

提取組成要素上兩對應點距離的統稱孔Da

軸da實際尺寸代替:§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提取組成要素ex§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極限尺寸limitsofsize

尺寸要素所允許的兩個極端

上極限尺寸

upperlimitsofsize

下極限尺寸

lowerlimitsofsize孔Dmax

軸dmax孔Dmin

軸dmin代替:最大極限尺寸代替:最小極限尺寸確定了零件的合格范圍Dmin≤Da

≤Dmaxdmin≤da

≤dmax29.97~30.02如何在圖紙中表示?§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極限尺寸limitsof

上極限偏差

upperlimitdeviation§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尺寸偏差

deviation某一尺寸減去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極限偏差

limitdeviation極限尺寸減去公稱尺寸的代數差孔ES軸es孔EI軸ei上極限尺寸減去公稱尺寸的代數差ES=Dmax-Des=dmax-dEI=Dmin-Dei=dmin-d公稱尺寸為φ30上偏差0,下偏差-0.021

下極限偏差

lowerlimitdeviation

極限偏差的標注φ300-0.021φ300-0.021下極限尺寸減去公稱尺寸的代數差φ300-0.021φ30-0.021××φ30±0.021φ30+0.021-0.021√√上極限偏差upperlimitdeviation§§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尺寸)公差

sizetolerance

尺寸允許的變動量上極限尺寸減下極限尺寸之差上極限偏差減下極限偏差之差是沒有符號的絕對值孔Th

軸TsTh=|Dmax-Dmin|

=

|ES-EI|Ts=|dmax-dmin|=|

es-ei|φ30+0.032-0.021的公差是多少?Ts=

|es-ei|=

|+0.032-(-0.021)|=

0.053mm=53um§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尺寸)公差sizeto§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偏差與公差的區別

取值不同:偏差值可正可負,公差值只能正值反映情況不同:如何用圖將公差和偏差都反映出來?

偏差反映加工后零件的合格范圍公差反映精度即零件加工的難易程度

公差反映不出偏差反映不出§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偏差與公差的區別取值不同零線軸孔公稱尺寸D上偏差ES軸公差Ts下偏差ei上極限尺寸Dmax下偏差EI公稱尺寸d下極限尺寸Dmin孔公差Th§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公差與偏差示意圖下極限尺寸dmin上偏差es上極限尺寸dmax孔公差帶軸公差帶ESEIesei公差帶圖0+-公稱尺寸零線軸孔公稱尺寸D上偏差ES軸公差Ts下偏差ei上極限尺寸D§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間隙配合

clearancefit過盈配合interferencefit過渡配合

transitionfitX=Da–da,ifDa>daY=Da–da,ifDa<da存在于實際零件中,不同孔軸零件之間有不同的間隙或過盈根據間隙和過盈出現情況的不同,可將配合分為三種:

配合

fit

公稱尺寸相同并且相互結合的孔軸之間的關系

間隙(clearance)或過盈(interference)孔軸配合中,孔的實際尺寸減去軸的實際尺寸的代數差為正時為間隙,為負時為過盈§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間隙配合clearance§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

配合

fit

公稱尺寸相同并且相互結合的孔軸之間的關系§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配合fit

公稱尺寸相同§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

間隙配合clearancefit孔公差帶在軸公差帶之上,具有一定間隙間隙配合的孔軸裝配后,間隙是變化的:當孔最大軸最小時,間隙最大—

當孔最小軸最大時,間隙最小—用在孔軸之間有相對運動的場合孔軸XmaxXmin公稱尺寸0+-Xmin=0孔軸Xmax公稱尺寸0+-Xmax=Dmax-dmin=ES-eiXmin=Dmin-dmax=EI-esESEIeiesESEIesei>0≥0§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間隙配合clearanc§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

過盈配合interferencefit軸公差帶在孔公差帶之上,具有一定過盈過盈配合的孔軸裝配后,過盈是變化的:當孔最小軸最大時,過盈最大—

當孔最大軸最小時,過盈最小—用在孔軸之間無相對運動不需要經常拆裝場合Ymax公稱尺寸0+-Ymin=0Ymax公稱尺寸0+-Ymax=Dmin-dmax=EI-esYmin=Dmax-dmin=ES-ei孔ESEI軸eies孔ESEI軸eseiYmin<0≤0§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過盈配合interfer§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軸孔軸孔軸孔YmaxXmaxYmaxXmaxXmaxYmax

過渡配合transitionfit孔公差帶在軸公差帶相互交疊過渡配合的孔軸裝配后,可能有間隙,也可能有過盈:當孔最大軸最小時,產生最大間隙—

當孔最小軸最大時,產生最大過盈—用在孔軸之間無相對運動需要經常拆裝場合Ymax=Dmin-dmax=EI-esXmax=Dmax-dmin=ES-eiESEIeiesESEIeseieseiESEI<0>0§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軸孔軸孔軸孔YmaxXmax§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

配合公差variationofafit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代號:Tf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Tf=|Xmax-Xmin|Tf=|Ymin-Ymax|Tf=|Xmax-Ymax|=|(Dmax-dmin)-(Dmin-dmax)|=|(Dmax-dmin)-(Dmin-dmax)|=|(Dmax-dmin)-(Dmin-dmax)|Tf=|(Dmax-dmin)-(Dmin-dmax)|=|(Dmax-Dmin)+(dmax-dmin)|=Ts+Th結論:配合精度等于相配合件的精度之和提高機器的總體精度必須提高機器中各零件的精度§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定義配合公差variatio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與定義§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2.5表面粗糙度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帶圖GB/T1800.2-2009公差帶的位置公差帶的大小公差偏差標準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正值確定加工難易程度代數差確定加工合格范圍確定一個公差帶需要知道:§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帶圖GB/T1800.2§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基本偏差3.基準制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5.未注尺寸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精度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何體接近程度加工難易程度公差值公稱尺寸相同尺寸下:公差值越大,加工相對容易公差值越小,加工相對困難相同公差值下:公稱尺寸越小,加工相對容易公稱尺寸越大,加工相對困難分級量化20個公差等級

IT01,IT0,IT1,…,IT18標準公差數值表表2-3

標準公差系列§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精度實際幾何體與理想幾何體接近§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值表公稱尺寸mm公差等級IT01IT0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IT10IT11IT12IT13IT14IT15IT16IT17IT18ummm≤30.30.50.81.2234610142540601000.140.250.400.601.01.4>3~60.40.611.52.545812183048751200.180.300.480.751.21.8>6~100.40.611.52.546915223658901500.220.360.580.901.52.2>10~180.50.81.2235811182743701101800.270.430.701.101.82.7>10~180.50.81.2235811182743701101800.270.430.701.101.82.7>18~300.611.52.546913213352841302100.330.520.841.302.13.3>30~500.611.52.54711162539621001602500.390.621.001.602.53.9>50~800.81.2235813193046741201903000.460.741.201.903.04.6>80~12011.52.5461015223554871402203500.540.871.402.203.55.4>120~1801.223.55812182540631001602504000.631.001.602.504.06.3>180~250234.571014202946721151852904600.721.151.852.904.67.2>250~3152.54681216233252811302103205200.811.302.103.205.28.1>315~40035791318253657891402303605700.891.402.303.605.78.9>400~500468101520274063971552504006300.971.552.504.006.39.7§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值表公稱尺寸公差等級I§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基本偏差3.基準制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5.未注尺寸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帶圖GB/T1800.2-2009公差帶的位置公差帶的大小公差偏差標準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正值確定加工難易程度代數差確定加工合格范圍確定一個公差帶需要知道:§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帶圖GB/T1800.2§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ntaldeviation基本偏差:靠近零線的極限偏差基本偏差確定,給定公差值,另一個極限偏差也隨之確定eiesEIES孔軸孔公稱尺寸0+-軸—決定公差帶位置在公差帶圖中:如果公差帶在零線上方,基本偏差為上偏差如果公差帶在零線下方,基本偏差為下偏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ntaldeviation國家標準規定了孔和軸的基本偏差各28種分別用28種代號代替,大寫字母代表孔,小寫代表軸

26個英文字母中去掉I,L,O,Q,W(i,l,o,q,w)易混淆字母

再加上7個雙寫字母共28個代號,構成基本偏差系列§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ntaldeviation孔的基本偏差基本尺寸+0-EIESABCCDDEEFFFGGHJJSKMNPRSTVUXYZZAZBZC§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ntaldeviation+0-accddeefffgghjjskprstuvxyzazbzczmn基本尺寸esbei軸的基本偏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基本偏差fundam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基本偏差3.基準制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5.未注尺寸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3.基準制基孔制:孔的公差帶位置固定,改變軸的公差帶位置

組成不同性質的配合基軸制:軸的公差帶位置固定,改變孔的公差帶位置

組成不同性質的配合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確定后,可組成不同的孔軸公差帶和不同性質的配合為使配合種類簡化,規定了兩種基準制:基孔制和基軸制28*28=784§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3.基準制基孔制:孔的公差0+-H軸基本尺寸EI=0es1es2es3es4ei1ei2ei3§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基孔制示意圖孔:EI=0,ES為﹢,基本偏差代號為H孔0+-H軸基本尺寸EI=0es1es2es3es4ei1ei§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0-accddeefffgghjjskprstuvxyzazbzczmn基本尺寸bH基孔制下,孔的公差帶位置固定,為H孔與軸之間可以組成28中配合:H與a~h組成間隙配合H與j,js,k,m,n組成過渡配合H與p~zc組成過盈配合11種5種12種基孔制下軸的基本偏差如何確定?§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0-accddeefffgg§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0-accddeefffgghjjskprstuvxyzazbzczmn基本尺寸bH基孔制下,孔的公差帶位置固定,為H孔與軸之間可以組成28中配合:H與a~h組成間隙配合H與j,js,k,m,n組成過渡配合H與p~zc組成過盈配合11種5種12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0-accddeefffgg0+-孔基本尺寸es=0孔孔孔EI1EI2EI3EI4ES5ES6ES7§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基軸制示意圖軸:es=0,ei為-,基本偏差代號為h0+-孔基本尺寸es=0孔孔孔EI1EI2EI3EI4ES5§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軸的公差帶位置固定,代號為h軸與孔之間可以組成28中配合:h與A~H組成間隙配合h與J,JS,K,M,N組成過渡配合H與P~ZC組成過盈配合11種5種12種基本尺寸+0-ABCCDDEEFFFGGHJJSKMNPRSTVUXYZZAZBZCh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如何確定?§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軸的公差帶位置固定§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下,軸的基本偏差數值表實踐經驗理論分析基孔制下軸的基本偏差如何確定?§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下,軸的基本偏差數值表實§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在圖樣上的標注

裝配圖:標注公差帶代號

零件圖:標注極限偏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在圖樣上的標§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的確定由基孔制同名代號軸的基本偏差換算而來換算原則:基孔制公差等級對應相等(孔與孔相等,軸與軸相等)配合代號同名轉換(基孔制軸代號→基軸制孔代號)換算后,配合性質不變,即極限間隙(過盈)不變0+-公稱尺寸0+-公稱尺寸H7f6h6F7XminXmaxX'minX'max基軸制或§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的確§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0+-Φ300+-Φ30H7f6h6F7基軸制eiesESES'ei'es'=0EI'XminX'min=+21um=-20um=-33um=+20um=EI=0是不是對所有的間隙配合

都有這樣的關系呢?§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0+-Φ300+-Φ30§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0+-公稱尺寸0+-公稱尺寸H軸h孔基軸制eiesEI=0ESES'ei'es'=0EI'XminX'min對于間隙配合:=從a,b,c,…,h到A,B,C,…,HesEI'a,b,…,hA,B,…,H對于過渡配合和

過盈配合是否也適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0+-公稱尺寸0+-公稱§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YmaxΦ300+-H7ESEI=0r6eiesY'max0+-Φ30R7ES'EI'h6ei'es'=0基孔制基軸制=+21um=+28um=+41um=-20um=-41um

對于過渡配合與過盈配合,基孔制下軸的基本偏差(ei)與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ES)不是取相反數的關系,為什么?§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YmaxΦ300+-H7ES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Ymax公稱尺寸0+-HESEI=0軸eiesY'max0+-公稱尺寸孔ES'EI'hei'es'=0基孔制基軸制對于過渡/過盈配合:從k,m,…,zc到K,M,…,ZCeiES'k,m,n,…,zcK,M,N,…,ZC什么時候有Δ?

什么時候沒有?什么時候IT孔=IT軸?工藝等價原則§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Ymax公稱尺寸0+-HESE§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對于過渡/過盈配合:從k,m,…,zc到K,M,…,ZCeiES'工藝等價原則—公稱尺寸≤500mm —公差等級高于8級,孔比軸低一級精度

—公差等級等于8級,孔比軸低一級或同級

—公差等級低于9級,孔與軸同級—公稱尺寸>500mm —孔軸公差同級……孔IT5軸IT4孔IT6軸IT5孔IT7軸IT6孔IT8軸IT7公稱尺寸≤500……孔IT5軸IT5孔IT6軸IT6孔IT7軸IT7孔IT8軸IT8孔IT9軸IT9孔IT10軸IT10……孔IT8軸IT8孔IT9軸IT9孔IT10軸IT10……公稱尺寸>500§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對于過渡/過盈配合:從k,m,§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軸制下,孔的基本偏差數值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基軸制0+-公稱尺寸H7f6eiesEI=0ESXminesYmax公稱尺寸0+-H7ESEI=0p6eiYminY'max公稱尺寸0+-P7ES'EI'h6ei'es'=0Y'minh6F7ES'ei'EI'X'min0+-公稱尺寸es'=0最小間隙只與基本偏差有關系最大過盈與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級有關系§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基孔制基軸制0+-公稱尺寸H7§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確定后,可組成不同孔軸公差帶不同孔軸公差帶,可組成不同性質的配合為使配合種類簡化,國家標準規定了基孔制和基軸制即使這樣仍有眾多公差帶和配合形式,其中很多是不常用的為此,國家標準規定了優先、常用公差帶與配合§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基本偏差3.基準制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5.未注尺寸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孔的一般、常用和優先公差帶§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孔的一般、常用和優先公差帶§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軸的一般、常用和優先公差帶§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軸的一般、常用和優先公差帶§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選用順序:優先常用一般>>§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基本偏差3.基準制4.優先、常用公差帶及配合5.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標準公差§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5.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也稱未注公差)是指在車間普通工藝條件下,機床設備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證的公差在正常維護和操作情況下,它代表車間的一般經濟加工精度。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主要用于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和角度,在正常車間精度保證的條件下,一般可不檢驗簡化圖樣,使圖樣清晰易讀,一般公差不需在圖樣上進行標注§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5.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線性尺§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

等級基

段0.5~3>3~6>6~30>30~120>120~400>400~1000>1000~2000>2000~4000精密f±0.05±0.05±0.1±0.15±0.2±0.3±0.5

中等m±0.1±0.1±0.2±0.3±0.5±0.8±1.2±2粗糙c±0.2±0.3±0.5±0.8±1.2±2±3±4最粗v

±0.5±1±1.5±2.5±4±6±8線性尺寸的極限偏差值(GB/T1804-2000)

單位mm線形尺寸的極限偏差數值§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公差

等級基本尺寸§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未注公差的表示方法在圖樣上只標注公稱尺寸,不標注基本偏差在圖樣上的技術要求中,標準號和公差等級用代號表示如選用中等級時,表示為GB/T1804-m§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未注公差的表示方法在圖樣上只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與定義§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2.5表面粗糙度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按結構特征分:

——輪廓要素、中心要素按存在狀態分:

——實際要素、理想要素按所處地位分:

——被測要素、基準要素按功能關系分:

——單一要素、關聯要素

要素

—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分類:§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按結構特征分:

——輪廓要素、中§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Ф30Ф150.02

0.1A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Ф30Ф150.020.1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公差

項目

符號基準符號公差值

及附加

符號指引線指引線:箭頭指向被測要素,指引線方向既是被測要素的測量方向公差框格:一般水平放置,也可垂直放基準:基準標注GB/T1182-2008GB/T1182-1996

幾何公差的標注基準符號:

拉丁字母,易混淆字母不用

E、I、J、M、O、P、L、R、F§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公差

項目

符號基準公差值

及附§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可以從公差框格左側引,也可以從右側引指引線的箭頭指向被測要素箭頭的方向為公差帶的寬度方向,即被測要素的測量方向

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可以從公差框格左側引,也可以從右§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4mm

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當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指引線的箭頭應指在該要素的輪廓線或其引出線上,并應明顯地與尺寸線錯開(應與尺寸線至少錯開4mm)。§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4mm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當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指引線箭頭與被測要素尺寸線對齊當箭頭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箭頭指引線的箭頭不允許直接指向中心線b√×√§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當被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簡化0.10當多個被測要素有相同的幾何公差(單項或多項)要求時,可以在從框格引出的指引線上繪制多個指示箭頭,并分別與被測要素相連0.03A-BAB§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簡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簡化當同一個被測要素有多項幾何公差要求,其標注方法又是一致時,可以將這些框格繪制在一起,并引用一根指引線A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的標注——指引線簡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的標注——基準AABAA

A無論基準符號方向如何,基準字母均應水平書寫當基準要素為輪廓線和表面時,基準符號應置于該要素的輪廓線或其引出線標注,并應明顯地與尺寸線錯開√×√§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的標注——基準AAB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的標注——基準當基準要素是軸線或中心平面或由帶尺寸的要素確定的點時,基準符號的連線應與該要素的尺寸線對齊當基準符號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的一個箭頭AA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的標注——基準當基準要§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帶形狀§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帶形狀§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形狀公差

方向公差

位置公差

跳動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柱度圓度

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同心度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圓跳動、全跳動§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形狀公差

直§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0.1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平面內公差帶形狀:兩平行直線間區域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0.1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方向上—一個方向上公差帶形狀:兩平行平面間區域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方向上—§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方向上—兩個垂直方向上公差帶形狀:

兩相互垂直平行平面間區域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給定方向上—§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φt公差帶標注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帶形狀:圓柱面間區域公差值前面加Φ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φt公差帶標注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意方向上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意方向上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誤差的測量直線度誤差的測量(上)直線度誤差的測量(下)§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誤差的測量直線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平面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平行平面間區域符號:綜合控制了平面內的平面度和直線度誤差平面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平面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圓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同心圓之間區域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圓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用轉軸式圓度儀測量的工作原理:測量時將被測零件安置在量儀工作臺上,調整其軸線與量儀回轉軸線同軸。記錄被測零件在回轉一周內截面各點的半徑差,繪制出極坐標圖,最后評定出圓度誤差。

圓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用轉軸式圓度儀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圓柱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同心圓柱面間區域符號:綜合控制了回轉體的圓度度和表面素線的直線度誤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圓柱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圓柱度誤差的測量,可在圓度測量基礎上,測頭沿被測圓柱表面作軸向運動測得。圓柱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圓柱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位置浮動,方向可變幾何誤差的評定采用最小條件§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評定形狀誤差的最小條件Ⅰ最小區域f1Ⅱ被測輪廓要素Ⅲf3f2§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評定形狀誤差的最小條件Ⅰ最小區§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被測中心要素L1L2

評定形狀誤差的最小條件§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被測中心要素L1L2評定形狀誤§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

形狀公差:

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方向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的位置浮動,方向可變幾何誤差評定——最小條件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浮動的§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基準平面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A公差帶形狀:兩平行平面間區域公差帶與基準平面平行,可上下浮動面對面的平行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基準平面平行度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面對面的平行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面§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平行平面間區域公差帶與基準線平行可以上下浮動,也可繞基準線旋轉線對線的平行度—在一個方向上符號://t基準線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兩§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線基準線t2t1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線對線的平行度—在兩相互垂直方向上符號://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線基準線t2t1平行度公差及§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面的平行度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線對面的平行§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線φt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線的平行度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線φt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線§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線的平行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線對線的平行§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線的平行度基準線φt§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線對線的平行§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

面對線的平行度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面對線的平行§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面對線的平行度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面對線的平行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平行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平行度誤差的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基準線基準是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參考對象基準公差帶與基準線平行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基準線基準是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的位置浮動,方向可變誤差評定——最小條件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方向公差:有基準公差帶的方向固定公差帶的位置浮動§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向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

面對面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面對面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線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線對線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

面對線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面對線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d

dA

0.05A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面—任意方向上符號:⊥基準平面

§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dd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平面

t

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對面—一個方向上符號:⊥0.1Ad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平面t垂直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垂直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垂直度誤差的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α基準線t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B0.0660°A

面對線的傾斜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α基準線t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

面對面的傾斜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面對§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可變,位置浮動—誤差評定采用最小條件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方向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浮動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在保證功能要求前提下,規定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規定形狀公差需要對該要素的形狀有進一步要求,可同時給出形狀公差,但其公差數值應小于定向公差值§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向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f形狀f定向最小包容區域:f形狀<f方向At1t2AA同一被測要素形狀、方向公差之間關系形狀公差t1,方向公差t2關系:§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f形狀f定向最小包§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可變,位置浮動—誤差評定采用最小條件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方向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浮動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位置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固定在保證功能要求前提下,規定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規定形狀公差需要對該要素的形狀有進一步要求,可同時給出形狀公差,但其公差數值應小于定向公差值§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向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

t

d

0.1A-B

t

t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AB公差帶形狀—圓柱面內區域,直徑為公差值圓柱面軸線為基準軸線—公差帶位置固定§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td0.1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基準組合基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個獨立基準AABΦ0.05

A-B§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同軸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同軸度誤差的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平面tt/2A0.1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公差帶形狀—平行平面區域公差帶相對于中心平面距離為t/2A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平面tt/2A0.1對稱度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對稱度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對稱度誤差的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

0.053×

D

0.05

線的位置度100100100100§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0.§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

tB基準平面A基準平面C基準平面90°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

線的位置度68

DCB

0.1ABAC68100100§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B基準平面A基準平面C§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組合基準和多基準體系在標注上的區別

DCB

0.1ABAC

d

0.1A-B

t

tAB§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組合基準和多基準體系在標注上§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基準組合基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個獨立基準多基準體系——有先后順序的多個基準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構成的基準體系基準順序不能隨意改變第一基準:定位面積比較大的面第二基準:對使用要求較高第三基準:對使用影響最不重要90°90°A90°BC§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A基準平面B基準軸線tb)公差帶

面的位置度60°A0.05B

AB60°105105§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A基準平§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

孔組位置度§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符號:孔組位§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位置度誤差的測量做實驗§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位置度誤差的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可變,位置浮動—誤差評定采用最小條件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方向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浮動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位置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固定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形狀、方向和位置位置度公差帶的位置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同軸度和對稱度的理論正確尺寸為零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被測要素給出定位公差后,通常不再給出定向公差和形狀公差需要對方向和形狀有進一步要求時,可另行給出定向或形狀公差,但其數值應小于定位公差值§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向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t3Hf形狀f定向f定位最小包容區域:f形狀<f方向<f位置HAAt1t2t3AA同一被測要素形狀、方向、位置公差之間關系形狀公差t1,方向公差t2和位置公差t3關系:§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t3Hf§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跳動—實際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做無軸向移動回轉時,指示 計在測量方向上的最大與最小示值之差被測要素為實際回轉輪廓,基準要素為軸線跳動公差—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測量方法簡單,綜合控制形狀和位置誤差,應用廣泛根據測量方式不同,跳動公差分為圓跳動和全跳動頂尖被測零件心軸§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跳動—實際被測要素繞基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圓跳動圓跳動——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

——指示器固定

——在指示器給定方向上最大最小讀數之差根據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的關系,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圓跳動圓跳動——被測A0.05fdAfa)標注§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徑向圓跳動t測量平面基準軸線a)公差帶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半徑為公差值tA0.05fdAfa)標注§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徑向§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A基準軸線測量圓柱面t0.05A端面圓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平行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A基準軸線測量圓柱面t0.05§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斜向圓跳動A0.05Af測量圓錐面基準軸線tb公差帶)

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公差帶與基準軸線同軸,母線垂直于被測表面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斜向圓跳動A0.05Af測量圓錐§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徑向圓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半徑為公差值t§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徑向圓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端面圓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平行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端面圓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平行§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斜向圓跳動

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公差帶與基準軸線同軸,母線垂直于被測表面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斜向圓跳動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圓跳動圓跳動——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

——指示器固定

——在指示器給定方向上最大最小讀數之差根據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的關系,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符號:↗圓跳動誤差的測量§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圓跳動圓跳動——被測§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全跳動全跳動

——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回轉

——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

——在指示器給定方向上最大最小讀數之差

根據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的關系

——全跳動分為徑向全跳動、和端面全跳動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跳動公差——全跳動全跳動符號:§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t徑向全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半徑為公差值t0.2ABffBA§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t徑向全跳動測量方向與基§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b)公差帶A0.05端面全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半徑為公差值tfA§2.4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帶基準軸線b)公差帶A0.05端面§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端面全跳動

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直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半徑為公差值t§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端面全跳動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垂§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公差:沒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可變,位置浮動—誤差評定采用最小條件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方向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固定(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浮動—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位置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固定(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固定—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形狀、方向和位置圓跳動全跳動跳動公差:有基準—公差帶方向固定(與基準相關)公差帶的位置固定§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直線度形狀公差:平行度方向公差:§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t3Hf形狀f定向f定位最小包容區域:f形狀<f方向<f位置/f跳動HAAt1t2t3AA同一被測要素形狀、方向、位置/跳動公差之間關系形狀公差t1,方向公差t2和位置公差/跳動公差t3關系:§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t1<t2<t3Hf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2極限與配合的術語與定義§2.3極限與配合的國家標準§2.4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2.5表面粗糙度第二章幾何量的加工誤差及公差§2.1幾何量的加工誤差§2.5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峰谷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評定表面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切削刃由于塑性變形剝離工件表面留下的痕紋—反映加工工藝,又稱為加工特征符號完工零件實際表面輪廓§2.5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峰§2.5表面粗糙度完工零件實際表面輪廓§2.5表面粗糙度完工零件實際§2.5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輪廓

W輪廓波紋度輪廓

P輪廓宏觀形狀輪廓

R輪廓λ實際表面輪廓波距小于1mm波距在1-10mm波距大于10mm§2.5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輪廓

W輪廓波紋度輪廓

P輪廓§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基準3.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4.新標準對表面粗糙度標注的要求§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5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抗疲勞性耐腐蝕性耐磨性密封性配合穩定性§2.5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抗疲勞性§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基準3.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4.新標準對表面粗糙度標注的要求§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5表面粗糙度評定基準中線lnl2l1l3l4l5取樣長度lr ——評定表面粗糙度的一段基準線長度

——至少含5個微峰和5個微谷評定長度ln ——據測量方向與基準軸線的關系輪廓中線 ——評定表面粗糙度輪廓而確定的一條基準線減少波紋度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2.5表面粗糙度評定基準中線lnl2l1l3l4l5取樣§2.5表面粗糙度評定基準lryi最小二乘中線§2.5表面粗糙度評定基準lryi最小二乘中線§2.5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中線lrF1′F2′Fi′F1F2Fi評定基準§2.5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中線lrF1′F2′Fi′F1§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基準3.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4.新標準對表面粗糙度標注的要求§2.5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2.5表面粗糙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