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時作業一、單選題1.下圖為18世紀初國際貿易狀況示意圖。對其解讀準確的是①歐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業聯系②歐洲完成工業革命主要出口工業品③通過絲銀貿易,大量白銀流入中國④玉米等作物通過不同路徑傳入亞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葡萄牙人以他們曾最早橫渡印度洋為理由,提出對印度洋主權的要求。1609年,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根據各國間貿易發展的長期實踐以及羅馬法原理,駁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論證了海洋自由的原則。該原則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權 B.推動本國海外貿易的發展C.緩和西歐各國殖民沖突 D.增強民族國家的主權觀念3.19世紀各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年份國家180018201830184018501860187018801889英國332724252225252322法國991011111110119德國101111889101011美國5657798109俄國967553543據上表可知19世紀末A.俄國的農奴制阻礙了外貿發展 B.英國喪失全球貿易霸主地位C.世界其他地區工業化程度更高 D.世界整體化的趨勢不斷加強4.1515年,英國議會通過“限制谷物食品及木材出海法案”,規定只要國內小麥低于每夸脫6先令8便士,黑麥低于每夸脫4先令.大麥低于每夸脫3先令,就可以任意出口。這一規定表明當時英國政府(
)A.積極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B.大力提倡發展國際貿易C.利用價格手段保護糧食安全 D.推動糧食儲備的商業化5.17世紀末,印度絲綢取代了中國絲綢的國際地位,孟加拉成為絲綢生產國。這導致輸入歐洲的亞洲紡織品結構發生變化。169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從亞洲進口的商品總值約540萬盾,這些產品來自于從日本到也門摩卡的一系列代理點。其中,孟加拉產品所占份額不低于1/3,而這其中1/2都是孟加拉絲綢和棉織品。這反映了當時的荷蘭(
)A.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B.擴大了與東方的貿易C.為國內工業生產掠奪原材料 D.對絲綢和棉織品的要求發生變化6.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經歷了兩個世紀的輝煌后開始在意大利衰落,運動的中心向北歐和西歐轉移。這一現象出現的關鍵是A.歐洲經濟格局的變化 B.西歐普遍建立資本主義制度C.印刷技術水平的提高 D.意大利和西北歐的頻繁交往7.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以致工業產品的增長幅度暫時超過了世界市場需求的增長幅度,結果使價格和利潤普遍下降。這表明當時歐美各國(
)A.自由貿易體系走向崩潰 B.工業發展差距不斷縮小C.工業經濟結構正在調整 D.經濟發展過程隱藏危機8.17世紀60年代,英國貴族請客,會給客人幾片茶葉,泡水喝完,客人把茶葉夾在漢堡里吃掉。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A.英國人風俗受中國影響 B.英國的茶葉有藥用價值C.英國人很節約茶葉 D.當時東西方貿易規模小9.有學者指出,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開始發行票據,只需付3%的手續費即可兌換成現鈔,11世紀初,政府收購了最有名的一家錢莊,票據兌換首次由政府擔保。材料表明(
)A.宋代近代經濟已相當繁榮 B.宋代賦稅征收開始以貨幣為主C.宋代契約關系已具普遍性 D.商品經濟催生了信用金融業10.對下面兩幅圖信息概括最準確的是A.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體 B.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C.西歐日益在洲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 D.歐亞交流日益密切11.1669年,英國立法規定:禁止茶葉由荷蘭輸入,授予英屬東印度公司茶葉專賣權。當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即由爪哇轉運華茶到倫敦。這一現象折射出A.荷蘭喪失了貿易壟斷權 B.英國海上霸權開始確立C.世界市場日益得到擴大 D.荷蘭與中國貿易被阻斷1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盡管有這些(關稅)保護措施,大工業仍使競爭普遍化了,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資本都變成為工業資本,從而使流通加速、資本集中”;“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對此最恰當的理解是A.關稅保護阻礙不了資本主義競爭 B.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C.交通工具擴大了工業文明的影響 D.自由競爭增強了工業資本的流通13.新航路開辟帶來了動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認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歸功于如表年份15001600170017501800亞歐大陸人口數量4.5億5.45億6.1億7.2億9億A.全球交流促使飲食結構與營養改善B.新航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C.世界各地民族之間建立了密切聯系D.全球貿易連接著歐亞市場和消費者14.中國通商銀行開辦后,在北京、福州、天津、廣州等地設立了分行,“用人辦事以匯豐銀行章程為準則”,分董或經理多為捐納的候補道員、豪紳、退職官吏,很少是有銀行專門知識的人。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
)A.民族工業經營理念落后 B.洋務運動遭受嚴重挫折C.商業經營管理新舊并存 D.官方強力介入銀行經營15.圖2所示是某部著作中17~18世紀英國對華茶葉貿易發展狀況的描述摘要。這一現象反映了17世紀中葉以前,英國主要從葡萄牙人、荷蘭人等外國中間商手中獲得中國茶葉17世紀中葉以后,對華茶葉貿易初具規模,開始采取措施禁止船上職員的私人茶葉貿易行為18世紀,英國日漸擴大對華茶葉貿易,對內嚴禁私人茶葉貿易行為,對外極力排斥他國競爭A.工業革命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形成C.茶葉是東西方貿易的主要商品 D.英國經濟與軍事實力的增強16.20世紀最初興起的反全球化浪潮大多來自國際秩序中的一些弱勢國家和群體,主要目的在于抵御西方的沖擊。近些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也出現了強勁的反全球化勢力,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興起,體現為排外、反移民和脫歐等現象。由此可知(
)A.全球化發展面臨停滯危機 B.西方發達國家成為反全球化主力C.世界秩序的重建迫在眉睫 D.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17.如表為20世紀前期中國對外貿易出入超變動表。從中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出超(+),入超(-);
單位:百萬元年份美國英國法國俄國(蘇聯)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清政府未與美國進行貿易往來 B.中英雙邊貿易英國占據優勢C.法國對華貿易較英國更為活躍 D.經濟危機使蘇聯購買力下降18.下表是1843-1913年外國人在上海開設洋行的情況。由此可知,這一階段上海(
)時間1844年1854年1876年1913年洋行(家)111202001145A.民族工業陷入絕境 B.自然經濟逐漸解體C.成為世界貿易中心 D.實現了金融近代化19.17世紀,荷蘭商人從南非進口小麥,從印度進口瑪瑙貝,從巴西進口蔗糖。小麥養活了國內消費者,于是更多的荷蘭人成為商人、銀行家和手工業者,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到18世紀,由于咖啡、茶、糖和煙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現,世界貿易變得更加錯綜復雜。這主要反映了A.資本主義擴張手段發生變化 B.荷蘭經濟轉型得以完成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日益擴大 D.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20.17世紀中期以后,中國的茶葉和其他地區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長久以來由香料扮演的經濟和文化的角色,成為遠洋貿易的主要對象,并開始成為歐洲飲食生活中的新寵。這說明A.中國商品主導了歐洲的經濟貿易 B.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初現C.殖民擴張推動了商業革命的發展 D.西歐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編自李健《改革開放30年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變化分析研究》材料二
1973—1979年世界出口貿易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僅為4.5%,比1950—1973年的7.2%減少了2.7個百分點。20世紀80年代后期,國際貿易增長逐步恢復,整個80年代,世界出口貿易量年均增長率達到5%。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貿易迅速發展,超過了以前國際貿易發展的任何時期?!幾越膶W主編《國際貿易》(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78—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70-90年代世界貿易的變化及主要影響。22.【西方經濟思想的演變】材料一
重商主義萌芽于14、15世紀,興盛于16、17世紀,衰落于18世紀,它在西歐各國基本上都出現過……新航路開辟之后的時代是西歐各國急劇變革的時代,重商主義的理論觀點正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擴大生產,發展貿易,追逐黃金,增加財富。這必然導致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沖突。因此,為了達到重商主義的目的,謀求與王權的結合,希望得到政府的保護,是重商主義者的普遍政策主張。——摘編自張國昀《論重商主義》材料二
工業革命使英國開創以近代工業為生產力基礎的市場經濟。產業資本和工業資產階級成為新主角,他們關切經濟政策,要求有適合工業資本發展的新制度、新理論和新政策……1759年,亞當·斯密首次提出有只“看不見的手”。1776年他出版的《國富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理論高峰……在經濟自由主義與重商主義的幾次較量后,英國成為第一個自由貿易大國,確立了經濟自由主義。這次經濟政策變革的背后是社會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有利于維護資本主義的社會穩定。至此,經濟政策的“鐘擺”轉向經濟自由主義,帶來了“好日子”:英國的世界工廠地位。然而,經濟自由主義的弊端逐漸突出……1825年英國發生了首次周期性經濟危機。從此,生產急降、企業破產、投機泡沫、經濟混亂等經濟現象,加上失業、貧困嚴重和階級矛盾等社會現象,成為常見的危機景象?!幾詤潜乜怠蹲兏锱c穩定:英國從重商主義到新自由主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重商主義思想出現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經濟自由主義政策的影響。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了?!碌墓I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摘編自【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英國經濟學家史丹萊·杰溫斯1865年說)“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糧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印度人和中國人替我們種植茶葉,在東西印度擴大了我們的咖啡園、甘蔗和香料園;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沿岸各國是我們的菜園主?!薄幾允Y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材料三
1913~1937年主要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國家年份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蘇聯)1913年1511138419251412951——摘編自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年鑒(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內容的異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價值。(3)你從材料三的數據中能發現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作簡要說明。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D2.B3.D4.C5.B6.A7.D8.D9.D10.A11.C12.B13.A14.C15.D16.D17.B18.B19.C20.C21.(1)特點:1978年至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差額整體呈增長趨勢,但增幅不大;2004年以后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差額呈現大幅度的增長趨勢。(2)變化: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世界貿易由低迷轉向快速發展。影響:20世紀70年代世界貿易的低迷推動了歐美國家調整經濟政策,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0世紀90年代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加強了各國的經濟聯系,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22.(1)背景:經濟上,重商主義是新航路開辟后資本主義發展、西歐社會急劇變革的產物;思想上,文藝復興推崇人文主義、鼓勵人們創造財富,有利于重商主義興起;政治上,西歐各國王權強化,統治者希望富國強兵,為重商主義興起提供了政治保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積極影響:順應工業革命的潮流,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維護資本主義的社會穩定;推動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有利于世界市場的發展。(任答三點)消極影響:容易激化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導致經濟危機;不利于政府對社會經濟的監管調節;不利于應對市場經濟的弊端。(任答一點即可)23.(1)相同點:兩則材料所描述的內容都是世界市場的開拓帶來世界各國生產和消費聯系日益緊密。不同點:材料一是對世界市場開拓的影響的闡述;材料二是對世界市場開拓的表現的描述。(2)史料價值:材料二出自史學著作,屬于二手史料,是敘述者從自身立場出發對史事進行的敘述,對研究記述者或史事有較高史料價值;但個人言論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有時記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材料三出自統計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