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復習實詞推斷課件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1頁
高考文言文復習實詞推斷課件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2頁
高考文言文復習實詞推斷課件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3頁
高考文言文復習實詞推斷課件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4頁
高考文言文復習實詞推斷課件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1第1頁請你說說句子“有飛騎犯法,善才繩之”,誰能精確解釋“繩”這個詞?你是想到什么巧妙辦法處理?飛騎:唐代皇帝侍衛軍士。2第2頁考點闡釋

《考試大綱》中要求應當掌握120個常見文言實詞。實詞是理解文言文關鍵。有兩種考查形式:一、選擇題形式:對四個實詞分別進行解釋,選出正確或錯誤一項;二、在文言文翻譯中考查實詞含義。要求:多積累常見實詞常見義項,同步要掌握某些推斷文言實詞辦法與技巧。3第3頁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A.武成帝經常當面稱述他說:“這是一種狡猾孩子,必將有所成就。”B.武成帝經常當面夸獎他說:“這是一種聰明孩子,必將有所成就。”從“生而聰慧”“篤愛之”等詞語可見“黠兒”為褒義一、想一想借助語境4第4頁文言實詞含義推斷辦法一、借助語境法:文言實詞意義,推斷詞義基本標準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上下已知條件加以認真研釋。“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閱讀準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合詳細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5第5頁

1.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紿:這個詞不常見,但根據上下文,項羽迷了路,向田父問路,聽了田父話后陷于大澤中,被漢軍追上,因文定義,“紿”意思肯定為“欺騙”。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褒義,頑皮學以致用:6第6頁

豐則貴糴dí

,歉則賤糶tiào

你能推斷出“糴”和“糶”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辦法處理?

糴:買進糧食糶:賣出糧食二、想一想借助字形7第7頁3、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深”有“深厚”之意,但聯系下文“父母宗族皆為戮沒”是“秦之遇將軍”詳細體現,可見“深”為貶義,應釋為“刻毒”。8第8頁

漢字是表意文字。漢字中形聲字占80%,形聲字形旁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偏旁”,與字義聯系密切。從字形旁能夠推測字義。辦法二:借助字形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推斷9第9頁例題展示:

討論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詞義。

1、迨諸父異爨,東西多置小門。2、冀得一歸覲從字形上來看,用火燒木柴從底下給器皿加熱情狀。聯系句子可知應解釋為灶臺。加點字“覲”雖比較眼生,認真一想,《譚嗣同》中有一句“至七月,乃扶病入覲”,詳細意思也許記不得了,但從形旁“見”上,猜出與“見”有關,能夠解釋為“拜見”。10第10頁1、從“刂(刀)、弓、戈、斤(斧)”者與有關2、從“馬、牛、羊、豕

、犭、

鳥、蟲”者與有關

3、從“讠

(言)、辶(走)、彳(行)”者與有關兵器動物人行為11第11頁禾--

皿--

纟--

歹--

目---

五谷死亡器具絲麻繩索眼

貝--

錢財12第12頁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3.生而眇者不識日

4.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學以致用田地繩索瞎,雙目失明

砍13第13頁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早點)你能推斷出“蚤”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辦法處理?

三、想一想辨明通假14第14頁文言實詞含義推斷辦法三、通假推斷法: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根據通假音同或音近標準,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以另一種也許與之相通字代入試解來推斷詞義。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風吹草低見牛羊3.張良出,要項伯通“背”,背叛通“現”,出現通“邀”,邀請15第15頁學以致用1、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2、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3、昌宗從旁趣說(人名),使速言。(“顧”通“雇”,雇傭)(“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16第16頁4、秦王還柱而走。5、眾皆伏泰之義

“還”通“環”,圍繞著。加點字“伏”,中學里雖沒見過,但從多種關系來看,“伏”通“服”是順理成章。17第17頁

1、文過飾非2、前倨后恭

你能推斷出“文”及“倨”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辦法處理?

四、想一想文,掩飾倨,傲慢借助構造分析18第18頁文言實詞含義推斷辦法四、構造觀測法: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語言構造,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詞語意義。這些對應詞語往往在乎義上相反,相近(相同)。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3、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破—下,攻破終日—須臾,半晌愈—彌,愈加19第19頁學以致用1、追亡逐北2、憂勞能夠興國,逸豫能夠亡身3、通五經,貫六藝4、庶竭駑鈍,攘除奸兇(亡—北,逃亡者)(憂勞—逸豫,安逸享樂)(通—貫,通曉)(除—攘,排除)20第20頁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飛奔馬險固地方21第21頁(一)下列句子中劃線詞如何解釋?

1、“忠無須用,賢無須以”2、“變姓名,詭蹤跡”3、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

由“用”能夠推出“以”為“用”意思。由“變”推出“詭”為動詞,是“隱蔽”意思。“贏”也與上句“余”處于相同位置,其意思也是“多”。能力訓練22第22頁①將軍身披堅執銳從句子成份看,“堅”“銳”分別充當“披”和“執”賓語,“堅”解“

”,“銳”解“

”才能搭配。堅硬盔甲銳利兵器五、想一想借助語法知識23第23頁辦法五:借助語法推斷

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文言實詞含義推斷24第24頁例題展示:解釋句子中“信”。1、煙濤微茫信難求2、楚王貪而信張儀3、信義著于四海

4、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為狀語,副詞,可推斷為“實在”意思。

“信”為謂語,帶賓語,應是“相信”意思。

“信義”為主語,肯定是名詞,可推為“信用”意思。“信”,謂語不能是名詞只能判斷為通假字,通“伸”,“伸張”意思。25第25頁信譽6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于謂語位置上,是形容詞,為“

”之意。5句“信”處于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么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

”之意。確實7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于主語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

”之意。真實4今行而無信(《荊軻刺秦王》)

5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

6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

7信義著于四海(《赤壁之戰》)4句“無”為動詞,處于謂語位置,“信”處于賓語位置,因此“信”是名詞,為“”之意。信物26第26頁六、想一想相如因持璧卻立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望而卻步(倒下,后退)

望風披靡;所向披靡借助成語27第27頁

成語是古漢語遺留在當代漢語中“活化石”,保存了古代漢語中眾多語言現象。

辦法六、借助成語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推斷28第28頁

1、斯言雖小,能夠喻大2、(23年福建)今姑貸汝聯系:成語“家喻戶曉”、“不言而喻”——明白,通曉聯系:成語“嚴懲不貸”,——寬恕、饒恕學以致用29第29頁1、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2、薄而觀之3、若貸而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4、“治平至百余年,可謂久矣”

可由成語“求全責怪”推知是“索求”之意。可與成語“日薄西山”相聯系都是“接近”“逼近”意思。聯想到成語“嚴懲不貸”,作“饒恕”講。

“治”即“長治久安”中“治”(太平)練一練成語印證30第30頁

1、除南清河太守聯系課內:李密《陳情表》“除臣冼馬”,——授予官職七、想一想借助課內積累2.乃令甲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聯系課內:乘彼垝垣,以望復關。----登31第31頁

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知識舉一反三,互相比照,辨其異同,以處理試題中實詞詞義問題。文言實詞含義推斷辦法七:借助課文推斷32第32頁學以致用

1.城之不拔者二耳。2.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衛風·氓》

拔:被攻取。爽:差錯33第33頁二、借助字形推斷三、借助字音推斷四、借助對稱構造推斷六、借助成語推斷方法小結五、借助語法推斷一、借助語境推斷七、借助課文推斷34第34頁1、利用這幾個辦法時要結合語境,多角度思考,認真推敲,互相驗證,作出選擇。

2、所有辦法都是以深厚積累為基礎。注意勤積累,強記憶各種方法要融會貫通35第35頁溫馨提醒:1、教材積累是前提高考題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文言字詞都出自于教材,復習好教材,就能為答好文言考題奠定基礎。每當我們閱讀課外文言選段時,要想到自己學過課文中有沒有類似這樣字詞和句式,當然,還要再看一看情況是否相同。總之,教材是本,課外選文是末,因此說牢靠基礎是很主要,提議同窗們把各冊教材梳理一下,掌握課下注釋中重點實詞虛詞。36第36頁“乞骸骨”(告老還鄉)、“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紀)、“結發”(男子成年)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37第37頁3、歸納總結很主要例:拜(授予官職)除(授職)擢(提拔)遷(晉升或調離官職,貶謫)徙(調動,流放)辟(征召)左遷(降職)謫(貶官,降職或流放)竄(放逐)掾(古代屬官通稱)黜(貶退);遣(貶謫)舉(提拔,推舉)38第38頁湖南之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嶺,西接黔蜀(23年湖南卷)D、北枕大江,南薄五嶺

薄:接近1題:判斷對錯日薄西山:薄,逼近,接近。太陽快落山了。比方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課后練習39第39頁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2題: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偏愛、偏私)40第40頁3題

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饑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績,績力求不變,使者不能奪。對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

A.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勝:能承受

B.績力求不變,使者不能奪奪:強迫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鴻門宴》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B遷移變化41第41頁4題:然世未有見虎而不懼者……然曩余聞云安多虎,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觝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虎熟視久之,至以首觝觸”“而兒癡,竟不知怪”“……其一懼”

庶幾:差不多你以為這種解釋正確嗎?結合上下文,尋找有效信息庶幾:希望(23年湖北卷)42第42頁(2023全國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A.危素、張起巖并薦,不報報:回復。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寵: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祈:懇求。D.法天道,順人心法:效仿。8、答案:B解析:寵:以……為寵,把……作為寵信。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43第43頁(2023全國2)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A.及再遇陣沒及:趁著。B.尋知代州。移深州尋:很快。C.會暮,約詰朝合戰會:適逢。D.援不至,遂沒焉遂:于是。答案:8、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及”在文中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選A。44第44頁(23年全國卷Ⅱ)三、(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關,領登州刺史。45第45頁(2023新課標)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A.杖劍謁太祖于臨濠杖:拿著B.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翼:保護C.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趣:歸順D.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徇:掠取答案:C“趣”古義同“促”趕緊、趕緊。46第46頁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體現出來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假如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課后寄語:47第47頁(一)實詞翻譯實詞是句子主要組成元素,譯文質量主要取決于實詞翻譯是否精確到位。翻譯實詞可使用下面幾個辦法:1.添加語素法。即在原單音詞基礎上添加語素,組成雙音詞或多音詞。例:①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①~均引自《赤壁之戰》——編者)②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句①中“操”為“曹操”,“軍”為“軍隊”,“江”為“長江”。句②中“能”為“能夠”,“吳越”為“吳地越池”由上面例子可看出:添加語素法分為前加式和后加式兩種。第48頁2.置換詞語法。有些文言詞無法用添加語素辦法翻譯,則可選用當代漢語中意義相同詞來替代。如句②中“若”換成“假如”,“眾”換成“軍隊”。換詞法在實詞翻譯中利用最為廣泛。3.古今變義法。即該詞語在當代漢語里已發生變義,譯時應避開變義直取古義。例:③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④北面而事之。句①中“引”今義為“導引”,古義為“退卻”;“次”今義為“次序”等,古義為“駐扎”。句③中“殷勤”今義為“熱情周到”,古義為“懇切慰問”。句④中“北面”,今義為“北邊”,古義為“面向北”,引申為“稱臣”。再如句②中“中國”,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古義為“中原地域”。

第49頁4.保存原詞法。古文中仍有許多古今形同義同詞,這樣詞就可保存原貌,直接寫到譯文中去,尤其是官名、人名、地名、物名等。句①中“交戰”,句②中“抗衡”,句③中“天下”,都應保存不變。5.拆詞辨義法。所謂拆詞,即把古代漢語中與當代漢語形同義異雙音詞拆開來作為兩個單音詞逐一翻譯。例:⑤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句中“其實”與當代漢語中“其實”形同義異,應拆開譯為“他/事實上”。再如句①中“初一”應拆開譯為“剛/一”。第50頁6.語境推斷法。一詞多義是閱讀時要處理主要問題,如何確定詳細詞義就只能依靠前后語境推斷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