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88-202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_第1頁
DB4403-T 288-202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_第2頁
DB4403-T 288-202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_第3頁
DB4403-T 288-202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_第4頁
DB4403-T 288-202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13.100CCS

C

78DB4403 DB4403/T

288—2022醫療衛生機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規范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and

institutions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

布DB4403/T

—2022 前言

.................................................................................

II1

...............................................................................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基本要求

...........................................................................

25

職業風險因素分類

...................................................................

26

職業風險因素識別措施

...............................................................

37 職業風險因素控制措施

...............................................................

37.1 控制原則

.......................................................................

37.2 管理措施、行為控制和工程控制

...................................................

37.3 個人防護

.......................................................................

78 安全監測與健康管理

.................................................................

98.1 安全監測

.......................................................................

98.2 健康管理

.......................................................................

99 應急事件管理

.......................................................................

9參考文獻

.............................................................................

10DB4403/T

—2022 本文件按照GB/T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小平、徐俊、林曼娜、占翀玥、徐菁、潘松成、勞錦輝、趙君義、張健文、伍建文。IIDB4403/T

—20221 范圍別和控制措施、安全監測與健康管理、應急事件管理等內容。其他單位可參照本文件執行。2 規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8702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T

10320 激光設備和設施的電氣安全GB/T

18664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

18871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0097 防護服 一般要求GB/T

23466 護聽器的選擇指南GB

39800.1 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1GB/T

45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50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34 建設照明設計標準GB

51039 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Z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98 放射工作人員健康要求及監護規范GBZ

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GBZ

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T

194 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GBZ/T

195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體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范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DB4403/T

—2022醫療衛生機構以實現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為目的,遵守適用的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所形成的確保員工安全與健康的文件,以及執行文件的一切活動。3.2醫療衛生機構 medical

health

institutions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3.3體力處理操作 manual

handling

operations操作者用手、臂或其它形式的身體動作移動或支撐負荷物。3.4顯示屏幕設備 display

screen

equipment顯示字母、數字、字樣或圖像的屏幕。3.5工作場所暴力 workplace

violence醫務人員在其工作場所受到辱罵、威脅或襲擊,從而造成對其安全或健康明確或含蓄的挑戰。3.6職業風險因素occupational

risk

在工作場所中對醫務人員的身體或心理健康會造成威脅的相關因素。4 基本要求4.1 醫療衛生機構應建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領導組織架構,配備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專職人員。4.2 醫療衛生機構應制定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制度。4.3醫療衛生機構應定期組織職業安全與健康教育和培訓,并做好記錄。5 職業風險因素分類職業風險因素可分為以下類型:——物理有害因素,通過接觸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因素,主要涉及醫用放射線等電離輻射輻射源及激光;——化學有害因素,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有危害的化學物質,存在形態包括藥物、粉末、溶液和氣體;——生物有害因素,可通過與感染的患者接觸、被人體分泌物/霉變、蟲蛀、寄生蟲、動物傳播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感染性/傳染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致病細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等;——工效學因素,工作環境中可引起或導致發生肌肉骨骼事故、受傷、勞損或不適的因素,主要涉及體力處理操作及顯示屏幕設備的使用;DB4403/T

—2022——暴力因素,一系列旨在造成、導致或可能導致醫務人員生理、心理、性傷害或經濟傷害的不可接受的行為和做法或它們帶來的威脅。6 職業風險因素識別措施6.1 在有潛在職業健康危害的場所應按照

GBZ

158

要求設置標識、標志。6.2對可能產生職業健康危害的物質、放射性裝置與材料,應有合適標志和說明書。6.3 工作場所職業健康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應符合國家職業健康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6.4 與醫務人員訪談,了解一般操作規程、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以及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需求。6.5 評價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與資料歸檔程序,檢查預防控制措施的效果。6.6 檢查工作場所的布局、操作方式和其他可能導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所有可能來源,查明醫務人員職業接觸風險最高的工作崗位及其有關防護知識、態度和行為,并按工作崗位進行列表闡明。7 職業風險因素控制措施7.1 控制原則7.1.1 醫務人員活動的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水平應符合

GBZ

2.1、

規定的要求。7.1.2 醫療衛生機構職業接觸風險的控制應遵循以下優先等級原則:a)

新設備、新材料,減少和控制職業傷害、職業病以及其他職業相關疾病的發生;b)

管理措施、行為控制和工程控制:應按

GBT

45001

要求建立管理體系,應根據職業危害因素特性,按照

18871、GBZ/T

194

的規定設計,采取相應的防塵、防毒、防輻射、防生物、通風等工程防護措施;c)

個人防護:如果采取

a)、b)措施后,職業接觸風險預期仍不符合要求的,應根據實際接觸情況,遵守

、

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7.1.3新建醫院地址選擇、院區布置、醫療設備、防護設施、采光照明、人機工效學要求,輔助用室的設計應按

GB

51039、

50016、GB

8702、

、GBZ/T

194

的規定執行。7.1.4 醫療衛生機構放射防護工作應符合職業照射實踐正當化、防護與安全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值三原則,放射工作場所設置的輻射安全設施和放射防護措施應符合

18871

的規定。7.2 管理措施、行為控制和工程控制7.2.1 管理措施和行為控制 總體要求.1 醫療衛生機構應結合職業風險因素建立相應的安全操作指引及安全手冊,并指定安全顧問指導安全管理工作。.2

98的要求定期安排職業安全健康體檢。.3 醫療衛生機構應按照

GB

的規定配備防護設施設備和防護用品。 物理有害因素DB4403/T

—20.1 放射安全使用放射設備的醫療衛生機構在放射安全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建立職業安全防護與預防傷害的措施、應急預案、處理與改進制度;——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職業健康監護,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參加放射衛生培訓及輻射安全和防護知識培訓并建立個人劑量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培訓檔案;——定期開展安全巡查、風險評估和放射防護與輻射事故應急演練。.2 激光安全使用激光設備的醫療衛生機構在激光安全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定期開展激光設備維護與風險評估,保證激光系統質量安全。 化學有害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制定化學品泄漏應急制度和流程,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相關部門指定安全負責人;——化學品存放區域配備對應化學品安全說明書,并粘貼合適的危險化學品標識;——實驗室設置安全員專人管理危險化學品,且雙人雙鎖進行保管;——危險化學品的出入庫做好核查登記。 生物有害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開展生物安全巡查和風險評估,制定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加強醫院感染和手衛生管理,制定安全處理銳器措施,推廣安全注射設備和無針系統;——制定傳染性疾病職業暴露預防控制和處置規范。 工效學因素.1體力處理操作醫療衛生機構在體力處理操作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開展風險評估,使用適當的輔助器材及設備采取措施減少人工搬運;——通過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以減少重復性運動的持續時間,降低重復性動作頻率。.2 顯示屏幕設備使用醫療衛生機構在顯示屏幕設備使用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制定工作間使用顯示屏幕設備的風險防范措施,風險因素包括: 屏幕清晰度;工作臺面面積; 座椅和椅背高度; 腳踏穩固性; 工作環境光線;使用者的坐姿?!笇T工在以下情況對工作間顯示屏幕設備進行風險評估: 每年;DB4403/T

—2022工作間或座位變動時?!獮閱T工提供顯示屏幕設備風險評估指引,包括自查方法及防范措施。 暴力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工作場所暴力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建立健全醫院安全保衛系統,制定工作場所暴力管理制度和流程,確保醫務人員安全;——對有可能發生工作場所暴力的區域采取相應措施以降低風險;——對安全保衛系統有監管、定期分析、反饋和實施改進措施,并記錄留檔;——定期開展工作場所暴力防范培訓和演練,提高醫務人員防范暴力的能力;——開展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評估,加強醫務人員的心理干預和疏導。7.2.2 工程控制 物理有害因素.1 放射安全醫療衛生機構在放射安全的工程控制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定期組織對放射場所、設備進行放射防護檢測、監測和檢查,確保放射防護設施完好及放射診療設備性能的穩定;——放射工作場所設置醒目的電離輻射警示標志,設置警示紅色信號燈;——放射診療設備的技術指標和安全防護性能符合有關標準和要求,新建、擴建、改建放射診療建設項目和開展放射診療工作前,醫療衛生機構按國家放射診療管理規定通過相應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查及驗收,并取得放射診療許可證;——新安裝、維修或更換重要部件的放射診療設備,經省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檢測機構對其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啟用;X

包括以下內容: 放射治療場所設置多重安全聯鎖系統、劑量監測系統、影像監控、通風系統、對講裝置和固定式劑量監測報警裝置;配備放療劑量儀、劑量掃描裝置和個人劑量報警儀; 開展核醫學工作的,設有專門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裝、注射、儲存場所,放射性廢物屏蔽設備和存放場所;配備活度計、放射性表面污染監測儀;配備工作人員防護用品和陪檢者個人防護用品; 介入放射學與其他X射線影像診斷工作場所配備工作人員防護用品和受檢者個人防護用品; 設置在線監測報警裝置,實時監測工作場所的有害因素。.2 激光安全醫療衛生機構在激光安全的工程控制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固定激光裝置的位置,減少震動導致光束改變方向,光路應避免與人眼高度同高,防止光束意外照射傷害;——在操作人員及相關設備作業環境的所在區域配備專用抽風裝置,減少激光操作過程產生有害煙及粉塵;DB4403/T

—2022——激光所在區域的相關設備及固定裝置設計安全護罩或擋板,采用不反光的管材及支架,減少不必要的反射光束;——激光設備所在的區域用電設備符合

GB/T

10320

的規定;——在入口通道或顯眼的區域張貼激光作業安全標識及安全注意事項;——激光眼鏡使用前需檢查適用性及完整性,并定期由專業機構檢測。化學有害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化學有害因素存放及相關設施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在專門的安全柜分類存放易燃、易爆,腐蝕性、氧化性化學品,并張貼明顯的標識;——實驗室安裝通風柜,使用有危害的化學品時,在通風柜中進行操作;——實驗室安裝洗眼或淋浴設備,并定期檢查以確保設備隨時處于正常狀態,一旦發生皮膚黏膜的化學品暴露,立即進行沖洗或淋浴;——配備化學防泄漏包,并定期檢查內容物,及時更新及補充。 生物有害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生物有害因素的工程控制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并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在明顯位置設置國家規定的生物危險標識和生物安全實驗室級別標志;——在各區域安裝符合標準的通風系統,并定期監測醫院各區域的通風情況;——在操作區加強通風,消除粉塵和微生物,定期進行院內蚊蟲消殺。 工效學因素.1 體力處理操作醫療衛生機構對體力處理操作時的環境設施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在進行體力處理操作時,注意使用器材及設備安全;——在搬抬前做好人員及設備的準備及安排,以避免長時間的持續提舉負荷物;——體力處理操作前進行評估以確保安全的環境,如充分照明、通風良好、通道無阻、空間足夠及沒有障礙物,并留意潛在的危險。.2 顯示屏幕設備使用醫療衛生機構的顯示屏幕設備和使用環境滿足以下要求:——屏幕應顯示清晰、影像穩定,字體大小及字距行距應適中;——鍵盤應可調節斜度,以便醫務人員可以采取舒適的工作姿勢;——鍵盤表面不應反光,鍵盤上的字體和符號應清晰易辨;——工作臺面的面積應足以放置屏幕、鍵盤、文件和周邊設備;——座椅應可調節高度,以配合使用者的身形;靠背的高度和斜度應易于調節,以充分地承托使應適當使用腳踏;——工作間應提供適當的照明設施,光照度宜為

~500

lux;——屏幕避免靠近窗戶,以防產生反光及眩光的情況,造成眼睛不適;——工作間噪音水平宜控制在

60

dB

以下;DB4403/T

—2022

24

23

26

相對濕度應為

%~70

%;——工作間應有良好的通風,以保持新鮮空氣的供應。 暴力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暴露因素防控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加強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完善安防設施、安檢設備等,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公共區域安裝監控攝像頭,實時監測醫院工作場所情況,及時對異常情況做出快速反應;——設置安保人員,及時控制現場,隔離涉事雙方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安保部門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留取第一手證據,積極尋找現場目擊者,獲得目擊者的配合并留存電話號碼。7.3 個人防護7.3.1一般要求醫療衛生機構應遵守

GB/T

18664、GB

39800.1、GB/T

20097、GB/T

的要求為醫務人員過濾式呼吸器、長管呼吸器、護目鏡、防護面屏、人工呼吸專用套筒或者其它呼吸裝置。 醫療衛生機構應保證在工作場所向醫務人員提供的個人防護用品種類和尺寸適宜。醫務人員根據職業判斷,使用某種個人防護用品會影響醫療衛生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或可能調查、確認,并記錄在案,以防此類情況再次發生;當發生此類情況時,按照以下要求進行:a)

立即脫掉被血液或其它潛在污染物滲透的衣物;b)

醫務人員離開工作區前應先脫去個人防護用品;c)

將脫掉的個人防護用品放在指定的區域或容器內進行儲存、清洗、消毒或處理;d)

醫療衛生機構應為醫務人員清潔、清洗和處理個人防護用品;e)

醫療衛生機構應根據要求為醫務人員及時維修和更換個人防護用品,以確保其防護效果;f)

醫用

X

射線診斷工作場所個人用品配備應符合

GBZ

130

的規定。 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按照以下要求選用個人防護用品:a)

當醫務人員的手可能接觸血液、其它潛在污染物、粘膜或破損的皮膚,或進行血管穿刺,處理或接觸污染物或被污染的表面時,應戴手套;當一次性手套被污染、撕裂、刺破或失去防一旦破損應立即丟棄;b)

可能發生血液或其它潛在污染物噴濺、灑落污染眼、鼻和口時,應同時佩戴口罩和護目鏡或面罩;c)

可能發生職業接觸時,應穿著工作服、圍裙、隔離衣、手術衣或其他適宜的防護服;d)

可能發生大量的血液或潛在污染物污染時,應戴手套、手術帽、穿工作服、圍裙、隔離衣、手術衣或其他適宜的防護服,穿鞋套和/或工作鞋。7.3.2 物理有害因素 放射安全醫療衛生機構在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放射工作人員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劑量計佩戴時間一般不超過

DB4403/T

—2022——放射工作人員定期參加放射防護培訓和職業健康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放射工作人員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在檢查中實施必要的防護措施;——定期檢測個人防護用品。 激光安全如在工作中需使用激光設備,應做好個人防護,具體要求如下:——在激光所在區域配戴合適波長的激光專用護目鏡,對暴露的皮膚適當進行遮擋;——操作人員正確佩戴合適波長的激光專用護目鏡,不用眼睛直接測試激光強度或直視激光測試遮光物體是否合格;——激光設備停止使用時,取下開關鑰匙,由專人保管;——腳踏開關穩妥安放在固定的位置,防止因摔倒、誤碰等原因導致激光的輸出,造成誤傷。7.3.3 化學有害因素如工作環境存在有害化學品的,應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置,具體要求如下:——呼吸系統防護:防止有害化學物質從呼吸系統進入體內的防護用品,選用空氣呼吸器、自給式呼吸器、氧氣呼吸器和過濾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等;——眼睛防護:保護眼睛免受毒物傷害的用具主要推薦選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護目鏡和安全防護面罩;——身體防護:防止皮膚受到損害所做的防護,根據毒物毒性、接觸的化學品濃度大小來選擇防護服;——手部防護:主要選用防護手套,如耐酸堿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7.3.4 生物有害因素醫療衛生機構在生物有害因素的個人防護管理方面應滿足以下要求:——為工作人員配備用于防護經空氣和體液傳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個人防護用品和應急處置藥品;——定期為經空氣和體液傳播傳染病的職業暴露高風險人員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實驗室工作人員穿著工作服并按

GB

的要求做好個人安全防護。7.3.5 工效學因素 體力處理操作醫務人員在進行體力處理操作時滿足以下個人防護要求:——進行體力處理操作時應保持背部挺直,宜減少軀體前后屈曲、轉動和向側方屈曲的動作;——應采用最大身體接觸的抓握方式,減少肩部水平以上的抓握;——用軀干及上肢肌肉去維持穩定負荷物或姿勢,宜利用腿部肌肉進行所需的用力或移動;——利用慣性移動負荷物,防止因太快或太慢的動作而導致肌肉過度用力。 顯示屏幕設備使用醫務人員在使用顯示屏幕設備時應滿足以下個人防護要求:——屏幕擺放的位置應與使用者保持約

cm

的距離,屏幕可調節斜度至舒適的角度,頭部向下微傾

15°~——鍵盤與鼠標靠近于同一水平線,鍵盤輸入時前臂與上臂約成

DB4403/T

—2022——調節放置屏幕和鍵盤的工作臺面的高度,以配合使用者的需要;——工作臺面下應有足夠空間,讓使用者能伸展腿部或轉換姿勢,工作間歇可做些伸展動作;——使用顯示屏設備和其他工作交替進行,以便轉變姿勢,舒緩因長時間使用導致的疲勞。7.3.6 暴力因素醫務人員在應對暴露因素時應做好個人防范,具體要求如下:——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的員工盡快撤離現場,并通知安保人員;——醫務人員定期參加工作場所暴力應對、加強患者有效溝通等相關培訓,提升對就診患者危險度評判的能力;——發生工作場所暴力時,如現場有人員進行拍照、攝像或有媒體到場,醫務人員采取合適措施保護個人隱私。8 安全監測與健康管理8.1 安全監測8.1.1 醫療衛生機構應對職業安全情況進行例行監測。8.1.2醫療衛生機構應對監測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8.1.3 醫療衛生機構應定期對存在職業安全與健康危害的工作場所進行檢測,并向相關部門報告。8.2 健康管理8.2.1 職業健康監護應按照

GBZ

188

執行,并由專人負責。8.2.2 醫療衛生機構應根據工作人員的職業接觸史,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醫學健康檢查,收集健康相關資料,連續性地監測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分析工作人員健康變化與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的關系,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保護工作人員健康。8.2.3對于接觸需要開展強制性健康監護的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醫療衛生機構應安排其接受職業健管理等。8.2.4 醫療衛生機構應依法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規定妥善保存,保證檔案的保密性。8.2.5 因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具有獲得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