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_第1頁
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_第2頁
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_第3頁
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_第4頁
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及介入治療黃連軍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動脈瘤分型

1.真性動脈瘤2.假性3.夾層血腫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真性動脈瘤分型

(1).囊狀動脈瘤:一側膨凸,有瘤體及瘤頸(2).梭形動脈瘤:周壁膨凸,有入口和出口(3).梭-囊狀動脈瘤(混合型動脈瘤):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夾層血腫分型Debackey分型Ⅰ型:破口位于升主動脈,病變累及升、降或腹主動脈Ⅱ型:破口位于升主動脈,病變僅累及升主動脈Ⅲ型:破口位于鎖骨下動脈以遠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夾層血腫分型Stanford分型:A型:夾層累及升主動脈,相當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B型:夾層同時累及胸腹主動脈,相當于DebakeyⅢ型。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病因真性動脈瘤:動脈粥樣硬化、結締組織的先天薄弱、囊性中膜壞死及感染;假性動脈瘤:外傷、醫源性、感染性、動脈硬化;夾層血腫:血管壁的原發性或繼發性薄弱改變,常見于馬凡綜合征、囊性中膜壞死、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少見于醫源性操作(導管造影或介入)和外傷。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動脈粥樣硬化性主動脈瘤好發于腹主動脈,其次為弓降主動脈。瘤壁鈣化常見,常見粥樣硬化性管腔迂曲、延長基礎形成動脈瘤。多見于老年,男多于女。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感染性主動脈瘤各種感染所致的動脈瘤,多為假性動脈瘤,常見較小的瘤口和內腔,伴有大量的附壁血栓。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先天性動脈瘤好發于主動脈弓降部或降主動脈瘤腔光滑,瘤壁較薄,可見潛在皺襞,無附壁血栓。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創傷性主動脈瘤多見于胸部的非穿通傷。主動脈弓降部及升主動脈根部為其好發部位,多為假性動脈瘤,一般破口較大,并有大量附壁血栓。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馬凡綜合癥馬凡綜合癥主動脈瘤主要累及竇部、竇部和主動脈根部以及竇部和整個升主動脈。以竇和近心段升主動脈擴張最為常見。主動脈瘤影像學診斷

不同病因主動脈瘤

梅毒性主動脈瘤發生于升主動脈或主動脈升弓部,降主動脈少見,以囊狀動脈瘤多見胸主動脈瘤X線征象

1.縱隔陰影增寬或局限突出腫塊影,與胸主動脈某部相連不能分開,2.增寬縱隔陰影或局限突出腫塊影可見擴張性搏動。3.瘤體可壓迫侵蝕周圍器官,如可造成脊柱或胸骨的骨質缺損,可造成氣管食管移位或管腔狹窄。4.可見瘤壁鈣化,升主動脈壁的鈣化,對梅毒的定性診斷有幫助。胸主動脈瘤CT征象

CT平掃僅能粗略了解主動脈瘤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瘤壁鈣化情況。以螺旋CT和電子束CT增強單層掃描為宜。CT能顯示胸主動脈各部的橫斷解剖及其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胸主動脈瘤CT征象

CT可顯示瘤的大小、形態和范圍;可觀察附壁血栓及其范圍,觀察瘤壁結構及鈣化;明確主動脈瘤與頭臂動脈的關系;瘤體與周圍的壓迫侵蝕情況。胸主動脈瘤CT征象三維重建可清晰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及其范圍,也能清晰顯示動脈瘤壁鈣化,瘤內附壁血栓。胸主動脈瘤MRI征象SE、GRE快速成像MRI或對比增強MRA橫斷、冠狀、失狀和斜位等任何斷面成像可顯示主動脈內腔、管壁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胸主動脈瘤MRI征象觀察主動脈瘤的形態、大小、范圍,可以直接測量瘤體的大小;清楚顯示瘤壁情況及附壁血栓,并能鑒別出新鮮或陳舊血栓;清楚顯示主動脈瘤出血或血腫。MRA還可以清楚顯示主動脈分支及其與主動脈瘤之間的關系胸主動脈瘤血管造影征象方法:胸主動脈造影為宜,多用動脈DSA法。造影可清楚顯示動脈瘤的形態、部位大小及范圍,特別是可以清楚顯示主動脈分支情況以及有無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胸主動脈瘤血管造影征象造影主要征象:與主動脈顯影同時,瘤囊內有對比劑充盈,或某段主動脈成梭形擴張;對比劑外溢主動脈或充入臨近組織結構,為動脈瘤外穿指征;主動脈病變部位管腔直徑大出臨近正常部位30%即可診斷動脈瘤。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AAA)是老年人常見的血管性病變,常由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腹主動脈瘤分型Siegfried根據AAA與腎動脈的關系分為三型:腎上型:AAA波及腎動脈開口或以上者;腎型:AAA位于腎動脈以下15mm以內者;腎下型:AAA位于腎動脈下方15mm以上者。腹主動脈瘤分型Blum根據AAA的瘤頸和累及范圍分型:A型:AAA遠端、近端瘤頸長度均

10mm,直徑

25mm。B型:AAA近端瘤頸長度

10mm,直徑

25mm,動脈瘤未入主動脈分叉。C型:AAA近端瘤頸長度

10mm,直徑

25mm,動脈瘤累及髂總動脈及分支,其直徑

12mm。D型:AAA累及雙側髂內動脈。E型:AAA近端瘤頸長度

10mm,直徑

25mm,或腸系膜上動脈狹窄或閉塞。腹主動脈瘤分型Schumacher分型Ⅰ型:近端瘤頸﹥1.5cm,遠端瘤頸﹥1.0cmⅡA型:近端瘤頸﹥1.5cm,AAA累及主動脈分叉ⅡB型:近端瘤頸﹥1.5cm,AAA累及髂總動脈ⅡC型:近端瘤頸﹥1.5cm,AAA累及髂動脈分叉Ⅲ:近端瘤頸﹤1.5cm腹主動脈瘤分型Ahn分型Ⅰ型:近端瘤頸﹥1.5cm,遠端瘤頸﹥1.0cmⅡA型:近端瘤頸﹥1.5cm,遠端瘤頸﹤1.0cmAAA累及主動脈分叉ⅡB型:近端瘤頸﹥1.5cm,AAA累及髂總動脈Ⅲ型:近端瘤頸﹤1.5cm,遠端瘤頸﹥1.0cmⅣ型:近端瘤頸﹤1.5cm,遠端瘤頸﹤1.0cmAAA累及主動脈分叉腹主動脈瘤分級根據AAA瘤頸的扭曲程度分級無扭曲180°Ⅰ級:AAA近端瘤頸成角150°~180°Ⅱ級:AAA近端瘤頸成角120°~150°Ⅲ級:AAA近端瘤頸成角﹤120°腹主動脈瘤影像診斷螺旋CT和電子束CT增強掃描

顯示瘤的大小、形態和范圍;觀察附壁血栓及其范圍,觀察瘤壁結構及鈣化;明確主動脈瘤與腎動脈及髂動脈的關系;準確測量瘤體的直徑,測量腎動脈至主動脈分叉或髂動脈分叉的長度。是用于選擇介入治療適應癥的首選檢查手段。腹主動脈瘤影像診斷MRI檢查觀察主動脈瘤的形態、大小、范圍,可以直接測量瘤體的大小;清楚顯示瘤壁情況及附壁血栓,并能鑒別出新鮮或陳舊血栓;清楚顯示主動脈瘤出血或血腫。MRA還可以清楚顯示主動脈分支及其與主動脈瘤之間的關系。腹主動脈瘤影像診斷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清楚顯示動脈瘤的形態、部位大小及范圍,清楚顯示主動脈分支情況,但不能分辨動脈壁和附壁血栓。多用于人造血管內支架移植術中的即使測量和觀察。主動脈夾層X線平片診斷

兩上縱隔或主動脈弓降部增寬、擴張,特別是短期內有明顯進展者,對診斷有意義;擴張的主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主動脈壁鈣化內移

4mm,有診斷價值。主動脈夾層CT診斷需對比增強,以快速注入造影劑的動態增強掃描為宜.清晰顯示主動脈真假腔、內膜片、病變范圍以及繼發的胸腔積液,可以顯示假腔內血栓及動脈壁的鈣化,可顯示夾層與主動脈分支的關系,了解頭臂動脈、內臟動脈及下肢動脈的供血情況。通過三維重建可以了解整個夾層的全貌,可以測量夾層的直徑,真假腔的長度,為介入治療提供參考數據。主動脈夾層MRI診斷SE、GRE快速成像MRI無須注入對比劑通過橫斷、冠狀、失狀和斜位等任何層面成像,了解夾層病變的全貌,主動脈分支供血情況。快速成像可觀察內膜破口、真假腔內的血流動態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對比增強MRA,觀察效果更加。主動脈夾層造影診斷胸主動脈造影,有時需加做腹主動脈造影。造影可顯示主動脈為雙腔,一般真腔多受壓狹窄、變形,假腔則多擴張;真、假腔充盈對比劑后兩者之間的淺狀負影為內膜片;可見對比劑自真腔向假腔噴射的內膜破口;造影可顯示主動脈分支與夾層的關系,也可顯示主動脈關閉不全和冠狀動脈情況。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主動脈狹窄主要見于: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先天性主動脈縮窄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1980年Velasgues首先報道了經皮血管腔內球囊成形術治療主動脈狹窄,開創了介入治療主動脈狹窄技術。1991年Ashmaoui和Vorwerk相繼報道了應用經皮血管內支架置入治療主動脈狹窄,取得成功。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適應證各種病因引起主動脈狹窄,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所至主動脈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縮窄;主動脈術后吻合口狹窄。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禁忌證大動脈炎活動期;主動脈完全梗阻導絲不能通過者。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術前準備1.病人準備常規準備同周圍血管病介入治療,術前應進行診斷性血管造影檢查,明確病變部位及范圍,以便選擇合適球囊及支架。 2.器械準備8F動脈穿刺套管,豬尾導管,260cm長替換導絲,各種球囊導管(9mm~20mm),12mm~20mm直徑血管內支架。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操作方法豬尾導管造影及測壓,了解病變部位、程度及范圍。可選用單一直徑較大的球囊進行擴張;也可選用雙球囊技術進行擴張球囊擴張壓力為6~14atm,每次持續30~60秒,重復2~3次如球囊擴張效果不滿意,或大動脈炎病例為預防再狹窄,需置入血管內支架。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因球囊擴張遠期療效差,以置入血管內支架為宜。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植入血管內支架如球囊擴張效果不滿意大動脈炎病例為預防再狹窄球囊擴張術后再狹窄胸腹主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術后處理繼續肝素抗凝12~48小時,口服阿司匹林半年。人造血管內支架治療主動脈瘤

黃連軍人造血管內支架治療主動脈瘤簡史1991年,Parodi首次報告采用人造血管內支架移植術治療腹主動脈瘤獲得成功1994年,Scott和Chuter成功放置了分叉型人造血管內支架治療腹主動脈瘤,促進了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至今已有數萬例腹主動脈瘤患者接受這項技術治療。人造血管內支架及輸送系統人造血管通常為尼龍、滌綸或聚四氟乙烯支架材料多為鎳鈦記憶合金。內支架附在人造血管的內壁,主要起支撐作用。輸送系統由外鞘管和內導管組成,內導管前部帶有球囊和人造血管內支架,與外鞘管組成同軸結構。適應癥

同手術適應癥是相同的1.瘤的直徑

5cm;2.瘤的直徑每年增加

0.5cm;3.出現破裂或其他并發癥的征象;4.同時符合腔內治療的其他條件禁忌癥1.腹主動脈瘤累及雙側髂動脈,植入支架后會覆蓋兩側髂內動脈開口;2.一側髂動脈閉塞,植入支架后會覆蓋另一側髂內動脈開口;3.腸系膜下動脈和腰動脈通暢,術后可能會出現Ⅱ型內瘺;4.感染型動脈瘤;5.髂動脈過度彎曲,股動脈直徑過小,輸送系統難以通過者。6.小兒或青少年,主動脈仍可進一步發育者。主要操作步驟1.術前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取平臥位,身后放置不透X線標尺。2.首先于腹股溝處暴露股總動脈,豬尾導管置于腎動脈上方行腹主動脈造影。主要操作步驟3.沿導管送入260cm超硬交換導絲,沿導絲送入裝有人造血管內支架的輸送系統,將人造血管內支架頂端的金屬標志準確定位在腎動脈開口下緣,固定內導管,緩慢撤出外鞘管,使支架張開至完全釋放。主要操作步驟4.將預置的球囊分別放置在支架的遠端和近斷,用稀釋的造影劑進行擴張。5.從對側股動脈送入用多功能導管進入血管內支架的短肢斷,換超硬交換長導絲,沿導絲送入支架左腿。釋放及擴張后,送入豬尾導管至降主動脈遠端行造影,如無內瘺則撤出導管,縫合血管及皮膚,結束手術。臨床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