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課件_第1頁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課件_第2頁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課件_第3頁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課件_第4頁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

1ppt課件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1ppt課件國家及省級行政部門的相關文件2國家及省級行政部門的相關文件2《關于加強2015年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通知》(吉衛監督發[2015]11號)1、摸清底數,建立協調機制。

2、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培訓工作。2015年5月30日前,由各市、州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統一部署,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對屬地衛生監督協管員進行一次全員培訓。

3、開展衛生監督協管指導工作。2015年5月30日前,對轄區的社區及鄉鎮衛生院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進行一次工作指導,幫助社區和鄉鎮衛生院完善衛生監督協管員工作制度,統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模式,指導衛生監督協管員規范建立協管檔案,做好協管信息記錄、上報、反饋和復查等工作。

3《關于加強2015年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通知》(吉衛監督發[2《關于印發<2013年中央補助地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考核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吉衛基層發[2014]5號職責分工和要求:省衛生計生委監督處負責組織實施全省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省衛生監督所負責日常指導考核、培訓,每年至少開展2次以上技術指導、督導檢查、專項考核。4《關于印發<2013年中央補助地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考核項一、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相關內容二、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的保障措施三、衛生監督協管技術規范的主要內容四、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考核內容55(一)工作依據1、《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3、衛生部關于做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4、國家及省里的相關文件規定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6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6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現階段主要有11項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適時進行調整。比如:2011年增加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2013年增加了中醫藥健康管理。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也在逐年增加1、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2、健康教育3、預防接種4、0-6歲兒童健康管理5、孕產婦健康管理6、老年人健康管理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2型糖尿病)8、重癥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9、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10、衛生監督協管11、中醫藥健康管理7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三)衛生監督協管與衛生監督的區別工作內容區別衛生監督衛生行政部門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秩序,保護人民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所采取的衛生行政執法行為。政府在實施行政管理中的具體行政行為衛生監督協管主要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衛生監督機構及相關公共衛生機構的指導下,協助衛生監督機構開展巡查(訪)、信息收集、信息報告及衛生咨詢、指導,協助違法行為調查,并及時向其反饋各種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的活動。不是行政行為,不具備法律效力,以開展巡查、信息收集、信息報告、宣傳教育為主8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三)衛生監督協管與衛生監督的區(四)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職能定位充分發揮衛生監督協管員對轄區熟知、及時、信息來源廣等特點。對轄區內相關機構和場所開展巡查、尋訪、報告信息等工作,及時發現公共衛生方面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消除”,以便于有效保障轄區居民的健康權益。通過衛生法律法規及健康知識宣傳,增加居民自我保護意識。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9(四)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職能定位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9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五)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內容(2011版)1、服務對象:主要是轄區內居民2、服務內容:食品安全信息報告:發現或懷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事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線索和事件及時報告衛生監督機構并協助調查。職業衛生咨詢指導: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從事接觸或可能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服務對象,并對其開展針對性的職業病防治咨詢、指導,對發現的可疑職業病患者向執業病診斷機構報告10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五)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內容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協助衛生家督機構對農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學校供水進行巡查,協助開展飲用水水質抽檢服務,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協助有關專業機構對供水單位從業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學校衛生服務:協助衛生監督機構定期對學校傳染病防控開展巡訪,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報告;指導學校設立衛生宣傳欄,協助開展學生健康教育。協助有關專業機構對校醫(保健醫)開展業務培訓。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定期對轄區內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開展巡訪,發現相關信息及時向衛生監督機構報告。11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協助衛生家督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3、服務流程4、服務要求(明確職責)(1)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各項協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規定,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2)縣(區)衛生監督機構要采用在鄉鎮、社區設派出機構或派出人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衛生監督協管的指導、培訓并參與考核評估。(3)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有關工作制度,配備專(兼)人員負責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明確責任分工。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行零報告制度。(4)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管理規范的要求提供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及時做好相關工作記錄,記錄內容應齊全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12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3、服務流程4、服務要求(明確職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5、考核指標(1)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率=報告的事件或線索次數/發現的事件或線索次數×100%。注:報告事件或線索包括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2)協助開展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實地巡查次數。13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相關內容5、考核指標13二、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14二、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14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要求1、掌握轄區內被巡查(訪)單位底數,包括:供水單位: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二次供水單位、城鄉學校供水設施學校:中小學、幼兒園等醫療機構:具有合法資質2、對本轄區的村屯、街路、市場、經營場所及廠礦企業有所了解。3、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和落實工作制度,分工明確4、完成巡查(防)工作任務5、接待轄區內群眾的投訴舉報6、負責轄區內相關違法案件信息的收集、報告,并協助調查7、及時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的工作記錄15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衛生監督協管二、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二)保障措施1、行政保障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建立服務工作機制,加強協調,組織培訓、指導,并進行考核縣級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指導機構參與培訓、指導及考核2、條件保障辦公用房屋、交通工具、辦公設備(電腦、電話、打印機、照相機、辦公桌椅、文件柜)、現場快速檢測設備3、人員保障設置衛生監督協管員崗位,設立專(兼)職協管員,參加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性4、考核評估考核評估也是一項保證措施,通過考核評估了解服務效果,糾正偏差。其考核指標有:信息報告率、巡查次數16二、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二)保障措施三、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17三、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17(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要求:1、培訓接診醫生及協管人員,了解食品安全事故相關知識;

2、協管人員掌握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方式和收集的內容,報告程序、時限和報告內容,掌握緊急報告范圍和標準18(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要求:1、培訓接診醫生及協管人員,了解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1、食品安全事故相關知識食品事故相關概念:

(1)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2)食物中毒:指食入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3)食源性疾患:指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4)食品污染:指食品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受到有害物質的侵襲,致使食品的質量安全性、營養性或感官性狀發生改變的過程。19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術規范(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1、食品安全事食物中毒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2)化學性食物中毒(3)真菌性食物中毒(4)動物性食物中毒(5)植物性食物中毒20食物中毒分類:20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2)食品貯存不當。(3)食品未燒熟煮透。(4)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品。(5)經長時間貯存食品食前未徹底再加熱(6)進食未經加熱處理的生食品。食物中毒流行特征相同的進食史、潛伏期短、臨床表現相似、無人和人之間傳染等21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原因:21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原因誤食容器污染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非法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22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原因誤食容器農藥獸藥非法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介紹如:亞硝酸鹽食物中毒中毒原因:一是誤食,亞硝酸鹽存放無交接手續和明顯標識,誤將亞硝酸鹽當食品原輔料用;二是污染,如用盛放亞硝酸鹽的口袋裝面粉;三是熟肉加工不當,在肉制品中違規超量使用發色劑亞硝酸鹽;四是進食大量未腌透的腌菜、存放過久的熟蔬菜或變質蔬菜;五是飲用不潔鍋盛放的隔夜水、蒸鍋水或暖瓶底剩水。23----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介紹23常見的植物性毒素中毒介紹毒蘑菇中毒豆類中毒馬鈴薯中毒24常見的植物性毒素中毒介紹毒蘑菇中毒豆類中毒馬鈴薯中毒24

常見生物性污染

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濕,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絳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會引起寄生蟲病。

25常見生物性污染25化學性污染概念: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藥含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品添加劑非食品用包裝材料及容器26化學性污染概念: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

化學性污染原因:

①來自生產、生活和環境中的污染物,如農藥、獸藥、有毒金屬、多環芳烴化合物、N-亞硝基化合物、雜環胺、二惡英、三氯丙醇等②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運輸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質)③濫用(食品添加劑)④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如酒中有害的醇類、醛類等⑤摻假、造假過程中加入的物質27化學性污染原因:27物理性污染概念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雜質超過規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來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物理性污染原因來自食品產、儲、運、銷的污染物食品的摻假使假食品的放射性污染28物理性污染概念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雜質2、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收集、核實、報送(1)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來源

---診療醫生接診報告的信息;

---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與生產經營單位報告的信息;

---公眾舉報信息(需進行核實);

---媒體披露與報道信息。292、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收集、核實、報送29

(2)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收集方式與內容

一是做好信息記錄(《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盡可能記錄下列內容: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地址、電話;事故發生或中毒病人發病時間、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可疑中毒食品及進食時間、進食人數;病人中毒表現、就診或所處地點;信息報告員和衛生監督協管員的通訊聯系方式。

二是公眾舉報信息和媒體披露與報道信息進行現場核實,核實后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

30(2)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收集方式與內容30(3)信息報告程序和時限A;報告方式和時限對事故進行初步核實后,應及時采用電話或傳真方式(2小時內)報告給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同時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緊急情況立即報告。緊急報告范圍、標準

----凡中毒人數超過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

----凡中毒事件發生在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及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且一次中毒人數5人以上的。31(3)信息報告程序和時限31B:報告內容發生時間、發生地點、暴露人數、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及嚴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聯系方式等。32B:報告內容32(4)協助調查幫助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部門查找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相關人員及可疑肇事單位的地理位置。——協助開展流行病調查——協助對可疑食品生產經營場所開展衛生學調查——協助對監控可疑食品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33(4)協助調查33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流程圖

34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流程圖34(二)職業衛生咨詢指導要求:1、了解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基本知識2、掌握轄區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及可能產生的有毒有害因素

3、接診醫生了解常見有毒有害因素可能導致那些職業病的情況

通過培訓獲得)35(二)職業衛生咨詢指導35職業病防治健康教育、咨詢、指導門診職業健康教育、咨詢、指導職業衛生宣傳1、職業病防治健康教育、咨詢、指導36職業病防治健康門診職業健康教育、咨詢、指導職業衛生1、職業病(1)門診職業健康教育、咨詢和指導內容:門診醫務人員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就診者進行個性化指導方式:接診醫生通過詢問職業史、介紹職業病防治基礎知識、發放知識手冊、回答就診者疑問及指導可疑職業病患者到有資質的機構進行體檢或診斷。37(1)門診職業健康教育、咨詢和指導37(2)職業病防治宣傳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內設置的宣傳欄、宣傳板宣傳,可結合本轄區廠礦企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如何防治進行宣傳進社區健康講座,入戶健康宣教。結合每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配合衛生監督機構宣傳。※

填寫記錄表38(2)職業病防治宣傳38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宣傳教育、咨詢、指導)記錄表時間:地點:形式:主辦單位:合作單位:參與人數;宣傳教育、咨詢、指導材料發放種類及數量:主題:小結:活動評價:負責人簽字:39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宣傳教育、咨詢、指導)記錄表時間:地點:形2、可疑職業病信息報告

(1)信息來源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初診醫師在接診患者過程中,如發現就診者為企業工人,應詢問以下問題:工作單位和工作場所、工種和工作時間、可能接觸的危害因素、發病過程(特別是接觸危害因素與發病的時間先后)、同伴發病情況等,如上述問題,回答都是肯定的,則初步考慮其為可疑職業病。填寫《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與報告記錄表》。402、可疑職業病信息報告40(2)可疑職業病患者的識別與判定程序1、患者所患疾病在《職業病目錄》范圍內

2、患者是用人單位的勞動者3、患者的工作場所存在可能導致該疾病的危害因素4、患者所患疾病是接觸危害因素之后發生(4個條件同時具備)41(2)可疑職業病患者的識別與判定程序1、患者所患疾病在《職業發現可疑職業病患者后,做好登記,并向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告知患者到有職業健康檢查資質或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規范體檢,以確定是否為疑似職業病(3)可疑職業病報告程序42發現可疑職業病患者后,做好登記,并向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所在(4)可疑職業病患者的登記報告的內容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報告的內容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工作單位、工種、接害時間、可疑職業病名稱、個人及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可疑職業病患者報告的方法采用電話報告或書面報告形式。※

填寫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與報告記錄43(4)可疑職業病患者的登記報告的內容※填寫可疑職業病患者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與報告記錄表44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與報告記錄表44

職業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流程圖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咨詢、指導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發現、登記報告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可能患有職業病的患者應進行登記,包括職業史、可能的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等報告衛生監督機構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可能患有職業病的患者應進行登記,包括職業史、可能的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等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發現、登記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可能患有職業病的患者應進行登記,包括職業史、可能的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等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發現、登記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可能患有職業病的患者應進行登記,包括職業史、可能的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等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發現、登記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報告發現、登記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報告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發現、登記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報告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發現、登記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可能患有職業病的患者應進行登記,包括職業史、可能的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等報告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發現、登記轄區居民的職業病防治法法律法規、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健康促進向職業人群(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指導咨詢、指導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或醫生45職業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流程圖衛咨詢、指導向職業人群發現、登(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本底信息收集了解掌握轄區內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城市二次供水單位和城鄉學校基本情況(數量、位置、許可情況),做好登記開展巡查每年協助衛生監督機構對轄區內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城市二次供水單位和城鄉學校供水設施開展2次巡查1、飲用水衛生安全檢查46(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本底信息收集了解掌握轄區內農村集中式(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1)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農村集中式供水是指農村地區從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鄉鎮水廠、單位或聯村供水設施企事業單位建設的公共供水設施47(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1)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農(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

農村集中式供水巡查地點和內容水源周圍100米內(自備井井口、河流湖泊取水口)地點水泵房、蓄水池、沉淀池周圍30米內

是否有旱廁、深水坑、垃圾堆、養殖場、化糞池、污水渠道等內容48(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農村集中式供水巡查地點和內容(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城市二次供水單位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戶前經再度存儲、加壓和消毒或深度處理,通過管道或容器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巡查內容查看水箱周圍10米內是否滲水坑、化糞池、垃圾堆等污染源查看是否有水箱定期清洗消毒記錄49(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城市二次供水單位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城鄉學校供水設施學校內集中式供水設施巡查內容查看水源(自備井井口)周圍100米內查看水泵房、蓄水池、沉淀池周圍30米內學校內二次供水單位巡查內容查看水箱周圍10米內查看是否有水箱定期清洗消毒記錄50(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城鄉學校供水設施學校內集中式供水設施(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2、飲用水衛生現場監測

要求:每年2次巡查時,同時對設施出口水和龍頭水進行現場檢測,每個供水設施檢測不少于1件。每季度對5戶轄區居民家庭水龍頭水質進行檢測。檢測項目:感官性狀(嗅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余氯(1)水質檢測采樣地點集中式供水取水點二次供水取水點居民家庭龍頭水取水點學校龍頭水取水點注意:采樣時應先打開取水口龍頭放水1分鐘51(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2、飲用水衛生現場監測51(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

(2)檢測方法:肉眼可見物:用采樣瓶接取100ml以上水樣,將水樣搖勻在光亮處迎光觀察,有無肉眼可見物(如泥沙、懸浮顆粒、藻類、線蟲等);嗅和味:直接從瓶口聞水的氣味,用適當文字描述(如無異味、腥味、土臭味、鐵銹味等);取少量水放入口中(此水樣應對人體無害),不要下咽,用文字描述(如無異味、澀、酸、苦等);pH值:用PH試紙蘸取水樣,顯色后用比色卡比色讀數;游離氯:取10ml水樣置于比色管中,加入DPD試劑,反應充分后放入分光光度計中比色讀數。(實際操作步驟以儀器所配說明書為準)。52(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2)檢測方法:52(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3)結果判定

1)肉眼可見物:不得有肉眼可見物

2)臭和味:不得有異味

3)PH值:

7或84)游離性余氯:集中式供水設施出口水≥0.3mg/L;龍頭水≥0.05mg/L.(4)采樣頻度:每季度對5戶社區居民家庭龍頭水水質進行檢測53(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3)結果判定53(三)飲用水安全巡查1、服務記錄的填寫巡查結果和檢測結果記錄填寫在《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上,現場快速檢測結果填寫在記錄表的“巡查地點和內容”欄中,記錄表定期上報衛生監督機構。2、異常情況報告發現水質檢測不合格、接到居民水質異常反應、24小時內出現3例飲水有關疑似病例,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并立即上報轄區衛生監督機構。3、報告內容水質異常地點、異常表現,影響范圍,有無人員發病等54(三)飲用水安全巡查1、服務記錄的填寫54

(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

飲用水衛生衛生監督協管流程圖55(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飲用水衛生衛生監督協管流程圖55(四)學校衛生服務主要內容:掌握轄區內中小學校基本情況,收集信息;對學校飲用水衛生、教學生活環境衛生和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巡查;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協助學校開展相關衛生知識宣傳及培訓。學校教學生活環境衛生:包括教室面積、采光、照明、黑板、課座椅、室內微小氣候等。學生飲用水情況:二次供水、自建設施供水、分散式供水、開水、桶裝水等學校傳染病防控情況:組織機構、傳染病管理(晨檢、缺課調查等)、疫情報告等。學校衛生(保健)室:設置要求、人員要求、設施設備要求。衛生宣傳與培訓工作:校園廣播、知識競賽、健康教育課、多媒體、健康咨詢、板報、宣傳畫等56(四)學校衛生服務主要內容:掌握轄區內中小學校基本情況,收集(四)學校衛生服務(1)巡查工作內容學校生活飲用水參照飲用水衛生協管技術規范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主要巡訪內容衛生防病管理組織設立傳染病管理制度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的落實疫情信息上報晨檢情況登記學生病假與患病情況登記小學新生入學預防接種證(卡)查驗登記57(四)學校衛生服務(1)巡查工作內容學校生活飲用水參照飲用水(四)學校衛生服務(2)方法:協管員第一次巡訪時聯系轄區衛生監督機構,巡訪人員在監督員帶領下共同開展巡訪工作,指導學校填寫《學校基本信息登記表》,每年秋季入學時及時更新。以后每年按照衛生監督機構的要求于春季、秋季開學第一個月內自行對本轄區內中小學校衛生工作開展巡訪。

(3)方式:現場詢問、查看,查閱相關資料并填寫《巡查登記表》。針對巡訪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告知校方、指導改正,做好記錄并定期回訪,同時將相關情況上報衛生監督機構。58(四)學校衛生服務(2)方法:協管員第一次巡訪時聯系轄區衛生(四)學校衛生服務內容基本信息基本情況校內教學環境及衛生設施飲用水現場巡訪信息填寫《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2、信息收集工作59(四)學校衛生服務內容基本信息基本情況校內教學環境及衛生設施

(四)學校衛生服務方法《學校基本信息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60(四)學校衛生服務方法《學校基本信息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四)學校衛生服務3、學校衛生工作宣傳與培訓工作內容協助學校開展學校傳染病防控、飲用水安全等學校衛生相關知識宣傳協助衛生監督機構給學校發放衛生相關知識宣傳品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協助衛生監督機構及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協助學校開設學校衛生相關知識宣傳欄協助衛生監督機構開展學校衛生工作培訓61(四)學校衛生服務3、學校衛生工作宣傳與培訓工作內容協助學校(四)學校衛生服務方法協助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協助衛生監督機構組織轄區內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學校衛生工作培訓62(四)學校衛生服務方法協助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協助衛生監督機構組(四)學校衛生服務學校衛生服務流程圖轄區內中小學信息收集與上報宣傳與培訓巡查報告信息基本信息巡訪信息培訓宣傳巡訪記錄現場指導發現問題衛生監督機構63(四)學校衛生服務學校衛生服務流程圖轄區內信息收集與上報宣報

(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息報告1、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衛生監督協管主要內容(1)及時掌握轄區內醫療機構基本情況,建立基本檔案資料。(2)開展打擊非法行醫法律宣傳工作,做好轄區出租戶的指導工作。(3)實施經常性巡查,做好記錄,并積極配合衛生監督機構進行查處。(4)對查處過的非法行醫在一周內進行回訪,做好回訪記錄,上報信息64(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息報告1、非法行醫和非法(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2、服務流程—信息收集工作(1)信息來源

可以通過與患者交流,獲得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違法行為線索;或根據轄區居民投訴舉報獲得相關信息提供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發現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行為的,收集相關信息定期對轄區內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開展巡訪65(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2、服務流程—信息收集工

(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2)信息的判定

1)非法行醫信息的判定:非法行醫的概念:通俗的講就是未取得合法行醫資格的機構或人員從事醫療活動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醫師資格人員從事醫療活動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從事醫療活動家庭接生員實施家庭接生以外的醫療行為66(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2)信息的判定非法行(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在社區、農村以“義診”名義,借以推銷保健品和藥品在人流、物流集散地,擺攤設點、看病、拔牙鑲牙在藥店內使用儀器進行診斷、抽血化驗黑診所沒有規范的機構名稱67(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在社區、農村以“義診”名(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

2)非法采供血信息的判定非法采供血是指對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或者超過批準的業務范圍,采集、供應血液或者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的行為。

68(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2)非法采供血信息的(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發現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行為向轄區衛生監督部門報告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3、報告信息69(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發現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行為(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4、查處效果監測信息報告70(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4、查處效果監測信息報告(1)《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登記表》登記內容診療行為、診療標識、診療時間、診療地點、非法行醫人數以及衛生監督機構接報人、報告時間、衛生監督機構查處后的通報信息、定期隨訪監測反饋信息等5、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要求(2)建立雙向反饋機制協管員及時報告信息,衛生監督機構及時依法查處,并將查處結果及時反饋協管員,協管員對被查處地點和人員進行查處效果監測(再次巡防),填寫巡防記錄。發現非法行醫的,再次報告監督機構。71(1)《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登記表》登記內容5、非法行醫和非法采6、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危害性的宣傳(1)利用所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宣傳陣地宣傳,指導群眾正確就醫(2)開展現場咨詢活動。利用圖片展覽、宣傳板報畫、宣傳資料、解答咨詢等方式。(3)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提高群眾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7、現場協查配合現場監督檢查、協助調查取證、協助送達文書以及對不配合或者拒絕簽字者作為旁證對現場檢查情況予以證明。726、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危害性的宣傳7、現場協查72

(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服務流程圖73(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要求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縣(區)衛生監督機構要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規定,加強考核評估,要配備相應的人員,組織開展相關的培訓要采用在鄉鎮、社區設派出機構或派出人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衛生監督協管的指導、培訓并參與考核評估。74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要求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縣衛生監督機構工作要求1、制定衛生監督協管培訓指導年度工作計劃;2、按照屬地衛生行政部門相關要求內容和頻次開展指導督導,并參與考核;3、培訓工作要有計劃、有通知、有簽到、有課件、有影像資料、有總結;業務指導要有針對性,指導留有痕跡資料(文書、影響資料),并與被指導的基層醫療機構能夠做到互相印證;4、負責指導人員熟悉工作流程和規范;5、規范檔案管理6、協助基層機構完善各項制度,熟悉工作制度,為了迎接國家考核,建議制度流程上墻。

75衛生監督機構工作要求751、要建立健全和落實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有關工作制度,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明確責任分工,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行零報告制度。2、開展協管工作中,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管理規范的要求提供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及時做好相關記錄,記錄內容應齊全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監督協管遵循屬地管理原則761、要建立健全和落實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有關工作制度,配備專(兼1、衛生監督協管的工作制度(信息報告、巡查、工作流程)投訴接待制度、案件交接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學習培訓制度、檢查考核及獎懲制度2、衛生監督協管員崗位責任制度、工作職責、廉潔自律規定注:協管單位必須了解掌握轄區內服務范圍及對象,相關服務單位(供水單位、學校、醫療機構等)底數,建立衛生監督協管單位底數資料,每年實地巡查不得少于2次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求管理制度77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要求管理制度771、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巡查登記表2、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3、可疑職業病患者登記與報告登記表4、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宣傳教育、咨詢、指導)記錄表5、學校基本信息登記表

注:以上工作用表在每年考核檢查時是需提供的,并要求記錄,內容齊全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781、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巡查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78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附件一、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登記報告表

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機構名稱:注:①信息類別: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職業病危害、學校衛生、非法行醫(采供血)。②信息內容:注明發現問題(隱患)的地點、內容等有關情況簡單描述。79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附件一、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登記報告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附件2、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注:對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非法行醫(采供血)開展巡查,填寫本表。備注欄填寫發現問題后的處置方式(如報告衛生監督機構或幫助整改等內容)。80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用表附件2、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注:2013年國家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考核8181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率協助開展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實地巡查次數《國家規范》考核指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規定82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協助開展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學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開展情況2013年國家考核指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