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解析版)一、積累,運用(共28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4分)信仰是沉沉暗夜里bèng濺的火花,回望中華民族近一百年來為追求真理的奮斗歷程,讓人不禁熱淚盈眶:全民族抗戰的勠力同心,抗美援朝的英勇無畏,抗洪搶險的勇往直前,抗疫斗爭的鍥而不舍,脫貧攻堅的盡銳出戰……多少驚心動魄,多少力挽狂lán,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毋庸置疑,這無數仁人志士便是照亮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璀璨星辰!(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2分)A.jīnqìwùB.jìnqièwùC.jīnqièwúD.jìnqìwú(2)根據語境,寫出下面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2分)bèng濺力挽狂lán2.請在下面橫線處填寫相應的古詩文名句。(8分)古詩文中常常寓情、寓理于景,將情、理表現得委館含蓄、深刻動人。杜牧的①“,”(《泊秦淮》)有一種將興亡之憂融入悲涼意境的沉重感;王安石的②“,”(《登飛來峰》),寫出了積極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陸游的③“,”(《游山西村》)寫自己行于山陰道上,疑似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楊萬里的④“,”(《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苦難。3.整本書閱讀。(4分)(任選一題)《駱駝祥子》中很多人物都對祥子的命運有著很深的影響。名著交流分享課上,老師讓大家選擇并分享一個對祥子影響很深的人物,你會選擇下面哪一個?請說明理由。①虎妞②孫偵探③小福子4.將下面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語序排列最合適的一項是()(3分)①節奏是詩歌的生命,把握好節奏會使詩歌更加具有韻律美。②總之,節奏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獨特性。③在現代詩歌朗讀中,節奏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情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④一般而言,詩歌節奏分為兩種,一種是詩歌本身固有的節奏。另一種是隨著詩歌內容與情感的變化而出現的節奏。⑤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質和特點,朗誦出來的節奏也會不盡相同。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④③①⑤②5.古人有云“百善孝為先”。你所在的班級開展了“孝親敬老”的主題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任務。(9分)(1)活動當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前往“孝文化”展覽館參觀學習。班級成員將被分為以下三個小組參觀不同的展覽館,請你選擇加入一個小組,并說明理由。(2分)第一小組實物區:模擬還原故事場景,傳遞凝結于物品中的“孝”心。第二小組幸福講堂:聆聽“孝親敬老”故事,傳遞愛與希望。第三小組傳承區:動手制作宣傳海報、感恩賀卡,使“孝親敬老”的火焰永不熄滅。(2)參觀結束后,班主任向同學們分享了全國漫畫大賽中一組名為《歲月組歌》的作品,請談談你對這組漫畫的理解。(5分)(3)不知不覺中,此次活動已近尾聲,作為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你寫一段結束語,對本次活動作總結發言。(2分)二、閱讀,鑒賞(共42分)6.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題。(16分)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喬樺①我工作調轉到A城,很喜歡這里有一條穿城而過的大江。每天黃昏,我都去江邊廣場走走。我覺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肺葉,可以讓我的呼吸變得更加清新。②每次來江邊廣場,我都會看到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輝烈士的雕像。“這些孩子,快去別的地方玩吧,讓他們清靜些。”一個極其蒼老的聲音,猶如秋風搖曳木門發出的咯吱聲,突然飄落到我的耳朵里。③順著聲音望去,我看見一位發白如雪的老太太,拄著拐杖,正朝著幾個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鬧的孩子喊話。老人身著深藍色衣褲,干癟瘦弱得就像一個單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風很大,老人滿頭白發被風吹著,散落成一朵白菊。④方輝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邊廣場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廣場正中,坐北朝南佇立著方輝烈士巨大的花崗石雕像。年輕的方輝梳著齊耳短發,正用堅定而熱切的眼神凝望著眼前這片繁華的土地。在烈士廣場的東西兩側,佇立著二十多座烈士雕像。⑤我想上前跟那幾個孩子說去別地玩,就在我猶猶豫豫間,一個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幾個孩子走去。“小伙子別著急,可別嚇著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囑小伙子,她說話有些齁嘍氣喘。⑥“這位白發老人住在江邊嗎?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便問一個經常到江邊遛彎的熟人。“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們在廣場上一刻都沒停留,他們瘋鬧著、追逐著,一陣風似的跑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佇立良久。⑦我把目光從廣場移向江面,一艘貨輪由遠而近,像一個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閃閃的波紋連同剛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來越濃重的暮色里。⑧第二天黃昏,在江邊烈士廣場,我又遇到了那位白發老人。老人拿著一條濕毛巾,正一點點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塵。老人擦拭完。就會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她神情專注,在漫天落霞的輝映下,猶如一尊金色的雕像。⑨這青銅像上的抗聯母女,我聽人介紹過。當年,母親帶著幼小的女兒在小城生活過,后來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在一次戰斗中,母女倆都犧牲了。我還知道那個孩子叫秦英子,犧牲時只有八歲。⑩我內心感動,走到老人身邊輕輕地問:“老奶奶,您為何給這些烈士雕像擦灰塵?”老人轉過頭,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沒發。夏天撒著歡兒一路奔跑,轉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黃昏都去江邊烈士廣場上散步。幾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位白發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塵。慢慢地,我發現她成為江邊廣場上的一景。?北方的冬天來得早,剛進入十一月份,一場雪就接踵另一場雪,整座城市都進入嚴寒之中。這天,當我再次來到江邊方輝烈士廣場時,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著一條鮮艷的紅圍巾。圍巾是用紅毛線織成的,針腳細密勻稱。那些戴著紅圍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風。?是誰給烈士織的紅圍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尋廣場四周,并沒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此后,我再也沒有看到她。?春天來了,江邊烈士廣場上游人如織,可那位老人再也沒有出現過。沒有人知道老人從哪里來,又去了哪里。?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傳著好幾個版本,但哪個版本都不能讓我完全信服。?老人給這座城市的留白,讓許許多多的市民主動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塵。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我是前幾天在《城市晚報》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經“犧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當年,她在一次慘烈的戰斗中幸存了下來。?那天,她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1歲。(1)閱讀全文,梳理故事情節并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補充完整。(4分)故事情節(老人)不讓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用濕毛巾給烈士擦拭浮塵沒有再出現在廣場④心里活動(我)①②③肅然起敬(2)請按要求完成下列題目。(4分)①老人身著深藍色衣褲,干癟瘦弱得就像一個單薄易碎的青花瓷。(從修修辭角度賞析)②老人拿著一條濕毛巾,正一點點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塵。(從詞語角度賞析)(3)文章結尾段有什么作用?(4分)(4)讀了這篇文章,也許你會聯想到下面這些詞語:和平、幸福、尊重、弘揚、奉獻、緬懷……你能結合文章內容,圍繞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談談感受嗎?(4分)7.文學類文本閱讀。(12分)兩棵楊桃樹鄭芬①聽老人說,祖爺爺當年是從廣東遷到高德買下了這棟老屋,老屋院子里就有了兩棵老大的楊桃樹,當時還是清朝。②誰都不清楚,這兩棵楊桃樹到底有多長的樹齡了。但誰都知道,這是高德出名的楊桃樹,一大一小,人們就叫它們大樹、小樹。這兩棵楊桃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們的果實。這滿樹滿眼的楊桃子,記載滿了爺爺奶奶的故事。③大樹、小樹一年結果兩季,夏冬都有收成。開花的時候花朵紅白相間,花束茂盛之時,一串串、一簇簇,像極了炮仗,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樹有大小,果實自然也分大小。大樹的楊桃子形狀筆直,女孩子一手握不過來,一年有150多公斤果實。小樹的楊桃子形如彎弓,有鵝蛋般大小,一年有50多公斤的果實。不知道什么原因,兩樹相鄰,但是小樹的楊桃子永遠都要比大樹的要甜上許多、脆上幾分,一口咬在嘴里,汴水四溢,酸甜彌漫。④這天,爺爺正在楊桃樹下喂小貓,一陣風吹過來,一個熟透的楊桃子脫離了樹枝,正好砸中了爺爺的額頭。“哎呀!”爺爺不禁喊出聲來。“怎么了?”奶奶趕緊停下手里的活兒跑回來為爺爺揉額頭,爺爺說:“這楊桃子太多了,吃不了那么多,不如拿去送人吧。奶奶說:“送人?不認識的人你也送嗎?”⑤之前已經送了一波楊桃子給親戚朋友,收到的人家可開心了。但是樹上還是那么多楊桃子,這大樹小樹的結果豐收成績真是太好了,好到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消化。⑥爺爺說:“這么多楊桃子,再不摘過些天就要爛掉了,可惜啊!”奶奶有點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可惜。我已經想好了,明天拿去市場上賣,還可以掙點醬油錢。”⑦奶奶頭一天賣楊桃子回到家,爺爺問收了多少錢。奶奶轉過身彎下腰,撫摸著地上的小貓,說:“沒收多少錢,今天遇到的都是船廠的年輕人。他們平時和孩子們一起玩,那么熟悉就沒好意思收錢。”爺爺笑了。⑧第二天奶奶挎著裝滿楊桃的籃子又去了市場,還不到中午就回家了。爺爺笑著問奶奶,今天賣個好價錢吧?奶奶先是不言語,拿出一把糖果遞給爺爺,說:“今天俱樂部那些熟人在市場邊上搞活動,我把楊桃子給了他們,你知道俱樂部經常叫,我們看電影,咋好意愿收他們的錢,吃糖吧,他們給的,可甜了。”爺爺拿著顆糖,笑眼彎彎地看著院里的楊桃樹。⑨第三天奶奶照樣去賣楊桃子,這次回家稍晚了點。爺爺按照慣例問奶奶,今天能見到大回報了吧?奶奶說:“今天剛好遇到高德小學的學生們去郊游回來,一個個口渴難受,就讓老師分給他們吃了。”爺爺眼里的笑讓奶奶有些窘迫。⑩第四天,爺爺一邊吃飯,一邊問:“今天遇到什么人了,收了多少錢?”奶奶放下碗筷,語速很慢:“今天市場上有個賣楊桃子的老太太突然頭暈昏迷了,路過的船廠年輕人、俱樂部干部,還有放學回家的老師、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有掐人中的,有拍后背的,把老太太送去衛生院,這老太太中暑了。”爺爺望著奶奶,聲音微微顫抖:“你這老太太賣楊桃子收回的不是錢,是命啊!”?奶奶抬起腳,走向了庭院,望著大樹、小樹,一言不發。爺爺笑了,向奶奶舉起大拇指,奶奶也笑了。?第二天早晨,爺爺、奶奶家的院子門前放著一個天籃子,里邊裝滿了楊桃子,籃子的捉梁上吊著一個紙殼牌子,上邊寫著幾個丑字:“楊桃隨便吃,分文不收”。?本世紀初,爺爺離世,兩年后大樹枯死。2021年奶奶離世,去年小樹枯死。兩棵樹、一代人,見證了:高德古鎮淳樸的民風。(1)選文圍繞奶奶的行為和態度變化,講述了一個故事,請根據下面的提示,任意選擇其中一個角度梳理文章內容。(4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不愿送→主動送(心理)(2)文章第③段畫線句對楊桃樹開花進行了詳細具體的描繪,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開花的時候花朵紅白相間,花束茂盛之時,一串串、一簇簇,像極了炮仗,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3)本文和楊絳先生的《老王》,都記敘了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共同的品質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4分)8.古詩文閱讀。(10分)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問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1)下列對選文詞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惟吾德馨”中的“馨”指能散布很遠的香氣,文中指德行美好。B.“可以調素琴”中的“素”是白色,這里形容琴的顏色純凈美麗。C.“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泛指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D.“無案牘之勞形”中的“形”指形體、軀體,“勞形”的意思是勞神傷身。(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3)文段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2分)(4)劉禹錫和鏈接材料中的顏回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兩個語段簡要分析。(3分)【鏈接材料】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①乎?”顏曰對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②;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③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④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為而不怍。’”(選自《莊子》)【注】①仕:做官。②飦粥:飦,稠粥;粥,稀粥。③愀然:形容臉色突然變得嚴肅。④審:知道。七年級語文9.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4分)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詩的前兩句議論、抒情,“浩蕩”寫“離愁”之大,“白日斜”指離別的時間,也渲染出慘淡哀傷的氣氛。B.“吟鞭東指即天涯”中“吟鞭”就是揮動馬鞭的意思,這句詩寫出詩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離京回歸的輕松喜悅,與首句互為映襯。C.詩的后兩句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將詩人的時代使命感移情落花,從而把離愁升華為崇高的獻身精神。D.全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通過抒情、敘事、議論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感情。(2)“吟鞭東指即天涯”和《天凈沙?秋思》中的“斷腸人在天涯”都寫到了“天涯”一詞,但是感情卻不相同,請簡要分析。(2分)三、寫作,任選一題作文(共50分)10.(50分)有時候,遇見一個人會讓自己發生變化:遇見慧眼識球的老師,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詩壇;遇見遠見卓識的孫權,呂蒙非復“吳下阿蒙”;遇見善良的老王,楊絳獲得了半世溫暖;遇見身懷絕技的賣油翁,陳堯咨收斂了傲氣……許多的遇見,讓我們生命的情境從此就不一樣了。請以“遇見你,真好”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1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公園里,群花爭妍。爸爸與女兒漫步其間,女兒忽然指著前方一朵花說:“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語,只是抬手示意她離那朵花近一點兒。她雖不情愿,但還是駐足花前。正有輕風拂過,淡淡花香入鼻,浸潤心田,她愕然。爸爸細細打量女兒,又笑著說:“其實,每一朵花都有它獨特的美,獨特的價值。人與花一樣,既不要看輕別人,也不要看輕自己。”她若有所思,點點頭,好像明白了……要求:(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要有真情實感。(2)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不得套寫,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數在600字左右。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積累,運用(共28分)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信仰是沉沉暗夜里bèng濺的火花,回望中華民族近一百年來為追求真理的奮斗歷程,讓人不禁熱淚盈眶:全民族抗戰的勠力同心,抗美援朝的英勇無畏,抗洪搶險的勇往直前,抗疫斗爭的鍥而不舍,脫貧攻堅的盡銳出戰……多少驚心動魄,多少力挽狂lán,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毋庸置疑,這無數仁人志士便是照亮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璀璨星辰!(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jīnqìwùB.jìnqièwùC.jīnqièwúD.jìnqìwú(2)根據語境,寫出下面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bèng迸濺力挽狂lán瀾【分析】(1)本題考查漢字的讀音。“不禁”的“禁”應讀作“jīn”;“鍥而不舍”的“鍥”應讀作“qiè”;“毋庸置疑”的“毋”應讀作“wú”。故選:C。(2)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bèng濺”的“bèng”應寫作“迸”;“力挽狂lán”的“lán”應寫作“瀾”。【解答】答案:(1)C(2)迸瀾【點評】漢字的音與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漢字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但漢字中又存在著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聲字,不易區分。因此,平時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2.(8分)請在下面橫線處填寫相應的古詩文名句。古詩文中常常寓情、寓理于景,將情、理表現得委館含蓄、深刻動人。杜牧的①“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有一種將興亡之憂融入悲涼意境的沉重感;王安石的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寫出了積極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陸游的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寫自己行于山陰道上,疑似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楊萬里的④“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苦難。【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解答】答案:①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點字:疑)④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重點字:政)【點評】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1.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識記興趣。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4.留心特別詞句,規避識記誤區。3.(4分)整本書閱讀。(任選一題)《駱駝祥子》中很多人物都對祥子的命運有著很深的影響。名著交流分享課上,老師讓大家選擇并分享一個對祥子影響很深的人物,你會選擇下面哪一個?請說明理由。①虎妞②孫偵探③小福子【分析】《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一個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說大量應用北京口語、方言,還有一些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的描寫,是現代白話文小說的經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解答】本題考查名著人物。任選一個,說明對祥子影響很深的理由即可。如:我會選擇虎妞。她大膽潑辣,貪吃懶惰,好逸惡勞,雖然她也是真誠對待祥子的,但她對祥子畸形的愛卻成了祥子悲劇結局的一個誘因。祥子對虎妞并無感情,但是虎妞為了滿足一己私欲,欺騙祥子,讓他與自己成婚。在結婚之后,她好吃懶做,后因難產而死,祥子也被迫賣車換錢安葬她,這對剛燃起生活希望的祥子是一次巨大的打擊。答案:(1)示例一:我會選擇孫偵探。他奸詐狡猾,貪婪殘酷,是祥子墮落路上的催化劑。在祥子冒險拉車去清華的路上,他和幾個大兵一起,將祥子連人帶車拉去當壯丁,導致祥子第一次夢想破滅。在曹宅遇險時,他趁火打劫,敲詐了祥子辛苦攢下的全部積蓄,使得祥子第二次夢想破滅,加速了祥子的墮落。示例二:我會選擇小福子。她善良溫柔,但逆來順受,是祥子喜歡的人。虎妞死后,祥子賣車換錢給虎妞安葬,是小福子讓他對新生活有了希望。但最后小福子卻死了,這也讓祥子的最后一絲希望破滅,最終淪為行尸走肉。【點評】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4.(3分)將下面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語序排列最合適的一項是()①節奏是詩歌的生命,把握好節奏會使詩歌更加具有韻律美。②總之,節奏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獨特性。③在現代詩歌朗讀中,節奏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情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④一般而言,詩歌節奏分為兩種,一種是詩歌本身固有的節奏。另一種是隨著詩歌內容與情感的變化而出現的節奏。⑤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質和特點,朗誦出來的節奏也會不盡相同。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④③①⑤②【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達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解答】①是領起句,④用分類別來說明,③引出節奏會變化,⑤進一步指出朗讀者不同引起的節奏變化,②進行小結,即:①④③⑤②。故選:B。【點評】做題時要仔細閱讀句子,抓住每一句的關鍵字,如開頭詞語:首先,其次;表時間的詞語;表方位的詞語等,就能順利解答此題。5.(9分)古人有云“百善孝為先”。你所在的班級開展了“孝親敬老”的主題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任務。(1)活動當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前往“孝文化”展覽館參觀學習。班級成員將被分為以下三個小組參觀不同的展覽館,請你選擇加入一個小組,并說明理由。第一小組實物區:模擬還原故事場景,傳遞凝結于物品中的“孝”心。第二小組幸福講堂:聆聽“孝親敬老”故事,傳遞愛與希望。第三小組傳承區:動手制作宣傳海報、感恩賀卡,使“孝親敬老”的火焰永不熄滅。(2)參觀結束后,班主任向同學們分享了全國漫畫大賽中一組名為《歲月組歌》的作品,請談談你對這組漫畫的理解。(3)不知不覺中,此次活動已近尾聲,作為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你寫一段結束語,對本次活動作總結發言。【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要緊扣參觀的內容來闡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如:加入第一小組。理由:對展覽館實物感興趣;情景再現使參觀感受更深刻。(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仔細觀察漫畫可知,第一組漫畫中,孩子小時,父親抱著他勞作;孩子長大,父親老了,孩子背著父親勞作。第二組漫畫中,孩子小時,父親用車推著他;孩子長大,父親老了,孩子用輪椅推著父親。將每組漫畫的兩張圖片進行對比分析可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父母應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3)本題考查擬寫結束語的能力。解答時,要圍繞活動主題“孝親敬老”作出總結,闡述活動的意義,最后發出號召。表達要流暢。【解答】答案:(1)示例一:加入第二小組。理由:想要了解古今關于“孝”的故事;從故事中領悟“孝親敬老”文化內涵。示例二:加入第三小組。理由:可以動手制作海報和賀卡;能在實踐中傳承“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2)示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父母應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3)示例:“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中學生,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傳承并弘揚這一傳統美德。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點評】讀懂漫畫的信息:1.讀懂漫畫的標;2.讀懂漫畫中的對白或說明文字;3.讀懂漫畫的構圖;4.讀懂漫畫中的要素。二、閱讀,鑒賞(共42分)6.(16分)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題。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喬樺①我工作調轉到A城,很喜歡這里有一條穿城而過的大江。每天黃昏,我都去江邊廣場走走。我覺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肺葉,可以讓我的呼吸變得更加清新。②每次來江邊廣場,我都會看到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輝烈士的雕像。“這些孩子,快去別的地方玩吧,讓他們清靜些。”一個極其蒼老的聲音,猶如秋風搖曳木門發出的咯吱聲,突然飄落到我的耳朵里。③順著聲音望去,我看見一位發白如雪的老太太,拄著拐杖,正朝著幾個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鬧的孩子喊話。老人身著深藍色衣褲,干癟瘦弱得就像一個單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風很大,老人滿頭白發被風吹著,散落成一朵白菊。④方輝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邊廣場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廣場正中,坐北朝南佇立著方輝烈士巨大的花崗石雕像。年輕的方輝梳著齊耳短發,正用堅定而熱切的眼神凝望著眼前這片繁華的土地。在烈士廣場的東西兩側,佇立著二十多座烈士雕像。⑤我想上前跟那幾個孩子說去別地玩,就在我猶猶豫豫間,一個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幾個孩子走去。“小伙子別著急,可別嚇著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囑小伙子,她說話有些齁嘍氣喘。⑥“這位白發老人住在江邊嗎?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便問一個經常到江邊遛彎的熟人。“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們在廣場上一刻都沒停留,他們瘋鬧著、追逐著,一陣風似的跑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佇立良久。⑦我把目光從廣場移向江面,一艘貨輪由遠而近,像一個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閃閃的波紋連同剛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來越濃重的暮色里。⑧第二天黃昏,在江邊烈士廣場,我又遇到了那位白發老人。老人拿著一條濕毛巾,正一點點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塵。老人擦拭完。就會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她神情專注,在漫天落霞的輝映下,猶如一尊金色的雕像。⑨這青銅像上的抗聯母女,我聽人介紹過。當年,母親帶著幼小的女兒在小城生活過,后來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在一次戰斗中,母女倆都犧牲了。我還知道那個孩子叫秦英子,犧牲時只有八歲。⑩我內心感動,走到老人身邊輕輕地問:“老奶奶,您為何給這些烈士雕像擦灰塵?”老人轉過頭,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沒發。夏天撒著歡兒一路奔跑,轉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黃昏都去江邊烈士廣場上散步。幾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位白發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塵。慢慢地,我發現她成為江邊廣場上的一景。?北方的冬天來得早,剛進入十一月份,一場雪就接踵另一場雪,整座城市都進入嚴寒之中。這天,當我再次來到江邊方輝烈士廣場時,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著一條鮮艷的紅圍巾。圍巾是用紅毛線織成的,針腳細密勻稱。那些戴著紅圍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風。?是誰給烈士織的紅圍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尋廣場四周,并沒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此后,我再也沒有看到她。?春天來了,江邊烈士廣場上游人如織,可那位老人再也沒有出現過。沒有人知道老人從哪里來,又去了哪里。?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傳著好幾個版本,但哪個版本都不能讓我完全信服。?老人給這座城市的留白,讓許許多多的市民主動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塵。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我是前幾天在《城市晚報》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經“犧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當年,她在一次慘烈的戰斗中幸存了下來。?那天,她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1歲。(1)閱讀全文,梳理故事情節并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補充完整。故事情節(老人)不讓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用濕毛巾給烈士擦拭浮塵沒有再出現在廣場④離世并被公開身份心里活動(我)①感到好奇②內心感動③悵然若失肅然起敬(2)請按要求完成下列題目。①老人身著深藍色衣褲,干癟瘦弱得就像一個單薄易碎的青花瓷。(從修修辭角度賞析)②老人拿著一條濕毛巾,正一點點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塵。(從詞語角度賞析)(3)文章結尾段有什么作用?(4)讀了這篇文章,也許你會聯想到下面這些詞語:和平、幸福、尊重、弘揚、奉獻、緬懷……你能結合文章內容,圍繞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談談感受嗎?【分析】本文記敘了老人不讓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用濕毛巾給烈士擦拭浮塵;沒有再出現在廣場;離世并被公開身份。文章表現老人對烈士雕像有著深厚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老人的敬意。【解答】(1)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概括。第一空:根據第②段中的“一個極其蒼老的聲音,猶如秋風搖曳木門發出的咯吱聲,突然飄落到我的耳朵里”可得:感到好奇。第二空:根據第⑩段中的“我內心感動”可得:內心感動。第三空:根據第?段中的“我是前幾天在《城市晚報》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經‘犧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可得:離世并被公開身份。(2)本題考查語句賞析。①“干癟瘦弱得就像一個單薄易碎的青花瓷”把干癟瘦弱的老人比作單薄易碎的青花瓷,這是比喻的修辭。聯系“干癟瘦弱”和“單薄易碎”可知,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老人進入了風燭殘年,而且年邁瘦弱。②“拿著”“擦拭”是對老人的動作描寫。“一點點地”突出了老人擦拭雕像的認真。聯系第?段中的“我是前幾天在《城市晚報》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經‘犧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可知,老人是在給自己母親的雕像擦拭,可見她對母親的深厚感情。(3)本題考查語段作用。根據第?段中的“我是前幾天在《城市晚報》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經‘犧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可知,文章的結尾提示了老人真實的身份,解開了前文她不讓孩子在烈士碑前玩,認真擦拭雕像,給每一個雕像都圍上圍巾的懸念。聯系“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可知,表現了作者對老人的敬佩之情。結尾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1歲”收束全文,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給讀者以更強烈的震撼。(4)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示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所處的和平年代,都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緬懷先烈,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努力拼搏,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答案:(1)①感到好奇②內心感動③悵然若失④離世并被公開身份(2)①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老人比作青花瓷,生動形象地寫出老人的年邁瘦弱。②兩個動詞,“一點點地擦拭”表明老人擦拭雕像極為認真,細膩地表現老人對烈士雕像有著深厚感情。(3)①結尾交代老人的身份——已經“犧牲”了的秦英子,解開了前文的懸念,表達了作者對老人的敬意;②結尾總結全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4)示例: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我們要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弘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點評】閱讀分析題是語文學科中常見的題目類型,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要認真閱讀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內容及主題,然后結合所給題目分析完成。7.(12分)文學類文本閱讀。兩棵楊桃樹鄭芬①聽老人說,祖爺爺當年是從廣東遷到高德買下了這棟老屋,老屋院子里就有了兩棵老大的楊桃樹,當時還是清朝。②誰都不清楚,這兩棵楊桃樹到底有多長的樹齡了。但誰都知道,這是高德出名的楊桃樹,一大一小,人們就叫它們大樹、小樹。這兩棵楊桃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們的果實。這滿樹滿眼的楊桃子,記載滿了爺爺奶奶的故事。③大樹、小樹一年結果兩季,夏冬都有收成。開花的時候花朵紅白相間,花束茂盛之時,一串串、一簇簇,像極了炮仗,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樹有大小,果實自然也分大小。大樹的楊桃子形狀筆直,女孩子一手握不過來,一年有150多公斤果實。小樹的楊桃子形如彎弓,有鵝蛋般大小,一年有50多公斤的果實。不知道什么原因,兩樹相鄰,但是小樹的楊桃子永遠都要比大樹的要甜上許多、脆上幾分,一口咬在嘴里,汴水四溢,酸甜彌漫。④這天,爺爺正在楊桃樹下喂小貓,一陣風吹過來,一個熟透的楊桃子脫離了樹枝,正好砸中了爺爺的額頭。“哎呀!”爺爺不禁喊出聲來。“怎么了?”奶奶趕緊停下手里的活兒跑回來為爺爺揉額頭,爺爺說:“這楊桃子太多了,吃不了那么多,不如拿去送人吧。奶奶說:“送人?不認識的人你也送嗎?”⑤之前已經送了一波楊桃子給親戚朋友,收到的人家可開心了。但是樹上還是那么多楊桃子,這大樹小樹的結果豐收成績真是太好了,好到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消化。⑥爺爺說:“這么多楊桃子,再不摘過些天就要爛掉了,可惜啊!”奶奶有點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可惜。我已經想好了,明天拿去市場上賣,還可以掙點醬油錢。”⑦奶奶頭一天賣楊桃子回到家,爺爺問收了多少錢。奶奶轉過身彎下腰,撫摸著地上的小貓,說:“沒收多少錢,今天遇到的都是船廠的年輕人。他們平時和孩子們一起玩,那么熟悉就沒好意思收錢。”爺爺笑了。⑧第二天奶奶挎著裝滿楊桃的籃子又去了市場,還不到中午就回家了。爺爺笑著問奶奶,今天賣個好價錢吧?奶奶先是不言語,拿出一把糖果遞給爺爺,說:“今天俱樂部那些熟人在市場邊上搞活動,我把楊桃子給了他們,你知道俱樂部經常叫,我們看電影,咋好意愿收他們的錢,吃糖吧,他們給的,可甜了。”爺爺拿著顆糖,笑眼彎彎地看著院里的楊桃樹。⑨第三天奶奶照樣去賣楊桃子,這次回家稍晚了點。爺爺按照慣例問奶奶,今天能見到大回報了吧?奶奶說:“今天剛好遇到高德小學的學生們去郊游回來,一個個口渴難受,就讓老師分給他們吃了。”爺爺眼里的笑讓奶奶有些窘迫。⑩第四天,爺爺一邊吃飯,一邊問:“今天遇到什么人了,收了多少錢?”奶奶放下碗筷,語速很慢:“今天市場上有個賣楊桃子的老太太突然頭暈昏迷了,路過的船廠年輕人、俱樂部干部,還有放學回家的老師、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有掐人中的,有拍后背的,把老太太送去衛生院,這老太太中暑了。”爺爺望著奶奶,聲音微微顫抖:“你這老太太賣楊桃子收回的不是錢,是命啊!”?奶奶抬起腳,走向了庭院,望著大樹、小樹,一言不發。爺爺笑了,向奶奶舉起大拇指,奶奶也笑了。?第二天早晨,爺爺、奶奶家的院子門前放著一個天籃子,里邊裝滿了楊桃子,籃子的捉梁上吊著一個紙殼牌子,上邊寫著幾個丑字:“楊桃隨便吃,分文不收”。?本世紀初,爺爺離世,兩年后大樹枯死。2021年奶奶離世,去年小樹枯死。兩棵樹、一代人,見證了:高德古鎮淳樸的民風。(1)選文圍繞奶奶的行為和態度變化,講述了一個故事,請根據下面的提示,任意選擇其中一個角度梳理文章內容。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不愿送→主動送(心理)(2)文章第③段畫線句對楊桃樹開花進行了詳細具體的描繪,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開花的時候花朵紅白相間,花束茂盛之時,一串串、一簇簇,像極了炮仗,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3)本文和楊絳先生的《老王》,都記敘了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共同的品質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分析】本文記敘了爺爺奶奶從廣東遷徙到高德,在他們的老屋院子里有兩棵楊桃樹,這兩棵樹結出了滿樹的楊桃子。這些楊桃子見證了爺爺奶奶的生活、善良和樂觀的態度,并成為了他們與親戚朋友、船廠年輕人、俱樂部干部等人之間的情誼。【解答】(1)本題考查情節梳理。此題答案不唯一。示例:①面對爺爺將楊桃送人的提議,奶奶表現出不樂意,認為不該將楊桃送給陌生人。②奶奶去市場賣楊桃,在將楊桃送人與收獲這些人的幫助的過程中,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良善和美好,主動向門口的路人提供免費的楊桃。(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像極了炮仗”運用比喻修辭,將一串串、一簇簇的楊桃花比作炮仗,生動形象地寫出開花的楊桃樹茂盛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與藝術性;將花朵和炮仗進行了類比,寓意即將到來的豐收,推動了情節的發展。(3)本題考查閱讀比較。他們都有著善良、淳樸的品質。楊絳先生在《老王》中回憶老王熱心送錢鍾書先生看病、送冰,去世前幾天給“我們”送雞蛋和香油,表現了老王善良、仁義、知恩圖報。結合“這楊桃子太多了,吃不了那么多,不如拿去送人吧”“楊桃隨便吃,分文不收”分析,選文中的爺爺奶奶把自家吃不了的楊桃免費送給更需要的人,并在門口掛牌“楊桃隨便吃,分文不收”,表現了爺爺奶奶的善良和淳樸。答案:(1)示例:①老屋院里的楊桃熟了,奶奶想要拿去市場賣錢。②一連三天,奶奶都因各種原因將楊桃送給別人。③第四天,奶奶在市場暈倒,前三天送給楊桃的那些人都給予了奶奶幫助。④奶奶與爺爺一起決定向門口的路人提供免費的楊桃。(2)運用比喻修辭,形象地表現了楊桃樹花開得茂盛,楊桃樹花開得茂盛,預示著楊桃的豐收,為下爺爺奶奶對楊桃的處理作鋪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3)他們都有著善良、淳樸的品質。楊絳先生在《老王》中回憶老王送冰的往事,表現老王的厚道淳樸,回憶老王熱心送錢鍾書先生看病,展現老王的善良仁義。選文中的爺爺奶奶把自家吃不了的楊桃免費送給更需要的人,并在門口掛牌“楊桃隨便吃,分文不收”,表現了爺爺奶奶的善良和淳樸。【點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8.(10分)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問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1)下列對選文詞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惟吾德馨”中的“馨”指能散布很遠的香氣,文中指德行美好。B.“可以調素琴”中的“素”是白色,這里形容琴的顏色純凈美麗。C.“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泛指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D.“無案牘之勞形”中的“形”指形體、軀體,“勞形”的意思是勞神傷身。(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3)文段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4)劉禹錫和鏈接材料中的顏回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兩個語段簡要分析。【鏈接材料】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①乎?”顏曰對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②;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③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④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為而不怍。’”(選自《莊子》)【注】①仕:做官。②飦粥:飦,稠粥;粥,稀粥。③愀然:形容臉色突然變得嚴肅。④審:知道。七年級語文【分析】參考譯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滿屋青色。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富哦經。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鏈接材料】孔子對顏回說:“顏回,你過來!你家境貧寒居處卑微,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顏回回答說:“我無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畝地,足以供給我食糧;城郭之內我有四十畝地,足夠用來種麻養蠶;撥動琴弦足以使我歡娛,學習先生所教給的道理足以使我快樂。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聽了深受感動改變面容說:“實在好啊,顏回的心愿!我聽說:‘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因為利祿而使自己受到拘累;正安閑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會畏縮焦慮;注意內心修養的人,沒有什么官職也不會因此慚愧’”【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理解。ACD.正確。B.有誤,素:不加裝飾。表達作者向往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故選:B。(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詞:階,臺階;入,映入。句意: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3)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把握以及理解。全文主寫“陋室不陋”,作者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的情懷,最后用孔子的話,一方面可以用名人的話來證實陋室不陋,一方面作者以古代先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先賢的志趣和抱負,進一步突出德馨,深化主旨,顯得立意高遠。(4)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根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劉禹錫身處陋室卻不以為陋;顏回“回有郭外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顏回家貧,吃穿自給自足,不愿做官取得俸祿,都表現了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根據“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知,劉禹錫以彈琴、瀏覽佛經為樂趣;“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可知,顏回以彈琴和“學夫子之道”自娛自樂,都表現了生活情趣的高雅。答案:(1)B(2)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3)《陋室銘》的主旨是從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生發而來的,作者以此結束全文,既巧妙地照應了開頭“惟吾德馨”,另一方面作者以古代先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先賢的志趣和抱負,深化主旨,顯得立意高遠。(4)①劉禹錫身處陋室卻不以為陋,顏回家貧,吃穿自給自足,不愿做官取得俸祿,都表現了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②劉禹錫以彈琴、瀏覽佛經為樂趣,顏回以彈琴和“學夫子之道”自娛自樂,都表現了生活情趣的高雅。【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9.(4分)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詩的前兩句議論、抒情,“浩蕩”寫“離愁”之大,“白日斜”指離別的時間,也渲染出慘淡哀傷的氣氛。B.“吟鞭東指即天涯”中“吟鞭”就是揮動馬鞭的意思,這句詩寫出詩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離京回歸的輕松喜悅,與首句互為映襯。C.詩的后兩句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將詩人的時代使命感移情落花,從而把離愁升華為崇高的獻身精神。D.全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通過抒情、敘事、議論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感情。(2)“吟鞭東指即天涯”和《天凈沙?秋思》中的“斷腸人在天涯”都寫到了“天涯”一詞,但是感情卻不相同,請簡要分析。【分析】《己亥雜詩詞》是龔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詞的含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抒發了詩詞人離京南返時的愁緒,另一方面表達了詩詞人雖已辭官赴天涯,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與國家的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內容。A.有誤,“詩的前兩句議論、抒情”表述錯誤,應該是“敘事、抒情”。既描寫了“白日西斜”和“廣闊天涯”,又抒發了“浩蕩離愁”和“吟鞭東指”的情緒。BCD.正確。故選:A。(2)本題考查對詩詞情感的比較閱讀理解。“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意思是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此兩句敘事抒情,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互為映襯,表達出詩人孤苦郁悶、悲壯豪邁的感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思是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答案:(1)A(2)《己亥雜詩》中“天涯”,指離京都距離遙遠,既包含了詩人對京都的眷戀和不舍,也包含了詩人辭官歸鄉的喜悅。《天凈水?秋思》中的“天涯”指遠離家鄉的地方,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譯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三、寫作,任選一題作文(共50分)10.(50分)有時候,遇見一個人會讓自己發生變化:遇見慧眼識球的老師,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詩壇;遇見遠見卓識的孫權,呂蒙非復“吳下阿蒙”;遇見善良的老王,楊絳獲得了半世溫暖;遇見身懷絕技的賣油翁,陳堯咨收斂了傲氣……許多的遇見,讓我們生命的情境從此就不一樣了。請以“遇見你,真好”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分析】這是一篇全命題作文。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語,一個是“你”,可以有多種理解,可以是具體的人,現實中的,歷史上的均可。也可以采用擬人化的寫法,把“你”設定為某個具體的物。比如一棵小草,一座大山等。第二個關鍵詞語是“真好”,這是“遇見你”給自己帶來的心理體驗。真好,是因為你讓我快樂,讓我看到人性的美好,讓我明白前途的光明與希望。這里的“你”可以是親人、同學、恩師,要敘寫與他們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表達一種在你成長路上有他們陪伴的感恩之情。本文最好寫成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圍繞我遇見你的過程,按事情的發生發展來展開故事情節,應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出真情實感。文末則以議論或抒情升華主題,總結全文,并與文題或文首形成前后呼應,使全文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解答】遇見你,真好!有人說遇見是最美的開始。當花兒遇見了陽光,綻放得如此絢爛;當草兒遇見了雨滴,長成蔥蔥綠茵;當迷失的航船遇見了燈塔,便有了家的方向。而當我遇見了你們,我的人生再不迷茫。遇見你,真好!人生13載,前路漫漫而未知。在這13年中又有太多太多的遇見,有的遇見,如驚鴻一現,匆匆而過;有的遇見,如潺潺細流,回味深遠。這些遇見伴我成長,使我進步。13年中,我遇見了一批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我是一棵樹,他們便是我的園丁,使我不橫生枝干,向高、遠處生長。四年級時,一位數學老師教導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五年級時,一位語文老師教導我“精益求精”;初一時,歷史老師教導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初一時,英語老師教導我“越努力,越幸運”。這些話成了我前進的動力,不斷鞭策我前進。匆匆那年,我想說:“老師,遇見你,我真幸運!”13年中,我也遇見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他們在我失落時給予我安慰;在我成功時為我高興;在我技不如人時給予我幫助;在我迷茫時,伴我成長。大雄有哆啦A夢,海綿寶寶有派大星,劉備有關羽、張飛,而我,有你們。記得那年因為一次意外而差點失去右手,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對著潔白的一切,萬念俱灰。而這時,你們的到來或是QQ上的一句問候,令我振作起來,在劇痛中與傷病斗爭。匆匆那年,我想說:“同學,遇見你,我真幸運!”同樣,在這13年中,我也遇見了太多的風景,遇見了太多的煩惱。但大海的寬闊,使我心胸開闊,落日的絢麗,讓煩惱煙消云散,而這一切,使我成長。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匆匆那年,感謝遇見的那些自然風光和成長的陰雨。遇見,是最美的開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在這青蔥的13年里,感謝這些遇見。前路漫漫,依舊精彩,我們的遇見,不見不散……【點評】本文寫出了這13年中“我”所遇見的人和事。開頭即用一組排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驗設備租賃合同
- 透明彩鋼瓦采購合同協議
- 軟包定制工程合同協議
- 連鎖酒店經營合同協議
- 買方土地居間合同協議合同書
- 法律知識產權法試題集
- 路基路面檢測合同協議
- 道具修繕費合同協議
- 邯鄲拆遷協議書范本
- 日劇戀愛協議書
- 《風電機組數字孿生系統-第1部分:總體要求》
- 實驗室溢灑處置考試評分表
- 學前教育法培訓
- 人工智能設計倫理(浙江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中藥材質量追溯管理制度
- 公司員工手冊(最完整)
- 3D數字游戲藝術-3-測量分評分表-展開UV與貼圖繪制-15分
- 聯合經營合同協議樣本
- 雅馬哈便攜式擴聲系統STAGEPAS 600i使用說明書
- 文藝學名著導讀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子女撫養協議合同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