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課件_第1頁
踝關節扭傷-課件_第2頁
踝關節扭傷-課件_第3頁
踝關節扭傷-課件_第4頁
踝關節扭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1概述踝關節是人體運動的重要樞紐及承重關節,踝關節扭傷為日常多見的關節扭傷??煞譃閱渭冃耘蛲瑫r伴有韌帶、肌腱、關節囊的損傷,以韌帶損傷為主。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瘀腫、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本病屬祖國醫學的傷筋范疇,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以青壯年更多見,占全身各關節扭傷80%左右。

概述踝關節是人體運動的重要樞紐及承重關節,踝關節扭傷為日常多2解剖生理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距骨之頂面呈鞍狀,與脛骨下端關節面相對應;其兩側關節面與內外踝關節面嵌合。解剖生理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距骨之頂3踝關節扭傷--課件4踝關節扭傷--課件5踝關節扭傷--課件6踝關節扭傷--課件7外踝長、內踝短外側副韌帶纖維長、分散而薄弱內翻肌力大于外翻肌力距骨前寬后窄特點特點81、外踝比內踝低,兩者相差約1.5cm,因此踝關節內翻幅度大約在35°~41°,外翻約22°~25°

踝關節扭傷--課件92、內側副韌帶又稱三角韌帶(由跟脛韌帶、脛距前后韌帶、脛舟韌帶組成),短而粗,呈三角形,較堅韌,不易撕裂損傷踝關節扭傷--課件10踝關節扭傷--課件11踝關節扭傷--課件12外側副韌帶:分前、中、后三束。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外側副韌帶不如內側副韌帶堅強,而且還比較薄弱,故較易受傷。外側副韌帶:分前、中、后三束。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13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距腓前韌帶14踝關節扭傷--課件154、內翻肌群強于外翻肌群,內翻肌群由脛骨前后肌、伸拇長肌組成;外翻肌群由腓骨長短肌、第三腓骨肌組成4、內翻肌群強于外翻肌群,內翻肌群由脛骨前后肌、伸拇長肌組成16

5、距骨前寬后窄,當踝關節背屈時寬部進入踝穴,則關節較穩定;當跖屈時窄部進入踝穴,則增加了關節的靈活性,但關節穩定性較差,特別是使距腓前韌帶拉長,踝關節就較松動,可以有側向運動

6、踝關節為人體最低處的關節,而且又是人體最下部負重力最大的關節

17病因病理病因:踝關節扭傷多由于行走不慎,足踏于不平之地,或下樓梯時突然踩空,或跳躍時足部著地不穩,致使足部突然發生內翻或外翻而引起。病因病理病因:踝關節扭傷多由于行走不慎,足踏于不平之地,或下18病理改變:為韌帶撕裂傷,或其它筋肉組織撕裂,甚至嵌頓,發生局部出血、滲出與血腫形成。韌帶附著處的撕脫骨折亦時有發生。根據踝部扭傷時足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內翻損傷和外翻損傷兩種,其中尤以跖屈內翻位損傷最多見。病理改變:為韌帶撕裂傷,或其它筋肉組織撕裂,甚至嵌頓,發生局19跖屈內翻位扭傷時,多造成踝部外側的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損傷,距腓后韌帶損傷則少見。踝關節扭傷--課件20外翻位扭傷多損傷踝部內側的三角韌帶,但三角韌帶較堅韌,一般不易造成損傷而常常發生內踝的撕脫骨折。外翻位扭傷多損傷踝部內側的三角韌帶,但三角韌帶較堅韌,一般不21臨床表現與診斷腓側韌帶損傷(外側)疼痛:外踝下方以及前下方疼痛,部分患者內踝下方也有疼痛,較外踝為輕腫脹:多發生于踝關節前外側。是損傷部位出血、組織滲出的表現。臨床表現與診斷腓側韌帶損傷(外22皮下瘀血:韌帶或關節囊撕裂后,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傷后2到3日皮下瘀血青紫尤為明顯。踝關節扭傷--課件23關節運動受限,韌帶損傷和局部疼痛形成的刺激傳導中樞出現反射性的局部肌肉保護性緊張,阻止關節運動,以屈伸及內翻活動為甚跛行:出血積聚于關節間隙,或關節內有筋肉組織嵌頓,致使行走時疼痛加劇,足部不敢著地。關節運動受限,韌帶損傷和局部疼痛形成的刺激傳導中樞出現反射性24脛側韌帶損傷(內側)與其(腓側副韌帶損傷)相對應癥狀。脛側韌帶損傷(內側)25診斷根據受傷史、踝部腫痛、壓痛,關節活動受限,跛行等,即可明確診斷。但應作X線檢查,以排除骨折。診斷根據受傷史、踝部腫痛、壓痛,關節活動受限,跛行等,即可明26鑒別診斷1、踝部骨折:踝部扭傷史更明顯,局部腫脹嚴重,疼痛更劇烈,踝關節功能活動喪失,不能行走。骨折處嚴重壓痛,有時可觸及異?;顒踊蚬遣烈簟光片檢查可確立診斷。鑒別診斷1、踝部骨折:踝部扭傷史更明顯,局部腫脹嚴重,疼痛更27推拿治療原則:急性期: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緩解期:理筋通絡,滑利關節。取穴及部位:陽陵泉、足三里、解溪、丘墟、絕骨、昆侖(以外側副韌帶損傷為例)。踝關節及其周圍。手法:揉、滾、推、撥、拔伸、屈伸、搖、擦法。推拿治療原則:28操作:患者健側臥位。一手握住傷足前部,另一手大魚際揉傷處約5分鐘。滾法傷處周圍約3分鐘。將傷足適度內翻,拇指輕揉踝部損傷處1~2分鐘,將足恢復中立位。操作:患者健側臥位。29拇指按揉陽陵泉、足三里、解溪、丘墟、絕骨、昆侖。兩手協同用力,在牽引下拔伸、搖,再屈伸踝關節;恢復中立位。大魚際擦傷處及其周圍,濕熱敷。拇指按揉陽陵泉、足三里、解溪、丘墟、絕骨、昆侖。30注意事項新傷出血期,勿予推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