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廣東)_第1頁
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廣東)_第2頁
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廣東)_第3頁
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廣東)_第4頁
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廣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六校一聯語文試題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在《紅樓夢》,那可說而未經人說的就是那悲劇之演成。悲劇為什么演成?辛酸淚的解

說在哪里?日:一在人生見地之沖突,一在興亡盛衰之無常。我們先說第一個?!疤斓厣?,

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比收弑斓刂龤?,惡者秉天地之邪氣,至于那第三種卻是

正邪夾攻中的結晶品。《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便是這第三種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種

人為善惡與灰色。悲劇之演成常以這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

如此?!都t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悲劇之演成,既

然不是善惡之攻伐,然則是由于什么?曰: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

在為人上說,都是好人,都是可愛,都有可原諒可同情之處,惟所愛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

與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

通,而欲亦未遂。悲劇就在這未通未遂上各人飲泣以終。這是最悲慘的結局。在當事人,固

然不能無所恨,然在旁觀者看來,他們又何所恨?希臘悲劇正與此同。國王因國法而處之于

死地,公主因其為情人而犯罪而自殺,其妹因其為兄長而犯罪而自殺。發于情,盡于義,求

仁而得仁,將何所怨?是渭真正之悲劇。善惡對抗的悲劇是直線的,顯然的;這種沖突矛盾

所造成的悲劇是曲線的,令人失望的?!都t樓夢》寫悲劇已奇了,復寫成思想沖突的真正悲

劇更奇,《紅樓夢》感人之深即在這一點。

(摘編自牟宗三《V紅樓夢>悲劇之演成》)

材料二:

魯迅先生曾經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意義的人生一定建立在

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正因為如此,價值的毀滅才構成真正的悲劇。以曹雪芹筆下的金陵

十二釵為例,她們認同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這些價值最后都無一例外地

落空。《紅樓夢》描述的毀滅,針對的不是某一種價值或人生,而是幾乎所有的價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個人的毀滅,而是大觀園的灰飛煙滅?!都t樓夢》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悲劇

作品,原因正在于這種徹底的毀滅。

構成悲劇的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歐洲,最早的古希臘悲劇表現

了命運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無奈或者悲慘的結局都無法避免。同時,其

中蘊含的人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讓悲劇充滿了崇高的意味。

而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人世間內在于人性和社會的矛盾,無一例外把羅密歐和朱麗葉、奧

賽羅、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等主人公帶入死亡。比較起來,《紅樓夢》似乎更接近于莎士

比亞作品。雖然有一個神話的背景,但整部小說描述的不過是處在欲望、情感、秩序、倫理、

宗教之間的心靈沖突和生命掙扎,不幸和死亡貫穿其中。十二釵中,元春、迎春、秦可卿、

王熙鳳、林黛玉的生命各個不同,卻都無法躲過香消玉殞的結局。而在十二釵之外,作者不

斷地安排著馮淵、賈瑞、林如海、寶珠、秦鐘、秦業、金釧兒、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

死亡,讓那些刻意營造的成功或者歡樂顯得非常蒼白和脆弱。每個人的悲劇被安放得自然而

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

(摘編自王博《〈紅樓夢〉的悲劇讓美好的東西獲得根基》)

六校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1

材料三:

我認為《紅樓夢》是康、雍、乾三朝的社會生活、社會矛盾、歷史趨向的一個藝術的總

概括和總反映?!都t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

玉愛情的毀滅;另一種是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前者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

成熟,經不起狂風惡浪的摧折而毀滅,但它健壯的根系和茁壯的幼芽仍在適宜的土壤里保存

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有適當的氣候,它會繼續生長,最終長成大樹;而

后一種毀滅,是腐朽加腐爛,是生命的盡頭,最終是化為糞壤,永遠成為過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這兩種毀滅,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義。前者反映的是歷史前進的客觀趨勢,

后者反映的是由榮、寧二府象征的那種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筆是非常狡膾的,他一再聲稱此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

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表面上說得非常好聽,

都是對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頌德,但一開頭他就寫了一樁貪贓枉法的人命案,同時帶出了

炙手可熱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開頭,也就開始了他對封建社會的大揭露,

大批判。貪贓枉法的貪官賈雨村,是全靠賈府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枉斷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

以后,還直接向賈府和王子騰報告,這說明一切橫行不法的事,都與'四大家族”有關。通

過對這個具體的‘'賈''府的描寫,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

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具體情況,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

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這就是封建社會政治勢力的一張關系網。所

以“葫蘆僧亂判”一案,實際上是對封建社會、封建官場的一個總揭露和總批判。

當然《紅樓夢》最最動人之處,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愛情和他們的愛情悲劇,

《紅樓夢》是以寶、黛的愛情悲劇來貫通全局的。這個愛情悲劇的內涵是誓死捍衛愛情和婚

姻的自主、自擇權,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編自馮其庸《讀<紅樓夢〉》)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悲劇之演成常以善惡與灰色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只如此,

還在興亡盛衰之無常。

B.魯迅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因為只有如此,價值的毀

滅才能構成真正的悲劇。

C.金陵十二釵認同的價值不同,選擇的生活不同,但她們追求的價值和生活最后盡都落空,

這體現了小說的悲劇性。

D.曹雪芹在《紅樓夢》創作中雖有意規避“傷時罵世”,表面上對封建朝廷歌功頌德,但

仍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意義。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紅樓夢》的悲劇是各人性格、思想、見地、立場等方面上的沖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

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劇。

B.早期的古希臘悲劇蘊含著人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時所表現出的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

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賦予悲劇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釵的悲劇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這與

莎士比亞的悲劇所反映的人性和社會的矛盾有相似點。

D.寶黛愛情的毀滅,反映了新生事物在歷史前進中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榮寧兩府的毀滅

象征著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兩種毀滅的社會意義不同。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與《紅樓夢》所體現的“真正之悲劇”不同的一項是(3分)

六校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2

A.《孔雀東南飛》B.《哈姆萊特》C.《雷雨》D.《邊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強論證說服力的?請從論證方法、語言、論據中選擇兩個角度加以說明。

(4分)

5.材料一認為《紅樓夢》的悲劇產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見地之不同,二是興亡盛衰之無常。

請結合三則材料,以“寶、黛愛情悲劇”或“寶、釵婚姻悲劇”為例談談自己的理解。(4

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瓦貓(節選)

葛亮

寧懷遠從蒙自剛來到昆明時,在翠湖邊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風吹過來,就落了一地,

好像雪一樣。后來,他無數次對榮瑞紅說起這株梨花樹。榮瑞紅說,我們龍泉鎮。,什么花都

有,就是沒有梨花。

后來,寧懷遠在滇池邊上,聽一個拉胡琴的唱,“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

他又想起這株梨花,想起滿天飛的白,卻怎么也記不起樹的樣子了。

榮瑞紅倒記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藍花楹開得正盛。黃昏時候,村里頭來了一個人,

敲開他們家的門。榮瑞紅應了門,見是高個兒中年人,穿著青布衫子。蠟黃臉,滿臉胡須。

這人操官話,有兩湖口音,口氣溫和,問榮瑞紅家里頭有沒有要出租的屋子。榮瑞紅就喊她

爺爺。榮昌德老漢走出來,敲著煙袋鍋,瞇眼看來人胳膊底下夾著兩本書,就問,先生,你

是昆明城里來的教授吧?

那人點點頭,說,小姓聞。榮老爹回,我們家的耳房網租了出去。最近來我們鎮上問的,

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學生。日本人的飛機把讀書人都折騰壞了。全城都在跑警報。走,我

陪你去問一問。

榮老爹帶著這個先生,順著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戶一路問過來。天擦黑了,這先生

在一戶人家門口停下,抬頭看看說,這房子好?!叭g兩耳倒八尺榮老爹說,可不,正

正經經的“一顆印飛。

敲開了門,一看,小院干凈開闊,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樓板和隔

墻板還未裝完,眼見是新起的房子。聞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還是說了來意。屋主說,好。

錢不打緊,您看著給。這屋子剛建好,您不嫌棄,下周就能住進來。

聞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興。屋主說,都說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學,來了許多教授。北方

來的。要是不打仗,我們請也請不來你們。

榮瑞紅才知道,這個聞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們大學找個地方,蓋個研究

所。

要裝修這個房子,鎮上不缺人手。可這聞一多先生,一個瓦匠窯工也不請。他和另一個

姓朱的先生,搭起袖子,帶著幾個年輕人,自己干。

榮老爹就說,他們開不了伙。因兒,新燒的餌塊?,給他們送些去。

榮瑞紅就拎著一只籃子,裝幾只碗給他們送過去。聞先生客氣,要給她錢。她躲過去。

待裝修好了,聞先生請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塊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對青年說,懷遠,

去龍頭村的彌陀寺,找馮先生,給咱研究所題個名。

黃昏的時候,“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掛起來了。

六校第?次聯考語文試題3

屋主來了,看了又看,說,這字可真好??蛇@屋上了椽子,要住進人,其實還缺了一樣。

聞先生說,愿聞其詳。

屋主笑笑,這得麻煩您找榮老爹問一問。

當天后晌,寧懷遠第一次見到了瓦貓。

他看見榮家老爹捧了一只黑藪㈱的物件走過來。走近看,是個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

小,但樣子極兇。凸眼暴睛,兩爪間執一陰陽八卦,口大如斗,滿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

樣子。老爹捧得穩穩的,神色也肅穆。寧懷遠記起朱先生講應勁的《風俗通義?祀典》,引

《黃帝書》,里頭有神荼郁壘執鬼以飼虎的一段,說虎能“執博挫銳,噬食鬼魅"。他想,

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關的神獸。

他便大聲感嘆說,好兇的鎮宅虎啊。

旁邊的榮瑞紅手里拿著紅菱子,本也是肅然的,聽了懷遠的話,倒噗嗤一聲笑出來,說,

讀書人的見識大。阿爺的瓦貓變了老虎。

榮老爹回頭瞋她一眼,說,死因兒,不說話當你啞巴嗎。

這時,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長袍,頭戴錦帽,手里執了木劍。他捉

來一只毛色絢亮的雄雞,口中念念。旁人聽不懂,大約是消災瑞吉的咒語。隨即出其不意,

低頭猛咬住公雞的雞冠。血便由肥厚的雞冠流淌下來。端公喚來榮老爹,協他把住掙扎的雄

雞,將雞血一一滴在瓦貓的七竅,即眼、鼻、口、耳處,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這端公

即刻手勢利落,將雞宰殺了,在院內的鍋里烹煮。

半個時辰取出,直立于缽中,這雞頭須仰視屋宇檐角。端公遂點香祭之良久。最后,踏

梯上屋頂,恭恭敬敬,才把瓦貓安在脊瓦上。

寧懷遠看這端公,一場“開光”下來,大汗淋淋,像是脫了形。瓦貓坐在房上,凜凜地

望著他們,竟讓人有些敬畏。當地的人,經過了倒都要駐足,合掌默立。半晌,向主家道喜,

才離去了。言語間皆輕聲細語,像是怕驚動了什么??吹脤帒堰h心里也穆然起來。屋主幫著

他們一一安置好了,這才和聞先生告辭。一邊說,先生,這屋子就交給您了。臨走時,他又

點上三支香,插在香爐里,闔目拜了一拜,才道,這瓦貓既上了房,逢農歷初一、十五,點

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當晚上,聞太太將馮太太從彌陀寺請過來,說一起包餃子,慶喬遷之喜。

聞太太將一簸包好的餃子又下到鍋里,說,你那邊住得可好?等我這忙完了也去看看。

馮太太說,我本來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廟,住著總是不踏實。

聞太太說,你還是常來走動,跟我做伴,也多個照應。

馮太太嘆口氣道,不是我迷信。我倒聽說,這村里的房子除了廟,都要請尊瓦貓,才算

清凈了。我剛一進門,看見你們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個威風。

(有刪改)

注:①龍泉鎮,是以榮老爹為代表的陶藝匠人制作民間神獸瓦貓的世代傳承之地。②也稱“一

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墻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

俗稱“一顆印”。③餌塊,云南當地的一種小吃,用餌塊包裹起來的餡餅。

6.下列對本

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的行文節奏緩急有致,找房、裝修、待客等情節較為舒緩,瓦貓“開光”則稍顯急

促,表現出了作品豐富的意蘊。

B.小說氣氛輕松愉快,祖父對孫女的嗔怪,聞太太和馮太太包餃子等生活場景的敘寫充滿

了生活氣息,淡化了戰爭的殘酷性。

C.小說開頭描寫翠湖邊的梨花,接著在“藍花楹開得正盛”的季節展開故事,營造了一種

六校第?次聯考語文試題4

寧靜幽美的意境,使小說具有詩化美。

D.小說語言輕靈有張力,富于生命力,敘事溫潤平和又舒暢自然,既典重溫雅又細致入微,

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抒情美學追求。

7.關于文中對“瓦貓”的描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寧懷遠將瓦貓錯看成古書里鎮宅虎,側面表現了當地匠人心靈手巧、技藝高超。

B.文中對端公的一系列動作描寫,既豐富了小說內容,又給小說增添了神秘色彩。

C.文中對瓦貓開光的描寫,既展現了西南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又寄予了美好期盼。

D.作者講述瓦貓鎮宅納福、驅邪避害的風俗,意在揭示西南地區人們的迷信和無知。

8.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評價葛亮小說時說:“他筆下的人物,即使在艱難的時世,那種

仁義的理念沒有泯滅。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燦爛的一部分,在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現。”

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小說中的人物“重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哪些部分。(6分)

9.《瓦貓》里有真實人物和事件,如聞一多先生租房設立“文科研究所”;有虛構人物,如

青年學生寧懷遠、匠人祖孫。作品采用了虛構與非虛構相結合的寫作手法,這種寫作手法

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貞觀元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若得其

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使官員得各當所任,則無為而治矣。”玄齡等

由是置文武總六百四十員。太宗從之,因謂玄齡日:“自此倘有樂工雜類術逾儕輩者,只可

特賜錢帛,必不可超授官爵,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諸衣.冠以為恥。”

貞觀二年,太宗謂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

重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對曰:“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太

宗日:“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當時,不借才于異代。豈得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后

為政乎?且何代無賢,但患遺而不知耳!”德彝慚赧而退。

貞觀三年,太宗謂吏.部尚書杜如晦曰:“比見吏部擇人,惟取其言詞刀筆,不悉其景行。

數年之后,惡跡始彰,雖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獲善人?”如晦對曰:“兩漢取

人,皆行著鄉閭,州郡貢之,然后入用,故當時號為多士。今每年選集,向數千人,厚貌飾

詞,不可知悉,選司但配其階品而已。錠簡之理,實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將依

漢時法令,本州辟.召,會功臣等將行世封事,遂止。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表請編次太宗文章為集。太宗謂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

于人者,史則書之,足為不朽。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后代笑,非所須也。

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陳后主、隋煬帝,亦大有文集,而所為多不法,宗社皆須臾傾覆。凡人主

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許。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聞太平后必有大亂,大亂后必有太平。大亂之后,即

是太平之運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公等既不知賢,朕又不可遍識,日復一日,無

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舉,于事何如?”魏征對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為難,

自知誠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長澆競之風,不可令其自舉。”

(選自《貞觀政要》,有改動。)

六校第?次聯考語文試題5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宗謂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

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

B.太宗謂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

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

C.太宗謂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

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

D.太宗謂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

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君主時代帝王紀元所立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裝,文中指士大夫。

C.吏部,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D.辟召,亦稱“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詔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長官等向朝廷推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認為如果官員們能“各當所任”,國家可以實現“無為而治”;在音樂雜藝方

面才華突出者,不可越級授予他們官職爵位。

B.唐太宗批評封德彝關于未發現特別優秀人才的推脫,認為古代明君都是取當世之才而

治天下,沒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

C.唐太宗準備采納杜如晦的意見,在當朝推行漢代州郡推薦官員的方法,但因為正逢功

臣上書反對這種做法,這件事就停止了。

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結集。他認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帝陳

后主等人雖有文集傳世卻多為不法而亡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致治之本,惟在于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

(2)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長澆競之風,不可令其自舉。

14.唐太宗和杜如晦認為吏部選拔官員的弊端在哪?請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晚次鄂州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整聲。

注:①鄂州:唐時屬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亂前期,詩人為避戰亂浪跡天涯,這

首詩是他在南行途中寫的。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見”字寫出戰亂漂泊中遙見漢陽城的喜悅,“猶是”突轉,回歸現實,寫出仍

六校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6

需啟程出發的沉郁。

B.頷聯簡筆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賈白日酣然入夢和夜晚船夫呼喚,透露出作者晝

夜不寧的紛亂思緒。

C.頸聯即景生情:時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卻馳回故鄉。用一“逢”字,將愁情與秋

色的凄涼聯系起來。

D.本詩詩風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熾熱,通過詩人的切身感受表現戰亂,以小見大地反映

了廣闊的社會現實。

16.試分析本詩尾聯包含了怎樣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歸園田居(其一)》用白描手法靜態描寫房屋周圍樹木茂盛特點的句子是: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設喻,來說

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儉,就做不到積累德義。

(3)“雪”是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但有時真假難分,如姚鼐《登泰山記》中“”

句描繪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句則

以雪寫浪花。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壓力的侵襲。多數情況下,來自各方面的小壓力

能夠在人們的自我調適下得到o不過還有一些時候,壓力猶如鞋里的沙粒一樣瑣

碎磨人。

于是我們看到,秘密花園填色本,史萊姆成為年輕人的“橡皮泥”,貓咖狗

咖開遍繁華商圈,簇絨、流體熊等吸引人們沉浸數個小時……完成一件手工制品的成就感、

把玩史萊姆時酥脆炸耳的聲音、貓狗等小動物毛茸茸的觸感,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物

件,通過即時的反饋給人們帶來短暫的心理滿足。再加上過程中舒緩的節奏、輕松的氛圍、

自由的操作,讓人們效率、成果、好壞等評價負擔,得以調解壓力造成的緊張、

焦慮、抑郁等情緒,進一步享受沉浸過程。

敏銳捕捉到人們的需求,一些商家紛紛打出解壓的旗號,想從火熱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在宣傳平臺上,拳擊、蹦床項目把“解壓”二字標注在最醒目位置;有商家推出解壓館的概

念,干脆集納數十種解壓玩法,讓消費者隨意挑選、盡情體驗;還有的租個空房間簡單擺上

滿地酒瓶,就成了所謂的“壓力發泄屋’……

對于各類的解壓館和解壓項目,消費者有必要擦亮雙眼、做足功課,避免奔

著解壓而來最后反倒給自己添堵增壓。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消除蔚然成風放下言過其實

B.消除風靡一時卸下言過其實

C.消解蔚然成風放下名不副實

D.消解風靡一時卸下名不副實

六校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7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