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爭鳴”的含義:

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xiàn)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shù)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所謂“爭鳴”指當時代表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于是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爭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百家爭鳴”的含義: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老子說:我以柔克剛;莊子說:我順其自然;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孫子說:戰(zhàn)場上見高低!趣味百家孔子說:我仁;趣味百家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1、背景:(1)政治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2)經(jīng)濟上:井田制崩潰,鐵犁牛耕的推廣使用(3)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活躍和重用(4)思想文化上:從“學在官府”發(fā)展為“學在民間”,出現(xiàn)了私人講學2、主要流派及代表:(1)道家:老子和莊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1、背景:(1)政治上:春秋戰(zhàn)國時(4)法家:商鞅、韓非子3、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二、孔子和早期儒學1、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主張“仁者,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強調統(tǒng)治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3)局限性: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使每一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4)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4、意義: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4)法家:商鞅、韓非子3、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2、孟子:(1)主張實行“仁政”(2)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3)主張“性本善”3、荀子:(1)主張統(tǒng)治著施政用“仁義”和“王道”(2)提出“君舟民水”,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巨大(3)提出“人之性惡”論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A、老子①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2、孟子:(1)主張實行“仁政”(2)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②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③認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在不停地運動,含有樸素辯證法思想B、莊子①把世間萬物看作是相對的②認為放棄一切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①集大成者是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②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建立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趨勢(3)墨家①代表人物:墨子②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儉”②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③認知識鞏固知識鞏固從下面的話判斷出這是哪一學派的觀點?仁者愛人,民貴君輕萬物虛無,禍福相倚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以法為教,今必勝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從下面的話判斷出這是哪一學派的觀點?(儒家)課堂檢測(08重慶文綜)“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徙役”。這句話主要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A尚賢課堂檢測(08重慶文綜)“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課堂檢測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長期周游列國,均遭冷遇,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A無為而治的思想不能夠被新興地主階級所采納

B他的學說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C孔子主張調節(jié)與和諧人際關系,不符合當時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對傳播他的思想不感興趣C課堂檢測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長期周游列國,均遭冷遇,造成這一課堂檢測◆《論語·鄉(xiāng)黨篇》記,一次孔予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不問馬。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xiàn)了

A.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

B.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張

D.孔子反對等級差別C課堂檢測◆《論語·鄉(xiāng)黨篇》記,一次孔予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課堂檢測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會,討論新世紀世界的前途,他們竟然得出一致的結論,認為在21世紀,人類如果要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回到2500年前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他們從孔子那里去尋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A課堂檢測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會,討課堂檢測(08四川文綜)韓非在批評某家學說時說:“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亂。”他批評的是

A.法家學說B.道家學說

C.儒家學說D.墨家學說C課堂檢測(08四川文綜)韓非在批評某家學說時說:“舉先王,課堂檢測(08上海歷史)戰(zhàn)國時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這句話反映的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D課堂檢測(08上海歷史)戰(zhàn)國時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國,無書簡課堂檢測玉石具有溫潤、堅硬的特點,我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為

A.玉非常貴重,是財富的標志

B.玉石特點與我國古代道德規(guī)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飾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B課堂檢測玉石具有溫潤、堅硬的特點,我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課堂檢測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東西,如果他們相信荀子的理論,可能對小孩采取的態(tài)度是

A.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會改正錯誤。

B.認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錯誤是一時糊涂

C.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必須嚴厲地懲罰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認為孩子犯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環(huán)境不好,應擇善而居A課堂檢測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東西,如果他們相信荀子的材料一:“克己復(合)禮(規(guī)范)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顏淵》和《論語-季氏》材料二: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論語》材料三: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韓非子》材料四:在中國的王道,看上去雖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對立的東西,其實是兄弟。“---魯迅《關于中國的二三事》材料一中孔子的所謂禮的實質是?材料一的觀點并結合孔子所處的時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傾向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點和在方式途徑上的不同點。材料四說明什么?材料一:“克己復(合)禮(規(guī)范)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1)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或適應和維護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的道德規(guī)范)2)維護奴隸制度3)相同:都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治國方案或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不同;孔子重在德,反對任意苛殺和任意刑殺,韓非重刑,強調重刑鎮(zhèn)壓人民反抗。4)魯迅揭示無論儒家還是法家思想都是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意志、鎮(zhèn)壓人民反抗的工具兩者在實質是一致的。1)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或適應和維護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的道德規(guī)戰(zhàn)國七雄春秋五霸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產(chǎn)生的原因諸子百家戰(zhàn)國七雄春秋五霸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產(chǎn)生的原因諸子百家老子像

老子像莊子像

莊子像孔子像孔子像孟子像

孟子像荀子荀子墨子像

墨子像韓非子韓非子孔子的身世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歷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歷二月十八日,享年73歲。孔子或孔夫子是對他的尊稱。孔子的身世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襄公二孔子的從政經(jīng)歷孔子曾先后擔任過下級官吏和地方官,政績十分顯著,五十多歲時擔任司寇,成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后在55歲左右仕途失意,官閑居家。之后孔子離開魯國,周游列國達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屢遭冷遇,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最終未能實現(xiàn)。孔子的從政經(jīng)歷孔子曾先后擔任過下級官吏和地方官,政績十分顯著萬世師表萬世師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孔廟規(guī)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占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后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孔廟規(guī)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廟南北孔林

孔子及家族專用墓地。

相傳孔子死后,他的學生從四方帶奇木異樹來此種植2000多年來不斷增植,已達3萬余株,為我國最大的人工園林,園林內棲息著多種禽鳥,為旅游觀賞勝境。

孔林

孔子及家族專用墓地。

相傳孔子死孔府位于孔廟東側,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有人建議將9月28日定為中國的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耶穌孔子世界看孔子:有人建議將9月28日定為中國的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耶穌孔子世界看孔子在漢城孔子在柏林世界看孔子:孔子在漢城孔子在柏林世界看孔子:2005年9月28日上午,來自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著綿綿秋雨在全球聯(lián)合祭孔主會場——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萬仞宮墻前,隆重舉行2005年全球聯(lián)合祭孔曲阜孔廟祭孔大典,揭開了全球首次聯(lián)合祭孔活動的序幕。2005年9月28日上午,來自全球24個國家和孔子三千弟子手執(zhí)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三千弟子手執(zhí)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1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2006全球聯(lián)合祭孔活動圖片展有何感想?古代!當今!中國!世界!2006有何感想?古代!當今!中國!世界!子曰:克己復禮以為仁。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仁者愛人。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為仁矣。子曰:恭、寬、信、敏、惠。

在這些關于仁的言論中,哪一個最能代表孔子的“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那么,怎么去實踐“仁”呢?子曰:克己復禮以為仁。在這些關于仁的言論中,哪一個最能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寧遠書屋制作不知禮,無以立也。寧遠書屋制作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子曰:興于詩,立于禮。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禮”是一種外在的規(guī)范,“仁”是一種內在的修養(yǎng)。“禮”強調的實質是什么?孔廟——杏壇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禮”是一種外在的規(guī)范,“禮為政以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政以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材施教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芍疄橹恢獮椴恢獙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有區(qū)別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經(jīng)常溫習(學習方法)要謙虛,多向他人學習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學習方法)私人講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要有區(qū)別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經(jīng)常溫習(學習方法孔子講學圖孔子講學圖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他自認為是儒家學派的正宗。一生以教書為主,也曾游說于各諸侯國。晚年著書立說,他的言論被整理成《孟子》一書。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他自認為是儒家學派的正宗。一生以史料:有關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曰:“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仁政民貴君輕性善論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史料:有關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仁1、孟子的學說是對孔子學說的繼承和發(fā)展。2、《孟子》在唐后成為儒學經(jīng)典,位列“四書之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

《易》《春秋》3、孟軻被后世尊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丘。1、孟子的學說是對孔子學說的繼承和發(fā)展。2、《孟子》在唐后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晚期趙國人。荀子有兩位有名的學生:一位是杰出的學者韓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荀子,名況,戰(zhàn)國晚期趙國人。荀子有兩位有名的學生:一位是杰出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兩種不同的統(tǒng)一天下的指導思想。孟子主張王道,譴責霸道;荀子卻兼談王、霸。《荀子》書中,反復地將王道霸道作了對比分析。他推崇王道理想,堅持王道勝過霸道王道——以德服人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兩種不同史料:有關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仁義君舟民水性惡論史料:有關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老子——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名言(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2)樸素的辯證法思想(3)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體味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名言(1)“道”是老子思看圖說話請你給下面兩幅漫畫取一個題目,并就此說說漫畫體現(xiàn)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以柔克剛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看圖說話請你給下面兩幅漫畫取一個題目,并就此說說漫畫體現(xiàn)了老你能講講“莊周夢蝶”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反映了莊子的什么思想?莊周夢蝶你能講講“莊周夢蝶”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反映了莊子的什么思想?莊子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齊物論》

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周莊夢蝶圖莊子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俄然覺……不知周之夢莊子名言“竊(盜竊)鉤(鉤環(huán))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莊子名言“竊(盜竊)鉤(鉤環(huán))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莊子——

道家學派代表①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②放棄一切欲念,獲取精神自由。莊子莊子名周,宋國人,曾做過漆園吏,不久隱歸,著《莊子》。莊子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豐富,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價值。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觀點,把世間事物都看成相對的,認為好壞、正誤、大小、高低沒有絕對界限。莊子將這種認識論上的相對主義運用來觀察人生社會,便產(chǎn)生了懷疑論和消極悲觀的情緒,認為現(xiàn)實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場夢,活著不如死。因此,他反對一切進步,反對一切文明。莊子的思想比老子更為消極,是戰(zhàn)國中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思想代表。莊子——

道家學派代表①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莊子莊子守株待兔的故事說明什么?守株待兔的故事說明什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