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穿刺術-課件_第1頁
五大穿刺術-課件_第2頁
五大穿刺術-課件_第3頁
五大穿刺術-課件_第4頁
五大穿刺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用穿刺術1ppt課件一、腹腔穿刺術

[適應性]1、診斷性穿刺了解腹水的性質和病因。2、大量腹水有壓迫癥狀者,適當放腹水減壓。3、腹腔內注射藥物。2ppt課件[禁忌證]1、肝性腦病先兆。2、確診結核性腹膜炎粘連包塊、包蟲病、卵巢腫瘤者。3ppt課件[術前準備]1、器械準備:腹腔穿刺包1個內有腹腔穿剌性、血管鉗、洞巾、紗布;無菌手套、消毒盤、50ml注射器、5ml注射器、無菌試管、2%利多卡因溶液。2、向患者交代穿剌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4ppt課件[操作方法]1、囑患者排空膀胱,以免穿剌時剌傷膀胱。2、囑患者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采用適當臥位,如半坐臥位、平臥或側臥位。5ppt課件3、選擇適宜的穿剌點:①臍與左骼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的相交點,此處不易損傷腹壁動脈;②側臥位穿剌點在臍的水平線與腋前線交叉處,此部位較安全,常用于診斷性穿剌;③臍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上方1cm處,稍偏左或偏右1~1.5cm,此穿剌點處無重要器官且易愈合。4、穿剌部位常規消毒,戴手套及鋪洞巾,自皮膚至腹膜壁層做局部麻醉。6ppt課件5、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剌部皮膚,右手持針經麻醉處垂直剌人腹壁,待感到針鋒抵抗感突然消失時,表示針頭已經穿過腹壁層,即可抽取腹水,并將由出液放入消毒試管中以備送檢。做診斷性穿剌,可直接用10ml或20ml注射器及適當的針頭進行。如需大量放液時,一般可用8號或9號針頭,并在針座接一橡皮管,再夾輸液夾子,以調整速度。將腹水引入容器中以備計量及做實驗室檢查。7ppt課件6、放液后撥出穿剌針,覆蓋消毒紗布,用手壓迫片刻,再用膠布固定。大量放液后則須結束以多頭腹帶,以防腹壓驟降,內臟血管擴張引直休克。8ppt課件[注意事項]1、術中應隨時訊問患者有無頭暈、惡心、心悸等癥狀,并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脈博及面色等。如以上癥狀顯著時應立即停止穿剌,并做適當處理。2、放液不可過快、過多,肚硬化時一般一次不可超過300ml。一次放液量過多,可導致水鹽代謝紊亂、大量蛋白丟失及誘發肝昏迷9ppt課件3、放腹水時若流出不暢,可將穿剌針稍作移動或稍變動體位。4、術畢囑患者平臥,并使穿剌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繼續漏出。如有漏出時,可有蝶形膠布壓迫粘貼。5、放液前后均應測量腹圍及復查腹部體征等,以便觀察病性變化。10ppt課件二、胸腔穿剌術

[適應證]1、抽膿、抽液、抽氣以減輕壓迫癥狀。2、檢查胸腔積液性質,協助診斷。3、胸腔內給藥。11ppt課件[禁忌證]1、有出血傾向者。2、對麻醉藥過敏者。3、胸穿部位有炎癥、潰瘍者。4、狂躁或精神病不能配合者。5、病性危重不能堅持而又非必須者12ppt課件[術前準備]1、器械準備:胸腔穿剌包1個,內有胸腔穿剌針、血管鉗、洞巾、紗布等;無菌手套、消毒盤、50ml注射器、5ml注射器、無菌試管、5%利多卡因溶液。2、向患者交代穿剌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13ppt課件[操作方法]1、患者面朝椅背坐于靠椅上,雙手平置于椅背上,頭伏于前臂;重癥患者可取半臥位,患側前臂上舉抱于枕部。2、如為抽液,穿剌部位可取叩診最實音處,或結合X線、超聲波定位,一般定位肩胛角線第7~9肋間,腋后線第6~8肋間或腋中線第5~6肋間。如為抽氣,患者處取坐位或半坐位,患側第2肋間鎖骨中線處或腋前線4~5肋間處。3、常規消毒,術者戴手套、鋪巾,自皮膚至壁層胸膜逐層進行浸潤麻醉。14ppt課件4、術者先將穿剌針后膠管血管鉗夾住,然后左手固定局部皮膚,右手持針從麻醉處沿肋骨上緣慢慢剌入,當針尖阻力突然消失,則表示針頭已入胸腔,助手用血管鉗固定穿剌針,接上50ml注射器,放開夾住膠管的血管鉗,即可抽液或抽氣(抽氣者也可以將胸液排入杯碗中,抽氣者則驅氣后再抽,如此反復進行。抽液畢需要注藥者,接上吸有藥液的注射器,把藥液注入。抽吸胸液應記量并送。術畢撥針,針孔蓋上紗布,膠布固定。15ppt課件[注意事項]1、病變靠近縱隔、心臟、大血管或有嚴重肺氣腫、廣泛肺大泡者,胸腔穿剌要慎重。2、穿剌應在一下肋骨的上緣進行,以免損傷肋間神經、血管。3、穿剌時應注意無菌操作,防止空氣進入胸腔。4、放液不宜過多過快,首次不超過600ml,以后每次不超過1000ml。診斷性抽液50~100ml即可。16ppt課件5、術中應密切觀察病性變化,如有頭暈、心慌、出汗、面色蒼白、胸痛或連續咳嗽、氣短、咯泡沫痰等(胸膜過敏反應),應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的腎上腺素0.3~0.5ml或其他對癥處理。6、手術全過程應囑患者勿移動體位,勿用力咳嗽或深吸氣,以免剌傷肺部。17ppt課件三、骨髓穿剌術

[適應證]1、各類血液病的診斷及觀察血液病治療過程中的反應。2、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須行骨髓細胞培養或涂片尋找病原者。3、有血液學改變伴肝、脾、淋巴結腫大或長期發熱原因未明者。18ppt課件[禁忌證]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陷者。19ppt課件[術前準備]1、骨髓穿剌包一個內有骨髓穿剌針洞巾、紗布;無菌手套、消毒敵國、10ml注射器、5ml注射器、2%利多卡因溶液;玻璃片。2、向患者交代穿剌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

20ppt課件[操作方法]1、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醫師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溶液做皮膚、皮下及骨膜麻醉。21ppt課件2、將骨髓穿剌針的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胸骨穿剌約1cm,骼骨穿剌約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剌部位,以右手持針向骨面垂直剌入(若為胸骨穿剌,則應與骨而成30o~40o角),當針尖接觸骨質后,則將穿剌針左右旋轉,緩緩鉆剌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剌針已能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若穿剌針不固定,則應再鉆入少許達到能夠固定為止。22ppt課件3、撥出針芯,接上干燥的10ml注射器,用適當的力量抽吸,若針頭確在骨髓腔內,當抽吸時患者感到有一陣尖銳的疼痛,隨即便有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中。骨髓液吸取量以0.1~0.2ml為宜。如做骨髓液細菌培養需在留取骨髓液計數和涂片標本后,再抽取1~2ml。23ppt課件4、將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載玻璃片上,急速做有核細胞計數及涂片數張,備做形態學檢查。5、如未吸出骨髓液,則可能是針腔堵塞或干抽,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鉆入少許或退出少許,撥出針芯,如見針芯帶有血跡時,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6、抽吸完畢,左手取無菌紗布置于針孔處,右手將穿剌針一起撥出,隨即將紗布置于針孔上,并按壓1~2mim,再用膠布將紗布加壓固定。24ppt課件[注意事項]1、穿剌針經皮膚達骨膜時,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尖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剌入骨髓腔,此時針頭固定不動。2、抽取骨髓涂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后,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做涂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涂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液外溢。25ppt課件3、注射器與穿剌針必須干燥,以免發生溶血。4、穿剌針頭進入骨質后,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胸骨穿剌用力不可過猛,以防穿透骨板。5、骨髓液取出后應立即涂片,否則會很快發生疑固,使涂片失敗。26ppt課件四、腰椎穿剌術[適應證]1、確診部分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膜炎、腦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脊髓疾病等。2、椎管內注藥治療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結核性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等。3、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4、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腰麻)。27ppt課件[禁忌證]1、顱內占位病變或顱內壓明顯增高不做或慎做。2、穿剌局部皮膚、軟組織及脊柱有感染者。3、病性極重或垂危患者,如敗血癥、休克等,或不能配合者。[術前準備]器械準備:無菌腰椎穿剌包、測壓管、2ml注射器、試管、紗布、洞巾等;血壓計、無菌手套、消毒盤、治療盤、膠布、1%利多卡因溶液等28ppt課件[操作方法]1、患者側臥位,背部靠近床邊,雙骼嵴連線垂直于床面,頭頸部及大腿盡力前屈,使腰背部向后凸起,椎間隙張開。穿剌點一般取腰3或腰4椎間隙。2、常規消毒鋪巾,以2%利多卡因3~4ml局部麻醉。自穿剌點進針后稍斜向頭側徐徐推進,逐層浸潤皮內、皮下和賴間韌帶等深部組織,爾后撥針。29ppt課件3、此時,取腰椎穿刺針按上述穿剌點及方向穿剌,至有落空感后略退針(一般成人進針深度4~7cm,兒童2~4cm),慢慢抽出針芯,見有腦脊液流出時,立即將消毒的壓力計接于針尾部測壓,并注意按壓頸靜脈時壓力變化情況,然后以無菌試管留取腦脊液(一般2~4ml)送檢。椎管內注射者,待檢出與注入藥液等量的腦脊液后,將藥緩緩注入。4、腦脊液取樣或注藥完畢后,立即插入穿剌針芯,然后撥針,無菌敷料包扎。囑患者去枕平臥4~6h。30ppt課件[注意事項]1、顱內壓增高者,不宜行腰穿。若必須做,應選用小號穿剌針,針芯不能完全撥出,使腦脊液緩慢滴出,以防形成腦疝甚至致死。2、操作過程中患者體位須固定,不得活動。如有躁動患者,可用地泮10mg靜推,使患者安靜后迅速穿剌,并應由于保護好患者。31ppt課件3、穿剌時如遇骨質,應改變進針方向再穿,禁止強剌,以防造成脊椎骨髓炎。進針切忌過深,以防剌破椎間盤造成椎間盤脫出。數次試穿未成功時須改換其他椎間隙另行穿剌。4、放腦脊液每次不宜超過5~8ml,有顱內壓升高者以1~2ml為限。32ppt課件5、術中如出現腦疝癥狀(呼吸不規則、意識不清出現或加重、抽搐、瞳孔散大、脈搏不規律),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向椎管內注入生理鹽水10~20ml,或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ml。如腦疝不能復位,應迅速行腦室穿剌。6、腰椎穿剌后12~24h,應注意觀察意識、瞳孔、呼吸、血壓、脈搏、心律及肢體運動的變化。33ppt課件五、心包穿剌術[適應證]1、心包腔內積液量過多或迅速增加導致心包填塞。2、檢查心包積液的性質及病因。3、向心包腔內注入藥物。[禁忌證]1、有出血傾向或血小板低于50×100/L。2、正在接受抗凝冶療。3、患者不能配合。4、未能明確診斷心包積液、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和風濕性心包炎屬禁忌。34ppt課件[術前準備]1、準備心包穿剌包(內有心包穿剌針,50ml及5ml注射器);無菌手套、消毒盤、血管鉗、2%利多卡因等。2、準備心電圖或心電監護儀、除顫器。3、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治療目的和重要性,征得患者和(或)家屬同意。35ppt課件[操作方法]1、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根據心濁音界、心尖搏動、X線胸片心緣、超聲檢查定位。常用穿剌點:左側第5肋間的心濁音界的內1~2cm;劍突與左肋弓緣夾角處。2、常規消毒局部皮膚,戴無菌手套與鋪孔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至心包壁層做局部麻醉。3、在心尖部進針時,應使針自上而下,向脊柱并稍向后方向緩慢剌入心包;在劍突下進針時,應使針頭與腹壁保持30o~40o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進入心包腔后下部。36ppt課件4、待針鋒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時,則表示已穿過包心外層(一般剌入3~4cm),若感到心臟搏動,此時應稍退針,以避免劃傷心臟。助手立即用血器鉗壓住針頭以固定深度,術者將注射器套于穿剌針尾部膠管上,然后放松橡皮管上的止血鉗,緩慢抽液。5、術畢撥針,蓋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37ppt課件[注意事項]1、術前行超聲波檢查,協助確定穿剌點部位及進針方向與深度。2、術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術前半小時可服安眼酮0.1g或待因0.03g,囑患者術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并由有經驗的醫師操作或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