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_第1頁
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_第2頁
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_第3頁
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_第4頁
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浣溪沙》《清平樂》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大文豪蘇軾是如何看待這一規律的呢?他是以怎樣的精神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吧。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豪放派代表詞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題西林壁》《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等。

背景:《浣溪沙》這首詞作于公元1082年春,當時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他與友人相約同游蘄水清泉寺,寺院緊鄰蘭溪,溪水向西流去,于是蘇軾即興作詞一首。

浣溪沙【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清泉寺:寺名,在蘄水縣城外。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短浸溪:指初生的蘭芽浸潤在溪水中。蕭蕭:這里形容雨聲。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山腳下初生的蘭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十分干凈,沒有污泥。傍晚雨聲蕭蕭,其中還夾雜著杜鵑鳥的啼叫聲。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上闋寫()《浣溪沙》描繪了哪些畫面?畫面有何特點?景山下小溪邊,生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細雨中杜鵑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無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白發:這里指老年。唱黃雞:語出白居易“黃雞催曉丑時鳴”,比喻時光流逝。誰說人就不能再年輕一次呢?這寺門前的流水尚且能向西奔流!不要因為老去而悲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下闋詩人是怎么抒發自己的感情的?由西流的溪水,聯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生活處于逆境之時,能有如此積極的人生觀、豁達的胸懷,實在難能可貴。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千百年來,這首詞像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一樣,不知給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行的信心。這首詞描寫了山下蘭溪的美麗風景,表達了詞人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主旨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在詞人黃庭堅的眼里,春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清平樂》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凄婉的筆法,抒發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癡情和追求。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于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黃庭堅在北宋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為“宋四家”之一。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清平樂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寂寞:清靜,寂靜。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寂寞無行路:春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惜春傷春之情寄寓其間。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喚取:喚來。這兩句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予春天生命。春天將要往何處歸去?她悄悄地走了,沒有留下行蹤。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往了哪里,請把它叫回來一起居住。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上闋開頭兩句“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以疑問句對春的歸去提出質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為什么連個蹤影也沒有?一個“歸”字,一個“無行路”,就把春天擬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兩句,轉而詢問有誰知道春天的去處,要讓他把“春天”給叫回來,充滿了天真、浪漫的情趣,表達了他留戀春天、不舍春歸的深切感情。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誰知:有誰知道。問取:呼喚,詢問。取,語氣助詞。黃鸝(lí):鳥名,叫的聲音好聽。春天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地消逝了,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這多么令人惆悵、傷感啊!但作者情緒馬上一轉,因為人雖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黃鸝倒像是知道呢。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百囀:這里形容黃鸝婉轉的鳴聲。解:懂得,理解。因風:借著風勢。因,憑借。薔薇(qiángwēi):花木名。黃鸝用清脆婉轉的歌聲回答,可誰能聽懂它唱的是什么??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終于無奈地認識到:春天,確實回不來了。留給詞人自己的,只是滿腹的惆悵。至此,我們才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滿懷惜春之情,不忍心說破而已。春天沒有蹤跡,誰能知曉?除非去問黃鸝。可是黃鸝那婉轉動聽的叫聲沒有人能聽懂,它只好借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遠去了。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下闋寫詞人追春,表達了他對春天逝去的無奈。“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因為黃鸝是在春去夏來時出現的,它應該知道春天的消息,這種想象極為奇特,極富情趣。后兩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嚶嚶鳥語,誰人能解?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薔薇花那邊去了。于是春之蹤跡,終于無法找尋,而心頭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作者用如此平淡樸實?,委婉含蓄的語言巧妙構思,層層深入地表達了傷春之情。?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清平樂》是一首感嘆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惜春詞,詞人通過描寫春天在不知不覺中離去,無法追尋,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