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設計八年級生物組課題濟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章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學習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并能判斷某具體實例是否為一個生態系統。2.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的作用。3.能用概念圖畫出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并解釋它們如何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學習重點1.生態系統的概念。2.生態系統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學習難點1.判斷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新課導入學習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3.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展示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結合“生態”這一概念在各行業的熱度,引入本節課的內容,生態系統的組成。同學們,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緊接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提出,再到生態環境部的成立,展現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近幾年,生態一詞也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食品、化工、材料、房地產等,都會將生態這一概念植入自己的商品中。那什么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含哪些要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學習一下。新知構建新知探究一:理解并記憶生態系統的概念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53,注意標畫出關鍵詞,完成下列問題(4分鐘)。1、什么是生態系統?2、結合生活實際,舉出2-3個生態系統的例子。3、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嗎?(通過辨析和評價學生所舉例子的正確性,引出生態系統的成分)我們剛剛認識了那么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看看它包含哪些成分。新知探究二:生態系統的組成。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4-55頁,根據生態系統的組成,構建一個生態系統(4分鐘)請同學展示構建的模型,講述生態系統的。2.評價同學們的觀察、思考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拋出問題“那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嗎?雖然蚯蚓、蜣螂(屎殼螂)、禿鷲是動物,但它們扮演的卻是“分解者”的角色。啟發學生全面多角度的看待問題,鼓勵學生善于總結、積極思考,靈活全面的學習。同時,也對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定的引導。“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待問題也能夠多角度,不片面,正確的認識世界。”3.通過辯論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作用(10分鐘)。辯論會:生態系統最佳貢獻獎要求:參賽成員①生產者(1組)②消費者(2組)③分解者(3組)。④非生物成分(4組);以第一人稱“我”來闡述你所代表的成分在池塘生態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并說明若沒有你,一個生態系統將會怎么樣;5組同學最后做活動評價和總結。新知探究三:結合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5頁,完成關系圖(2分鐘)。思維拓展感受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樹立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天人合一”“取用有度”“敬畏自然”聯系2020年的時政,呼吁學生敬畏自然、保護環境,請學生舉例說出可以做那些事情,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當堂檢測限時完成,組內糾錯。作業設計1.完成同步練習冊1-8題。2.利用周末時間,參觀本市的生態治理工程。(沙王溝生態修復工程、減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發達而抽象思維欠缺,生物知識有限。對于生態系統的知識,學生雖然有一些接觸,但缺乏深層次的理解,本節課的概念單靠老師講述,理解上是有困難的。另外學生由于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能力差,但他們對生物知識很感興趣,熱情很高,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師來說是項挑戰。河流、湖泊、草地、海洋等,在學生周圍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地方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通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對植物、動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已有了解,但是他們很難把這些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放在一起進行思考和研究,更沒有考慮到這些生物及其生存環境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課前準備的圖片,引導學生由局部到整體進行討論和辨析,讓學生學會用全局的眼光分析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逐步加深對生態系統概念的認識,知道每一種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環境中,它們既利用環境資源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使種群得以延續,同時,它們自身也是構成環境的重要因素,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且要掌握的名詞較多,但好在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尋找各個名詞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以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效果分析本節課通過圖片、模型的展示,給學生以直觀刺激,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辯論活動中,喚起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態智慧的拓展,激發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緊接著聯系社會時政,呼吁學生愛護環節,提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做課堂小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最后通過當堂檢測,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始終貫徹積極引導的指導方針,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同時,在教學中拉近了學生和社會的距離,將課堂知識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從而將課堂教學無形之中延伸到了生活。并且,在教學中也滲透了傳統文化、情感教育和環保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材分析本節教材的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生態系統的成分。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是一個整體,在一定地區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主要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以及生態系統各組成部分的作用、關系。生態系統的組成是本章的開始,為后幾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本節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生態系統,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名詞。而生態學系統又與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息息相關,因此本節課是本章乃至整冊的重點。本節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礎上,能將各個概念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學會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個知識體系。評測練習1.下列哪一項可稱作生態系統()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動物和所有分解者B.燒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動物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個魚缸中的所有金魚和水草2.生態系統中,能夠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成分叫做()A.生物B.消費者C.生產者D.分解者3.真菌和腐生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主要因為它們能()A.釋放氧氣,吸收代謝廢物B.凈化環境C.給其它生物提供食物來源D.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4.下列各組生物中,全部屬于生產者的是()A.海帶、梨樹、乳酸菌B.蘑菇、靈芝、洋蔥C.菠菜、馬鈴薯、大腸桿菌D.蘋果樹、芹菜、紫菜5.在生態系統中陽光、水分屬于()A.生產者B.消費者C.非生物成分D.分解者6.要使一個生態系統長期存在,除了非生物成分外,至少需具有()A.生產者和消費者B.消費者和分解者C.生產者和分解者D.生產者和人7.下圖為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能夠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2)圖中()和()不能夠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只能攝取現成的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3)圖中④能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
拓展提高(選做):1.雨后的小樹林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樹木花草利用根系、伸展莖葉為生存爭奪著水分、養料、陽光和空間.蝗蟲、蟋蟀貪婪地啃食著嫩葉,蟬在樹梢處高聲“鳴唱”,鳥兒嘰嘰喳喳間啄取著食物…(1)陽光、養料、水分等都能影響樹林中生物的生活,它們屬于________因素,其作用是________.(2)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上述資料中沒有介紹的成分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3)小樹林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穩定性較差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課后反思本節課運用了較多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直觀的信息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環節,始終貫徹積極引導的方針,教師通過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在觀察和思考中,輕松愉快的學習,處于主體地位。而且小組合作共同動手構建模型,準備辯論賽,可以使全部的同學參與進來,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另外,教材的處理也比較合理,對于概念反復強調關鍵點,對于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關系,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從整體上看,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預期目標。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感染力、組織力和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對學生的調動還不夠完美。對于拓展的知識,應該充分讓學生舉例說明更好。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發現,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比較緊張,有時語言的措辭有重復和不準確。所以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增添學生互動、學生展現的環節,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應該多聽課、多學習。充分利用自己年輕、有精力的優勢,認真鉆研教材、課標、教學方法,掌握深厚的專業知識,并且利用教研的機會學習更多的新的教學理念,爭取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課標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屬于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中的《生物與環境》。任何環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生活的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一個生態系統包括一定區域內的所以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環境;依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