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雖有嘉肴》課件(共23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2課《雖有嘉肴》課件(共23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2課《雖有嘉肴》課件(共23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2課《雖有嘉肴》課件(共23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2課《雖有嘉肴》課件(共23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雖有佳肴

《禮記》雖有嘉肴

《禮記》學習目標1.了解《禮記》相關知識。2.熟讀并背誦課文。3.積累重點文言字詞,準確翻譯文句。4.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理解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戴圣,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chuàng)者。字次君,世稱小戴,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與叔父戴德同學《禮》于后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走近作者《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zhàn)國晚期,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關系。作品介紹讀準字音嘉肴()自強()

兌命()

學學半()yáoqiǎngyuèxiào朗讀課文

讀準節(jié)奏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朗讀課文讀出韻味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對偶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句式整齊,兩兩相對,讀來朗朗上口。朗讀課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嘉肴

:②旨

:③至道:④善:⑤是故:⑥困:重點詞語譯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美味的菜甘美最好的道理好處所以不通,理解不了疏通文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①自反:②自強:③故:④教學相長:⑤學學半:⑥其:譯文: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所以。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表示揣測。反省自己自我勉勵疏通文意2.本文說明了什么道理?實踐出真知,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教和學的關系。1.本文論述了哪兩者之間的關系?整體感知內容理解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佳肴”、“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用“佳肴”作喻,由淺入深,引出要論證的道理。)2.請你具體說說“教學相長”的原因。

內容理解

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能自我勉勵,不斷提高自己。3、課文結尾引用《兌命》的語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論證。

短文闡述了中心觀點——“教學相長”,再引用古代名言,來強化自己“教學相長”的觀點。內容理解主題探究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說說“教學相長”給我們的啟示。關于“教學相長”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和同桌,我的語文學得好,我的同桌數學學得好,我們之間互相幫助,結果,我們兩人的總成績提高很快。這說明教和學兩方面的確能互相影響和促進,都能得到提高。拓展延伸古今異義雖有至道(古義:今義:)不知其旨也(古義:今義:)教然后知困(古義:今義:)教學相長也(古義:今義:)即使雖然甘美意義不通,理解不了困難促進增長詞語積累

一詞多義學學學半音xiào,教學學半向別人學習其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詞語積累雖有

,弗

,不知

;雖有

,弗

,不知

。是故學

,教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兌命》曰:“

”。其

當堂背誦雖有佳肴類比引入逐層論證引用作結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學至道,不知其善學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強——學學半,此之謂教學能相長實踐出真知脈絡梳理《禮記·學記》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②民,(以)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③典于學。”其此之謂乎!【注釋】①第2節(jié)選自《學禮》。②君: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