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_第1頁
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_第2頁
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_第3頁
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_第4頁
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地殼的物質組成物質循環及地表形態第1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要點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1.元素、礦物、礦產、巖石、礦床與地殼的關系(如下圖)第2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地殼的物質組成(1)元素、礦物和巖石①元素:地殼是由90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12種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鈦、磷、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鋁是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②礦物: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的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就是礦物。礦物通常以固態存在于地殼中,只有極少數是液態的(如自然汞)和氣態的(如天然氣)。第3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巖石:一種或幾種礦物的集合體叫巖石。巖石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又叫火成巖)、沉積巖(又叫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分類形成過程特點舉例巖漿巖侵入巖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經冷卻凝固而成由于凝結時間長,礦物結晶明顯,顆粒較大花崗巖是堅固、美觀的建筑材料,多種金屬礦是工業生產的原料噴出巖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由于凝結時間短,礦物結晶不明顯,顆粒較小;有氣孔和流紋構造玄武巖、流紋巖第4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分類形成過程特點舉例沉積巖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風化成碎屑物質,再經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經過緊壓固結作用而形成的巖石。化學沉積物或生物遺體堆積,經固結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巖層和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石灰巖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當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沉積巖較松散,可用于雕刻變質巖原有巖石在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產生的高溫高壓作用下使原來的巖石成分、結構、性質發生改變而成的新巖石有的重新結晶,有的有片理構造大理巖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第5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特別提醒區分沉積巖和巖漿巖的方法沉積巖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一般下面的巖層較老,上面的巖層較新;有的含有化石。巖漿巖有噴出巖和侵入巖,噴出巖有氣孔和流紋構造。第6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巖石的相互轉化過程第7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變式圖第8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9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4.地殼物質循環圖的判讀方法地殼物質循環的過程變式圖較多,但不管哪種變式圖,我們在判斷地殼物質名稱時都應掌握以下四種方法。(1)巖漿是“巖石之本”,地殼物質循環源于巖漿,也是地殼物質循環中各類巖石的起點和歸宿,因此找準巖漿是判斷地殼物質循環的基礎。(2)各類巖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巖漿,大多要經過變質,因此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箭頭指向的應為變質巖。第10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3)組成地殼的物質中,巖漿巖只能由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且巖漿只能生成巖漿巖,因此若箭頭太多、太復雜的話,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是巖漿巖。(4)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據此可以判斷沉積巖。第11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1

(2010·北京)下圖為八達嶺長城照片,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讀圖,回答(1)~(2)題。第12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圖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別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八達嶺地區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A.固結成巖-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B.地殼抬升-侵蝕搬運-巖漿侵入-風化剝蝕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D.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DC第13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2

(2009·江蘇地理)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境、熔融環境和變質環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回答(1)~(2)題。第14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1)2008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同屬(

)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地質環境和過程是(

)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⑥——ⅠDA第15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CA第16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內力作用1.能量來源:來自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2.主要表現形式:地殼運動、

、變質作用。其中,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巖漿只有噴出地表時才直接影響地表形態;

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3.地殼運動的基本類型地球內部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要點二: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第17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4.結果:形成

與洋底、

與盆地,使地表變得

。二、外力作用1.能量來源:主要是

。2.表現形式及作用大陸山脈高低不平太陽輻射能3.結果: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

。平緩第18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板塊運動與宏觀地貌:要點三:內力作用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六大板塊示意圖第19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板塊相對移動方向對地球面貌的影響舉例形成邊界的類型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中脊生長邊界(拉張型、分離型邊界)板塊相撞(相向移動)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消亡邊界(擠壓型、匯聚型邊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塊相對移動而發生的彼此碰撞和張裂而形成的。第20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板塊相對移動方向對地球面貌的影響舉例形成邊界的類型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中脊生長邊界(拉張型、分離型邊界)板塊相撞(相向移動)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撞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位置較低,便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這里往往形成海溝(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形成島嶼和海岸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安第斯山脈、臺灣山脈等消亡邊界(擠壓型、匯聚型邊界)第21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例1[2010·海南地理卷]2010年春季,冰島的火山多次噴發,使一些地區的航空運輸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讀圖,冰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

)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地帶B.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D.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地帶圖13-3第22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板塊的構造運動,制約答題準確度的因素往往是思維定勢(認為多火山地震的地方一定是板塊的消亡邊界)。所以做類似的題一定要明確是板塊的生長邊界還是板塊的消亡邊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運動。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冰島位于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屬于分裂地帶,故多火山。[答案]B第23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變式訓練

某些板塊相互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圖①~④段板塊界線中,與其他三段板塊邊界類型不同的是(

)

圖13-4A.①

B.②C.③D.④D第24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分類判斷依據形成地貌成因實例褶皺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山嶺巖層上拱成山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山谷頂部因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山谷巖層下彎成谷山嶺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而成山嶺第25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分類判斷依據形成地貌成因實例斷層地壘兩條斷層之間巖塊相對兩側上升塊狀山地或高地巖塊相對上升廬山、泰山、華山地塹兩條斷層之間巖塊相對兩側下降谷地或低地巖塊相對下降東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斷層構造帶巖層斷裂破碎地帶溝谷或河流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雅魯藏布江谷地第26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特別提醒(1)根據地層分布特點判斷地殼變動過程的方法①根據地層性質根據地層,尤其是沉積巖層組成物質的顆粒大小、組成成分和顏色等,可以推斷沉積時的環境特征。例如,根據石灰巖地層可推知當時為海洋環境;根據含煤地層可推知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茂密。第27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②根據地層厚度地層厚度大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內,地殼下降快、時間長,或者是沉積物來源豐富;地層厚度小,說明地殼下降慢、時間短,或沉積物來源少。第28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根據地層相互關系a.若地層呈水平狀態,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定下沉,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b.若地層出現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地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生褶皺。地層顛倒是因為地殼運動劇烈,巖層強烈褶皺所致。c.若地層出現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層所代表的時代,發生地殼隆起,使當地的地勢抬高,終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地開始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第29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d.若上下兩層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抬升或褶皺隆起上升,地層遭受外力侵蝕而成。若侵蝕面上覆新的巖層,是因為以后該地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上升而成;若侵蝕面上部為風化殼,是因為地殼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蝕。e.若地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圍巖形成之后又發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圍巖形成時代。第30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地質構造的判讀①區分背斜和向斜構造時,不應單純從形態上去判斷,而應從巖層的新老關系方面進行研究。不少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若單純憑借巖層形態判斷,往往得出錯誤結論。而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則比較準確: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為背斜;中心巖層新,兩翼巖層老,為向斜。第31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如,下圖中A、C為背斜,而B、D為向斜。第32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②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有兩個:一是看巖體是不是受力產生破裂;二是看沿斷裂面兩側巖塊是否有明顯的錯動、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才是斷層,若只有破裂但無位移則不是斷層而僅為斷裂。第33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地質構造及規律的意義如下表所示:構造名稱實踐意義原因或依據背斜石油、天然氣埋藏區巖層封閉,常有“儲油構造”,易于儲油、儲氣(因天然氣最輕,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間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的良好選址天然拱形,結構穩定,不易儲水,隧道一般選擇在背斜核心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向斜是雨水匯集區,隧道可能變為水道)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裂隙發育,巖石破碎第34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構造名稱實踐意義原因或依據向斜地下水儲藏區、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洼,易匯集水,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水庫壩址選擇點物質堅實,基礎牢固鉆探或打井應在向斜部分構造處巖層中含有某種礦產如煤、鐵礦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斷層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育巖隙水易沿著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應避開巖層不穩定,容易誘發斷層活動,破壞工程;水庫水易滲漏第35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要點三:外力作用與地貌內力作用為大自然提供了地表形態的“粗毛坯”,而要把“粗毛坯”雕塑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則離不開外力作用,其表現形式主要有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固結成巖作用等。第36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風化作用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注: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侵蝕作用風力侵蝕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區(例:雅丹地貌)第37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侵蝕作用流水侵蝕侵蝕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紅色沙漠”、“石漠化”濕潤、半濕潤地區(例:長江三峽、黃土高原地表的千溝萬壑、瀑布)溶蝕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滲漏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分布地區(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瑤林仙境)第38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侵蝕作用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例:挪威峽灣、中歐—東歐平原)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柱、海蝕崖、海蝕穴、海蝕平臺等海蝕地貌濱海地帶第39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堆積作用冰川堆積雜亂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流水堆積形成沖積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沖積平原(中下游)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具有明顯的分選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風力堆積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例:塔克拉瑪干沙漠里的沙丘、黃土高原的黃土)海浪堆積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濱海地帶第40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補充:河流地貌①山區河流以侵蝕作用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峽谷,流速快,谷底沉積物較粗大。②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水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攜帶的礫石和泥沙大量堆積下來,形成扇形、錐狀堆積體,即沖積扇。一般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砂、礫,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黏土,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區綠洲一般位于沖積扇邊緣,在我國天山山麓、太行山東部山麓、昆侖山和祁連山北麓有較大面積的沖積扇。第41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平原地區河流,河道開闊,水流平緩,以堆積作用為主,形成沖積平原。河底沉積物顆粒較細小,曲流發育,往往在凹岸侵蝕而在凸岸堆積。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水源充足,有航運和養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處,受潮水頂托等影響,流速減慢,泥沙堆積成多個沙洲,逐漸發育成為三角洲。第42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4)理解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方法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由于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河流變得越來越彎曲。第43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5)如何根據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狀和水文特征判斷地理特征①根據河流流向可判斷地勢的高低②根據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斷地形類型a.若水系為向心狀,該地形為盆地。b.若水系為輻射狀,該地形為山頂。第44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根據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斷地理環境特征a.含沙量大,則說明河流上游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b.若河流有結冰現象,則說明該河流冬季氣溫在0℃以下。c.若河流出現兩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則說明該河流在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兩次汛期。④根據河流的河床寬度、彎曲程度可判斷地形若河流河床較寬,則說明該河流經平原地區。一般流經平原地區的河流比較彎曲。第45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典例1

(2010·浙江教育考試院)讀圖甲和圖乙,完成(1)~(2)題。第46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圖甲中,形成該河谷的地質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風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風化作用、冰川作用(2)圖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態分別出現在河流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D第47頁,課件共52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典例2

(2010·福建質檢)下圖示意某區域兩個不同時期河流地貌發育情況。讀圖回答(1)~(2)題。第48頁,課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